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 分类:同人 | 字数:0

133 3.22

书名: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38

当然,这是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否则,季宣和若被新世界网淘汰,那他就没的选择,只能凭借自身的本事在锦朝立足。

与此同时,大叹可惜的还有邵家。要是当初待邵云辰稍微好一些,他嫁人后也有来往,那他们势必会近水楼台先得月,可惜,谁都不会想到季宣和会起来,还得到了这么个大功劳。有好处却不能沾身,这真是让邵氏族人都心痛不已。

季宣和也因此更进一步,官职连升两品,直接升到从三品。官阶到达三品,这就算是高官了。

安王直接召见他,问他想要什么职务。季宣和想想要是天天和朝堂官员斗智斗勇,太费脑子,他还是省省吧,便开口说现在这样就好,只提官阶不加公务,不遭人忌不说,他也乐得清闲,反正他志不在此,不是非得往上爬不可。

安王一直注意着季宣和的神态,见他是真心如此认为,便顺了他的意,仍然做着从前的工作。不过工部的事情却得换换了,老让季卿做些不难却繁琐的事务太过暴殄天物,还是让他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为好。

季宣和要是知道安王是这么个想法,他一定会反对。能做简单的事情,他为什么要为难自己?可惜,安王不是这么想的,既然事情分到自己头上,季宣和也不会推辞,这些活他又不是干不了,只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他会选些更简单的活做。

官阶升了,俸禄自然跟着水涨船高,能得更多的银钱,季宣和还是很高兴的,这是对他工作的认可,他拿的一点也不手软。

以他交付的东西,只是官升两阶,一点都没有出格,反而奖赏有些薄弱了。这是安王深思熟虑,又征得季宣和同意后,做出的决定。这样能让季宣和少惹些非议,季宣和正求之不得。他现在对当官真没多大兴趣,要不是有个官位在身,办起事来更加容易,他估计连官都不想当了。

当力量不在同一个层面之后,双方看待事情的态度就会截然不同。在锦朝人眼中光宗耀祖的事,在季宣和眼里也就不过如此。

以前,他还会为保护家人而出仕,现在却用不着了。如今,官位不过是种掩饰,更加方便他以后行事罢了。

季宣和想着接下来该做什么。穿越前辈们做了太多事,玻璃有了,初步炼钢法也早就发明,只是大多掌握在王族手中,农具什么的,除了现代机械之外,他能做的不多,水泥倒是有大用,但一想到那严重的污染,他就放弃了,能做的事情那么多,不一定非要指着这个。

算来算去,季宣和能动手的地方并不太多。武器他不好动手,何况,锦朝的武备在这个世界已是最好的,他没必要多此一举。动别的可以,要动武器,他还得再三思量,尖端武器都掌握在王族手中,打这方面的主意,实在是不大靠谱。季宣和就算不以为意,他也不打算在太岁头上动土,维持现状就可以了。

军队上不能动手脚,那就只能着眼民生了。

吃穿住行,在不动用现代化设备的情况下,锦朝大部分行业都已经发展到了极致,特别是吃穿和行,能切入的地方实在不多。住的话,这事麻烦得很,以现有技术,造个两层楼一点问题都没有,三层楼就只能搭建木屋。这么一盘算,这些方面也没必要动。

其他方面,农业才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行业。高产作物可以每年增加个一两个品种。农具上,耕梨之类已经足够好,一比较,季宣和发现竟然只有打稻桶还没有出现。这东西处理水稻很是方便,只要费点脚力就行。难就难在可以旋转的叶齿制作上,这玩意做起来还挺麻烦,季宣和也懒得费事,直接将图纸交给世子,剩下他一概不管了。

他还要忙着和邵云辰一起改进织布机,这东西他暂时不想交出去,先让自家亲戚赚到了再说。

没有电,所有器具能改进的幅度有限,织布机和配套的纺纱机自也逃脱不了这个规则。能提高几成效率,在季宣和眼中也就那样,在织工们眼中可就了不得,一个个对新式机器爱不释手,好似许久没进荤腥的饿狼般盯着,直看得季宣和同邵云辰起了满身鸡皮疙瘩,两人赶紧从织坊中撤出来。再待下去,织工们就该盯着他们流口水了,实在是热情的让人承受不住。

良种分配,第一次是僧多粥少,不少人想要而不得,待收获几季后,这种情况就大为改善,自此锦朝大部分田地都种上了高产粮种。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一晃三年过去。

如今的锦朝已经大变样,百姓不说日子过得多好,至少食不果腹的人少了许多,大多数人都对现在的生活很是满意。

世子已经开始跟着安王办事,季宣和教的本就不是锦朝最重视的经史子集等,陈煜一到年纪,他的使命也就完成,现在出任工部左侍郎,正三品,只有工部尚书这么一位直属上司。能做到尚书职位的,除了极个别运气逆天的人,通常都是人情练达之人,加之消息灵通,知道季宣和是能同安王说的上话之人,不会故意为难他。

只要不触犯他的底线,季宣和还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工部里头唯三的高官气氛一派和谐,底下官员自是不会那么没眼色的上前挑衅。季宣和日子过得很舒畅,当然,偶尔的矛盾无法避免,不过都没闹大,旁人随意劝解一二,当事人就借坡下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部分官员为人都极为圆滑,轻易不会得罪人,更不会动不得就与他人结仇,这不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吗?

季宣和所在工部只是锦安郡的中央官府,要是放在锦朝六部中,这可就没有那么和谐了。那里是无风都要起三尺浪,更不用说意见向左时,辩驳都能上升到疑似吵架的高度。可想而知,在这种环境下处理公务,得有多水深火热。

明知如此,却很少有官员会退缩。考科举不容易,好不容易入仕,日常闹腾一些,费点脑子,正好锻炼锻炼口才,只要承受的住那样的环境,其实也没什么。

季宣和就有幸见到过一回,一个个文官穿着威严的官服,说话不带脏字,却能将人说的面红耳赤。索性争论的几方早就练出了一身口才,反驳的言论同样高水准。真正是,你来我往,唇枪舌剑,非一般人能担当。

这要换个普通百姓过来,估计能不能听懂都还是个问题。如今这年头,当个官也不容易,嘴皮子不利索,在锦朝中央官府,根本出不了头,申请外调反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季宣和所在工部显然没有这样的水准,他倒是觉得中央官员了解一些外邦人的国情,大概就能胜任外交大臣这一职务了。有了这些人的存在,锦朝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缺乏这方面的能人。

除了最开始那一回,其他新良种都是直接交给安王,等第二季时,季宣和他们才会和文府以及潘家一起,这时,已经有部分人跟着一起种,也就不那么打眼。

不少人都在打听后续良种的来源,虽然他们都在猜测是不是季宣和提供的,毕竟根据第一回探听到的消息,很有可能就是他弄到的资源,但因着没有实证,中间还有安王为他保驾护航,除了另外四郡王爷,其他官员想从安王这里撬开一丝缝隙,这难度太大,他们至今未曾办到。

有时候人并不一定手握证据才能怀疑一个人,要想知道,最快的途径莫过于直接动手,将人给抓了,审问一下,他还能翻了天去?

这样想法的人很多,真正付诸实施的却没几个,而那仅有的几人,下场好像都不咋样,有被吓傻的,有失踪的……反正没有一个有好结果。

季宣和一家倒是一点损失都没有,第一批人铩羽而归之后,极个别仍不信邪的人,又派了第二批,照样是有去无回。这下子安静了,没人再有那个胆子捋虎须。

对于各自打着小九九的人,没真正付诸行动的人,季宣和可以视而不见。对于直接出手偷袭抓活口,季宣和毫不手软。他在末世经历了那么多年血腥生活,直到他穿到锦朝,日子才渐渐回归正常。

见过血的人,你要让他对人下不了手,那显然不可能。要真这样,季宣和哪里能在末世安稳活上十几年,要不是他最后实在倒霉,估计他此时还在末世呆的好好的,那锦朝也就没他什么事了。

自从粮食产量翻番后,田税也随之提高,好在提高的幅度不大。诚然,百姓们听到此消息心里头不会舒服,可一想到扣除税赋之后,余粮是以往的近一倍,他们又不抱怨了。出产多了,要是赋税不涨,还真有些说不过去,况且涨价并不多,除了一开始有些不爽之外,之后都按时缴纳税粮。

季宣和这么一个举动,受益最大的群体就是广大农户。也许总体上官宦富户得到的利益更多一些,但田庄出产,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锦上添花,于百姓而言,那可就真正是雪中送炭,其中的差别一眼就能看出来。

尤其是季家的佃户,几乎都尝到了甜头。除了第一次,之后每一回,佃户都是紧跟东家的脚步走,绝不多走一步,也不少走一步,规范得很。要说谁家最为得益,那非杨树林家不可。

原本一大家子几十口人,都窝在六七间泥瓦房中,饭也吃不饱,房子也住不开。谁想博了那么一次,杨家就起来了。

如今,杨家又起了好几间泥瓦房,住的比以前宽敞多了,之前的债务还清不说,还有部分结余。嫁娶上也好了许多,他们家儿郎再不愁娶不到媳妇了。

为了感谢东家,每次邵云辰去巡查时,杨家都会备上一些山货以表谢意。邵云辰没有反对,见他们送的实惠,并不值多少钱,贵在心意,他便收下了。

第一次邵云辰没有准备,就没有回礼。他手边的东西对于农家来说,太过值钱,给他们反倒不美,便决定等下一次带上一些自家织坊出产,实用,但又不贵的布料,当作回礼正合适。

杨家是真心实意感谢,他们绝不会想到,就因为心意赤诚,却得到了意外的回报,家中孩子们穿着崭新的棉布衣衫,一个个笑逐颜开,边上的大人们也看得直乐呵。 166阅读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39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