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九锡

作者:上汤豆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706【阴影之中的狰狞】

书名:九锡 作者:上汤豆苗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2

兵从何来?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根据陆沉所掌握的信息,兀颜术麾下兵马合计十五六万,虽说数字很难做到精确,但是不会有太大的出入,相反兀颜术对定州都督府的实力也有一个相对清晰的了解。

这十余万兵马看似不少,但兀颜术需要应对的是大齐两座边军都督府,分兵防守是必然之举。

换而言之,面对大齐西路军的汹涌攻势,兀颜术最多只能动用八九万兵马,他想要出奇制胜,必须要依靠援兵。

然而大军调动不是儿戏,更不可能做到绝对的掩人耳目,就像之前羊静玄告知陆沉,驻守在河洛城内外的景军骑兵不见踪影,陆沉立刻判断出兀颜术是孤注一掷,将所有骑兵悄悄调到南境,意图一口吞掉整个飞羽军。

故此,陆沉才能果断地领兵驰援,在千钧一发之际保住飞羽军的过半兵马。

如果兀颜术这次是想让大齐西路军深入境内,然后再调集重兵施行反包围,那他总不可能凭空变出十余万大军。

一旦景帝从景国腹地调兵,这种大规模的调动绝对无法完全掩盖痕迹,而且大军行动很是迟缓,等景军援兵抵达河洛西南的时候,齐军肯定能够及时回撤。

陆沉起身走到地图旁边,沉默地望着西线局势。

霍真走到他身旁,谨慎地说道:“公爷,末将心里有一个猜测,只不知是否妥当。”

陆沉道:“但说无妨。”

霍真相比陆沉身边的其他心腹幕僚,他有一个更明显的优势,那就是具备切实的领兵经验,和景军在战场上有过很多次正面交锋,而且他追随厉天润多年,耳濡目染之下对战争有着更加敏锐的判断力。

他不紧不慢地说道:“从表面上来看,兀颜术手中的兵力很匮乏,很难做到兼顾东西,但是具体到局部战场,他仍然有螺狮壳里做道场的能力。”

陆沉转头看了他一眼,问道:“你是想说,兀颜术这是故布疑阵,虚东实西?”

霍真敬佩地说道:“从上次景军骑兵倾巢而出设伏飞羽军,便能看出兀颜术胆大心细,且对麾下各部拥有绝对的掌控力。定州这边和靖州的情况不同,因为地形险要的限制,我军和景军主要是在两处对峙,其一是北部定风道,其二便是西面清流关。在我军采取守势的时候,只要牢牢控扼这两条路线,景军便无法长驱直入。反之亦然,倘若我军想要发起进攻,也只能选择这两条路线。”

此刻堂内其他幕僚也相继反应过来。

黄显峰沉吟道:“霍将军,兀颜术真有如此胆魄?他若撤走东线大部分驻守兵力,用这种手段对付我朝西路军,确实能够起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但是这未免太过小瞧我们公爷。难道在他看来,公爷没有魄力挥军出击?”

霍真的推测其实很简单,在景国内部风声鹤唳的前提下,兀颜术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援兵的支持,那么他有可能会玩一个花招。

表面上景军要分兵驻守两线,实则兀颜术只会留下少量精锐防备定州齐军,让主力往河洛西南边移动,在大齐西路军狂飙突进的时候,打一个巧妙的时间差,形成一个暂时的兵力平衡,从而谋求胜机。

但是就像黄显峰说的那样,如果兀颜术真这样做,陆沉便可举兵挺近,强攻尧山关然后一路西进直取河洛,重演几年前的壮举。

等到那个时候,兀颜术将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霍真抬头看向陆沉,小心翼翼地说道:“或许……兀颜术已经算准公爷无法出战。”

这一次所有人都沉默下来。

天子已经明发圣旨,韩忠杰和刘守光领兵北伐,而陆沉和定州都督府主要负责震慑和牵制景军。

在大多数世人看来,天子这是体恤陆沉,因为陆沉反对在这个时候仓促北伐,天子不仅没有怪罪,反而温言嘉勉,同时给了定州都督府一个比较轻便的任务。

但是陆沉身边的幕僚们怎会不知,天子这是打定主意不让陆沉建功立业,趁着景国内乱的天赐良机,尽快帮韩忠杰和刘守光树立威望,从而让他们有资格对抗陆沉在军中的地位。

也就是说,陆沉没有天子的允许,冒然领兵出战,即便能够取胜也会有很大的隐患。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说辞没有意义,如果是在实际作战之中,陆沉当然可以根据战局决定策略,但是如果他不跟朝廷打招呼,擅自决定是否开启战事,这样的举动会被视作不臣之心,压根不将天子放在眼里。

刘元虽已年过四旬,性情却不及陈循内敛,当即正色道:“事急从权,再者边疆和京城相距遥远,怎能次次请示?公爷身为边军主帅,倘若连临机决断的权力都没有,这个大都督岂不是如同虚设?”

陈循提醒道:“秉元公,此言休提,若是传扬出去,你置公爷于何地?”

刘元皱眉道:“既如此,公爷不妨提前上奏陛下。”

陈循暗暗一叹,见堂内都是陆沉的心腹,便诚恳地说道:“兀颜术是否在故布疑阵,眼下只是我等的猜测,并无真凭实据。之前公爷明确反对北伐,陛下便让西路军展开进攻,并且不让公爷领兵助阵,其用意不言自明。目前战局对我朝有利,西路军连克数城,局势一片大好,兀颜术看起来毫无反抗之力,此时你让公爷奏请出战,这让朝野上下如何看待公爷?”

刘元不禁默然。

他长于庶务且学识渊博,但是若论对人心鬼蜮和朝堂纠葛的了解,显然不及出身望族的陈循。

再者因为性情耿直,他考虑的只是边境安危,不像陈循思虑周全。

不过他并非那种一根筋的犟种,在听完陈循的陈述之后,意识到那个建议对于陆沉来说很是尴尬,便很干脆地闭口不言。

陈循的担忧合情合理,在一切都只是猜测的前提下,倘若陆沉突然转变态度,在西路军取得优势的时候奏请出战,毫无疑问会被很多人看做是抢夺军功。

一片沉寂之中,陆沉淡淡道:“德遵的顾虑固然有道理,但我并不在意旁人的看法。假如兀颜术真的抽走东线兵力,只要能收复河洛重创景军,即便天下人都认为我陆沉是贪功小人,又如何?”

众人听闻此言,不由得肃然起敬。

陆沉双眼微眯,继续说道:“我之所以迟疑,是因为兀颜术虽然胆大心细,却非自大骄狂的蠢人,否则他没有资格得到景帝的信任,更不可能接手庆聿恭留下的一大摊子。设身处地一想,假如我是兀颜术,也不会将希望寄托在对手的愚蠢上。兀颜术肯定研究过我的生平,理应知道我从来不会优柔寡断,故此他怎敢在东线虚设防线?”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难道兀颜术真能凭空变出十几万天兵天将?

霍真望着地图上的边境线,忽地福至心灵,徐徐道:“公爷,兀颜术不需要撤走东线的所有兵马,他只要派兵守住尧山关,便能挡住定州军前进的脚步。”

黄显峰疑惑地问道:“只是尧山关?那么北部定风道呢?”

陆沉接过话头,平静地说道:“景军若有援兵,他们从河南路东南部协防定风道,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不比他们长途跋涉到河洛西南,这二者之间的差别极大。”

霍真垂首道:“公爷明见万里,末将敬佩之至。”

其他人也都醒悟过来。

如果将这场战事比作棋盘,景军欲屠大龙,目标当然便是大齐西路军,而在具体的过程中,兀颜术若想集结足够的兵力,势必要放空东线关隘。

在先前的分析中,陆沉已经确认一点,即便景帝可以解决内忧,调集援兵赶赴河洛西南的战场,这个法子很难出人意料,但若只是帮兀颜术填补东北边的防线漏洞,从时间上来说完全可以做到。

这就是另外一个层面上的拆东墙补西墙。

虽然逐渐勾勒出景军的意图,但陆沉的表情仍然不见松弛,他走回大案之旁,沉声道:“现在我最担心的不是兀颜术巧设迷局,而是他根本没有打算这样做。”

众人面露不解。

陆沉缓缓道:“或许兀颜术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调动东线兵力,他猜到我不会坐视此战,试图引诱我主动入局。也就是说,景军东线兵马以及可能出现的援兵,真正的目标依然是我。就算我不在意世人的评价,将天子的旨意抛之脑后,等待我的却是一张早已布好的大网。”

这一刻连霍真都有些茫然,问道:“公爷,那兀颜术如何应对我朝西路军?”

陆沉稍稍沉默,皱眉道:“或许,兀颜术只靠仅有的七八万兵马,便能击溃西路军。”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感到非常震惊。

韩忠杰将门虎子家学渊源,刘守光久经沙场经验丰富,怎么可能在兵力占优的前提下,轻易败给兀颜术?

陆沉坐了回去,看向陈循说道:“德遵,你帮我草拟复文,告知勇毅侯和刘都督,请他们注意进军节奏,适当放缓攻势。”

“卑职遵命!”

陈循神情凝重地应下。

陆沉轻声自语道:“只盼他们不要觉得我是多管闲事,心怀妒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27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