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 分类:同人 | 字数:0

31 3.17

书名: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38

去年年成不好,粮食歉收连带着生意也不好做。也就是年节期间,不管穷还是富,好赖都会买些年货,等出了正月,估计生意就会回落。

康平县辖下一年只种一季作物,到秋收前,估计百姓们都会捂紧手中的钱粮,今年无论哪个档次的生意都难做。

季家杂货铺还好说,在季宣和看来,已经不能称其为杂货铺了,凡是个头不大的物品,从针线零嘴,到锅碗瓢盆,那是应有尽有,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康平县城像这样的杂货铺子还有几家,分散在各条街上,每家都有一些固定的客源,相互间竞争性没那么强。

云记布庄和杂货铺子不同,做布匹生意的,同一条街上就有好几家。好在面对的顾客层次不同,竞争没有趋于白热化。

还没出正月,已经能看出来百姓的消费能力下降了。往常能买得起中等布料的家庭,如今也算计着银钱,买上一些中等布料,再搭配着稍次一些的布料,好为家里省些银钱。

同样的,往年就尽拣着便宜料子买的贫家人,如今更是能不买就不买,势必要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勤俭持家美德扬光大。

再如何,像季家杂货铺和云记布庄这样拥有自己铺面的店铺,除非进货被人骗了,否则亏本是不会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季宣和决定在康平县城住段日子,因着甄老夫子还在杨家埠,绉氏带着女儿莲悠回杨家埠季宅做饭,季宣和他们的饭食则由段妈妈先管着。

季宣和也是临时起意,昨天来看元宵节灯会,一行人只各带了一套备用衣衫,这次竹意和段妈妈也跟着回杨家埠,将留在康平县城一众人等的衣物用具都拿齐。齐山驾车送她们回去,在城门关闭前赶回即可。

季宣和准备开的是海鲜干货铺子,鲜货不容易保存,损坏率高,一个弄不好就容易亏本。干货储存时间长,借着地利之便,能以很低的价格进货,想亏本都难。不过也因为这样,利润也不厚。

当初云记布庄开业时,掌柜帐房寻了许久方才找到合适的。从那时起,季宣和就对此上了心,杂货铺子和云记布庄自此开始培养学徒。如今几年过去了,二掌柜二帐房技艺已经学得差不多,独当一面还有些难度,让大掌柜他们带一带,应该能支撑起一个铺子。

寻铺子不着急,作坊还没开起来,现在就筹备好铺子,没有货源就只能同其他两个铺子那样,需要到别家进货。现在慢慢寻摸着,有合适的早些入手也没问题,暂时空着或进一批货都不打紧,没合适的他也不强求,作坊和铺子并非就要联动,无论哪一样都能单独存在。

元宵节刚过,这个时候卖铺子的不多,一时半会还真不好找。季宣和连着看了几天,就宣告放弃,还是让邱伯平时多留意,现在这个时候找铺子确实不大合适。

铺子一时三刻见不到影子,沈清齐山两人的成亲用品倒是准备的如火如荼。物件都很一般,毕竟只是护院,邵云辰必须开好这个头,以后就能照章办事。器重的多出些银子,平平常常的,主子意思意思就成,由他们自己操心去。

不再跟着邱伯东奔西跑看铺子之后,季宣和就闲了下来。甄老夫子不在,他和邵云辰上午不用学四书五经,闲工夫很多。季宣和带着邵云辰去看了几场戏,两人没在大堂里看,那里人多,阶层很是复杂,季宣和图清闲省事,每回都进的雅间。

听戏只有下午和晚上有。晚上需要用不少蜡烛灯火照明,开支大,收的门票钱就高。也因为这样,能晚上登台的都是有名的戏班子,不入流的戏班子都不敢在晚上开场,怕茶水钱都赚不回来。

晚上唱戏的质量都高,白天开场的好坏皆有。再如何布置,晚上还是比不过白天亮堂。大部分时候季宣和带着邵云辰看的都是白天演出的戏,偶尔两人才会去体验一下晚上看戏的气氛。

这天刚吃过晌午饭,季宣和就携着邵云辰进了林家戏楼。他早就让人打听好了,今天是刚到康平县城的罗家班子次登台。据说这个戏班子在附近县镇唱出了名气,名声已经传到康平县城,这开场戏门票定的就不低,闻讯而来的戏迷很是捧场。

季宣和还以为自己来得就够早了,谁想他一踏进戏楼,就见大堂上已经坐满了一半。门票都是预售的,只有临开戏前还没卖完,来晚了的人才能踏着点买票进场。

今次是罗家班子的开场戏,门票早已售罄,想看戏就只能等下一场了。

这些天,季宣和夫夫也算是林家戏楼的常客,两人每隔一两天就会过来看一场。戏楼小二很是热情的将他们引到雅间内,等两人坐下,茶水点心旋即就位。戏楼门票包含了相应价位的消费,想吃其他的,就需要另花银子单点。

戏台子搭的很高,大堂上的座位呈阶梯形,前排后排位置都不算好,相应的价格也低一些,位置最好的就属那些能平视又能看清戏台子的座位。一分钱一分货,想要好享受就得多掏些银子。

雅间都位于二楼,面向戏台子的方向安着大幅玻璃,并不是落地窗,只是窗子开得比一般房子的窗户要大上不少,几人一起坐在窗前看都不会显得拥挤。

季宣和定的雅间位置不算顶好,在所有雅间中只能算是中不溜。康平县城离京城不远,又沿海,比一般县城要繁华,有权有势的大户不少。靠中间最好的那些雅间,林家戏楼都会先派人询问这些大户,确定他们不要之后才会往外售卖。

等轮到季宣和时,只剩余中档次的雅间。从位置上来说,他们所在的雅间还不如楼下靠中间那些座位。只是大堂里太过喧哗,嘈杂得很,还是楼上好享受。

听了几场戏,季宣和已不像最开始那样什么都听不懂。亏得康平县城附近流行的戏比较接近官话,听久了也能听出个大概,不然要是各地方言,估计他准得抓瞎。

邵云辰也是最近才现自己居然喜欢听戏,他很小的时候,在邵府曾听过戏。那时候太小,坐不住,戏刚开演就溜走了。等他稍微大些,能沉得下心,就再没接触过,若不是元宵节凑巧看了一场戏,他都不晓得自己爱好听这种在文人眼中上不得台面的戏文。

邵云辰知道季宣和不怎么爱看戏,他陪着来更多时候是喝茶吃点心,至于戏看进去多少,邵云辰就不得而知了。季宣和这么做都是为了让他高兴,邵云辰心中有数。他没有拒绝季宣和的好意,也就这些天了,他们不会在县城久住,趁现在还没出正月,登台的戏班子很多,好好看几场,等回了杨家埠,一切又会回归正常。

罗家班子确实名副其实,就季宣和这个半吊子看客,都觉得无论唱功还是剧情,都极其出色。楼下的戏迷大声喝彩,将戏引上了高峰。

谢幕时,喊好的看客不少都给了唱戏之人打赏,邵云辰也出了一些。这些打赏归各家戏班子所有,戏楼不会参与分红。

散场后,等大堂戏迷走得差不多,季宣和他们才走出雅间。

能正正经经去戏楼听戏的,少说家中也小有余钱,普通百姓只能听一些野戏班子唱的戏。这还是在富庶的锦朝,若换成历史中的明末,遭遇了连年灾祸,指不定现在就已经民不聊生。

打那以后,邵云辰就爱上了听罗家班子的戏,只要不是同一幕戏,就逢场必到。还好,邵云辰有分寸,没想着要出钱去捧台柱子,光听戏所费并不多。不然季宣和亲手养出一个败家君郎,他非得后悔死不可。

刚过正月没几天,季宣和夫夫就盘算着回杨家埠。离开春不远,庄子需要邵云辰打理,季宣和也要给海鲜干货作坊寻址,两人即将变得忙碌起来。

还不等季宣和夫夫忙其他事,两人先面临的却是甄老夫子的授课。松快了近一个月,再面对每天一上午的课,季宣和都有些不适应了。懒散了一段时日,想再重新奋图强真是不容易啊。

杨家埠空房子有不少,多数都是年久失修的老房子,这样的房子自然入不了季宣和的眼。他跟着邱伯看了好几处,都觉得不太合适,想着是不是买块地盖一栋新房,要不然干脆将作坊设在宁庄?

回家同邵云辰一番合计,两人最终决定将作坊建在宁庄边上。季家不是本地人,在村子里放不开手脚,容易被欺生。

作坊挨在宁庄边上,趁现在还没春耕,闲置的劳力多,季宣和让邱伯通过杨村长请了不少人来上工。同样是找临工,大老远跑到镇上县城找,哪里比得上给离家几步远的季家帮工来得划算?

季家给的工钱一如以往厚道,不会少得让人以为抠门,也不会多到让人认为这家子人好欺负。

季宣和目前还不清楚海鲜干货的销售状况,作坊起的就不大,等以后生意做大了,再扩建作坊也不晚。

作坊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之中,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就到了二月下旬。

沈清齐山两人成亲的吉日早就择好,定在二月二十二,正赶在春耕前。因着两人长时间护卫在季宣和夫夫身边,结交的人不多,邵云辰拍板让两人在季宅前院办席面,还请了庄户和佃户以及村长他们过来给两人捧场,他和季宣和作为主宾为两人撑场子。

也就是季家现在主子少才可能这样,换了季府邵府,下人成亲,主子赏赐点银钱布匹之类已经算是给他们天大的脸面,更不可能将前院空出来给他们办席面,更何况还亲自前往观礼?

佃户和村长他们过来只带了普通的礼,这是邱伯几人去请人时就跟他们讲好的,免得他们为了撑面子将礼给重了。

借着沈清齐山这次成亲办酒席,季家和村民走动就开始频繁起来。礼尚往来吗,这次他们上门来吃喜酒,下回等他们要办事了,还不是要回请沈清他们?

有一就有二,这样方便季家融入进杨家埠。

酒席没有太出格,在邵云辰看来根本就拿不出手,对于村长他们而言,已是村中富户才能置备得起。众人吃饱喝足,剩菜剩饭都让吃席之人打包带走,喜的媳妇子们眉开眼笑。

请的人并不多,酒席还不到十桌,桌子碗筷都是来客自带。这是杨家埠的习俗,这样也能省下几个钱。

沈清齐山两人都有月钱,酒席是他们自己出钱置办,邵云辰添了几个菜,才将酒席置办的令沈清两人倍有面子。

季家来杨家埠之后第一桩喜事就在圆满中收场,接下来的时间属于沈清齐山。酒席散场后,邱成即墨两人去闹洞房,连甄书都在一旁起哄。邱霜几人已经是大姑娘了,这种场合她们不方便观看,只得在一边叹气遗憾。

翌日,季宣和特意留心了沈清齐山两人的走姿,果然沈清走路微微有些别扭,不甚明显,不盯着看就看不出来。季宣和丢给齐山一个你知我知的眼神,施施然走了。

紧接着就要准备春耕,作坊得赶在春播前建好。季宣和询问过泥瓦匠师傅,确定时间上来得及,他就没再请人。

作坊只有一进,只是院子留的很大。海鲜制品不少都需要晒制,院子必须足够大。考虑到作坊加工的是入口的吃食,卫生条件很是紧要,季宣和让人给院子铺上石板,免得尘土飞扬。

房子是红砖瓦房,整的比村里不少房子都要好。红砖比青砖便宜,烧制工艺更简单一些。青砖瓦房,墙壁不用处理可以直接裸着,样子十分美观,季宅就是如此,而裸露的红砖看起来就没有那么好看。

锦朝没有水泥,应用得更多的是石灰。泥瓦房都有一大堆人住,村民们谁都不会嫌弃红砖房,他们想住都还没机会呢。

村民们挥洒着汗水,作坊渐渐成形。上梁是个重要的日子,得先确定吉时,季宣和作为一家之主,这个时候需要他出面。

季宣和不会仗着自己来自科技更加先进的地球,就胡乱去挑战当地习俗。一切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走,该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待走完一套程序,上梁才宣告完毕。

进作坊观礼的村民只有起房子的劳力和村长他们,举行上梁仪式时抛洒的馒头糕点铜板之类,尽数便宜了这些人和他们的家眷。

上完梁,接下来的工作就少了,没过几天,屋顶就全盖上了瓦。

古代的房子就是这点好,只要空置几天就可以入住。这里的漆几乎都是天然的,不像现代那样都是化合物,门上的清漆晾上几天味道就全散了。

作坊落成之后,紧接着就是春耕。

以往季家两个庄子种的都是普通粮食,康平县城随处可见,卖价自然都很便宜。这回,邵云辰想着试种一些价值更高一些的作物,大米小麦都行。

季宣和知道他的想法后,就托二舅帮忙找找粮种,有适合杨家埠这边气候的都可以试试看。

越是价格高的,越是不好种。文卓成考虑到这点,给季宣和带了一些小香米粮种。小香米在香米之中处于靠后位置,价格只比铺子里卖的精米价格贵上一些,不算太难种,照料得好,比大米多些赚头。

小香米在康平县范围内也有人种植,只是怎么说呢,种这种精贵东西,风险更大。最近年年粮食歉收,邵云辰自然不可能大量种植小香米。

估计二舅也是这个意思,他让人送来的小香米粮种没有多少,最多够种十亩田。

邵云辰将小香米种子交给张庄头,并将种植方法说与他听。小香米和普通水稻种法类似,只是更需精心照料。杨家埠习惯种小麦,宁庄也一样,水田不多。邵云辰拨出最好的五亩水田,准备用来种小香米,剩余一半小香米种子留着备用。

春耕期间,家家户户都在田间忙碌。种水稻比较繁琐,得先整理出秧田,待秧苗育到足够长才能移栽,难怪村民们大多更愿意种麦子。

除开新种了小香米之外,邵云辰没再对庄子种植结构进行改动,仍按往年那样。

作坊已经建好,季宣和打算只买几个下人,更多的则是雇佣杨家埠村民。反正作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配方,用不着保密。

季宣和这次买的下人,要一个要求就是爱干净,其次至少也得会一两种晒制海产品的方法,不用独门秘方,大众法子就成。这么一筛选,除去看门的门子要求男性以外,其他几人中只有一个是男人。

作坊刚开张,季宣和不想将场面铺陈的过大,有这几人足够了。现在还处于春耕期内,杨家埠出海的村民不多,又有鱼贩子来村里收货,季家能买到的新鲜海产并不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季宣和暂时还不想扩大生产,不足的数量派人去其他渔村收就是了。就算如此,季家也已经挤占了鱼贩子的一部分市场,相互之间的竞争无可避免。

海鲜干货铺子还没找好,作坊产出的第一批海产品需要在市场内租个摊位售卖,零卖批都成。这事由杂货铺的二掌柜苏源统管,二帐房懂安从旁协助。

将作坊安置好后,季宣和开始考虑雇镖师寻找邵云辰外家。不是邵云辰不上心,实在是冬天出行不便,翻过年紧接着又是春耕,只有等这些都安排好了,他才能腾出心力来关注此事。

本来两人只想雇请镖师,他们自己不准备亲自前往。后来季宣和夫夫想着镖师毕竟不是当事人,遇到事他们不好做决定,来回一趟传递消息又太过耽误事,还不如两人亲自走一趟。季宣和今年十二岁,邵云辰都十五岁了,出门行走已无碍。

决定好后,季宣和给二舅递了消息。没过几天,文卓成就派了几个护院过来,说是不放心季宣和,这些人任他差遣。

等一切准备妥当后,季宣和夫夫带着沈清齐山、段妈妈和即墨邱成、以及二舅给的护院,一行人汇合雇请的十几个镖师出前往云州府。邵云辰外家从云州府迁出,他们要从那里开始找起。

行了将近两天,季宣和一行人顺利进入云州府城。休息一晚后,重新开始上路。

邵云辰大舅老家在百里村,隶属陕西长安。从云州府到百里村,路途遥远,邵云辰备足了行囊。季家只有两架马车,如今都被带出来了,连红枣桂圆都跟在边上。

季宣和夫夫是去寻人,行程不赶,免得人还没找到,他们自己却病倒了。

路线是早就定好的,季宣和夫夫带着大部分人手沿着邵云辰大舅他们最可能的路线走,其他人分开走小路。官道路线最短,也最好走,季宣和他们这一队人,每到一个大城就得停下来等其他人,若没有找到则继续,就这样,一直到百里村为止。

季宣和估算下来,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一直到百里村都没有大舅潘明杰的消息,那样也是花费最高的一种情况。此行总共将近三十人,吃喝拉撒都要他负责,一趟下来,算上请镖师的钱,估摸着少说也得花个几百两。

季宣和只给邱伯留了日常用度和买铺子的钱,其余不管是公中还是私房,大额的他都换成银票给带出来了。季宣和也盼着早日找到潘明杰他们,这次不行的话,下次希望就更渺茫了。

越往西南走,人烟越少。从最初的黑土地,慢慢变成黄土地。

因着要找人,行程很慢。每一个落脚的地方,季宣和夫夫都要派人打听一番。路程都快过半,仍是一点消息都没有。

邵云辰同外家的关系很好,不然他也不会坚持要走这一趟。

季家人都没吃过苦,饶是走走停停,众人仍以肉眼可见的度瘦了下来,直至习惯长途奔波为止。看着季宣和夫夫原本带点肉的身体逐渐消瘦,段妈妈想着办法为两人进补,两人却再也没有恢复原样。

季宣和倒不是很在意这个,只要身体不出问题就行。季家人长期练初级锻体术卓有成效,路上除了有人染上伤寒之类小病外,大病是一个都没有。

日子一天天过去,眼看着就要进入陕西境内,邵云辰开始不复以往时不时能见到笑意。他没了母亲,父亲有等于没有,大舅他们就是他娘家这边唯一的亲族,若连他们都没了,邵云辰就等于没了娘家。亏得季宣和不在意这些,不然放在任何一家,没娘家的出嫁男还不得被夫家人可劲欺负?

行行复行行,坐久了马车,季宣和原本容易在马车上昏昏欲睡的习惯都改了。不改不成啊,白天睡,晚上可不就得睡不着了?

陕西广安镇悦来客栈,季宣和夫夫刚踏入陕西的歇脚处。

已经到了陕西,寻人也不急于一时,季宣和决定在这里好好休整一下。镖师们走南闯北,这样慢悠悠的行程完全影响不到他们。经过一晚上休息,十几个镖师精神抖擞。既然拿了季家的银子,就得好好为他们办事,众人分散开,去广安镇附近打探潘明杰等人的消息。

晚间镖师们回到落脚的客栈,跟往日一样一无所获,只能明天继续找。

又过了两日,季宣和都决定启程了,听到客栈外有人吵吵嚷嚷,正待派人去看个究竟,王镖师带着两个陌生人进来。

其中一人打量了季宣和夫夫良久,最终将视线定在邵云辰身上,一脸激动:“您就是邵家表少爷?想来您不记得奴才了,奴才是轻澜,在大爷书房伺候笔墨,见过您一回,您跟小时候长相差别不是很大,奴才能认出来。”

“大舅他们还好吗?他们在哪?”邵云辰反应过来后一脸喜色,他认不出轻澜,这个名字却是听过的,确实是在大舅书房伺候的小厮。

“云辰,进房聊。邱成,去跟掌柜的说下,客房先不退了。”说完,季宣和拉着邵云辰进屋,轻澜随后跟上。

“老太太和大老爷,人倒是平安,只是情况不是很好,如今在山西荣金镇安家。”轻澜说起这个,欲言又止。

这些年来,邵云辰不再是当初的小孩子,一看轻澜这样,就知道其中有内情。山西荣金镇并不在直达长安的官道边上,怪不得他们找了一路也没有大舅他们的消息。

已经确认大舅他们平安,其他的倒是次要的,邵云辰看轻澜神色疲惫,满身风尘,便让他先下去休息,其他消息可以在路上慢慢讲述。

往日连季宣和都没看出邵云辰的异样,直到他狠狠睡了一觉,季宣和方才觉邵云辰心里一直搁着事。如今心事已去,邵云辰看起来更加有生气。许是季宣和一直待在邵云辰身边,点滴改变不足以引他的注意。这从季家其他人也没有感觉出异样,就能知道邵云辰每天的变化有多细微。若换成远在杨家埠的邱伯,几个月不见,估计立马就能察觉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7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