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 分类:同人 | 字数:0

34 3.17

书名: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38

季宣和收拢了账目,之前寻亲花销甚大,加上筹办作坊、买店面开海鲜干货铺子、新铺子进货,到现在为止,支出已经达到上千两,公帐上的银子只余今年以来的进项,算上他私帐上的银子,拢共都没多少。

季宣和并没有为此忧心,实际上真正耗费的只有季宅的日常开支和寻亲费用,其他的算是投资,从开办之日起,就每日有进项。多了两个营生,今年季家的收益将会创新高。一两年内,季宣和只打算在京城开个海鲜干货铺子,至于买船出海捕鱼,这事得和云辰商量之后再做决定,出海风险大,闹出人命可不好收场。

如此过了半月,邱伯回禀,老太太已经定下宅子。这事季宣和不管,都由邵云辰负责。邱伯在家休息了一晚,于第二日带着邵云辰又赶回康平县城。

田氏看中的连铺面带宅子的房子就位于西市上,那里做的大多是是平民百姓的生意,铺子价格不算很高。田氏手中银钱不够,邵云辰帮着付了大部分,余下的银钱让田氏他们用来维持日常生活。老太太同意了,等他大儿子过来先还一部分,以后赚钱了,再将剩余的还清。

几日后,待铺子后院打扫干净,重新粉刷一遍,老太太他们就搬出了季宅。这一日,季宣和同潘宏力都在场。

乔迁无论在哪朝哪代都是重要的日子,老太太他们在康平县城没有亲友,只请了左邻右舍暖场。邻居都是生意人,新住户相请,纷纷提着贺礼前来吃席。

能在西市开铺子的,多数算是小有家业,有些地位,男女自是要分开入席。宅子只有一进,人不算多,男宾在铺子里吃席,女眷则在后院堂屋就坐。大舅不在,潘家就只有潘宏力一个主事者,他在前面招待男客,季宣和邵云辰在一旁陪同,田氏则在后面招呼女眷。

热闹一场后,潘记食铺择了吉日正式开业。之前出席过潘家乔迁宴的邻居,多数都来捧场,给潘记食铺增加了不少人气。

因着将完整的一套班子拆成了两套,潘记食铺暂时只做上午和中午的生意,过了午时就打烊。每日有了收入,老太太他们才放下心来,总不能坐吃山空不是?

原本帐房该由潘宏力来当,他去杨家埠跟着甄老夫子求学之后,田氏不得不出来主持局面。潘家也曾富贵过,田氏还从未曾抛头露面,老太太做主,在铺子后面靠近院子处隔出了一个小间,田氏就在隔间里做账。

轻澜充当小二,将食客的账单一一报给田氏,潘记食铺慢慢步入正轨。

邵云辰交代大舅妈,遇上事情就去找季家海鲜干货铺的苏源苏掌柜,再不然可以送信给他。看没什么事情,邵云辰便起身返回杨家埠季宅。

潘宏力既然是奔着前程做学问,那么明年三月份的县试和五月份的府试,他就得参加。县试府试每年一次,过了府试就是熟称的童生。他父亲潘明杰就只过了府试,院试没过,离秀才只有一步之遥。

不管有没有把握,潘宏力都得尝试一下,他今年十七了,明年就十八,这个年纪,一般的学子早就下场,潘宏力耽搁不起。

县试和府试是连在一块的,只要府试没过,第二年就又得从县试考起。过了府试,有了童生的名头,就不用再考县试府试,只要参加每三年一次的院试就成,成功过关就是秀才,不过则得三年之后再来。

现在已是八月,离明年三月满打满算只有七个月的时间,潘宏力除开被季宣和夫夫拉着骑马锻炼之外,真个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等闲事情都不能惊动他。

前院比后院声响要大,邵云辰原还想着是不是将他挪到后院,后来见他一心沉浸在书本之中,并不受外界干扰,就歇了这个心思。

七八月份是杨家埠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季宣和夫夫平日都用冰盆纳凉。拜穿越前辈们所赐,硝石制冰在锦朝富贵人家中流传。硝石销量大了,价格就居高不下,总体上来看,成本只比窖藏存冰稍低。

简而言之,硝石制冰并没能惠及百姓。

硝石制冰用来纳凉还成,想要用来下嘴所需成本还要高上一些。季家没有冰窖,刚开始那阵子季宣和手中银子不多,也就没这个心思,只偶尔实在热得难受,才让邱伯去康平县城买上一些。

现在季宣和有钱有闲,就想起制冰这回事,自己制冰怎么说总比从铺子上买要便宜许多。对于主子的吩咐,邱伯自是尽心尽力达成,翌日一早,邱伯就出发,半上午就打了个来回。

硝石制冰不是个难事,知道了方法后,很容易就能做成,只是要费些时间耐心等待。邵云辰嫁妆中没有制冰的方子,他在一旁看得兴致勃勃。

季宣和让邱成拿了个大盆,里面装上半盆水,再往大盆里坐一个小盆,里面同样盛着水,硝石就搁在大盆里。看,方法多简单!余下的事情就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等’。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漫长,邱成性子比即墨要跳脱一些,冰还没制成,他就转悠了好几圈,季宣和都被他烦着了,一个眼神扫过去,他才安生下来。

这也怪不得邱成,不说是他,就连邵云辰都觉得水慢慢凝成冰的过程很是稀奇。其实吧,季宣和自己都没他表现出来的那样不在乎。在现代,就算热的满身大汗,人们想的都是开电扇、开空调,谁没事会想着买硝石制冰用来纳凉?反正季宣和自己在现代是一次都没见到过。

趁着等待的时间,季宣和吩咐绉妈妈,让她准备一些果汁和水果冰沙半成品,等冰一成型,将之往里一搁,就成了消暑的上品。

八月份能吃的水果不少,价格也不贵,季家就常备着。作为贴身伺候的下人,口福总比旁的仆妇要好,主子有什么好吃的,但凡有多的,总少不了他们一份。

邱霜竹意年纪渐长,如今已是大姑娘,季宣和没有收房的意思,刻意减少了两人随身伺候的时间。现在大多数时候,都是邱成即墨贴身伺候,值夜也是两人负责。邱霜竹意更多的是负责整理房间和做针线活。

这是季宣和头一回制冰,索性就大方一些,季家连主子带下人,人手一份。别小看一杯冰饮、一碗水果冰沙,去店铺里买,得花好些个钱。不然,大家岂不是都能用得起冰?

喝着冰饮,吃着冰沙,旁边摆着冰盆,真是好享受。这样的日子,和以前吹空调相比,也没差多少。

自此之后,每隔一两天,绉妈妈就得煮上一回绿豆汤。绿豆本身就具有消暑的作用,加了冰之后,效果更好。

甄老夫子一把年纪,邵云辰控制了他的用冰量,省得为了贪凉而生病。至于表兄那,他也没落下,明年表兄要参加县试府试,只要季家条件允许的,就尽量给他提供方便。

潘宏力一开始还拒绝,觉得这样太费银子,之前几年他都过来了,如今一样能过。邵云辰说是用他自己的嫁妆银子买的,让他放心用,潘宏力才勉强接受,想着表弟如此待他,以后他尽量帮着看顾就是。

邵家的情况潘宏力也是了解的,邵云辰指望父家还不如指望舅家。以后他家就是表弟坚实的后盾,就算他家家境不如季家,表弟受欺负了,他也得为表弟出头。

邵云辰做得光明正大,他从未想过要避着季宣和行事。他如今十五岁,将近一半的时间都是和季宣和一起度过,两人早说开了,季宣和不会纳妾,只要邵云辰一如往昔待他,就不用担心季宣和会移情别恋。

同样的,季宣和也有要求,那就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不要说他绝情,真发生这种事,只要一切属实,季宣和能眼都不眨地抛弃过往,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这点要求,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锦朝夫妻夫夫,同床异梦的不在少数,古代对出嫁女出嫁男规矩如此严苛,却仍避免不了红杏出墙。季宣和要的不是这样的生活,不说夫夫生活多么和谐,至少得将对方放在心上才行。

邵云辰如此作为,季宣和自是默认的。其实最开始那些冰是季家所出,后来邵云辰说花用的是自己的嫁妆银子,才改成从邵云辰这边走账。

炎炎夏日,对于季家主子们来说,影响甚小。上午,季宣和夫夫和潘宏力跟着甄老夫子学习,四个主子搁一块,人均冰盆消耗并不大。下午,潘宏力就待在书房,甄老夫子不是出去找人闲磕牙,就是窝在书房。邵云辰特意为甄老夫子在书房设了一张软塌,甄老夫子困了可以在书房小憩。季宣和夫夫长时间腻在一起,多数时候都是两人共用一个冰盆。如此算来,季家用冰的开支并不大。

盛夏过后,很快就到了秋收时节。

春小麦种的比水稻早,成熟时间也比水稻早上一些。宁庄和安庄已经做好秋收的准备,一等张庄头李庄头和主家商量好开镰的日子,庄户们就要甩开膀子狠狠干上一场。

秋老虎不是白叫的,在田间抢收的人们,那是汗如雨下。这个时候人们却顾不上抱怨,日头高挂总比阴雨绵绵要好。此时一场雨,就能毁掉不少收成,人人都盼着秋收能平平稳稳度过。

清早,邵云辰带着凉帽去巡视宁庄,即墨在后头为他打着伞。

庄户们蹲在麦田里挥镰收割一茬茬的春小麦,就算穿着长袖衣衫,脸上手上却仍避免不了被麦茬子割出一道道红痕。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说得可不就是当下的情况。

同样是作为季家的下人,即墨的日子却要比庄户们好上太多。他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就连粗活都基本不用干,还能跟着主子蹭甄老夫子的课,除了身不由己之外,日子比一般小户人家都要过得好。能有如今的生活,即墨已经心满意足。

邵云辰看过自家庄户,接着又去看了佃户。

季家自己耕种的田地是统一规划的,同种作物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种在一起。佃户则不然,每家各顾各,连不成一片。

这些佃户佃了季家的田地之后就一直种着,没有哪家想要放弃租子只收四成五的东家。百来亩地连在一起,佃户之间,只要没有龃龉的都相互帮忙,今天收我家的,明天就收你家的,大家相互帮衬着,秋收的效率提高不少。

佃户在田间心无旁骛的忙活个不停,偶然抬头瞥见东家站在田埂上,欲起身上前打招呼,被邵云辰制止了。他只是过来看一眼,并不想打扰他们。

今年的收成不说多好,但也不差。杨家埠村民看着金黄的麦粒晒干入仓,笑得连后槽牙都能看见。

康平县城粮食收成还算可以,不代表其他地方也如此。锦朝幅员辽阔,就算是正常年份,局部地方也是大灾小灾不断。如今相当于明末的小冰河时期,受灾区域只会更大。

杨家埠秋收时,河流水位下降了一截,对庄稼没甚影响,却掩盖不了缺乏雨水的事实。

连并不缺水的康平县都如此,那些本就缺水的县府情况只会更加严重,粮食减产无可避免。

总的来说,仁泰十六年还算安康,至少比仁泰十五年好上不少。

邵云辰大舅就是赶在秋收时节抵达康平县城,季宣和夫夫带着潘宏力进城为潘明杰一行人接风洗尘。

潘明杰看着在铺子里忙碌的田氏几人,微微颔首,略带风霜的脸上不由绽出一抹笑容。

他将铺子里里外外都看了个遍,对此很是满意。铺子不算大,后面连着的宅子却能妥妥地住下潘家所有人,一看所费就不会少到哪去。

铺子生意明显比荣金镇要好,就他所站这么一会,翠华就炒了两道小菜。

邵云辰见大舅安然抵达,心中最后一抹担忧也尽去。有大舅在,往后他就不用为外家操心,只偶尔照顾一下就行。

时间幽幽过,很快又是一年冬。

“宣和,明年你跟着宏力一起去参加县试府试如何?能中最好,不中也没有什么损失,不过就是在考间呆上个几天罢了。”这话甄老夫子早就想说了,只是以前一直没这个机会,这不现下有个潘宏力做榜样,好歹劝着试试。

季宣和也不是那不知好歹的,走不走仕途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锦朝讲究身份地位,有个功名傍身面上也好看一些,出门在外,旁人都能高看一眼。就像甄老夫子所说,于季宣和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得到季宣和的应承,甄老夫子胡子都抖了两抖,教书育人更是来劲。甄老夫子当初来季家,行礼中旁的很少,就书籍资料最多,除开经史子集,还有历年来他收集的考题以及位列前茅的答卷拓本。

往年的考题只能作为参考,甄老夫子来季家好些年,这些年的考题他自是没有的。几年前的考题参考价值不大,甄老夫子只讲述解题思路,接着就让他们拿着优秀文章自己琢磨去。

甄老夫子了解季宣和,授课重点始终放在潘宏力身上,对于季宣和,他并没有强迫,只将授课内容改了改,从原来的随意而为,变得更有目的性。

潘宏力的到来,并没有改变甄老夫子上课的方式。那时,上午潘宏力都是跟着季宣和夫夫一起学习四书五经,轮到学习琴棋书画时,他多数时候都是回书房啃书,下午再单独跟甄老夫子做学问。

如今季宣和答应参加明年的县试府试,甄老夫子便将上午的课给改了,琴棋书画照样,第一堂课讲的内容还是经史子集,只是侧重点不同,更加偏向考科举。

季宣和都懒得说了,对于甄老夫子这点小心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没瞧见他的小动作。亏得潘宏力为人厚道,若换成个心胸狭小的,还不得暗中生恼?指不定埋下什么祸根。

这种事未必不可能发生,好在潘宏力觉得能跟着甄老夫子求学,已经占了表弟夫夫大便宜,哪还能不知好歹索求更多?

季宣和的生活照旧,考科举对他的影响不大,只是终归还是有那么点子影响的。他不是没心没肺之人,甄老夫子时不时瞟向他的小眼神,邵云辰偶尔对此流露出的开怀笑容,都让他意识到身份地位在锦朝人眼中是多么重要。

季宣和不是真正的小孩子,他自然清楚身份地位的重要性,只是以前就算是在末世中,他也不过只是一个十人狩猎小队的领头人罢了,大权在握的滋味他未曾尝过,也就不贪恋这些。他忘了,这里是锦朝,不是现代,这里不讲众生平等,这是个君权至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

罢了罢了,就满足他们一回,他本身擅长的是理工科,文科上的成就有限,若像潘宏力那样发奋图强,还有望考中进士,像如今这样,顶天也就能中个举人。别看他是作者,就以为他在文学方面有造诣,他写只是因为他爱,这和做学问是两码事,并不能混为一谈。

让季宣和自己选择的话,他宁可去考武举,转而一想,他又放弃了这个还算诱人的想法。季家就他一人顶门立户,他没了,留下邵云辰一人,这份不算多丰厚的家业估计很难保住。季氏一族族人众多,季府并不是最兴盛的一支,到时候没了季宣和的庇护,眼红季家家业的不要太多。

只要季宣和活着,无论他是病病歪歪,还是纨绔不事生产,季府都不会允许族人将手伸向季家。一旦他亡故,季府不会为一个分家守寡的孙君郎过多与族人置喙,帮个一次两次尚有可能,七次八次的谁会乐意管?

潘宏力闷头埋在书海之中,这让同样要参加科举的季宣和看了颇不是滋味,他放着大好的资源不用,有些人却求而不得,他没好意思再到处溜达,下午有空时也会上几堂甄老夫子的课,这又让甄老夫子乐了半天。

如此一来,季宣和闲着的时候就大为减少。他如今一天的行程是这样的,上午两堂课,下午处理事物,闲了就去听甄老夫子的课,晚上他得进写手系统码字,字数不多,保持每天一章更新就成,一周就休息的两天才能歇口气。

邵云辰将一切看在眼里,常吩咐绉妈妈炖些补品给季宣和,顺手捎带上甄老夫子和表兄。季家就这点家当,天天燕窝人参的吃着,那是不可能的。邵云辰让邱伯寻摸的,多为品质不错、价格不算昂贵、营养又丰富的食材,补品不能乱吃,吃之前都让常给季宣和看病的李朗中验看过,免得虚不受补,将人给补出毛病来。

时光匆匆,仁泰十七年二月。

科举取士至关重要,要求考生家世清白,非奴仆之子孙,本身亦未犯案操践业,还需要有两名本县癝生作保,才有参加科举的资格。

其他还好,要两名癝生作保却是有些麻烦。季宣和、潘宏力两人师从甄老夫子,与其他学子几无接触,哪里去认识什么癝生?

季宣和同潘宏力的户籍都落在康平县城,两人有两种选择,要么在康平县城考学,要么回云州府城考县试。回云州府倒是省事,让季老太爷出面,癝生具保的问题很容易解决。只是季宣和不想为这点小事就去麻烦季老太爷。他在季府众人眼里,可是会妨碍他们的,能不出现在她们眼前自是最好不要出现。

季宣和正在犹豫间,几年都没怎么动静的甄老夫子出手了。

他让邱伯去康平县城打听众癝生的品行,从中选择了两个还算能入他眼的,然后让甄书递上名帖。甄老夫子也没做什么,只是说两人若愿意为他的两名学生担保,那他可以为他们指点一二。

秀才前几名则为癝生,每月有一定的粮食可领。

甄老夫子找的两个癝生,顾笙越和孟陆,其中顾笙越家境不错,交际更广一些,他收到下人递上的名帖,起初不以为意,当帖子上的署名映入眼帘,他才觉得不可置信,直到将帖子内容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才确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甄老夫子名应德,是有名的大儒,他早年为官,中年丧妻丧子,从此便无心仕途,辞官在江南的阆山书院潜心教学,十几年下来,也算是桃李满天下。后来他年纪大了,想着落叶归根,这才回了老家康平县城。

只是甄老夫子从未正式收过弟子,帖子上说的两名学生不知是否拜了甄先生为师?顾笙越没再多想,按照他的意思是要登门拜访,只是帖子上说得清楚,不欲让他人知道,免得扰了甄先生的清静,便着下人准备了拜见礼,等到约定的时间,去茶馆见上一面。

孟陆家境贫寒,消息没有顾笙越灵通,没能在第一时间得知甄老夫子的身份。能被甄老夫子看中的,必有其过人之处。孟陆将帖子里外翻了个遍,看字里行间的语气,甄应德应不是无名之辈。他便亲自出门打探,过后才发觉甄老夫子果然有来历。

到了约定那天,顾笙越和孟陆先后进了茶馆丙字号雅间,此时,甄老夫子携着季宣和同潘宏力,早已在雅间就座。

看着两人略有些拘束,甄老夫子率先开口打破沉默:“坐吧,不用讲这些虚礼。看来,两位是认识的,那最好不过。”

“甄先生,帖子上说得都是真的?”顾笙越家境不错,却只是普通的商家,出了他这么个秀才,家中已是高兴万分,若能再进一步,那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孟陆也是两眼格外有神地看着甄老夫子,生怕他眼前的一切成了泡影,随风消散。他家可是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他能高中,家人押上了全副家当,可就指望他出人头地。

“坐,别站着,老夫人都在这了,哪会拿这种事忽悠你们。来,这是季宣和,我的二弟子,这是潘宏力,算是我的记名弟子,你们几个年轻人好好聊聊。”甄老夫子说完才想起似乎忘了点什么,忙补充道,“以后你们两人在学问上遇到问题,可以写在纸上递给季宅的门房,我已经打过招呼,他们会收的,到时候你们隔几天派人去取回信就成。”

顾笙越和孟陆听了都没意见,两人看名帖时就知道甄老夫子不想被盛名所累,能不打扰他就尽量别打扰。

季宣和听了甄老夫子的说辞,很是诧异,心中腹诽道:这是吃定他不会在人前拆他的台?他什么时候成了甄老夫子的弟子?还是个二弟子,这称呼略有些微妙。是云辰成了大弟子,还是甄老夫子之前有收弟子?

季宣和心中的想法,甄老夫子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这小家伙能有什么好话?指不定心中怎么磕碜他。

潘宏力听到甄老夫子认他为记名弟子,感觉整个人都轻飘飘的,好似踩在软软的棉花堆上。他们来之前,甄老夫子大致讲了他的生平,具体多了不起他不清楚,但至少他知道康平县城的夫子是拍马也赶不上甄老夫子的。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以下亲们给本文投雷,么么哒O(∩_∩)O

苏苏扔了一个地雷

耽于日月扔了一个手榴弹

银月冰月扔了一个地雷

银月冰月扔了一个地雷

竹睨扔了一个地雷

耽于日月扔了一个地雷

云色微红扔了一个地雷

阿涪扔了一个地雷

阿涪扔了一个地雷

阿涪扔了一个地雷

琳琳扔了一个地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3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