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九锡

作者:上汤豆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469【卷峭寒万里】

书名:九锡 作者:上汤豆苗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2

江南,贺州。

时间进入十月下旬,道旁的景色愈发萧索冷寂。

空气中泛着冰冷的寒意,从成州返回京城的漫长队伍沉默前行,无论边军骑兵还是京营镇威军步卒都换上了御寒的冬衣。

来回数千里的长途跋涉,加上沿途不断的操练和淘汰,镇威军将士的面貌足以用焕然一新来形容。

虽说他们还没有经受战火的考验和磨砺,至少看起来已经有了一支精锐之师的气质。

马车之内,陆沉翻阅着一封字迹娟秀清雅的长信,谭正毕恭毕敬地坐在一旁。

良久过后,陆沉将这封长信收起来,微微闭上双眼陷入沉思之中。

江北的战局错综复杂,景燕军队在定州和靖州两地同时发起攻势,目前大抵处于前期相持的阶段。

景军在定州没有占到便宜,定风道和清流关这两处防线截至目前还很牢固。

反倒是靖州这边,燕军已经完成对西线高唐城的包围,与此同时中线和东线都在面临景军的威胁,几支景军骑兵的袭扰让厉冰雪统领的飞羽军几乎没有歇息的时间。

这个结果让很多人侧目。

按照他们的判断,定州大都督李景达徒有虚名,多半会在景军主力手上栽一个大跟头。

靖州军有怀安郡公厉天润坐镇指挥,必然可以确保边境万无一失。

现在定州没有出现问题,靖州防线却出现了一些漏洞。

只不过在陆沉看来,靖州军的实力不止于此,厉天润应该是在故意示弱,争取将景军和庆聿恭的视线吸引过来。

倘若景军主力南下,这自然可以减轻定州都督府的压力。

问题在于,庆聿恭未必会上当。

一念及此,陆沉睁开眼看向谭正问道:“王姑娘可有其他交待给你的话?”

谭正答道:“有,王小姐让小人转告侯爷,她推测景军的策略是先取定州,引淮州军北上,然后集结兵力南下靖州。定州一旦被景军打开缺口,淮州军无法坐视,只能北上尽力援救。如果失去淮州军在背后的支撑,届时靖州边境恐怕会迎来一场极其惨烈的大战。王小姐还说,如果侯爷已经解决沙州的事情,或许可以上奏天子,主动请缨前往定州。有侯爷在定州坐镇,景军的盘算没那么容易成功。”

“她看得很透彻,只是……”

陆沉抬手轻轻敲打着身边的小几,摇头道:“这场战争最终比拼的是双方的硬实力,再好的计谋也要靠将士们执行。时间还是太短了,假如对面能再给我们两到三年练兵,我军的胜算能增加两成。”

谭正轻声一叹。

世事岂能尽如人愿,其实在陆沉领兵短暂的攻占河洛之时,很多人以为景朝会立刻反扑。

那时候陆沉、萧望之和厉天润都做好了应对的准备,大齐边军士气正盛,景军如果冒然进逼,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偏偏那位景国皇帝极其沉得住气,让刚刚经历灭赵之战的景军主力休养生息接近一年,同时也让大齐边军接连大胜养成的血勇之气逐渐冷却下来。

陆沉还有一个考量没说,这次沙州之行很顺利,但是正如出发前李道彦说的那番话,天子在有意识地压制他的势头,所以明知江北可能会爆发战事,依然让他往沙州走一趟。

这不是恶意的打压或者闲置。

沙州的问题确实很重要,这次如果陆沉没有和沙州各部修复关系,景廉人极有可能趁虚而入,一旦让沈敏和景人勾结起来,景军便可借道沙州,对大齐江南各州造成巨大的威胁。

另外一点,陆沉的地位在他这个年纪来说已经算是绝无仅有,木秀于林也好,功高震主也罢,想要维持将来大齐朝堂的稳定,他必须要沉寂一段时间。

否则后继之君如何面对一个二十多岁就手握数十万重兵的权臣?

至少在李端看来,他这样做是出于保护陆沉的目的。

更何况江北有萧望之和厉天润,总不至于离了陆沉就没人能够领兵,如果大齐边军真的孱弱到这个地步,十几年前就会被景军彻底击溃。

沉吟片刻之后,陆沉对谭正说道:“你回去告诉王姑娘,我这里一切都好,请她不必担心。另外,陛下已经颁下赐婚圣旨,一切顺利的话,明年春天我会亲自去旬阳城接她。”

谭正颇为激动地说道:“恭喜侯爷,贺喜侯爷!老爷知道这个消息之后,肯定会十分喜悦。”

陆沉明白他这番神态的缘由,其实不光是谭正这些陆家的心腹,北到定州的段作章、裴邃和宋世飞等一众大将,南到京城的诸多权贵高官,不知有多少人都在暗暗为陆沉的婚姻大事着急。

毕竟在这个时代,娶妻生子的意义非同凡响,尤其是那些汇聚在陆沉身边的势力,陆沉的个人问题在他们看来极其重要。

谭正行礼告退,他才刚刚走下马车,外面就传来秦子龙急促的声音:“启禀侯爷,前方有宫中天使到来!”

“天使?”

陆沉微露讶异,从成州启程后,他就让尹尚辅将自己的行程安排提前送去京城。

只要过了贺州进入京畿之地,距离京城就不算远,天子和朝堂诸公对此应该很清楚。

这个时候传旨天使突然到来,难道是江北某处战场出现剧变?

陆沉神情肃然地换上骏马,在数十名亲兵的簇拥中越过前方的钦差仪仗,快速来到队伍的最前方。

只见数十骑从对面奔驰而来,陆沉一眼便认出来者是宫中仅在吕师周之下的内监金望,其他人则是负责保护他的禁卫。

金望策马来到近前,颇为矫健地跃下马,他带来的禁卫和陆沉的亲兵都留在原地止步不前。

“陛下口谕,着山阳侯立刻率骑兵返京。”

金望言简意赅,表情十分凝重。

“臣领旨。”

陆沉垂首应下,然后直截了当地问道:“京中出了何事?”

换做其他大臣这样问,金望纵然不会摆出天子身边人的架势,也很难给对方什么好脸色。

但他知道天子对面前这位年轻国侯的器重和信任,因此压低声音说道:“陛下近来偶感风寒,所以想早些见到陆侯返京。”

陆沉心中一震。

天子的身体状况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早在半年前他就对陆沉和秦正说过,因为病痛的加深和长期操劳导致的恶化,他坦言自己的寿数难以长久。

正因如此,天子才会逼迫江南世族造反,争取在他还活着的时候解决大齐自身的问题。

乍然听闻这个消息,陆沉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和伤感。

对于现在的大齐来说,只要天子还能清醒理事,大局便不会出现动荡。

一旦出现皇权更替的情况,很难说会对江北边境局势造成怎样的影响。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转头对秦子龙说道:“让刘隐和叶继堂过来。”

“遵令!”

秦子龙翻身上马向后疾驰。

片刻过后,两位年轻有为的虎将来到跟前。

陆沉没有多余啰嗦,快速说道:“叶继堂,你马上聚齐所有骑兵,每人携带五日干粮,随本侯即刻赶赴京城。”

叶继堂凛然道:“末将领命!”

陆沉又看向刘隐说道:“你率镇威军按照之前的速度返回即可,注意沿路不得肆意扰民,务必严格遵守本侯规定的军纪。”

刘隐大声道:“末将领命!”

金望在一旁看着,不由得暗中感慨这位年轻国侯行事果然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朝中那些官员的拖沓习性。

将近两千骑兵很快便列队完毕,他们在陆沉的率领下即刻启程,朝着东方的永嘉城飞驰而去。

寒风如刀,仿佛能浸透人的骨髓。

……

北燕,河洛城。

卓园之内,一场关于军略的讨论正在进行。

景军众将争执的焦点便在于南线的战局。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或许是因为战线太过漫长的原因,靖州军并未展现出传说中的凶狠和主动,颇有一种捉襟见肘的局促。

面对燕军在西线的攻势,以及景军骑兵在其他地方的穿插袭扰,靖州军只能固守城池关隘,仅有的一支骑兵飞羽军虽然实力不弱,但是这支骑兵的兵力并不足以对景军骑兵完成分割包围。

简单来说,目前靖州军处于被动防守的劣势境地,景军如果集中力量攻击一处,未必不能取得辉煌的战果。

庆聿恭坐在主位上,面色平静地听着下面的将领唾沫横飞。

直到所有人都表达完自己的看法,接下来就会陷入毫无意义的重复争论,他才清了清嗓子说道:“这就是厉天润希望看到的结果,你们以为他真的没有能力将防线扎得更加稳固?当然,我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能够看出这是厉天润在故意示弱,认为对于我军而言这同样是个机会,因为厉天润想示弱就得露出破绽,只要我军能抓住这个破绽,一样可以取得大胜。”

众将听完这番话,不由得渐渐平静下来。

庆聿恭微微一笑,语调却很严肃:“记住,不要被你的敌人牵着鼻子走,哪怕他主动向你露出破绽。兵法之道,奇正相合,首要在于以我为主,要让敌人进入我们的节奏。”

“是,王爷。”

一片响应之声。

庆聿恭转头看向一人,淡淡道:“谋良虎。”

谋良虎立刻起身道:“末将在!”

庆聿恭道:“伱领两万兵马东出雷泽平原,以战养战灵活迂回,搅乱南齐定州的腹心之地。”

谋良虎面上浮现一抹壮烈之色,毫不犹豫地说道:“末将领命!”

军议结束之后,大堂内显得无比静谧。

庆聿恭缓缓起身走到西边墙边,望着墙上悬挂的地图,目光落在某处。

那里是定州北部。

定风道与宝台山。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51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