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 分类:同人 | 字数:0

32 3.17

书名: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38

王镖师带进来的另一人是他们镖局的同门江镖师。轻澜辗转找到杨家埠季宅,那时季宣和夫夫早已出发,两拨人刚好错开。

邱伯知道后,就去镖局请人。镖师有自己的传信渠道,江镖师带着轻澜,沿着王镖师他们留下的记号一路寻来,紧赶慢赶,直到此时方才追上。

轻澜睡了一上午,人才精神些。他将潘明杰他们离开云州府之后的行踪娓娓道来。

邵云辰大舅他们是在他和季宣和成亲前半年走的,行至山西荣金镇时,一行人中病了好几个,潘明杰便打算先在那里落脚,等人病好后再回老家。本来一切如常的话,他们现在应该就在老家待着。

谁想中途出了岔子,具体情况轻澜不清楚,总之结果就是二老爷三老爷走了,只留下老太太、大老爷一家和三小姐,之后就一直待在荣金镇。

“我派人去大舅老家百里村找过,并没见着二舅他们,也没有大舅他们的消息。大舅没往老家送消息?”邵云辰有些疑惑。

“表少爷,一开始是因为要照顾病患,荣金镇只不过是暂时歇脚的地方,就没想着回老家报信。后来家里出了状况,等大爷完全安顿好后,他托人给邵家送了口信。大爷得知口信已送到,想着反正不回老家了,老家里也没有近亲,便没有给老家族人捎消息。当初大爷离开云州府时也没有预先通知老家族人,之后想着已经在荣金镇定居,就不费这个力了。”

轻澜顿了顿,又开口说道:“老太太和大爷一直没收到表少爷的消息,心里忧心,前年又托人送了信,这回是正经书信,本想着会收到回信,谁想邵府只给了口信,说是表少爷一切安好。大爷没法子,家里老的老,小的小,都需要他照看,他就没多想。去年各地都闹了灾,不少地方还发生了疫情,老太太不放心,本想疫情过去就派人去见表少爷,只是老太太身体不是很好,又染过疫症,虽说治好了,却离不得人,一拖两拖就拖到了现在。”

邵云辰静静地听着,季宣和陪在一边。轻澜轻飘飘的几句话,邵云辰却能想象他大舅家生活的艰辛。半途落户在荣金镇,人生地不熟的,好不容易日子见好了,又遇上了天灾,外祖母几个还染上了疫症,几年里辛苦攒下的积蓄又花得差不多。就算在那样的景况下,他们都没忘记邵云辰这个外孙,季宣和陪着邵云辰跑这一趟,心血总算没白费。

都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也不在乎一天半天的,季宣和一行人于第二天一早才上路。有了明确的目标,又不用时常停下来找人,行程要比来时快上不少。

山西就在陕西隔壁,行了将近十天,众人于午时赶到荣金镇。到了这里,就是轻澜的地盘,他在前头带路,季宣和夫夫跟在后面。

荣金镇不大,也没有康平县繁华,这里只有镇中心一条街上开着各色铺子,除此之外就一个小市场,摆地摊赶集都在那里。

轻澜拐进一个小巷子,在一扇门前停下来,上前敲了敲门。

“谁啊?”还没等人回话,门就吱呀一声打开。

“爹,您看谁来了?是邵家表少爷哦。爹,您让让,老太太老念着表少爷,我得赶紧带他们进去。”说完一马当先引着季宣和夫夫往老太太屋子而去,连季宣和的身份都忘了交代。

这么大的动静,在家的潘家人早就被惊动,纷纷出屋查看。

潘明杰妻子田氏扶着老太太,邵云辰一眼就认出来,忙上前行礼问好。

“你是云辰?”老太太眼神不是很好,等认出是自己唯一嫡亲的外孙,激动地上前拉着邵云辰,一直不肯松手。

“外祖母,这是我丈夫,季宣和,云州府季府,季临威季老太爷的二孙子,长房大老爷的嫡长子。”等老太太心绪平缓下来,邵云辰拉过杵在一边的季宣和,为双方介绍。

“你成亲了,还是嫁人?邵府怎么没派人通知我们?”老太太刚平复心情,听了这个消息立马又情绪激动。

大舅妈田氏赶紧扶老太太到堂屋坐下,邵云辰拉着季宣和坐在老太太边上。

“外祖母,你们走后半年我就和宣和成亲了,之后一直住在康平县杨家埠村。您不用担心,我过得很好。对了,外祖母,大舅呢?”邵云辰概略地讲了他这几年来的生活,随后问起潘明杰的去处。

“他啊,在店里忙着,屋里只剩我们几个。对了,彩芝,你过来,这是你邵家表哥。云辰,这是你大舅的小女儿,彩芝。”老太太看着邵云辰虽然很轻减,人却精神,刚悬起的心遂放了下来,“你三姨在屋子里,一会去见见她。”

三姨刚嫁人没多久,邵云辰外家就败落了,还在新婚期便被夫家给休了。由于身份尴尬,一般她都不出来见客。

几人没说一会,大舅就风风火火回了家。轻澜一把人带到家,就去铺子里通知潘明杰。

“娘,听轻澜说云辰来了?”潘明杰脚还未踏进大门,声音倒是先传进众人耳内。

邵云辰和季宣和忙起身问安。

潘明杰视线在两人之间来回转悠:“云辰,这就是你丈夫季宣和?还是个小不点啊。”

邵云辰知道大舅的性子大大咧咧的,不然外祖父没了后,潘家也不会这么快就散了。对大舅的话,他没放在心上。

“云辰,你们晌午饭用了没?”刚才光顾着高兴了,老太太此时才想起这事。

“还没用。”

“大媳妇,你让翠华挑快的做,份量多些,赶紧的,午时都快过了,云辰他们怕是饿狠了。”老太太看着段妈妈几人,又补充道,“再给他们做几份吃食,大媳妇,你也去帮忙,她一个人忙不过来。”

邵云辰听了忙制止:“外祖母,大舅妈就不用下厨了,段妈妈会厨艺,让她和即墨邱成去帮忙就成。”

老太太听了微微颔首,没有拒绝外甥的提议。

段妈妈他们领命而去。

季宣和请的十几个镖师和二舅给的护院,被他安排在镇上的客栈,等他们启程时再护送他们回康平县城。

段妈妈进厨房没多久,轻澜他爹程砚就提着菜肉进门。贵客到来,自是要好生招待,潘家好久没这么热闹了,花银子也让人舒坦。

没让邵云辰他们多等,简单的肉丝汤面就端了上来。

看着两人吃得开心,老太太脸上笑意直达眼底。

还好,大女儿留下的唯一外孙日子过得不错。再想想自己这一大家子,老太太不由感叹:真是家门不幸啊!她生了两儿两女,大女儿没了,小女儿被休,三儿子扔下她去投奔媳妇娘家。至于二女儿、二儿子,不是她亲生的,她也管不了。

想起小女儿,老太太真是一把辛酸泪,实在是时运不济。三个女儿中,居然是庶出的二女儿混得最好,也不知道她是遭的什么孽。

好在生活不至于太过绝望,大女儿还给她留了个外孙,让她有了个念想。老太太看着邵云辰进膳,她是由衷地高兴,从他的一举一动中,能看出来他的教养不错。不到十岁就嫁人,还能有如此修养,看来他夫家待他不错,这样她就放心了。

饭后,季宣和带着段妈妈他们出门溜达,留下邵云辰几人围在桌边畅谈。

“外祖母,荣金镇不是久留之地,跟我去康平县城吧。那里我有自己的铺子,给你们找个小宅子住着,大舅做生意也好,买庄子也罢,都比留在荣金镇更有发展。”邵云辰一早就打算好了,见了外祖母之后,就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

“这不太好吧!季小子能同意?”潘明杰头一个质疑,外甥有自己的小日子要过,他不能给他增添负担。

“大舅,放心吧,宣和不至于这么小气。再说,我用的是自己的嫁妆,他不会介意的。”

“云辰,你可不能乱来。除非你离开季家,不然嫁妆最终也是属于你们夫夫后代的。女子还好说,若没有后代,等她过身之后娘家还能将嫁妆要回来。你是出嫁男,除非过继的子嗣都亡故,不然嫁妆就得留给他们。你这样的情况,嫁妆虽任由你自行支配,动用时最好还是跟宣和说一声。”老太太一听邵云辰处置嫁妆如此随心所欲,她不得不开口提醒。

“至于你的提议,我得好好想想,待在荣金镇确实对以后不利,宏力和彩芝都大了,在这里嫁娶,连结亲对象都不好找。”老太太得为自己的孙子孙女考虑,光她自己的话,她是不想拖累外孙的。听起来外孙似乎有这个能力安置他们,这样就好,等他们安定下来后,老大有手有脚的,赚钱养活一家子人问题不大。

这是大事,老太太心里有了主意,却也不能独断专行,她叫上大儿子和大媳妇,回屋商量。

轻澜则带着邵云辰去潘家铺子,那里有潘宏力在,表兄弟凑一块,年龄相仿,应当有话题聊。男女七岁不同席,大姑娘不好单独招待邵云辰,轻澜这么做,是最为妥当的方法。

荣金镇比康平县城小很多,潘家离自家铺子不远,轻澜带着邵云辰不过几步路就到了。

潘宏力正在铺子中忙活,两人五六年没见过面,在轻澜介绍下方才和印象中的人对上号。

这是个吃食铺子,上午卖早点,中午之后卖各种面食,赚的是辛苦钱。铺子不大,后院只有一个厨房和一间仓房。

鉴于潘家银钱不是很凑手,铺子人手都是自家下人。潘明杰父子充当掌柜兼帐房,偶尔还得下厨,田氏和潘彩芝在家里帮忙,有时候忙不过来,作为主子的大舅他们都得亲自动手。

午时将过,这个时候还不算太晚,铺子里三三两两坐着几位食客。

后厨掌勺者通常是翠华和程砚,两人轮着来。翠华厨艺更加精湛,她原本在后厨里忙活,老太太见着外孙心里高兴着,就将她喊回来,替邵云辰他们做午饭。

铺子里大多数吃食都可以在家里做好了,再送到铺子里卖。面食也是,浇头是一早就做好的,只需要下面条就成,这样简单的活计,潘家人人都会。只是有时食客会点些小菜,铺子里必须有厨子坐镇才行。

潘家主子六人,仆妇七人,对比起当初,实在是有够寒碜的。他们离开云州府前,就遣散了大部分仆役,后来在荣金镇发生了变故,就只剩这么些人了。这样也好,省事多了。

潘宏力将邵云辰让进柜台内,铺子小,没什么下脚的地方,刚好他得负责收钱找钱,在柜台内招待表弟倒也不算太过怠慢。

轻澜沏好热茶,又开始张罗瓜果点心。邵云辰和潘宏力则有一搭没一搭闲聊着,主要述说着两人这些年来的经历。潘宏力时不时还要为顾客结账,这个时候,邵云辰就静静地在一旁看着。他自己也有铺子,只是从未像潘宏力那样亲力亲为,这样的感觉还蛮新奇的。

荣金镇实在是不大,季宣和从街头逛到街尾,统共也没花多少时间。这里远离京城,时新玩意要好久才能传到这边,铺子里卖的不少已经过时。季宣和对这些不敢兴趣,反而露天摊子上的小玩意对他还有些吸引力。

这边摊子收得早,半下午小商小贩就收拾摊子回家了,只铺子还开着。

将荣金镇都逛了个遍,季宣和估算着云辰他们应该说得差不多,便带着段妈妈他们返回潘家。

季宣和一进大门,便看到邵云辰和老太太几人相谈甚欢,看来事情已经商量妥了。

“宣和,家里房间不是很足,段妈妈睡我们外间,沈清你们四人一间。”邵云辰在铺子里坐了坐,便回了大舅家,比季宣和还早一步。

季宣和没有意见,他一时没想到这茬事,按他的想法,是让沈清他们去住客栈,只是既然邵云辰做了这样的安排,他就没再提。

晚间,季宣和靠在炕头,听着邵云辰讲述。

老太太和大舅妈几个先跟他们走,大舅则留下来,等将潘家在荣金镇的宅子铺子处理了再动身。

既然有了决定,第二天老太太就开始着手准备行囊。这回有镖师随行,安全性有保障,家里能带走的都带走,尽量给大舅减少些负担。

季家就两辆马车,大舅家的马车要留给大舅使用,老太太一行人的行礼不少,算上人在内,足足租了好几架马车才装下所有人和物。

荣金镇上并没有大型车马行,不能直达康平县城,到下一个大城得换乘。

如今已是六月,气温渐高,正适合出行。

山西比较缺水,荣金镇就有专门卖水为生的。

季宣和夫夫是第一次出行,这些自然考虑不到。还是常年行走在外的镖师老道,水囊之类早有准备。季宣和夫夫这趟寻人之旅,与其说是长途跋涉,其实跟游山玩水也没多少差别。

回程时有老太太在,行程安排得更慢。老人家身体不是很好,一切以舒缓为主,省得将人给累出毛病。

收拾了好几天,总算将行礼整装完毕。当初回老家时,老太太就将带不走的笨重家具或卖或送,他们现在用的都是到了荣金镇之后重新置办的,与潘家兴盛时不能相比,不值几个钱。这次去投奔外孙,这些自是不要了,到时候让大儿子一并处理掉。

到了出发那日,天刚蒙蒙亮,潘家就灯火通明,出摊的出摊,送行的送行,闹腾了好一阵子,才重新归于平静。望着车队缓缓前行,潘明杰忽然觉得让他一个人留在荣金镇,真是好寂寞啊,他巴不得现在就身处车队之中。

这也只是想想罢了,他还有事情要做,哪能放手不管?潘家的大部分银钱都投在铺子宅子上,贱卖他肯定是不肯的,所以才会将开铺子的人手都留下,只让潘宏力陪着老太太。

铺子宅子已经上了中人的册子,他只要等着买主来看就成。平日里铺子还是照样开,直到将店铺兑出去为止。荣金镇是个小镇子,想找个好买主并不是那么容易,指不定他还得在这里待上个把月。

每天什么时候出发,走多少路都是提前算好的,只要做到这点,就不会错过投宿时间。第一天目标就是赶到最近的大城,老太太他们要在这里换马车。东西搬上搬下都花了半天,一切弄好时,以是月上柳梢头,以至于第二天半上午才出发。

本身行程安排就比较有弹性,这个时辰出发,马车稍微走快点,还是能在城门关闭前赶到下一个投宿点。

古时出行真是个体力活,身体不好又没钱的,还是老老实实待在家中吧。像老太太这样的身体,亏得有马车可坐,吃食也好,不然还不知道得折腾成什么样。这还是在马车防震性能好,官道被维护得相当平整的情况下,若不然的话,晕马车也不是不可能的。

天干地燥,马匹奔腾而过,那是尘土飞扬。如此情况,季宣和是一点赏景的兴致都没了。漫漫长日,不做点事情实在太过难熬。季宣和拿出围棋,和邵云辰在十九路纵横上,杀得昏天暗地。

棋盘和棋子都是特制的,马车的颠簸丝毫影响不到两人下棋的雅兴。

除了围棋之外,邵云辰还准备了其他方便在马车上打发时间的玩乐用品,尤以各种棋为主。季宣和看着手中的扑克牌,神色莫名。穿越前辈真是将能挖掘的都挖掘了,剩下的多为技术难度比较大的,若没有专业知识,不知道要钻研多少年,花费多少银钱,才能将这些东西研究出来。

“一对A,我赢了。”潘宏力难得赢一回,可把他高兴坏了。也不知道表弟夫夫脑子怎么长得,玩牌都跟下围棋似的,哪家有什么牌都能算出来。几把下来,他可是输得一塌涂地,要不是这把牌抓得好,他想赢都赢不了。

季宣和耸耸肩,将手中剩下的牌扔回桌上。他不怎么算牌,那样太费脑子,只是以前打多了,多多少少总会记得一些,这才不像潘宏力输得那样惨。潘宏力好不容易赢一回,就差没一蹦三尺高,季宣和看着都有些无语。

对于邵云辰来说,记牌就跟记棋谱一样,只是刚开始累,习惯之后并不那么费脑子。他这样是下棋养成的习惯,一摸到牌,大脑就自动运转起来。

“老太太,您看把宏力给乐得,不就是赢了一把牌吗?”田氏几个也无聊,她们一车四人正在打叶子牌。

“他年纪最大,输得却最多,好不容易赢一把,就让他开心开心。”老太太乐呵呵的,孙子这几年给耽误了,只要一家子好好的,比什么都好。

“娘,大姐就这么一个孩子,您如何看宣和?”老太太三女儿潘淑琳难得开口,她原非是这样沉闷的性子,只是被休回娘家后,性子改了不少。亏得老太太还在,大哥大嫂也不嫌弃,不然她都不知道还有没有未来可言。

世道如此,实非人力可抗。能像潘淑琳这般依附娘家过活,已经是不错的际遇。休妇,不少都是青灯古佛了此残生。你说再嫁?那能嫁什么好人家?就算家道中落,潘淑琳也从未吃过苦。当了半辈子小姐,让她嫁给普通百姓,估计艰辛的生活很快就能将她磨得香消玉殒。

家世相当的,很少有愿意娶休妇的,别人才不管她是因何被休。潘淑琳就这样耽搁了一年又一年,如今已二十有九。她早歇了这个心思,安心在家接点刺绣活,也好贴补点大哥大嫂。

她出嫁时,父亲还在,虽说日子不如以往,却还没败得太过,至少面上还看不出来。后来父亲没了,家里一下就没了支柱。大哥一心学业,骤然间接手庶务,被外人联合掌柜们给耍得晕头转向,这些铺子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赔了不少。为了替兄弟还债,她和大姐的大部分嫁妆都给填了进去。

如今潘淑琳手头上只有几十两私房。这些钱得留着傍身,轻易动不得。父亲还为官时,她的日子过得舒心,她享受了父亲给予的好处,自然也要接受被休这样的结果。这没什么好抱怨的,对于这么势力的夫家,她是一点都不稀罕。

潘淑琳现在的日子也过得挺好,她没有自怨自艾,除了轻易不好见客,其他和在家当姑娘时其实并没多少区别。

“看着是个好的。你瞧瞧,外头那十几个镖师,还有护院下人之类,拉拉杂杂加起来有二十几人,跑一趟可得不少钱,一般的夫家哪舍得为自己的君郎出这份力?你瞧好了,宣和小小年纪就有这个魄力亲自走一趟,光这一点,我就承他这份情。”老太太一边摸牌,一边说道,“谁又能想到,我们如今落魄了,最终还将我们放在心上的居然是云辰这个孩子。说来也惭愧,是我没将老三教好,不然他怎么会丢下我这个老母亲,自己去投靠岳家?”

“娘,别想三哥了,各人有各人的福,希望他好自为之。”潘淑琳对此看得很透,一样米养百样人,选择什么样的路就要承担因此而带来的后果。就像大嫂,她娘家想要她和大哥和离,大嫂没同意,几乎和娘家断了往来,大嫂娘家的支助更是想都不要想。

可如今再看看,除了不能山珍海味之外,大嫂日子过得可舒心。没有妾侍通房的烦恼,也不用夫妻分房居住,虽然不像贵妇那样十指不沾阳春水,大嫂却也一点都不显老。

马车随行随远,轻柔私语随风飘散。

一路平安无事,季宣和一行人于七月初到达康平县城。和镖师结完帐,两拨人便各自分开,驶向不同的目的地。

大家伙都累了,狠狠睡了一觉,才又变得生龙活虎。

老太太一家被安排在季宅第三进院落,季宣和夫夫则住在第二进。

休息好后,季宣和送走二舅给的护院,顺带给二舅捎上一路买的各地特产,之后才开始打理自己的事物。邵云辰陪着大舅妈和表兄看宅子,季宣和则去看邱伯买下的海鲜干货铺子。

因着鱼市在西市上,季家海鲜干货铺子也就选在附近。

康平县城生意最好的就要属各种海产品,靠海吃海,来康平县城采买海产品的外地商户很多。如今是七月份,烈日炎炎下,新鲜海产品只能靠冰运输,内陆人想要吃到鲜货所费不赀。

季宣和还没踏进店内,浓烈的咸腥味就扑鼻而来。这还只是海鲜干货,据此可以想象鱼市上的味道得有多难闻。

原本季家杂货铺的二掌柜,如今已荣升为大掌柜的苏源,忙出来迎接。铺子是两个月前买下的,货源都出自季家海鲜干货作坊。两个月以来,邱伯和苏掌柜已发展出几个固定客户,每隔一段时间,这些客户就会过来提货。

当然这些客户要的量都不是很大,季家目前也没有能力接待大客户,便宜货源并不好弄,要是在西市里采买鲜货,那赚头就小了。

季宣和对此不甚在意,看着铺子运作一切正常,他便没多待,那味道真是难以令人苟同,真难为掌柜他们能长时间待在铺子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8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