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 分类:同人 | 字数:0

43 3.22

书名: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38

西林县本年的粮税已经上交,现下又是农闲时候,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底下官员就能处理,需要季宣和出面的情况不多,乍一看,让人觉得季宣和是养老来着。

对此,季宣和没什么意见,若西林县真这么安生,那是最好不过,他也能省心一些,若不然,怎么捂都捂不住,总有他知道的时候。

季宣和悠闲地过着日子,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连一把火都没有放出,原来如何现在还是如何。苏知县可没给季宣和留下什么烂摊子,他接手的异常轻松。

季宣和底下没什么人手,衙役之类他能差使得动,前来向他投诚的官员皂隶暂时还没有。

照理,新知县到任,总该有些人来巴结讨好才对,谁想这种事居然没有发生,季宣和一时有些莫名。

既然摸不清楚西林县到底是什么状况,季宣和遂决定按兵不动。

县衙事物少,季宣和就开始盘算着组建自己的班底。通常一个知县,手底下少说也得有那么两三个幕僚,季宣和只有王元一个,甄老夫子自是不算在内。

近十年了,季宣和已经将甄老夫子当作自己的亲人,就算甄老夫子能耐比王元大上不少,季宣和也不会将甄老夫子看作幕僚,没什么麻烦事,季宣和都不会劳动甄老夫子。

除开幕僚之外,县衙里也该有些自己的人手,不然做起事来难免被桎梏,这方面上季宣和并不忙着出手,要想打破既定的规则,必须要有一个契机。他不相信县衙一众人等都是铁板一块,总有他能撬动的时候。

季宣和不欲做贪官,却也不当那两袖清风的所谓清官。清官是让人敬佩,可真这样了,估计和其他官员之间必定有着难以逾越的沟壑,除非他自身家底丰厚,否则光凭知县的俸禄和一些冰敬炭敬之类,怎养得起一大家子人?让家人跟着自己一道吃苦,这可不是季宣和想要的。

人情往来不行,人脉就难以拓展,实际上清官能做的非常有限。那些历史有名的清官,季宣和不信其中没有当朝皇帝的手笔。

要想过得好,还是随大流最是轻松自在。

过刚易折,过柔易弯,刚柔并济才是正道。正道季宣和也许难以做到,但不偏离正道太远,他还是有这份自信的。

虽然季宣和自己无法成为不多拿一丝一毫的清官,他却也不会对清官嗤之以鼻。做贪官可比做清官容易多了,能持之以恒为官清正的,无论官大还是官小,性子必定坚韧不拔,不然早就被他人影响,很难长时间坚持。

纵使季宣和自己不为清官,他也是有底线的,该拿的他拿,不该他得的,他一文钱也不要。有些银子拿了脏手,季宣和还不想背负心理负担,人还是活的轻松些为好。

西林县离边境不算远,城墙建设的很是坚固。每年秋收过后,当地官府都会征调力役加固城墙。城内布局和康平县城也有所差别,除开街市之外,其他民舍都是以坊为单位。坊大小不一,小到十几户,大到几十户,统一在坊四周砌了围墙,都是实实在在用石块或砖头堆砌而成,想必当初建城之时费了不少心力。

季宣和作为西林县知县,就算平日里县务不多,他也得在县衙里待着。不然不出事还好,一出事这些就成了自己送上门的把柄。真到了那种时候,不用怀疑,就算为人处事再老道,总有些不对付之人,他们不会介意落井下石。

这样的事,季宣和自然不会干。

这天正好休沐,季宣和就带着邵云辰在西林县城闲逛。

西林县城只是个中县,地处偏远,季宣和出门的日子又不逢集,加之天寒地冻的,饶是临近年节,人流量也不大。

这不是季宣和第一次出门逛街,对街市说不上有多熟悉,却也不算陌生。一逛两逛,季宣和同邵云辰就逛到了小吃摊上。冬日天寒,路边吃食摊子都围了挡风的布帘,季宣和很自然地撩起后摆坐在木凳子上,邵云辰瞥了他一眼,也没多说,等即墨拿干净的帕子擦了擦凳子才施施然落座。

邱成看了一眼自己主子,再看一眼主君,很有眼色地掏出一方棉帕抹干净两人就餐的桌子。

季宣和讨好地对着邵云辰笑笑,男人吗,出门在外,不用那么讲究。不过他知道邵云辰很爱干净,这个习惯挺好,季宣和表示支持,只是要让季宣和时时注意,就有点难为他了。

为了不引入注意,季宣和夫夫都只穿了家常棉服。可与其他食客一比,差别仍然非常明显。两人一看就出身不错,皮肤细腻,气色红润,边上还有下人伺候,尽管两人尽量遮掩了,仍旧显得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四周的食客多数都穿着打着补丁的衣衫,个别几个甚至是补丁撂补丁,季宣和一行人想不引人注意都难。

季宣和一行人进入食摊之时,有那么片刻嘈杂声远离他们而去,随后又恢复成之前的样子。

季宣和没在意,他在家已经吃过朝食,想到今天要出门,他只少少吃了一些填肚子,现在出门有一会了,再吃碗面食正合适。

季宣和没在这里吃过,自是不知道这家食摊味道如何,他会挑中这,就是看这家生意最好,想来味道不会差到哪去。

摊子上提供面条、馄饨、饺子和面饼,季宣和选了饺子,不是他不想选馄饨,而是这里的馄饨都是大馄饨。季宣和比较爱吃小馄饨,让他自己选的话,吃大馄饨,还不如吃饺子。邵云辰则点了大馄饨,两人一人一碗,倒也吃得很香。

别看只是一个路边摊,摊主的手艺着实不错,价格也公道,称得上是物廉价美,难怪有这么多人愿意大冷天过来这边吃。

饺子皮薄馅厚,量很足,又是大骨汤打底,汁鲜味美,就算季宣和吃过的美食不少,也得称赞一声摊主手艺不错。

邵云辰吃相很是斯文,听着周围不断传来的嘶溜嘶溜吸食声,眉头轻轻蹙起,随后又松开,若无其事地慢慢消灭着一大碗大馄饨。

邵云辰长相英俊,五官深邃,只眼睛略有些狭长,皱眉挑眼时,自有一股惑人的风情。对此,邵云辰自己非常清楚,平时与人相处,他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至于私下里和季宣和单独相处,邵云辰就不用顾忌这些,怎么让自己舒服就怎么来,他这种有别于人前的面貌没准还能增进夫夫间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季宣和吃得比较快,在等待邵云辰这段时间内,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周围食客。毕竟只是个路边摊子,就算味道鲜美,来光顾的多数都只是平民百姓,偶尔才能见到一两个被美食吸引,不甚在意地位环境的富贵子弟。

季宣和进的这一家路边吃食摊子是生意最好的,现在已经是半上午,光临的食客都还为数不少,旁边几家生意就差了许多。

没让季宣和等多久,邵云辰便也吃完了大馄饨。他吃相再斯文,那也是个男子,和深闺小姐们相比,速度要快上不少。

此次出门,季宣和并无明确目的,反正县衙里事情很少,对着文书研究县务,还不如出来四处看看,没准在闲逛的过程中,他就能灵光一现,想到该如何发展西林县。

相对来说,路边摊子会热闹一些,铺子一条街上,就显得较为冷清。正因为人不多,坐在背风口乞讨之人才会格外显眼。

乞丐,季宣和见过不少,现代的乞丐多数是职业骗子,锦朝吗,季宣和没调查过,不好下结论。不过以锦朝乞丐们的处境来看,自愿装成乞丐来讨钱的可能性极低,被迫行乞不管在哪里都免不了,不知道西林县有没有这种情况?季宣和一边走,一边想。

之前季宣和在康平县城也没少见乞丐,那时和他没半点干系,他就没放在心上。现在再次看到这些乞丐,季宣和不由上了心。

不出意外的话,季宣和至少要在西林县任三年知县,没准还有第二个三年,第三个三年,那西林县他就得好好打理,既然不知道从哪着手,他就拿安置这些乞丐试试手。

有了事情可做,季宣和心情不错,他没有立即付诸行动,饶有兴致地和邵云辰一起四处走走看看,末了还给邵云辰买了一本琴谱。

处理乞丐是季宣和的私事,他没有动用衙役,先派了蒋青和齐山出去打听消息,蒋青负责城东,齐山负责城西。

“老爷,城西这边没什么大问题,乞丐都是分片乞讨,大部分是自发的行为,只有一伙人好像上面有人管着,这涉及到城东,奴才就停了手。”齐山将他探查的消息都写在纸上,季宣和接过来一一翻看。

如今季宣和成了官老爷,季家人都改了称呼,季宣和从少爷上升成老爷,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个进步。

城西的乞丐数量不少,西林县城附近无家可归之人,基本都聚在了城里。乞丐除了在县城还能有生存的希望,村子是养不活他们的。

齐山纸条上记录的乞丐,多为老人小孩,成年男人和年轻女孩很少。为何?成年男人有了谋生的能力,多数都自食其力。至于年轻女孩,运气好的嫁与成年乞丐为妻,或者为奴为婢,运气不好的,只能卖笑为生。

城东富户较多,在那里乞讨,人要机灵,只要得了哪家夫人小姐的青眼,手头稍微露出一点,就够乞丐们吃喝好几天。也因为这样,城东的乞丐都是有组织的,没能力或不想受人压迫的乞丐都聚在城西。

因此,蒋青查起来就有些费力。季宣和收到他的资料时,比齐山晚了差不多两天。

季宣和看完所有的资料,手指弯曲,在桌上轻轻叩击,脑海中不时闪过各种想法。

“宣和,你调查城里的乞丐是为何?”这些事,季宣和没有避着邵云辰,邵云辰看了之后眼带疑惑问道。

“云辰,这些乞丐只会乞讨,对西林县不仅没有贡献,反而还是个拖累。我在想,怎么运用他们,才能对西林县对咱家带来益处?”季宣和直言不讳,并征求邵云辰的意见。

“你有什么想法?”邵云辰没有贸然开口,打算先弄清楚季宣和的目的。

“你也知道,我在县衙里清闲得很,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正好给自己找点事干。乞丐们不事生产,将他们运用起来,就算只为西林县添加一块砖,那也总比现在这样要强。”季宣和并不是说说而已,他心中已经有了盘算。

“咱家目前只有两个小庄子,加起来还不足一百亩地,刚能将带来的安庄农户们全部安排妥当,再多没法容纳。”邵云辰沉思后开口说道,“难道你要买铺子或是要开作坊?除此之外,暂时我只能想到让他们探听消息,不过那也用多了这么多人吧?”

“嗯,打听消息这点在我的考虑之内。就像你说的,乞丐人数不少,少说也有几十个,用这么多人来探听西林县城的消息确实有些浪费。”季宣和左手支着额头,半侧着身子面向邵云辰,“就算是乞丐,也是有手有脚的,行动不方便的不是有家人照顾,就是早就被淘汰了,能活到现在的,也算有点能耐,不然别说银子铜板,估计连饭都要不到。”

邵云辰静静地听着,没有急着开口。

“那些老乞丐,总不至于从小就是乞丐吧?编点藤制品应该难不倒他们,年纪稍大点的孩子做什么不行?他们只是没有门路,无人雇佣他们才会流落街头。再小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当学徒,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们有了一技之长,生活基本就有了保障。”季宣和一边说,一边想着办什么作坊能安置这些人。

“铺子需要的人手少,要一下子接纳这么多人,且基本都是老人小孩,还是办作坊比较合适。”邵云辰提议,“作坊也不能是那种技术要求高的,这么一来,能开办的作坊范围就小了。”

“这些不急,咱们有的是时间。我们在这里说如何安置乞丐,谁知道他们乐不乐意?城东的那些乞丐已经有了领头人,想要招募他们可没那么容易。”季宣和现在只是有了这么一个想法,具体怎么做,还有待商榷。他不着急,准备一步一步稳稳当当地来。

季宣和看着手中厚厚一踏纸张,心中很是满意。他只是让人散了点钱给一些齐山挑中的乞丐,然后在偏僻的小巷子里租了间民房,齐山暂时坐镇其中。季宣和让乞丐们黄昏时分,尽量避人耳目,将自己知道的各种消息报与齐山,由他一一誊写在纸上,最后汇总之后,才到了季宣和手里。

因着城东的乞丐有着明显的领头人,季宣和就只找了城西三五成群的乞丐。他没提什么过分的要求,唯一一点就是不惊动旁人,无声无声那是最好不过。因着这个要求,有些消息他们就不好打探,季宣和不甚在意。他又不是要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为了避免麻烦罢了。

季宣和的主要目的,是弄清楚西林县城的铺子作坊和民居分布情况,谁家的,背后有谁支持。能打探到的就打探,打探不到的就放弃。因着雇主的这一补充说明,乞丐很是听话,为了赚些铜板他们也不容易,这样能为他们省事不少,没有哪个不乐意的。

季宣和做这些,并不是毫无目的。县衙里有西林县城的布局图,很是笼统,只标注出重要的建筑,不说实景图,连真正的地图都称不上。

季宣和现下就是要挑战自制地图这个浩大的工程。他将目的和邵云辰一说,两人就开始整理那一沓纸张上的信息。这些信息齐山初步归拢过,季宣和夫夫再次排列筛选就方便许多。

季宣和夫夫师从甄老夫子,季宣和画工稍差一些,用小号毛笔勾勒工笔图却也难不倒他,邵云辰更是游刃有余。两人分工合作,季宣和负责画整体地图,邵云辰则负责每个坊的局部详细地图。

地图用纸张区别于一般用纸,季宣和之前并未有这个打算,季家有这些特制的纸张缘于每种用途的纸他都收藏了一些,而并非他有什么先见之明。这些纸张对于季宣和来说,不是什么贵重物品,那些价格昂贵没大用的名贵纸张,季宣和却没兴趣收藏。

地图用纸不多,季宣和同邵云辰就先在熟宣上绘制。

西林县城地图比例大小直接照搬县衙地图就成,季宣和需要做的就是将简略的地方补齐。画地图不需要有多高超的手法,只需要工整,越工整越好。地图是为了让人看的,自是一目了然最好。

如此详尽的地图非常繁琐,没有足够的耐心,不足以成事。

因着居户变动比较频繁,整体地图上只详细罗列了各个坊,以及坊内的重要建筑,其他的民居则只简要画了几笔,具体情况就由邵云辰画在各坊的小地图上。

绘制地图是个细致活,季宣和几乎将休沐的时间全花在了这上面,就算这样,直到县衙放假他还没弄好。

邵云辰也一样,上午处理好家事,下午就埋头绘制。比起季宣和来,邵云辰的时间要富裕得多,只是他的任务更加繁重,不光要绘制地图,还要将地图上的各家各户,各个铺子作坊,都详尽记录在册,以方便看地图时对照。

邱伯将事情处理完毕时,时间已不早,他带着愿意跟随主子赴任的下人,紧赶慢赶,终是赶在年节前抵达西林县城。

少了邱伯,季宣和做起事来总有些不得劲,还是能用之人太少。现在好了,邱伯归位,季宣和打算将即墨邱成培养成管事,两人轮流跟着邱伯,每天一换。由邱伯带着,季宣和相信两人不用费太长时间就该能独当一面。

之前苏知县不要的器具,邵云辰早派给了有需要的百姓,并不是无偿给予,那些被挑中的百姓想要,就得给季家帮工,依据器具值钱与否,做相应的活计。

有付出才有收获,季宣和不愿间接让人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这不是帮他们反而是害了他们。

离年节已没有几天,季宣和收起地图,剩下的等明年接着来。

如今和以往不同,季宣和成了西林县知县,年后上门拜访的官员应当不少,季家得好好准备准备。

因着路途遥远,季宣和就让邱伯提前给季府和文府送了年礼,二舅那额外送了一份。

亲戚的年礼不用邵云辰张罗,他也没能闲着,不说年后要招待下属官员及其家眷,光年前的回礼就颇费时间。

官员间送礼也是门学问,下官得提前给上峰送礼,这已然是不成文的规矩。上峰收到后,根据下官所送之礼,通常情况是减一成回礼。关系好的,加一成也是有的,只是这样的情况不多。毕竟倒着送礼,这个官变相来说就等于白当了。

有那抠门的,回礼少两成三成的也偶尔能得见。遇上这样的上峰,下官们只能自认倒霉。不过这样的上峰人缘肯定不怎么样,下官礼照样送,没准他们心里不知道在怎么腹诽这个上峰。

虽说回礼只需要照着各家礼单减一成就行,那也不能原样返还。吃食之类换个包装,这家的送那家,那家的送这家,也不会让人觉察到。其他东西就不成了,至少今年收到的,当年再送出去,就容易着人眼。官员们大都住在县衙后院,住久了,谁家送了什么回了什么,大家心里都有数。千万别把人想得太傻,没准这么想的人在别人眼中又何其不是一个傻瓜?

季家从康平县城带来的行礼中,布匹之类不少,正好拿来送礼。西林县远离京城,很多东西样式都比较老旧,因此邵云辰送出去的回礼,受到了各家官夫人的好评。特别是姑娘小姐们,看着布料绢花鲜亮的颜色,一个个都爱不释手。这些东西,在西林县城可不是有银子就能够买到的,想要就得到府城去采买,这样的机会可不多,谁家能常常往府城跑啊?

邵云辰将收到的礼能用的都用上,暂时用不着的就收进库房,等他将回礼全都处理好,离年节已经不远。

“宣和,知府那要不要备份年礼?”邵云辰已经钻进被窝,突然想起这回事。

“可备可不备,你想送那就送吧,不用太好,就照一般的来。明天我去问问先生,他经验足。”季宣和刚从写手系统出来没多久,还没入睡,困意却渐渐上涌,支吾着应了几句就没了声息。

知府是知县的直属上峰,却相距甚远,这样的情况下,通常年礼是送不送皆可,时间上也不作要求,年礼吗,最好能在年前送到,真要路上耽搁了,年后送达也不会遭人埋怨,心意到了就成。

季宣和上任没几个月,还未和知府有来往,他一时没想起来这茬事,邵云辰提醒的正好。别的知县都送了,他没送也是得罪人的事。现在还来得及,明天派人送去也不算晚。

“先生,给知府送什么礼才不算失礼?”季宣和开门见山,没有一点迂回的意思。

“不用太好,按县丞送的礼,再厚两成即可。”甄老夫子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捋着胡子,笑呵呵地说道。

“哦,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其他人要送吗?”府一级官员人数可不少,人人都要送的话,邵云辰又得辛苦了,季宣和不由想到。

“那个暂时没必要,这都是惯例,等以后有了来往再送不迟。”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甄老夫子一席话将季宣和的问题都解决了,他只要照着先生的话做,出不了大错。

王元作为师爷,如何送礼并不是他的份内事,家里有现成的人选,季宣和就没找他询问。

给知府送年礼,这份差事也就邱伯能领。邱伯刚到西林县没几天,又马不停蹄地担负起送礼的重责,邵云辰决定了,等邱伯送礼回来,就让他多休息一阵,大年三十估计是赶不回来,年后再封一个大红封给他。

西林县隶属临州府,距离府城坐马车大约要五六天。邱伯稍微加快了行程,赶在大年三十前两天到达临州府。

邱伯递上帖子,说明来意。门房让人将消息递进府内,并请邱伯进屋内候着,每逢年节,像邱伯这样的人他见的多了,一套程序走得非常熟练。

没让邱伯多等,很快就有小厮引着邱伯进了前院厅堂。知府闵大人家的柳管事等在那,他负责招待前来送礼的各官员家的管事。

两人是第一次见面,没什么好说的。一阵寒暄之后,柳管事接过礼单,让小厮好生招待,他则离开去向主子禀报。

回礼通常是由夫人负责,旁的倒也罢了,这种下级官员送的年礼,作为一家之主的老爷却也得心中有数,没有特别要求的,就直接让夫人处理,个别几个,老爷会指明需要添加的物事。

闵知府看了手中的礼单,是最常见的知县级别送的年礼,一看没什么要注意的,他便打发柳管事直接让夫人处理便可。

剩下的事就不需要柳管事插手,他派人将礼单送往内院,自己则返回厅堂陪客。

“呦,姐姐,这是谁送的礼单?不怎么样吗,太过规矩了。”说话之人穿着银红的褙子,倩黄色的百褶裙,娉娉袅袅,看着别有一番风情,言语却是一点也不客气。

“这不干你的事,下去吧。”闵夫人理都没理她,从她手中拿回礼单。

“夫人,您看倩姨娘如此嚣张,简直没把夫人您放在眼里,老爷怎么不管管?”柳枝一脸愤懑。

“随他吧,钱家对他有用。倩姨娘长得又好,作为贵妾,还有了个哥儿,可不就张狂了?”闵夫人不以为意,只要她娘家不倒,她的位子就坐得稳稳的,无人能代替,只是老见倩姨娘在她眼前晃,确实让她有些膈应。

闵夫人很快就将礼单阅看完毕,只有礼单,没有递话进来,这就是让她按规矩办了。闵夫人思索片刻,心中立刻就有了方案。像季宣和这样远道而来送年礼的,一般都是当场备好年礼让送礼之人带回去。若是同在一城的,则不这么做,大多会晚个一两天,再派人回礼。

西林县只是个中县,又地处偏远,闵夫人就回了一些西林县少见的,量少,价值却不小。对于一个小小的知县,闵知府并没有和闵夫人通过气,闵夫人不知道此人的背景,但从礼单上却能窥视一二。

邵云辰送的年礼并不出格,只是并非西林县常见之物。这在闵夫人看来,不是季知县来自繁华之地,就是他存了交好之心,年礼既不出格,又不是各个知县都能拿得出来,倒是一番好心思。

闵夫人应付这些事那是得心应手,很快就让人准备好回礼,送到前院柳管事手中。

邱伯又坐了坐,随后起身告辞。

柳管事将人送到门口,才回返。

邱伯拿到回礼,一刻也没有耽搁。年前还好说,路过的县镇客栈都还开着,年后可就难说了,运气好,还有客栈可投宿,运气不好,就只能在马车上过了。

出行前,季宣和给了邱伯一面令牌,邱伯完全可以宿在驿站,只是他不想为这点小事为主子添麻烦。他没有公职在身,又不是官员家眷,有了令牌,驿站他是能用,却不是那么名正言顺。

年下天寒地冻的,白天温度还能忍受,晚上露宿人可就有些吃不消了,邱伯和护送的两个护院自是不想遭这份罪。邱伯想了想,决定若没有还在迎客的客栈,那就借宿民宅,多敲几家门,给点银子,总归有人会愿意让他们留宿一晚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1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