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九锡

作者:上汤豆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624【再烧一次】

书名:九锡 作者:上汤豆苗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2

入夜,陆园。

一顿家宴吃得极其融洽,陆通的两位妾室莫姨娘和孙姨娘看着自家这位年轻的郡公,起初颇有些不太自在的局促,被陆沉亲切地喊了几声“姨娘”之后,便也放下心中的那抹畏惧,一家人热热闹闹相谈甚欢。

陆通自然喜欢这种氛围,当宴席撤去、父子二人来到偏厅饮茶,他意犹未尽地感慨道:“如今只要你和儿媳们多生几个孩子,我这一生便算是圆满了。”

“老爹,这才哪到哪呢。”

陆沉提壶斟茶,放在陆通身边的案上,继而笑道:“孩子肯定不会少,将来您老人家别嫌烦就行。”

陆通没有继续纠结这个话题,他品着陆沉前面那句话,缓缓道:“你现在应该已经走到顶点了吧?”

此刻厅内并无外人,父子二人无需遮掩,陆通这句话直指问题的核心。

史书之上,年少显贵的例子不是没有,但是像陆沉这样的情况从来没有出现过。

他今年满打满算二十三岁,已然爵封郡公官居都督,再想往上难比登天。

不是说陆沉没有再建功勋的能力,而是他已经侵占了很多人的利益,更进一步只会招来方方面面的攻讦和打压。

柔和明亮的烛光中,陆沉的脸色依旧镇定,道:“确实会很难,但是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朝野上下提防和敌视我的人不少,能够对我造成致命威胁的人却不多,大抵只会维持眼下这种拉锯的态势。当然,这个前提是我做好自己的本分,只要我在战场上没有出现纰漏,至少我在军中的地位不会动摇。”

见他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陆通不由得欣慰地说道:“你能这样想我便放心了。”

陆沉微微一笑,继而问道:“老爹,定州北部情况如何?萧叔还在边疆?”

陆通不紧不慢地说道:“景军已经从定风道撤走,定州全境收复,老萧在封丘城一带主持大局,李景达也在那里。前两天老萧派人传信,他月底会来广陵参加你的婚礼,然后便回京城。李景达继续留在定州坐镇,等你北上之后再做交接。”

“萧叔费心了。”

如此安排甚为妥当,陆沉自无不可,他话锋一转问道:“师父和师姐现在定州?”

陆通脸上泛起一抹善意的调侃之色,悠然道:“你可还记得东城那处宅子?”

陆沉微微一怔,随即反应过来,十分惊喜地说道:“师姐住在那里?”

他怎会不记得呢?

当初林溪跋涉千里前来授艺,陆通为尽地主之谊特地拿出陆家在东城置办的一套宅院,林溪便在那里住了两个多月。

眼下陆通旧事重提,显然只有一种可能。

陆通没有继续卖关子,微笑道:“没错,她和你师父已经在那里住下了。等过段时间七星帮的好汉们会相继赶来,据说还有一些江湖上的前辈,我已经让人将那宅子周边的房舍都买了下来,届时便可招待那些贵客。你大婚之日,林姑娘会从那座宅子出阁。”

陆沉不禁搓了搓手。

陆通看着他难得一见的紧张姿态,顺势说道:“王家迁来广陵这件事伱是知道的,王世兄让我帮忙选定大宅,最后是在东城太平坊买了几座相邻的宅邸,离你师姐住的地方只隔着两条街。”

这下陆沉更觉欣喜,轻快地说道:“明天我就去找她们。”

谁知陆通断然否决道:“不行。”

陆沉不解地问道:“老爹,这是为何?”

陆通笑道:“亏你还是当朝郡公,连最基本的礼法都不通,说出去不怕世人笑话。自古以来,未婚男女定亲之后到完婚之前,皆不能相见。先前你在战场上与林家丫头相见,那是国事为重大局所迫,旁人不敢说三道四。如果你现在光明正大地去见他们,你让外人怎么看?就算我不要这张老脸,你总得顾及那两個丫头的清誉吧?”

陆沉面露无奈,嘟囔道:“这都什么破规矩。”

陆通见状便提醒道:“我知道你现在位高权重,没人敢公然置喙,但是你还能管得住别人心里怎么想?你能忍心旁人在背后对她们指指点点?”

陆沉叹道:“老爹放心,我不会胡闹的。”

“那就好。”

陆通稍作提点,继而岔开话题道:“上个月北边有人找上门来。”

陆沉目光微凝:“北边?”

陆通点了点头,平静地说道:“来者语焉不详,说是想跟我们陆家做生意,却又不肯说出真实的来历身份,只是假借河洛城里一家富商之名。据我判断,这人应该是庆聿氏派来探路的棋子。”

听到庆聿氏三个字,陆沉脑海中的回忆汹涌袭来。

那是他领兵奇袭河洛之后,他将庆聿家的小郡主扣为人质,以她为筹码从景国皇帝身上狠狠敲了一笔竹杠。

在那段相处的时间里,他尝试给庆聿怀瑾心里种下一颗有毒的种子,莫非已经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刻?

他将那段往事简略说了一遍,陆通听完后沉吟道:“景国皇帝忌惮庆聿恭是摆在明面上的事情,之前你能在战场上取胜,不是因为你在兵法上的造诣强过庆聿恭,而是他比你多了很多掣肘。战事结束后,庆聿恭被景帝罢免南院元帅一职,虽说他还能掌控夏山军与防城军,但和往昔的鼎盛之势比起来,这位景国军神的处境很不安稳。”

陆沉道:“所以老爹也认为庆聿恭怀有二心?”

这一次陆通思考了比较长的时间,斟酌道:“表面上来看确实符合逻辑,问题在于你觉得庆聿恭真会这样做?”

对于那位只在战场上远远见过的对手,陆沉从始至终不敢大意。

正如陆通所言,庆聿恭在雍丘战败不是因为兵法和谋略,而是败在后方景帝的猜忌心。

雍丘一战,景军伤了元气,却也没到一蹶不振的地步,他们仍然有实力和底气发起正面的攻势。

庆聿恭会因为这些挫折便生出叛国的念头?

他不是王安,庆聿氏也非翟林王氏,抛开这件事操作起来的难度,不论大齐君臣是否会相信,就算庆聿恭真能带着族人南投,他又如何放心将来不会遭到清算?

庆聿氏族人手上沾染太多齐人的鲜血,而且他们终究是异族。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个道理流传千年谁人不知?

一念及此,陆沉缓缓道:“我相信景帝和庆聿恭之间有矛盾,但我不信庆聿恭会踏出那一步。”

陆通颔首道:“便是这个道理。其实这件事的关键还不在庆聿恭,而在于景国皇帝。此人堪称雄才大略,这十几年来一步一算,若非我朝君臣齐心协力,就算你有天纵之才也未必能取得如今的战果。既然景帝过往精明又睿智,他怎会因为一场败仗就变得昏庸不堪?你我皆清楚雍丘之战的真相,景帝真的会一错再错,生生挖断自家的根基?”

陆沉心悦诚服地说道:“那依老爹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

“此事倒也不必着急。”

陆通端起茶盏饮了一口,徐徐道:“既然他们派人找上门,肯定是有所图,我们可以通过对方的意图,反向判断出他们真正的谋划。只要有痕迹就能顺藤摸瓜,真真假假不足为惧,站稳自己的立场就好。”

陆沉应下,随即轻叹道:“庆聿恭一代人杰,为景国打下大片疆土,到头来仍旧逃不出被猜忌的结局。这件事不论真假,多多少少都能反应出他心里的几分郁卒之意。如果不是景帝再三相逼,就算他想用这种手段迷惑我们,恐怕也没人会相信。”

陆通望着他的面色,轻声道:“这句话听来感触颇深啊。”

陆沉自嘲一笑,此刻他显然想起了很多往事。

陆通坐直身体,关切地问道:“这几个月在京城想必见识了不少人心鬼蜮?”

“李老相爷说这世上人心最难看透,我对此深以为然。”

陆沉稍稍停顿,然后讲起他回到京城之后的见闻:“其实我能理解今上心中的顾虑,他觉得自己没有先帝的能力,掌控不住我这么年轻的权臣。无论他对我采取怎样的手段,打压也好捧杀也罢,我心里不会有太多的怨望,当然我不会放弃反击的权利。我想不明白的是,他不信任我倒也罢了,为何连薛相和秦提举都不信任?”

陆通双眼微眯,静静地听着。

陆沉继续说道:“薛相和秦提举是真正的股肱之臣,当初为了拥护先帝和支持北伐,他们不惜站在文武百官的对立面,这样的臣子怎能不珍惜?织经司固然地位特殊,难道秦提举会有不臣之心?陛下提防我其实没错,但他不该对秦提举下手,这才是我真正失望的地方。”

“先帝是先帝,今上是今上,他们虽然是父子,但本质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你要明白这一点。”

陆通语调肃然,继而冷声一笑道:“从你所言可知他绝非先帝那样的明君,既然如此你又何必太过忧虑?当年杨大帅便是因为顾虑太多,所以才落得那般结局。”

“你要记住,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大不了火光重现,再烧一次皇宫。”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91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