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 分类:同人 | 字数:0

103 3.22

书名: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38

这样的事情只要明说,文卓成不可能不照顾亲家一二,偏偏文二夫人要暗着来,这就相当于在挑战文卓成的权威,放在锦朝,没几个男人能忍。

文二夫人也是好命,文府未分家时,二房就有了自己的私产,这在大多数家族中可不算多见。很多人连孙子都有了,手上的私产都还寥寥无几。文卓成决定不走仕途后,经商的天分逐一展露,文老太爷极为满意,就同意他在经营公产到一定程度后,允许他将超出部分划为他的私产。

文老太爷这一决定显见得极为明智,不止文府家业蒸蒸日上,文卓成的荷包也日渐充盈,造成了双赢的局面。刚开始反对的声音逐步消失,兄弟们虽眼红,却也服气。谁不服,谁就拿出更好的业绩出来,王老太爷此话一出,兄弟们就都偃旗息鼓。

文卓成的兄弟半数都想走仕途,另半数就做什么的都有,经商没点天分,只能守成,想要开拓进取可没那么容易。

也是这样,文二夫人程氏才有本钱一力支持娘家。程家一边用着文家的钱,一边却有些看不起文卓成这个女婿。概因文卓成弃文从商,商户在锦朝还算有地位,到底比不上士族阶层,程家人自觉高文家一等。

“俊浩,你大舅说整个靖王府都要迁居锦城,他们也会随行,你说咱家是不是也得动一动?”文二夫人眼带热切,同文家交往的夫人们不少也会在稍后启程,没道理文家纹丝不动。

“娘,这得父亲回来再说,儿子不敢妄动。”文俊浩看了边上的两个弟弟,见他们也是这个意思,顶着母亲的不满,执意开口。

“你们都是有儿有女的人,难道你们还做不得主?”文二夫人这明显是有些无理取闹,文卓成作为一家之主,他不下令,文俊浩他们哪敢擅自行动。

“成了成了,你们下去吧。”文二夫人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些不合规矩,挥挥手示意儿子们下去,让她一个人静静。

“大哥,这不会是母亲自己想的吧,会不会是有人在她耳边煽风点火?”文五爷文俊杰在文二夫人亲生的三个儿子中,排行最小,却是主意最多的。他对母亲的性子知之甚详,没人在背后怂恿,母亲想不出这么个馊主意。

文俊浩脸色变了变,对着两个弟弟说出了自己的猜测:“听母亲的意思,应该是舅家谁提起了此事。”

文二爷文俊熙点头附和,越长大,他们几兄弟越不满舅家的行事。要不是为了不让母亲夹在中间为难,他们都有些不乐意走舅家。

“确实有些久了,爹也该回家了。”文俊杰抬头看着晴朗的天空,抛下这么句话,没再说什么,随即转道自己的小院。

“大哥,你说五弟怎么看着总让人觉得有些神神叨叨的,他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文俊熙表示怀疑。

“你还不清楚五弟的性子,他既然这么说,估摸着爹差不多已经在路上了。”文俊浩无奈摇了摇头,不是文俊杰多神棍,而是只要文卓成消息没有闭塞,这个时候确实该启程返家。

对于京城这边的事,季宣和夫夫所知甚少,说句不客气的话,他们完全没放在心上。

送行时,季宣和还在想着,等他到了一定年纪致仕之后,动身前往锦城定居,方便同二舅来往。谁想世事无常,原本可能要很多年后才能施行的方案,二舅那头先有了苗头。

文卓成踏上归程时,季宣和还没收到五郡王爷将常年定居锦城的消息。去年会议上,商定的只是王爷们每年在锦城住个三五月处理事务,谁想变化来得如此之快,这才过去半年,就有了新的决定。

靖王爷八风不动,就一直安居在京城,安王爷已经挪过一次窝,这短短几年间再挪一次,就有些劳师动众了。幸好锦安郡官员没有锦文郡那么冗长,再搬一次并没有预想中那么繁琐。昌宁府城离锦城也不算太远,行动起来反倒比锦文郡更加利索。

安王府有了新动向,自然要下发文书,免得底下官员连述职都找不对地方,纯粹是浪费时间。

“宣和,五郡王爷都迁到锦城,锦城势必成为新的权力中心,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文家、季家和邵家都有可能迁居锦城,这对我们来说,未必就是好事。”邵云辰看得很明白,虽说他家已经分宗立户,亲情却不是说断就能断的,要是父母让他们做什么事,很容易就让季宣和陷于两难中。

分宗不等于断亲,季宣和这一脉和云州府城那一脉不再是是同族人,他的直系血亲却是打断骨头连着筋,除非被除名或者下断绝文书,不然这亲缘关系无可更改。

现在还好,季家远离权力中心,安心地窝在应州府城,就算季宣和的父母真在锦城安家落户,也妨碍不到他们。问题就出在,季宣和没可能一直在应州府任知府,总有一天会进入上层人士的视线,只是时间早晚罢了。

原本季宣和想得挺好,最多到时候他去锦安郡王城昌宁府城当官,和季家不会有什么交集,眼下却不得不考虑到这点,这算不算无端起祸事?

要真这样,季宣和更愿意看到自己二舅也出现在锦城中,总不能坏处他全占,好处一点都不给他吧?

“云辰,这事我们说了不算,怎么决定都是他们的事,我们走一步看一步吧。孩子的礼仪教育得更抓紧一些,我有预感,我们可能在应州府城待不长了。”季宣和神色严肃,自从他在写手系统的收益越来越高,写手系统对他的潜移默化就越加明显,不仅记忆力变好,身体素质同步提高,五感也更敏锐了。冥冥之中,他有感觉,写手系统在不久的将来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季宣和这样莫名其妙的直觉,邵云辰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开始收拢季家在应州府城的家业,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季宣和每搬一次家,家业就得重新安置,他家不是豪富,用不着各地开花,他换到应州府城就任知府,西林县的产业就陆续抛售,直至田铺全部处理完毕。

季家主子少,人手比不得大家族那样,随手一指就能派出旁支族人到各地打理产业。西林县和应州府相距甚远,没人坐镇,季宣和不大放心,考验人心的事最好别干。派邱伯总管,让他们夫妇分隔两地,季宣和又不忍心。

想来想去,季宣和索性就将西林县的田铺全都处理,再到应州府城重新置办。可信的人手都带上,不愿意离开西林县的婢仆,则有能力赎身的放他们走,没能力的就联系可靠的中人,将他们送进不苛刻仆役的人家,主仆一场,季家也算是对得起他们。

刚得到消息没几天,邵云辰就接到了来自世子的信。

“宣和,这是安王世子的信。”季宣和一下衙,邵云辰就递上了一个封着火漆,颜色很是庄重的信封。

季宣和没有立即打开,信到现在才送到他手上,说明这不是加急信,早看晚看没多少区别。官服穿了一整天,怪不舒服的,他拿过搁在一旁的居家服穿上。晚上没事,连便服都不用,直接就换上了最舒适的衣衫。

见季宣和不急,邵云辰就没管,很是自然的在边上帮忙,为季宣和整理仪容。待一切妥当,季宣和才撕开封条,开始认真阅看。

信中陈煜说了他们启程迁居锦城的消息,在后面还附带了半年当中他不明白的一些问题。季宣和看了,这些问题有些深度。想来也是,简单的问题,世子身边的术科师傅就能解决,再不然,也能请教一些有学之士。能拿来问他的,必是难度较大或者师傅们讲不明白的地方。

季宣和感觉挺新奇,他这是第一回正式当人先生,教的还是锦安郡世子,虽然他只出教程,那也改变不了他名义上成了世子先生的事实。世子不比太子,教太子的侍讲学士,除开个别人之外,其实没几个官员乐意的,除非能成为太子的太傅之类,不然让人跪着授学,事实上就是对士人的折辱,谁让皇家势大,旁人置喙不得。

各郡世子就不存在此问题,无论是主讲学士,还是侍讲学士,境遇虽有所差别,却不用再如同对待太子那样小心翼翼。也因为这样,世子先生成了炙手可热的职位,很多人都愿意冲着这个位子努力。像季宣和这样只出教材,不用费多少心力,虽然与世子拉不上多少关系,但也有的是人眼热。

现在停战了,文官前途远大,风险也低,有能力的人都使出浑身解数,争取谋个一官半爵或者再进一步。交好世子,进而与安王搭上线,那好处不用说,是人就明白。

自从给陈煜出了一份术科教材,这个季宣和名义上的学生可是从来没问过他任何问题,上面也没人来催他出第二册,季宣和乐得清闲,他自是不会给自己增添麻烦,随教材一起送上一份礼之后就再没管过。

没人提不代表季宣和就不用编写教程了,真要这么想,那季宣和就枉自活了这么多年。他只是没有主动出击,该他做的他一点没落下,第二册术册正稳步编写中。

当晚,季家包括甄老夫子在内,所有人聚在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饭后,几人随意闲聊。

甄老夫子可谓是老而弥坚,这不年不节的,也不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同他一起共膳,想必是有什么事要商量。他也不装深沉,主动开了口:“干脆点,有什么事就说,不用吊人胃口。”

“先生,这不刚用膳完毕,也得让学生喘口气不是?”季宣和同甄老夫子混熟了,没有寻常师生间那么循规蹈矩,言谈举止很是随意。扯谈了一会,他才端正态度,神色严肃地说道,“先生,这就是锦朝的现状,安王差不多已经动身前往锦城,从世子送到我手上的信中字里行间透露的消息来看,我能在应州府城的时间不久了。先生,关于此事,您怎么看?” 166阅读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45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