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 分类:同人 | 字数:0

97 3.22

书名: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38

如今云记织坊有着自己的匠师,改进织布机的活已经全盘交给他们,至于邵云辰,自那以后就成了织坊的专属设计师,平时有空,只需要设计布料的花样就成,季宣和时不时也会趁空绘制一些图案。

偌大一个云记织坊,当然不可能只靠季宣和夫夫两人来维持,织坊有着自己的设计人员。

这片时空的历史被穿越前辈们改变了很多,生活比季宣和印象中历史上同时期的朝代要方便不少,大致规则却没改变多少。就比如说设计行业,通常只作为一种辅助职业存在,布匹样式设计人员,正职多半是织工。

这一方面上,邵云辰沿袭了老一辈的风俗,织坊中除开他和季宣和之外,其他主要设计人员,最常做的就是织布。邵云辰也许是没想到,季宣和却是明白的,只是邵云辰做的很好,他也就不想多加干涉,任其自由发展。

有学之士是最有希望衍生出这一行业的人士,可惜了,大多数士子都一身傲气,不屑与工为伍。更有甚者,坚持不为五斗米折腰,就算穷困潦倒,宁可看着家人忍饥挨饿,也不愿意低下他们那高贵的头颅,连抄书这种称得上文雅之事他们都并不一定愿意做,就更不用说可能降低他们格调的图样绘制了。

就算如此,各行各业的各种设计图纸,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出自学子士人之手。有学识和没学识的人毕竟不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可不是空口白话,锦朝的现状也验证了这点。遗憾的是,士子们一门心思盯着官途,愿意花心思在各种奇淫巧计上的人所占比例实在是有些过低了,就算有穿越前辈们前赴后继的努力,也没能从根本上改变百姓的观念。

季宣和前世所处那个时空,古人成就极高,问题是,科学道路上,往往有了开头之后,就搁置不管,错失了最好的发展时机,这才让外族人后来者居上。

这个时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情况却要比季宣和所处时空好上不少。穿越前辈们的努力不是白费的,特别是有了锦朝太~祖的推动,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武器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种提升毕竟有限,制度规则没变化的情况下,也就只能到这种程度了。

季宣和有时候会想,怎么就没有哪个厉害的穿越前辈推翻王朝制度,再不然开启民智也能让社会前进一大步。后来想想,他是太过想当然了。制度的改变,必然需要有合适的契机,不是说想动就能动的。在没有凌驾众人之上的武力之时,通常都只能是时势造英雄,想要反其道而行,这难度可就不是一般的大,至少季宣和印象中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季宣和专注倾听着邵云辰有条不紊地讲述铺子作坊最近的动向,一点也没有不耐烦。作为知府需要管的事很多,尤其是战时,季宣和能腾出的空闲时间有限,家中庶务多是由邵云辰打理。这也不意味着季宣和对庶务一点不上心,每过一段时间,他都会看看账本,询问一下季家家业。邵云辰也会定期同季宣和交流,碰上问题都是两人商量着来,没有谁将另一方完全摒除在外。

冬日辰光很短,有了孩子之后,季宣和夫夫独处的时间明显减少,难得的二人世界,两人都很有默契的只在最初处理各种事务,之后就是享受悠闲的时光,没有太多话,气氛却异常和谐。

季宣和作为安王世子名义上的先生,自动归为世子这一方,同安王其他儿子天然立场不同。眼下还好,各位王子的年纪都不大,其中年龄最大的大王子离成年都还得有好几年,王子间争斗尚没有蔓延到地方上。就连同季宣和不那么对付的姚同知,立场也并非完全对立,两方没到不死不休的地步,最多就是季宣和的政令有时难以实施,给他造成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烦。

姚同知也算是个能耐人,他来应州府不过短短几个月,就很顺畅地融入他所在的派系中,并收拢权力,将自己树立成他所属派系的中坚人物。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官员品级最高,另一方面却是他能力足以匹配他的官职,不是那等虚有其表之士。

在双方没有彻底交恶之前,季宣和不想将事情闹得不可开交,那样一来,再无转圜的余地,那不是他为人处事的行事风格。除恶务尽的道理他懂,只不过姚同知还算不上恶,犯不着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以后的事谁都说不清楚,到时候再说也不算晚。

在不危及自家的情况下,季宣和权力欲不大。一人独大容易滋生过强的自信心,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办到,手底下有不同的声音未必就是坏事。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事实却并非如此,很多事情都是因着立场不同,为反对而反对,这就有些让人不爽了。

季宣和同姚同知的情况就是如此,好在姚同知这一派还算识趣,并非所有事都要争个高下,不然,季宣和早就不耐烦了,哪里还能同他们和谐相处。

想起这事,季宣和不由叹息,身在官场这个权力的漩涡,不是不争不抢就能避开是非,很多时候,漩涡中心会把身在边缘、不欲沾染是非的人一并给卷进去,很难让人有防备。他之所以选择留在应州府,不乏远离权力中心的顾虑。

应州府不算大,位于锦安郡西南边陲,要不是有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不与外族直接接壤,就应州府这个下府而言,当不至于有如今那么吃香。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应州府物产丰富。田地富饶,山珍不缺,慕名而来的外乡人每年都有不少,客栈酒楼之类可谓是鳞次栉比。

如今战乱刚平,想要恢复到战前那种水准,不知道得经历多久,对于应州府城百姓来说,那也是个念想不是?战争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百姓们饭都吃不饱,大户人家出于安全考虑,都窝在家里,能不动弹就不动弹,应州府城关门歇业最多的就是客栈这些娱乐住宿行业。照眼下的情况来看,一时半会复苏不了,只能徐徐图之。

不光应州府城如此,其他地方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只不过如应州府这样的外来流动人口比较多的州府,影响更甚罢了。季宣和就任时,应州府城就已经是如此情形,没经历过繁盛的时候,落差也就没那么大。钱通判这些任职时间长的官员,可是非常清楚应州府之前的繁盛,光外来人口的消费就能占到餐饮住宿娱乐行业的两成左右。

这个数目相当高了,应州府城只不过是偏远州府,哪里比得上苏杭京城?要知道这里是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能有心思出门游览的人可谓是少之又少,应州府城能有那样的成绩着实不易。

在这一块上,季宣和并没有插手其中的打算。锦朝道路四通八达,奈何受制于座驾的速度,旅游业顶天也就是如此了,广而告之的效果有限,还不如任其自由发展,将精力投放到其他地方。

民以食为天,解决百姓温饱问题才是最紧要的事情。谁要是有这份能耐,被各郡王爷引为座上宾也不是难事。

季宣和有想过从写手系统里买高产作物,后来想想借口难以寻觅就作罢了。他不清楚安王现在是否还有派遣人留意他,一旦他的秘密暴露,他自己也就算了,如今的季府可不只他一人,还有他的爱人孩子先生以及那么多依附季府的下人,风险这么大的事,他轻易不会沾手,不为他自己着想,也得为家人考虑后果。

时间弹指而过,季家出门探亲的队伍跟着商队前行,距离应州府城已是不远。好好休整一番后,邱成带着知福等人候在文卓成马车前后,以方便他差遣。

车队很长,三家人的联合商队加上季家文卓成一行人,从头至尾,起码绵延几百米,看起来颇为壮观。

文梓辛文梓午两孩子过了最初的兴奋劲,终于体会到了行路的艰辛。出门在外,很多事都得从简,文家是富户,作为家中的下一代,从来是锦衣玉食,何曾受过这个苦?

亏得文大爷和文二爷预料到了此情此景,选的孩子都是自个家中最合适的,不然就有的闹腾了。换言之,这两孩子在家中并不是最受宠的,夹在中间,不上不下,虽都是嫡子,受到的关爱却少了许多,忍耐力比长兄幼弟要高,适应了几天之后,很快就缓过劲来,饶有兴致地观察着窗外的风景。

要不是祖父突发奇想,想去看看表舅,也轮不到还处于孩童时期的他们跟随。这样的机会不多,他们要好好珍惜,沿途景致自是大肆浏览。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心声,文卓成并未阻止两个孙儿略微有些出格的行为,孩子还小,不用那么讲究规矩,难得出一趟远门,他们高兴就成。

随行的两个嬷嬷见了,只当自己没看见,任两个小主子旁若无人地分享着各自观看心得,老爷都没说什么,轮不到她们作为下人的多嘴。

文卓成有些遗憾,这次选择的时机不大好,探亲能带的礼物有限,他就是想多带点也没办法。自己所属的锦文郡官差还比较容易打点,可以睁一眼闭一眼,多捎点不至于有事,奈何车队要经过锦阳郡和锦安郡,这就不是文家势力能触及到的,带再多也只会被人扣留,白白便宜了他郡官差。这样的场面,显然不是文卓成希望看到的,文家再有钱,也不能这么浪费。

嗯,不想了,以后有的是机会,到时候多给外甥捎点就是,犯不着对此耿耿于怀。

车轮滚滚前行,扬起漫天尘土,这样的状况直到进入四川境内才有所改善。四川同黄土高原不一样,这里阴雨天气较多,道路上的扬尘少了许多,倒是方便马车出行。

眼看即将到达应州府城,商队一行人都轻松惬意了几分。行商终究是一个苦差事,病逝途中的也并不罕见。每次出门,都要备上常用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车队中有两个孩子,文卓成在这方面就更上心,药材备的不少。 166阅读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0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