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九锡

作者:上汤豆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800【君心何寄】

书名:九锡 作者:上汤豆苗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2

“陛下。”

苑玉吉走进凉亭,来到李宗本身旁,躬着身小心翼翼。

年轻的天子此刻已经坐了回去,他望着亭外渐次绽放的百花,目光阴沉。

苑玉吉对这种情况很担心。

虽然此前他在凉亭外面,对君臣二人的谈话听得不甚真切,但是大概能猜到天子的心思,继而推断出陆沉的回答。

李宗本的处境和李端刚刚登基时相比,无疑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纵然文武百官依旧有各自的小算盘,至少明面上没人敢忤逆他这位天子,然而陆沉不仅仅是拒绝了他的提议,甚至还公然在他面前放下要杀韩忠杰的狠话。

何其跋扈。

李宗本冷眼看着前方,幽幽道:“方才你们若是动手的话,有几分把握杀死陆沉?”

宛如一道惊雷在苑玉吉脑海中炸响,他猛地双膝跪地,惶然道:“陛下,若是山阳郡公横死宫中,江北恐陷大乱,便是朝中也会风波骤起,还请陛下三思!”

“你慌什么?站起来。”

李宗本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朕只是问问而已。”

苑玉吉起身,难掩紧张地说道:“若是不计后果,奴婢和秘卫高手只要能围住山阳郡公,一定可以杀死他。但是山阳郡公武功高明,陛下绝对不能出现在他视线之内,否则恐有意外发生。其实就算山阳郡公不在宫里,只要他还在江南地界,调一支精兵伏杀,总能取他性命。只不过……陛下,奴婢斗胆进言,小不忍则乱大谋啊。”

“朕当然知道。”

李宗本自嘲一笑,继而道:“一味想着杀人解决不了问题。”

苑玉吉仍旧不太放心,同时又有些疑惑。

从他的角度来看,天子和陆沉确实存在矛盾,那就是君权和臣权的碰撞,但是至少在目前的局势下,这种矛盾还没到你死我活的程度。

天子仍然需要依仗陆沉统领边军,不论是抵御敌人还是北伐收复故土,除了陆沉便只有萧望之具备这个能力和威望,而这两人隐为一体,天子如果对陆沉下手,自然也就不敢再把边军军权交给萧望之。

另一方面,陆沉仍旧是大齐的臣子,一时情急顶撞天子虽然不符为臣之道,却还没到僭越篡逆的地步,同时他还需要朝廷为边军提供稳定的后勤支撑。

有冲突很正常,但也不至于就此掀桌子。

李宗本转头看了苑玉吉一眼,缓缓道:“朕让陆沉支持韩忠杰起复,除了各方面的考量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只要陆沉答应朕,他在边军将士心目中的威望就会有所削弱,只是谈不上动摇根基。陆沉态度强硬,说明他对朕的忠心远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坚定,这便是朕动怒的缘由。”

苑玉吉倒也不笨,仔细一想就醒悟过来。

在韩忠杰这件事情上,陆沉默许和主动支持的意义截然不同,前者最多说明他身不由己,后者则是他为了功名利禄而背弃靖州将士,对他在军中的威望会造成很大的打击。

想通这一点,苑玉吉不禁感觉心情很复杂。

李宗本似是知道他的想法,轻声道:“朕知道这样做很无耻。那些将士不是为了韩忠杰或陆沉而死,他们是为了大齐社稷的安危而死,是为了朕和历代先祖的基业而死,如今朕却要利用他们的死,来算计一位同样对大齐有保国之功的重臣。”

苑玉吉慌道:“陛下何出此言!”

说实话他都有些不敢再听下去了。

天子当面陈情自然是对他这位潜邸旧人的信任,问题在于这份信任太过沉重,苑玉吉觉得自己的肩膀扛不动。

“可是朕能怎么办呢?”

李宗本显然不在意苑玉吉的心情,继续说道:“陆沉不是萧望之更不是厉天润,朕看得出来他和他们不一样。这样一个年轻又显赫的臣子,二十多岁的年纪就手握边军大权,麾下忠勇之将无数,而且都唯他马首是瞻,只知帅令而不知圣旨。”

“所有人都告诉朕,陆沉乃是真正的忠臣,一定会忠心于朕忠心于大齐。李老相爷这样说,薛相这样说,钟相这样说,魏国公这样说,荣国公也是这样说。朕不相信他们没有读过史书,就算陆沉是大忠臣,他手底下的人也甘于一辈子做个都指挥使吗?史书上这样的例子可不少,或许他们也没有好法子解决这个问题。”

“更何况……人心才是最不可靠的东西,曾经清如许的纯臣可能会变成一个贪官,曾经不惧死的武将可能会胆寒投敌,曾经无恶不作的人也有可能良心发现,这世上哪有一成不变的人心呢?”

“朕当然可以对陆沉以诚相待,问题是朕怎么保证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他手中的权柄越来越坚实,他不会生出一些顺其自然的想法?”

“李老相爷离去之前,曾对朕说不妨想一想先皇对陆沉的态度,以及陆沉对先皇的回报。可是这位老相爷似乎忘了,朕何德何能与先皇相比?而此时的陆沉又与彼时的陆沉有几分相似?”

“先皇在时,陆沉羽翼未丰实力孱弱,他的一切权力都来源于先皇的恩赐,他哪来的胆气敢有一丝一毫的忤逆之心?他若真是那样愚蠢的人,又怎能站上今天的高度。”

“有些问题就摆在那里,不是装作不见就会消失,反而会越来越严重,直到再也没有转圜的余地。朕当然可以什么都不用想,将生死与基业全部寄托在陆沉的忠心上,期望于他满足只做一个权臣,朕则舒舒服服地做一个清闲皇帝。”

他终于停下大段的自白,转头望着苑玉吉,面上泛起一抹苦涩:“不然的话,你说朕该怎么办?”

苑玉吉只觉心里猛然涌起强烈的悲痛和愧疚,顿首道:“奴婢见识浅薄,不懂朝堂大局,但是奴婢愿为陛下效死,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李宗本倒也不会奢望这个跟了自己很多年的太监突然变成谋士,因而有些欣慰地说道:“朕知道你的忠心,只要你做好朕交待的事情便可。”

苑玉吉肃然道:“奴婢绝对不会让陛下失望!”

“好,很好。”

李宗本轻叹一声,但是很快便敛去怅惘,眼神重新恢复沉静,道:“明日午后,传薛南亭和李适之入宫。”

“奴婢遵旨。”

苑玉吉恭敬地应下。

……

一辆马车缓缓离开皇宫,周遭有数十名精锐骑士相随。

即便走在御街上,秦子龙那双如鹰隼一般锐利的眼睛依然不会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这次陆沉回京受封并且与天子共商国事,各方势力都有自己的盘算,有人欢迎他的到来有人忌惮他身上的光环,但是若论最紧张的人,恐怕非秦子龙莫属。

叶继堂率锐士营三千精骑在城外驻扎,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肯定不会轻动,因此陆沉的安全问题就落在秦子龙的肩上。

依照常理而论,陆沉这次在京城应该不会有明面上的危险,但是秦子龙怎敢大意,毕竟陆沉以前在京中遭遇过两次刺杀,一次是景廉奸细所为,另一次则是三皇子李宗简密谋。

相较于外面护卫们的严阵以待,马车内的陆沉则显得很松弛。

他靠在软枕上,双眼微闭养神。

今日这场御宴最后闹得不欢而散,让李宗本前期营造的和谐氛围荡然无存,当然不是陆沉有意在天子面前展现桀骜的那一面。

李宗本想要一箭三雕,既没有负面影响地重新启用韩忠杰,再利用韩忠杰完成对京营的彻底整合,同时给陆沉挖一个不大不小的坑。

陆沉很清楚这些算计,同时也希望能够让天子明白他的底线,所以选择正面相对。

其实他完全可以用更加委婉的方式表明态度,李宗本也没办法强逼他支持韩忠杰,只不过陆沉最终还是没能完全压制住脾气。

关于那场北伐,李宗本对他的排挤和猜疑,韩忠杰的小人之心,朝中部分重臣的推波助澜,在数万将士葬身考城之后,一股极其浓烈的悲愤之气便压在陆沉的心底,哪怕景军败退也无法让陆沉宣泄,最后则是在李宗本的再三要求下爆发出来。

事情已经发生,陆沉不会沉湎在那种情绪里,他现在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应对天子接下来的手段。

四天后便是大朝会之日。

马车一路平安地回到郡公府,陆沉这一夜在书房中沉思良久,烛光一直到后半夜才熄灭,期间不时有人影出入。

翌日上午,陆沉正想着抽时间去探望萧望之,谭正和渠忠联袂赶来。

这两位真正属于陆家核心力量的心腹一起行礼,谭正恭敬地说道:“公爷,宁不归求见。”

“宁不归?”

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陆沉略微有些不解。

渠忠连忙解释道:“此人便是长乐宁氏破门而出的庶子,亦是用皇陵刺驾案威胁高尚书的幕后主使,我等之前奉公爷的命令降服此人,让他在北城鱼龙混杂之地落脚。”

“刺驾案……”

陆沉微微一笑,点头道:“请他进来,我要会会这位草莽枭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38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