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九锡

作者:上汤豆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917【行到水穷处】

书名:九锡 作者:上汤豆苗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2

大景朝堂之上,这些年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景帝和庆聿恭这对君臣的矛盾与纷争,从一开始隐于水面之下,到后来逐渐公开化,从来没人当众说过庆聿恭有不臣之心,只因几年前有个不着调的官儿上了一封奏章,对庆聿恭含沙射影,然后就被景帝贬为庶民且永生不得录用。

从那之后就没人敢在景帝面前提及此事,即便是撒改这样被景帝刻意提起来和庆聿恭打擂台的重臣,顶多就是揪着一些别的事情针对庆聿恭。

没人知道景帝为何要这样做,但是有人做了那个倒霉的先例,余者自然就不敢以不忠的罪名攻讦庆聿恭。

而今日阿布罕所言,则是第一次有人在天子当面指控庆聿恭有威胁皇权安危的可能。

因此撒改才会愣住,半天都没有回过神来。

出乎他的意料,天子并未因此动怒,淡然问道:“那你觉得朕该如何做?”

“回陛下,臣不知。”

阿布罕的回答更让撒改摸不着头脑。

此刻撒改不禁怀疑这个准土谷氏的大头人是不是脑子出了问题。

他先前所言是摆在明面上的事情,谁不知道庆聿恭的名望太高会威胁到皇权安危?

既然没有解决的法子,平白无故扯这件事做什么?

景帝看着阿布罕肃然的面庞,似笑非笑地说道:“其实有一个简单的法子,只要你们能够代替庆聿恭,为朕在西线战场打破僵局,朕自然不需要继续用他,而他也无法继续凝聚军心,一切隐患不攻自破。”

听闻此言,阿布罕眼中浮现几分苦涩,撒改更是早就低下了头。

这世上很多事都是知易行难,光论耍嘴皮子谁都能为,便是撒改也能偶尔灵光一现。

问题在于统率大军哪有那么简单?

譬如这次庆聿恭强行攻破高唐城,难道撒改和阿布罕想不到这样简单的策略?

可是带兵首要便在于令行禁止,尤其是景军这样剽悍的兵马,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威望,下面的将士如何能卖命冲杀?

这不是靠天子一道旨意就能解决的问题,因为古往今来最难的事情就是让人心甘情愿地卖命。

阿布罕自忖做不到这一点,撒改更加不可能。

在景军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不需要主帅强行驱使,谁都想踊跃地收割战功,但是现在景军需要一座城一座城地硬啃,每一战都是极其艰难血腥的厮杀,除了景帝本人之外,便只有庆聿恭可以依靠积攒二十年的威望做到这一点。

阿布罕无比愧疚地说道:“臣无能,让陛下失望了!”

撒改也只好跟着请罪。

景帝却摆摆手,转头看向水面微澜,平静地说道:“朕知道你们忠君唯上,并非是嫉恨常山郡王,恶意行污蔑构陷之事。但是朕希望你们明白,朕身为天子岂能不教而诛?只要郡王一日没有表露反心,朕便不能以莫须有之罪名对他下手,否则就会败坏朝廷的根基。这种事只要出现一次,大景君臣便会离心离德,难道南齐的教训摆在你们面前都不懂得借鉴?”

撒改和阿布罕心中一凛。

他们脑海中悄然浮现“杨光远”这个名字。

果不其然,景帝继续说道:“当年南齐成宗李昱污杀杨光远,最大的损失并非是泾河防线的垮塌,其实当时我朝并无占据这辽阔疆域的实力,否则朕也不会费心扶持一个燕国。对于南齐而言,这件事最恶劣的影响在于打击了臣民对皇室的信心,便如萧望之十年不入京城,几乎将对南齐朝廷的提防和猜忌写在脸上。”

阿布罕叹道:“只可惜南齐出了李端这个皇帝中的异类。”

听他提起那个十多年的老对手,景帝面上居然浮现一抹敬意,缓缓道:“朕纵观中原王朝历代帝王,强于李端者委实不多。”

两位亲信重臣面露诧异,他们没有想到天子对那个南齐皇帝的评价如此之高。

景帝看了一眼两人的神色,坦然道:“即便是将朕放在他的位置上,未必能比他做得更好。”

阿布罕连忙摇头道:“陛下,恕臣狂妄,不敢认同此议。”

撒改亦道:“南齐李端确实不凡,但又怎能和陛下相提并论?”

“你们拍马屁的功夫倒是长进了一些。”

景帝淡然一笑,继而道:“你们可曾想过,二十年前李端面临怎样的处境?齐国皇室死得七七八八,就剩他一个孤家寡人以及一些偏远宗室,外有强敌大军压境,内有朝野分崩离析,更不必提李昱当政期间闹得民不聊生,若非大毅力之辈怎能挺过如斯煎熬?李端不仅心志坚韧,才能手腕更是卓绝,如此才可收服李道彦、韩灵符、秦正和厉天润这些能臣之心。”

两位重臣不禁默然。

今日景帝显然谈兴颇浓,感慨道:“就拿你们已经十分忌惮的陆沉来说,若非李端在他心里种下一颗君臣情义的种子,他怎会在那种备受猜忌的情况下还能保持理智?若说李端的缺陷倒也不是没有,太不爱惜自身以至于英年早逝,但即便如此,他仍然用自己的性命在雍丘给朕和庆聿恭设下一记杀招。”

阿布罕叹道:“以命为饵,确非常人。”

“不止于此。”

景帝眼中浮现一抹深沉,喟然道:“雍丘之战是齐军第一次取得正面决战的胜利,对后续战事的影响难以估量,更重要的是在朕和庆聿恭之间留下一道无法愈合的裂痕。因为这场大败,朕和庆聿恭总得有一个人承担责任,胜利可以掩盖一切矛盾,失败则会让矛盾浮现,这是李端的阳谋,朕明知此节依然得罢免庆聿恭的军职,否则无法给朝野上下一个交代。”

这会撒改和阿布罕都有些不敢再听下去,后者鼓起勇气说道:“陛下,臣知错了。”

景帝淡淡看了他一眼,摇头道:“朕知道你多年来忠心如一,不会因私下进言见责于你,不过朕希望没有下次。”

阿布罕躬身道:“臣遵旨。”

景帝站起身来走到阑干边,平静地说道:“朕今日同你们说这些,一是要你们明白大敌当前齐心协力的道理,不论内部存在怎样的矛盾都必须暂时搁置,战场上更不能三心二意,谁若是敢做见死不救贻误军机的事情,朕会让他知道何为规矩。”

撒改只觉一股凉气从心底涌起,连忙毕恭毕敬地说道:“请陛下放心,臣一定谨遵圣喻,不敢有分毫违逆。”

景帝负手而立,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又道:“其二,朕没有让你们领兵,并非是怀疑你们的能力,而是有更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你们。方才你们都提到此战的关键所在,朕再问问你们,南齐陆沉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你们对他的领兵风格究竟有多少了解?”

两人思考片刻,阿布罕当先说道:“陆沉不像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既能隐忍多时等待机会,又能孤注一掷行险奔袭,其用兵之道不拘泥于死板规章,变化多端难以预测。”

撒改跟上道:“陛下,臣也觉得这陆沉狡猾无比,想要抓住他的马脚不容易。”

“终究还是流于表面了。”

景帝笑了笑,难免有几分失望,然后直白地说道:“说到底,陆沉是一个不肯吃亏、更不会坐以待毙的年轻人。只要抓住这一点,你们就能明白他忍耐的界线在哪里。庆聿恭打下高唐城只是一个开始,朕料定接下来他要攻占西冷关会很难,陆沉一定会在这里拖住庆聿恭的大军。”

他转身看着两位重臣,继续说道:“朕已经传旨给沈谷和温古孙,让他们同时对定州北部和西部发起攻势,尽全力压缩齐军的防线,让陆沉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让他隔三差五就收到伤亡战报。像他这样的人,到一定阶段就会反弹,无论是哪处战场,届时都有可能迎来他最凶狠的反扑,说不定会啃下朕派出的某路大军。”

阿布罕略显紧张地说道:“陛下,是否要早做准备?”

“如何准备?”

景帝微笑道:“你能算准他要对哪一路下手?”

阿布罕哑然。

他又不是陆沉肚子里的蛔虫,怎能未卜先知?

景帝眼中精光一闪,依旧淡定地说道:“朕在让三路大军施加压力的同时,有意放松对齐军掌控区域的情报刺探,便是给陆沉一个反击的机会。朕不需要猜测他的具体谋划,只要一刀砍在他的腰眼上,这就是朕今日对你们分说详尽的缘由,也是朕要交给你们的任务。”

阿布罕的反应更快一些,他琢磨着景帝口中的腰眼二字,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是要暗伏第四路大军,从南齐三州交接之处下手?”

景帝摇摇头,从容道:“这只是障眼法,朕真正的目的是派一支精兵南下进入淮州,将陆沉的后方一举荡平。失去淮州的支撑,南齐定州军便是无根之木,陆沉同样会方寸大乱,因为那里才是他的根基,有他最重视最在意的亲人,否则他又何必将妻儿从定州接回淮州?”

撒改和阿布罕眼神一亮。

景帝抬头望向东南面的天幕,轻声道:“不这样,怎能让那个年轻人体会到山穷水尽的滋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47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