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九锡

作者:上汤豆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594【如意】

书名:九锡 作者:上汤豆苗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2

山阳郡公,这便是陆沉最新的爵位。

等将来这个消息传回江北,想必山阳县的父老乡亲会与有荣焉,因为这代表着山阳这个小地方将永久载入大齐的史册,这将是一桩载入当地县志供无数后人瞻仰的丰功伟绩。

大殿内,百官的心情很是复杂。

大齐对于爵位的赐予一直很谨慎很严格,这十来年里只有三位新国公,郡公的数量同样很少,因为爵位不止象征着地位,更有很多实质性的利益,譬如八议之中的议功与议爵。

当初侯玉欺上瞒下勾结朝臣的大案被揭露,因为他的侯爵之位侥幸逃过死罪,先帝只是将其流放三千里。

如今陆沉爵封郡公,只要他不牵扯进谋逆造反的死罪,其他事情很难撼动他在朝堂上的地位。

龙椅之上,李宗本望着昂然屹立的陆沉,亲切地说道:“方才爱卿说想要继续在边疆领兵,先皇也曾提过此事,等国丧结束之后,卿便可赴任定州都督,整饬武备以待来日。”

这是题中应有之义。

先帝驾崩之前,在观云台上曾经明确说过这个安排,李宗本身为人子自然不会违逆。

群臣亦无人质疑,在厉天润休养、萧望之即将返京的前提下,没有人比陆沉更适合执掌边军。

陆沉已经用过往几年在边疆战事中的表现证明,一旦景军大举南下,他有能力挡住那些野蛮凶狠的豺狼。

对于满朝公卿而言,陆沉年少显贵确实需要提防,毕竟一个二十多岁的郡公实在太年轻,往后几十年里他能够继续上升的空间过于窄小,难免会让人心生忧虑。但是与北边景国的敌人相比,陆沉的问题终究还只是内部矛盾,如果边军挡不住景军,最后是所有人遭殃,他们眼下还能分得清其中利害。

陆沉微微垂首道:“臣领旨。”

看似一切如常。

但是只有非常熟悉他的人比如厉冰雪,已经能感觉到他身上隐约发生了一些变化。

李宗本或许不知详情,就算能感觉到也在他的预料之中,遂继续说道:“这场大战持续半年,边疆的将士们需要休整,朝廷的后勤供给愈发困难,百姓亦需要休养生息,因此朕决定在荣国公领兵收复定州北部之后,暂止战火固守边境,众卿意下如何?”

百官齐声道:“陛下圣明。”

李宗本微微颔首,随即从容不迫地向百官讲述他的一系列安排。

裁撤淮州都督府,大齐边军形成定州都督府和靖州都督府守望相助的格局。

盘龙关以及盘龙军归入定州都督府,规定定州都督府下辖九军十一万人的建制,具体员额和配置则等陆沉去往定州再行定夺,朝廷会给予足够的支持。

靖州都督府由刘守光统领,下辖九军十一万人,以雍丘为核心打造靖州的边防体系。

在陆沉前往定州的时候,荣国公萧望之便会返京,由他担任军事院首席军务大臣,负责决断大齐一应军务。

骁勇大营和金吾大营前往江北支援的数万京军将士不日即将南下。

金吾大营行军总管陈澜钰奇袭有功,擢为金吾大营主帅,并且顺势进入军务大臣的行列。

张旭即将率领武威大营从西南边境返回,依旧任军务大臣兼武威大营主帅。

因为刘守光赴任靖州大都督,骁勇大营主帅一职由韩忠杰暂代。

原定州都督李景达调回京城,入军事院担任军务大臣。

至此,大齐军方高层人选调整完毕。

边军以陆沉为首、刘守光为辅,中枢军事院则是以萧望之为首,张旭、韩忠杰、陈澜钰、沈玉来和李景达为辅。

接下来便是边军将士的封赏事宜。

李宗本温和地说道:“陆卿,此事由你主持核定,韩卿从旁协助,朕希望能够尽快看到具体完整的封赏名录。”

这本就是军事院的职责,陆沉与韩忠杰责无旁贷,两人当即出班应道:“臣领旨。”

朝会到此应该告一段落,李宗本却继续说道:“先皇曾有遗命,将来二次北伐会以定州为桥头堡,故而急需加强定州都督府的机动力量。众卿皆知,我朝历来缺少可用的军马,骑兵数量非常稀少,因此先皇决定将飞羽军转入定州都督府,朕对此深以为然。厉指挥使。”

群臣讶然之际,朝堂上唯一的女将挺身而出,朗声道:“臣在!”

听着这個清朗干脆的声音,李宗本眼底泛起一抹复杂的情绪,面上微笑道:“朕希望你能再接再厉,不负魏国公之威名。”

厉冰雪拱手一礼道:“请陛下放心,臣必定尽心竭力守护边疆。”

李宗本欣慰地说道:“你在此番大战中功勋卓著,只是因为朝廷规制,朕无法再封你爵位。先皇曾赐你一柄玉如意,朕便效法先皇,望你莫要推辞。”

肃立于侧的内侍省少监苑玉吉从小黄门手中接过托盘,迈着小碎步来到殿中,颇为恭敬地走到厉冰雪面前。

托盘上面同样是一柄玉如意。

厉冰雪微露迟疑。

李宗本见状便说道:“厉指挥,朕这是聊表心意。虽然你以后不一定能用得上,但是只要你有所求且不违逆朝廷规制,凭这柄玉如意入宫觐见,朕一定会让伱如意。”

大殿之内,无数道艳羡的目光聚焦在厉冰雪身上。

所谓九五之尊金口玉言,李宗本今日在满朝公卿面前许下承诺,这柄玉如意代表的意义非同凡响。

大齐并无丹书铁券一说,这柄玉如意此刻已经具备了部分类似的功用。

厉冰雪稍作思忖,垂首道:“臣谢过陛下恩典。”

群臣虽然羡慕,但是也没有太激烈的反应。

此刻绝大多数人已经回过味来,先前李宗本加封厉天润为魏国公,又对其施加无上恩宠,虽然这位年轻的天子或许没有那方面的考量,但是最直观的结果是厉天润这剩下不多的岁月里,基本失去了再插手朝政的可能。

而随着厉良玉被升为兵部右侍郎,厉家在靖州都督府的影响力必然会逐步丧失,这给了刘守光收拢军权的余地,避免他像李景达那般做个空头都督。

将萧望之调回京城主管军事院是异曲同工之妙,他在淮州都督府经营十余年,那里就是他的地盘。先帝考虑到太激烈的动作会引发的混乱,于是让陆沉接任定州都督,让他去接手萧望之的势力,这样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人心惶惶。

今日李宗本对厉冰雪的封赏和承诺,也是殊途同归的手段。

削弱厉家在边军的影响力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如此示恩厉冰雪可以降低这样做的负面影响。

只不过飞羽军转入定州都督府的决定似乎很有深意,群臣不由得好奇地望向陆沉。

这时候不少朝臣忽然想起一件往事。

陆沉初次入京的时候,曾经在西柳巷遭遇过北方奸细的刺杀,厉冰雪曾经当着先帝的面请求将陆沉带回府中疗伤。

那时候很多人都对此事津津乐道,暗中调侃厉冰雪不愧是将门虎女,同时也好奇这对同样优秀的年轻男女何时会成就良缘。

只是后来事情的进展出乎他们的意料,陆沉和厉冰雪仿佛只是战场上同生共死的交情,并不牵扯男女之情,尤其是先帝为陆沉赐婚,圣旨中没有厉冰雪的名字,相关的推测便烟消云散。

今日李宗本宣布飞羽军转入定州都督府,一些陈年旧事猛地浮上水面。

记得那些往事的朝臣忽地明白过来,这对年轻男女之间果然有故事,否则陛下为何巴巴地发出这道旨意?难道飞羽军留在靖州都督府就不能为边防和北伐出力?

这样一想,他们逐渐理解天子为何要让魏国公安心养病。

陆沉已经实控定州边军,倘若厉天润不退出朝堂,继续保持对靖州边军的影响力,那么陆沉岂不是能一手掌握二十万精锐边军?

那未免太过恐怖。

当厉冰雪接过玉如意退到自己的位置上,满朝公卿看向天子的目光多了几分崇敬之意。

李宗本自然能感觉到这种变化,其实他此刻内心十分疲惫,愈发能理解自己的父皇为何会积劳成疾。

坐在这个位置上,一举一动都需要认真思量。

好在终究没有出现太大的差错,而且成功地给一些人留下一个印象,让他们以为自己有些冲动和稚嫩。

一念及此,李宗本微笑道:“今日朝会到此为止,众卿若有旁事启奏,可以上表呈于御前。”

群臣伏首。

李宗本起身向后殿走去,苑玉吉高声道:“退朝!”

群臣山呼万岁,随即相继离开端诚殿。

时值正午,殿外的阳光十分炽热。

厉家兄妹并肩前行,厉良玉轻声道:“回家再说。”

厉冰雪明白这句话的深意,大庭广众之下确实不适合与陆沉走得太近,终究需要注意影响。

但她依旧很担心,因为今天的朝会上发生了很多事情,她看不透其中的纷扰,放心不下那个人。

走在明媚的阳光里,她扭头向后望去。

隔着众多朝臣,她看见陆沉正和左相李道彦一起走出大殿。

仿佛心有灵犀一般,他看向回眸的厉冰雪,冲她微微一笑,示意她不必担心。

厉冰雪双唇轻抿,心里猛然间安定下来。

无论如何,他会担起一切。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86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