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九锡

作者:上汤豆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959【断舍离】

书名:九锡 作者:上汤豆苗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2

午后,皇宫内的厮杀终于平息,但是要处理的问题仍旧不计其数。

庆聿怀瑾以摄政王的名义发出第一道旨意,任命陀满乌鲁为九门提督,霍域等五名分别来自其他五姓的大将为副提督,共掌都城防务,并在城内持续清扫忠于皇族的力量。

她又任命出身于夏山军的解列为宫卫统领,率麾下五千余人镇守皇宫。

大庆殿偏殿,独吉等五姓贵族的代表安然高坐,看着庆聿怀瑾条理清晰地发号施令,不由得感慨不已。

在过去大半年的时间里,他们愿意和庆聿怀瑾共商大事,更多是看在庆聿氏的面子上,不代表他们对这位年轻的郡主如何敬服,但是从昨夜到现在,庆聿怀瑾长久的筹谋终于收获丰厚的成果,她策划了一场几近无懈可击的政变。

尤其是那几位成年皇子亲王的暴毙,瞬间让成事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让阿里合氏除了一个被困在宫里的太子,没人能竖起大旗一呼百应。

三千苍人勇士的出现更成为压垮合扎武士的一记杀招。

此刻他们亲眼目睹,在庆聿怀瑾的调度下,混乱不堪的局势变得清晰起来。

到黄昏时分,大都虽然依旧全城戒严,空气中依旧弥漫着浓重的血腥气,但是大局逐渐平复,意味着六姓势力完全掌握了这座都城。

“殿下真是天赋奇才。”

定白氏族老善云情不自禁地称赞。

庆聿怀瑾温言道:“这要多谢各位长辈的信赖和帮助,否则我也做不成这么多大事。”

众人皆笑。

独吉意味深长地说道:“殿下,真要保留阿里合氏的皇位?”

“既然要推行六王议政,这就是最好的选择。”

庆聿怀瑾迎着众人的注视,坦然道:“四十多年前,我们景廉人没有立国,那时候便是各大部族的头人在一起商议大事,如今只是重启祖制罢了。保留阿里合氏的皇位,一方面可以尽量减轻国内的动荡,另一方面也避免我们再起内斗,毕竟乌岩死前那番话也有道理。如果让我们当中的任何一家独掌大权,难保不会成为第二个阿里合氏。”

徒单叹道:“殿下单凭这份坦荡磊落的胸怀,就要胜过欢都那个独夫太多。”

庆聿怀瑾没有接过这个话头。

众人唏嘘一阵,独吉又道:“殿下,王爷他真的……”

庆聿怀瑾眼中飘过一抹哀色,沉默片刻后说道:“若非父王留下绝笔信,我不会决然走上这条路。那人虽然死在战场上,但是他不会让我父王活着回来。”

“哎。”

徒单重重叹了一声。

庆聿怀瑾平复心情,岔开话题道:“我已经让灭骨地将军和奚烈将军领兵返回,与此同时,善阳大头人会继续留守河南路境内,总不能任由齐军一路北上。至于温古孙大头人那边,还要请徒单老爷子亲自走一趟。目前只有他还处在犹豫之中,请你转告他,我给他准备了亲王之位,六王议政并非虚言。”

徒单点头道:“殿下放心,温古孙是我亲兄长,如今大局已定,他不会犯糊涂。”

今日在场六人,分别代表着当下大景内部六个最强大的部族。

除庆聿怀瑾之外,辉罗氏的独吉、准土谷氏的石苦古、定白氏的善阳和善云、通裕氏的唐括都能代表各自部族,唯一还没有明确表态的就是在南边领兵的回特氏大头人温古孙,但是徒单作为回特氏的二号人物,既然他已经参与这场政变,温古孙自然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众人又商议片刻,然后便在各家亲兵的簇拥中离开。

庆聿怀瑾起身走向相邻的角房,身后一名亲随低声说道:“殿下,交鲁已死,田珏还活着,要如何处置?”

“他若肯说出主奏司的所有秘密,留他一条全尸,若不然就凌迟处死。告诉他,认清大局才是智者所为,那些躲在暗处的密探没有能力逆天改命。”

“是!”

庆聿怀瑾脚步不停,来到那些战战兢兢的文臣面前。

她逐一看过去,最后停在尚书令赵思文的脸上,平静地说道:“你们有两个选择,要么去给先帝和废太子殉葬,我会立刻提拔一批人顶替你们的职位。要么安安分分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安抚好下面的官员,让朝廷尽快恢复运转。”

在一众虎狼精锐的虎视眈眈下,赵思文颤颤巍巍地行礼道:“臣愿为摄政王殿下效命。”

“臣等愿意效命!”

看着这群卑躬屈膝的文臣,庆聿怀瑾清冷的眼眸中浮现一抹厌憎,最终还是克制地说道:“去办事吧。从明日开始,我和其他五姓的代表每天上午会在偏殿议事,你们也来参加。”

“臣遵旨!”

又是整齐划一的行礼。

庆聿怀瑾不再多言,转身离去。

入夜之后,在上千名忠心部属的护卫下,她回到已经肃清所有敌人、守卫极其森严的常山郡王府。

安抚完母亲和家中长辈,她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向锦苑。

天边一轮孤月,静谧的夜晚弥漫着凄寒之意。

沐浴更衣之后,庆聿怀瑾屏退所有侍女,神情木然地坐在案边,面前放着一个信封。

那里面是庆聿恭留给她的绝笔信。

一封早在一个多月前就送到她手里的绝笔信。

“怀瑾,我这次南下注定会身死异乡,望你莫要太过伤怀,因为你要承担起本该为父承担的重任,为庆聿氏找到一条延续下去的路。”

“从十二年前开始,我便逐步暗中筹谋,朝中、军中、都中各处皆有我布置的暗手。陛下心机深沉,此番不会让我活着离开战场,也只有我和你兄长身临前线,他才会放心带着大军南下,你才有颠覆大局的机会。”

“你这两年做得非常好,比我的预想更好,因此只要陛下驾崩,你如今掌握的力量就足以控制住大局。你要记住,定白氏的善阳值得信任,其他四部要小心防备,尤其是辉罗氏和回特氏,这两部与我庆聿氏多年交恶,纵然因为利益暂时走在一起,终究难以长期共存,故而你可以先舍后得……”

看着纸上早已烂熟于心的字迹,庆聿怀瑾面露哀戚,眼泪不断滑过面颊,一滴滴落在桌面上。

“待你掌权之后,可让陀满乌鲁和解列镇守都城,善阳和术不列可各领一军助你控制国内局势,灭骨地和奚烈可负责镇守泾河北岸,防备齐军北上。不过在我看来,陆沉此番若能杀死陛下,齐军最多进至泾河南岸,不会冒然侵袭大景疆土,他们内部同样凋敝艰难,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恢复元气。”

“这几年便是你最宝贵的时间,对外谨慎防备,对内逐步集权,我另外给你准备了一份名单,上面皆是忠心能干之辈,足以帮你打理朝政。此外,治国需要耐心,凡事三思后行,望你领悟戒急用忍四字……”

一字字情真意切,一句句谆谆教诲,仿佛他就坐在对面,像过去那些年一样带着温和的笑意,不厌其烦地教导她为人处世的道理。

“父王……”

庆聿怀瑾语调发颤,清瘦的面庞上不复之前在皇宫里的从容镇定,唯有悲痛至极。

“我知道你从几年前开始,心里便有了南齐陆沉的影子。其实这不怪你,毕竟当世年轻男子之中,如他一般出挑者绝无仅有。身为你的父亲,我当然希望你这辈子过得幸福快乐,然则人间不如意事常八九,当此艰难之际,为父只能将这份重担压在你的肩上,望你能够以家国大业为重。”

“怀瑾,庆聿氏和大景的未来,我便托付于你了。”

“父庆聿恭,大景天德十年,十月十六绝笔。”

庆聿怀瑾捧着信纸,伏案恸哭,哭声几近断肠。

这一刻她不再是拥有无数忠心部属的庆聿氏之主,不再是掀翻皇族大权在握的永平郡主,不再是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大景摄政王。

她只是一个失去父亲的年轻女子。

一个要与过去二十二年人生割裂、踏上那条荆棘之路的孤家寡人。

往后再也没有人能帮她遮风挡雨,没有人再告诉她前路要如何走。

不知过了多久,庆聿怀瑾艰难地止住哭泣,双眼已然红肿。

她缓缓站起身来,将庆聿恭留下的这封绝笔信放进暗格里,视线扫到旁边那几个信封,她伸出轻微颤抖的手指,将它们取了出来。

走到火盆之旁,她静静地站了许久。

这些信来自陆沉。

信中并无任何旖旎暧昧之语,却是他们之间仅有的联系。

直到此时此刻,庆聿怀瑾终于愿意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

“原来我真的喜欢你。”

“多可笑啊,居然喜欢一个敌人,一个俘虏我的敌人,一个对大景威胁最大的敌人,一个从来只想着利用我的敌人。”

“我应该是这世上最可笑的女子。”

“陆沉,你此刻应该会在嘲笑我吧?”

“这样也好。”

“人生便是如此。”

“归根结底,无非是放下二字。”

“终究……不难。”

她将那些信封放入火盆之中。

火焰瞬间腾起。

窗外寒风呼啸,如泣如诉。

而庆聿怀瑾盯着盆中的火焰,眼中再无波澜。

唯有一片冷寂。

她转身而去,裙摆曳地。

如凰临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764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