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九锡

作者:上汤豆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480【微光】

书名:九锡 作者:上汤豆苗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2

“高见谈不上,只是一些浅薄想法与诸位共同参详。”

经历好几年的摸爬滚打,陆沉肯定不会在这种会议上怯场,但是他知道自己年纪最轻,所以维持着很谦逊的姿态。

其实他能感觉到韩忠杰隐约的较劲之念,对此并不觉得意外。

荆国公府以军功立身,韩家子弟无一例外,韩忠杰身为韩灵符的长子,自然需要成为众人的表率。

陆沉手上有韩忠杰详细的履历资料,其人带兵风格讲究令行禁止等级森严,在军中素有铁面将军之称,加上其父是大齐新一代京军的奠基人,难免会养成心高气傲的性情。

这不是什么坏事,毕竟韩忠杰不光是对别人严格,对自身也非常苛刻。

众人面露沉思之色,张旭当先点头道:“此战确如陆侯所言,庆聿恭用两万人做诱饵,哪怕其中大部分都是燕军,仍然是难得一见的大手笔,我军必须要做出取舍。”

“随着庆聿恭命令伪燕沫阳路主力出动,战事转入第二阶段。燕景联军在靖州边境取得一些战果,我不认为这是靖州军实力退化,更倾向于厉大都督是想故意示弱,引诱景军将进攻重心放在靖州,以此减轻定州军的压力。但是很遗憾,庆聿恭没有上钩。”

“是这么个道理。”

景军可以不在意燕境百姓的安危,齐军却必须要肩负保境安民的职责,此消彼长之下,战场的主动权便被庆聿恭掌握。

刘守光沉声说道:“这个趋势恐怕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陆沉先是顺着韩忠杰的话锋,没有直接否定他的分析,继而道:“这是庆聿恭敢于不断扩大战线四处点火的底气,毕竟我朝边军总数才二十多万人,而且需要防守三州之地,边境线非常漫长。从战事爆发之初,我就一直在猜想庆聿恭的战略目的,他究竟是想攻占定州报一箭之仇,还是有意谋夺淮州直接南下,亦或是直指靖州意图占据衡江最重要的渡口。”

张旭皱眉问道:“陆侯可有应对之策?”

“除非——”

天子也是人,无法做到全知全能,即便他掌握着军队上层的人事权,但是关乎到具体的战略规划,他显然需要依靠这些军务大臣和边军主帅的筹谋,而且遇到那种懒惰的帝王下放权柄,军务大臣的权力会快速扩张。

“在我看来,庆聿恭这两次战略试探都是想找到突破口。当他发现我军的应对很稳健,于是便主动抛出那个诱饵,也就是出现在雷泽平原的那支偏师。萧大都督的决策其实没有错,如果不管这支敌军,他们很有可能深入定州腹心之地。用定州军吃掉这支敌军,然后淮州军在后扎口袋等待对方的援兵,我相信即便是诸位和我处在萧大都督的位置上,也很难做出更好的谋划。”

陆沉心中微讶,他看得出来韩忠杰是一个内里极其傲气的人,在军事院第一次正式的军议上就想掌握主导权,这样的人一般都会非常固执,没想到对方竟然会改变看法。

庆聿恭不是任人摆弄的木偶,从目前的战事进展也能知道,除了出现在雷泽平原的诱饵之外,景军的推进非常稳健。

话虽如此,问题仍旧没有解决。

哪怕是进入靖州北部袭扰的几支景军骑兵,也没有给飞羽军正面决战的机会,每次都是望风而逃,然后去骚扰别的地方。

如今一众军务大臣当中,陆沉、刘守光和张旭都是有功之臣,在军中的根基颇为深厚,哪怕是沈玉来也有指挥禁军反扑叛军的功绩,唯独韩忠杰的资历相对孱弱,没有独领大军的经验,没有拿得出手的功绩——叛乱当夜他带着韩家子弟冲击叛军固然勇猛,对于大局并无决定性的影响。

这等于是推翻了韩忠杰先前的判断,但是经过这一系列的商讨,众人显然更加认可陆沉的推论。

陆沉脑海中快速闪过江北三州各地的情形,缓缓道:“除非景军主力能够进入我们预设的战场,然后我军集结大军重创对方。只有这样才能让庆聿恭有所顾忌,不会像现在这样随意开辟战场。”

陆沉微微摇头道:“韩大人,我觉得不妨先复盘一下定风道失陷的过程。”

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来执行。

韩忠杰转头看向陆沉,犹豫片刻后说道:“在下已经明白陆侯的意思,主动权掌握在对方手中,我们确实不宜轻易做出决定。”

刘守光眉头紧锁,一时间也难以找到法子。

刘守光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

相反大齐若是丢失了江北三州任何一地,都很有可能造成江南各州的大面积恐慌。

韩忠杰点了点头,道:“想要化被动为主动,这确实是唯一的办法。”

陆沉语调微沉,继而道:“当我们选择吃掉这個诱饵,庆聿恭便能再一次变换战场,选择从定风道强攻。边疆的军报写得很清楚,景军强攻定风道可以用不计代价来形容,靠人命填平了进攻的道路。从前两次的战略试探到定州北部的强势出击,我认为战场的态势已经非常清晰,敌军掌握着主动,而我军因为必须要守护漫长的边境线,不得不处于被动应对的境地。”

节堂内气氛很凝重。

眼下刘守光等人当然不会想得太远,他们最头疼的是如何应对来势汹汹的强敌。

一片沉默之中,禁军主帅沈玉来开口说道:“为何我军不能改变策略转守为攻?我不是说直接发动上次北伐那样的大规模战役,而是选择一两处紧要战略目标,让景军的行动不能那么随心所欲。”

刘守光温言道:“军议本就是大家畅所欲言,沈大人不必多心。”

陆沉同样非常敬重那位老公爷,但是在涉及到国家大事的问题上,他必须要表明自己的看法。

“在这个第一阶段,我朝边军的应对非常得体,尤其是靖州和淮州都督府。萧、厉两位大都督没有因为定州遇袭就轻易调动兵力,两地边军保持着足够的定力,而定州李都督也能非常坚定地执行陛下的固守之策。我朝防线保持着整体的厚度与完整,景军想要突破任何一点都比较困难。”

陆沉抬眼望过去,刚要开口便听韩忠杰说道:“沈大人,其实景军根本不在乎我们发起反攻,上次陆侯领兵拿下河洛,对于我朝而言是一场振奋人心的大捷,但是景廉人只觉得无关痛痒。究其根源,从伪燕沫阳路到河南路,这些疆域对我们和对景廉人的意义截然不同。只要我军没有威胁到景国目前的疆土,他们就不会在意。相反,无论定州、淮州还是靖州,我军能够舍弃哪里?”

韩忠杰沉吟道:“陆侯之意,在下的推断成为现实的可能性不大?”

刘守光等人不是看不出来,之所以表态赞同,一方面是韩忠杰的分析确实有道理,并非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故作狂语,另一方面自然是以此表示对韩灵符老爷子的尊重。

如何才能让景军主力上钩?

苦思之际,忽然有一个前世屡次听说的成语跃入他的脑海。

“方才韩大人有一点说的很对,目前景军远远没有出全力。从我们掌握的情报来看,景国如果全力发动,可以轻松组织起四十万战兵,如果再加上他们从赵地强征的仆从军,以及伪燕保有的十余万军队,景国能够动用的兵马总数至少在七十万以上。哪怕景国皇帝这次只发动一半兵力,对于我朝边军来说都是很大的麻烦。”

陆沉颔首道:“是的,正如我先前所说,从战事爆发到现在,我们一直被庆聿恭牵着鼻子走。他想打定州就打定州,想打靖州就打靖州,景军始终能掌握先手的主动权。”

说到这儿,他环视众人,神情凝重地说道:“简而言之,庆聿恭的目标不会是固定的某处,而是随着两军不断撕扯,江北三州任意一处都有可能成为景军真正的主攻方向。”

虽说在天子改制之后,军方上层的权柄被大幅度削弱,但是有些事不能太简单去看待。

这样一个出身名门、父辈乃是军中巨擘、承担着光耀门楣重任、且年纪正处在武将巅峰的勋贵,必然想要尽快在军事院站稳脚跟,同时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因此他会尝试在这场军议上掌握主导权。

沈玉来愧然道:“在下思虑不周,诸位莫怪。”

这场战事的关键在于双方要守护的底线不同,哪怕齐军将北燕境内打个稀烂,景国也没有太大的损失,他们甚至巴不得和齐军在野外决战。

陆沉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摩挲着面前的青瓷茶盏,目光幽深而复杂。

其实沈玉来在开口之后便意识到不妥。

韩忠杰这般表态,陆沉也不会继续藏着掖着,坦率地说道:“韩大人,我不是在否认你的分析,景军的确有可能谋夺淮州,但我认为这只是庆聿恭的候选之一。随着战事的持续推进,一旦我朝防线某处出现破绽,都有可能成为庆聿恭的目标。”

他起身走到地图旁边,从书吏手中接过木条点在雷泽平原的位置,看着众人说道:“在敌军两万人出现在雷泽平原之前,庆聿恭实际上已经完成两次战略试探。第一次是他挥军进攻定州的定风道和清流关,从边疆送来的军报可知,这两处防线面对的敌军主力是燕军,景军更多起到压阵和督战的作用,我将其定为战事第一阶段。”

但是众人都清楚,想要做到这一点何其困难。

陆沉的神情很真挚。

面对众人期待的目光,陆沉陷入长时间的思考,最终略带苦涩地摇头道:“没有。”

壮士断臂。

他的眼神渐渐亮了起来。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77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