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九锡

作者:上汤豆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914【转折点】

书名:九锡 作者:上汤豆苗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2

当时间进入七月下旬,齐景大军的对峙局势逐渐明朗。

景军东路军合计兵马八万,善阳为主帅,沈谷为副帅,进入河南路东南角,于定风道北端停驻,兵峰直指南边齐军的寨堡体系,同时往东压制宝台山外围。

景帝亲自坐镇河洛,任命温古孙为主帅,卓陀为副帅,领兵七万沿安县和深泽城一路东进,直逼尧山关。

另命石敦为主帅,领兵四万从河洛西南面出发,前往十万大山所在,旨在阻截可能从沙州飞鸟关北出的齐军兵马。

西线战场则是由常山郡王庆聿恭一手掌握,他南下时带来五万步卒,加上兀颜术留下的四万轻骑和七万余步卒,总兵力接近十八万。

桐柏城,景军西路军大本营。

这里是桐柏防线的核心,相邻的几座重镇内囤积着无法计数的粮草,先前景军三线并进,大军所用粮草便是从这里发出然后转运至前线。

刘守光和张旭自然知道这个细节,他们只能望而兴叹,因为景军骑兵四下游弋,根本不会给齐军精锐步卒长途奔袭至景军粮草重地的机会。

桐柏作为河洛的南大门,确切来说是一座典型的军城。

四面城墙全长超过二十里,城垣上设置垛堞四千余个,建有六座城门,其中位于正北的聚宁门和正南的开阳门最为重要。另有四座角楼,城内中心十字街处有鼓楼,南街设有谯楼,各种功能性建筑非常齐全。

整座城布局严谨,形势险要,城墙坚固,易守难攻。

南城帅府节堂之内,景军大将济济一堂。

除去留守西线的灭骨地和贵由,庆聿恭身边的嫡系部将和古里甲等人尽皆在此。

他们满怀期盼地看着帅位上的中年男人,庆聿恭则面色平静地听着一众年轻将官汇报边线局势。

太康之战过后,景军西路军被迫转入守势,除了先前打下来的严武城和杞柳城,其余兵马皆已退回桐柏一线。

“启禀王爷,西线敌军并无异动,据前线斥候探查得知,南齐靖州副都督范文定亲率广济军驻守高唐城。”

“启禀王爷,南齐永定侯张旭率麾下两万余京军驻防太康城。”

“启禀王爷,南齐广陵军退出藤县,往东南面宁陵城而去——”

庆聿恭忽地抬手打断他的话,问道:“齐军放弃了藤县?”

那名年轻将官略显紧张地回道:“是的,王爷。”

庆聿恭起身走到沙盘边,一众武将也都围了上来。

他往周围看了一圈,不紧不慢地问道:“有何看法?”

奚烈当先说道:“王爷,那南齐陆沉行事确实有些不同寻常。末将本以为他会借着太康一战提振的军心士气,利用这段时间对我军发起反攻,不成想他竟然如此隐忍。他不想夺回西线的严武城和杞柳城倒也罢了,如今连东线的藤县都主动舍弃,真是古怪。”

古里甲左右看看,笑道:“王爷来了,南边当然得采取保守后退的策略。”

“这个马屁拍得不好。”

庆聿恭也笑了笑,摇头道:“从齐军的动向来看,陆沉决定转攻为守明显是在陛下任命我为西路军主帅之前。”

古里甲有些尴尬地摸了摸脑门。

庆聿恭没有纠结这点小事,转而望着角落里那个神情沉郁的年轻人,问道:“说说你对齐军的看法。”

众人循声望去。

兀颜海身为兀颜术的亲侄儿,自然见过不少大场面,按理来说他此刻应该能做到泰然处之。

但他的表情显得格外复杂,悲愤与羞愧兼而有之,如此形容自然是因为他亲身经历那场败仗,最后甚至无法救走主帅,只能狼狈领军逃窜。

好在他知道这是什么场合,亦清楚自己的身份,短暂的迟疑后开口说道:“回王爷,齐军不光军械优良士气高昂,给末将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他们令行禁止。当日战场之上,局势变幻莫测,尤其是虎豹营出击之时,齐军步卒竟然以血肉之躯迟滞我军重骑兵的冲击。再如战事末段,末将奉命奔袭敌军帅旗,当时陆沉身边仅有两千多步卒,可其他齐军竟然能够视若无睹,继续坚决执行陆沉的命令。”

他微微一顿,略显艰难地说道:“末将并非长他人士气,更不是为自己的无能开脱,而是觉得如今齐军精锐在陆沉的调教下,恐怕拥有不逊我军主力的实力。”

无论是古里甲等提前来到西线战场的将领,还是庆聿忠望等后来者,并未对兀颜海表露出轻视的情绪。

盖因他们或多或少都在陆沉手上吃过亏。

认真说起来,陆沉自从七年前投身行伍,几乎将景军青壮派将领收拾一个遍,这其中最大的区别无非是有人吃了点小亏,有人在战场上送了性命。

今日能够出现在节堂、来到庆聿恭面前参加军议的将领,怕不怕陆沉姑且不说,至少没人会小瞧陆沉的手腕。

庆聿恭听完兀颜海的陈述后,平静地说道:“以陆沉之谋、齐军之勇、挟太康大胜之锐气,不思挥军北上进一步扩大战果,反而摆出这样一副铁桶阵,你们觉得是为何?”

大将术虎试探性地说道:“王爷,这会不会是陆沉的阴谋?”

“什么阴谋?”

“或许他是打算像之前那样故意示弱,等我军展开攻势之后,暗中调兵遣将反手一击。”

“这样么?”

庆聿恭不置可否,凝望着沙盘上的西线战局,陷入长久的沉思。

众将便不敢出言惊扰。

不知过了多久,庆聿恭淡淡道:“术虎,奚烈。”

两员大将齐声道:“末将在!”

庆聿恭吩咐道:“你二人沉稳持重,各领一万步卒往东南而出,术虎部驻扎于昌邑,奚烈部驻扎于栖凤。”

两人领命。

昌邑和栖凤两城位于桐柏的东南方向,与藤县分别相距数十里,庆聿恭只在这里部署两万步卒,显然是不打算在东线进军,只为防备齐军突施冷箭。

庆聿恭又点了五名统兵一万的骑步军大将,徐徐道:“尔等回去整备麾下军卒,三日后随本王南下严武城。”

五人齐声应下。

这时候他们已经明白过来,郡王不会停步不前,但也不会遵循兀颜术此前遍地开花的策略,而是将西线当做突破点,集中力量撕开靖州防线的豁口。

如此一来就算陆沉想要故技重施,他也很难在野外寻觅到合适的战机。

庆聿恭安排妥当,众将相继行礼告退。

堂内安静下来,庆聿恭转身落座,抬手揉了揉眉心。

庆聿忠望近前低声道:“父王,陆沉究竟意欲何为?”

庆聿恭端起茶盏润了润嗓子,淡然道:“他想送一份礼物给我。”

“礼物?”

庆聿忠望眉头微皱。

此刻堂内并无旁人,庆聿恭轻笑一声道:“陆沉对陛下和我的纷争了如指掌,这一次兀颜术兵败身死,陛下命我接手西线大军,在陆沉看来这显然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他先在西线示弱,然后再假模假样送给我几场小胜,说不定就能挑起陛下的疑心。简单而言,我重掌军权就能扭转局势,陛下难道不会忌惮?”

庆聿忠望的脸色不太好看,他清楚父亲所言皆为事实,只是他并不知道景帝和庆聿恭这对君臣当日所言,因此沉声道:“好一招借刀杀人。”

“这只是陆沉所谋的第一步。”

庆聿恭依旧淡定,悠然道:“他这步棋落于战场,发于大都,他真正要算计的人是你的妹妹。”

庆聿忠望终于明白过来。

如果局势真按照陆沉的谋划发展,天子再生猜忌之心,哪怕只是做出临阵换帅的决定,前线的涟漪传回大都就是惊涛骇浪,庆聿怀瑾如何还能保持冷静?

他知道父亲早在两年前便将庆聿氏藏在水面下的力量交给妹妹,而如今天子御驾亲征,大都只有一个不甚出色的监国太子,很容易发生一些变故。

后方一乱,前线如何平稳?

望着庆聿忠望略显焦急的神情,庆聿恭摇头道:“不必忧心,你妹妹不是一个笨人。再者,虽然我给了她极大的自主权,不代表她就能随心所欲。”

庆聿忠望心中一松,父亲这句话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他并非不信任自己的女儿,只是像他这样的人做事又怎会不留几张底牌?

简而言之,即便庆聿怀瑾一时情急要行险,如果局势还没到那个份上,她仍旧无法强行出手。

庆聿恭放下茶盏,再度起身走到沙盘边,意味深长地说道:“不过我仍然有些佩服陆沉,他如此年轻就有这样的定力,而且从来不会将视线局限在一城一地,可谓百年难见的天生帅才。如果再给他三五年光景,即便我朝能够占据兵力上的优势,恐怕也会被他各个击破蚕食干净。”

“他这次想用一些好处拖我下水,却不知我虽年近五旬,胃口仍然极好,单单一个高唐城就想打发我,未免想得太简单了。”

“这份礼物我会收下,只是还不够……”

这位常山郡王眼中陡然泛起锐利之意,似能摧金断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89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