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 分类:同人 | 字数:0

51 3.22

书名: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38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几天更新时间改为晚上

捐赠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第一批捐赠物资已经发放下去,第二批捐赠物资正在筹集中。相信用不了多久,西林县城百姓不说能过上多好的日子,至少不会冻死、饿死。

季宣和不会允许出现不劳而获的情况,一旦接受资助,想混吃等死是不可能的,世上没有这么便宜的事。被资助人有专门人员定期观察,好吃懒做之人不在救济范围之内,家人接济这样的人,他们也将取消被资助资格。

这么做似乎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与以前相比却不知道要好出多少,那些家徒四壁,缺衣少食的穷苦百姓感激都来不及,哪里会为一两个人而怨县衙官差?

季宣和做这些并非大公无私,他也有自己的私心。百姓们好过了,他自己的考绩怎么也不会是差评,别的不好说,至少他这个西林县知县不会被抹了。

西林县不富裕,正因为如此,贫富差距反倒没有繁华的县城大。季宣和看着手中的资料,心里很是感慨。没想到小小一个西林县,将富户官宦们的力量集中发挥出来,能量比他想象中还要大。

如今救济范围已经辐射到了西林县城附近村镇,原本人见人怕的官差,形象瞬间高大了许多,百姓们对官差敬畏多过惧怕。他们能做到这样已经是极限,如此也好,季宣和从没想过官差会有多亲民,他们的地位决定了人们对官差的态度,官差们不可能太过和善。

冬去春来,很快就到了仁泰二十二年。

春耕过后,季宣和下令兴建水库。水库选址早就确定,那里地下水和地表水在西林县境内已算丰富,又并非深山老林,出入方便,地质稳定,轻易不会垮塌。

季宣和没想过能建多大,没有朝廷的拨款,以西林县的情况也没那个资本修建大型水库。资金一部分来自捐赠,一部分来自西山庄子,县衙自己出的反倒是最少的。光靠这些,能把水库修建完毕已经极为难得,别的,季宣和也不强求。

修水库不是小事,开挖那天,季宣和同夏县丞偕同其他官差亲临现场组织开挖仪式,等祭礼过后,劳力们才动手。

人很多,一大帮人挥着锄头铁楸的场面极其壮观,季宣和何曾见过?

人多力量大,倾整个西林县之力,水库总算在秋收前投入使用。可惜不能立刻发挥作用,这个时候是西林县一年中最缺水的时候,想要蓄水基本不太可能。

看着已经完工的水库,季宣和颇有成就感。今年时间赶不上趟,明年它就能发挥作用了。

仁泰二十三年秋,季宣和不知道别的地方粮食收成如何,至少西林县比去年高出一层。这是季宣和上任之后西林县粮食产量最高的一年,望着农户们一个个脸上化不开的笑容,季宣和颇为欣慰,他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大人,这是上面的批文。”

季宣和打开盖了官印的文书,眉峰紧皱,脸色好似化不开的墨,神情异常凝重。

“夏县丞,方主簿,你们也过来看看。”季宣和将下发的文书递给两人,揉了揉有些发疼的额角,这次可真不好办啊。

看完文书,夏县丞和方主簿两人脸色同季宣和一样不大好看,尽管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但能让上面下这道命令的,必是京城有了大变动。三人心中跟明镜似的,看来天下要不太平了。

“你们怎么看?”季宣和沉凝了半晌才开口。

“别的不好说,但是这样的事在我为官期间还从未发生过。”夏县丞看到上头的命令,今年的秋粮不用送往京城,便有些发蒙。

这封文书并非由今上发出,而是由封地在甘肃的安王直接下发的。问题就出在这里,藩王并没有直接管理地方政务的权力。小小一封文书,却仿佛有千钧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既然文书已经下达,后续动作就必将伴随而来。季宣和可没有那么天真,他不会以为只下发一封文书此事就算了结。

看着夏县丞和方主簿欲言又止的样子,季宣和没有难为两人,他这个作为知县的都还没开口,他们岂会轻易张嘴?他斟酌再三后开口说道:“走一步看一步吧,运粮进京就不用考虑了,没准粮食还没出西林县,就被人拦截了,这种白费力气的事没必要做。让捕快衙役没事就去街上转转,加强城里的守卫。”

“下官遵命。”

事已如此,多想无益。季宣和调整好心态,开始为以后谋划。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税粮被扣留,想必京城局势已经极为紧张,且今上已经无力辖制各地藩王,搞不好连上朝的能力都没了,不然安王不会做出这样明晃晃心思昭然的决定。

晚上,季府前院书房。

“先生,云辰,朝廷形势波云诡谲,西林县税粮被安王扣留,你们如何看?”这样大的事情,季宣和并没有隐瞒,他将事情一五一十告知于甄老夫子和邵云辰两人。

“安王很可能会派人上门提粮。”甄老夫子有些混浊的眼内似有一道精芒闪过,“不给的话,估计你的小命立马报销,给了至少还有缓和的余地。咱们这是被安王绑上他的马车,西林县远离京城,消息来往不便,安王的能耐咱们谁都不清楚,以后如何难说啊。”

“宣和,做好最坏的打算吧,安王上位那一切好说,若安王败了,西林县就得防着草原部族趁火打劫,没准继位的那位会打到安王封地,到时候我们这边可能腹背受敌。局势还没到最坏的时候,守城,守不住了……”邵云辰未尽之意,季宣和同甄老夫子都明白。

季宣和倒也罢了,他没有那么大公无私,若事不可为,他自是要为自己一家人多考虑一二,他只是没想到连甄老夫子都这么认为。文人可是极为讲究气节的,宁死不屈都是常事。

甄老夫子笑笑,他都一大把年纪,并不在乎自己的性命,两个弟子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没必要为此牺牲。

“为守城多做准备,滚木、油料和弓箭多多益善,粮食柴火也不能少,凡是有利于守城的,能准备多少就准备多少。”甄老夫子一锤定音。

翌日,季宣和下发了一道道命令,整个县衙都开始高速运转。

如今刚秋收完毕,田地里农活很少,百姓们对于知县征徭役已经习以为常,反正和在家里干农活没多少区别,还管三餐,不少人比在家里吃的都好,怨声载道的情况并没出现。

此次征徭役主要是为了加固城墙,去石山拉碎石块,以及砍伐树木。季宣和并未使命压榨他们,西林县人口不算多,轮流服徭役却也绰绰有余。

县衙里除了税粮之外还有大量西山庄子出产的粮食,季宣和想着放在县衙粮仓不保险,万一被安王派人一并提走了,他真是哭都没地方哭去。

县衙后院还有空院子,季宣和命人将县衙自己的粮食大部分转移到空院子中,其余放在县衙地窖中。因县衙有粮仓,地窖虽有,却从未使用过,季宣和临时拿来用还算保险。

“大人,青云卫所来人提粮,这是批文,令牌也有,说是让大人当面验看。”

“请他进来吧。”季宣和放下手中的书册,心道这一天终于来了。

“季大人,批文你已经看了,这是令牌,请验看。”来人废话一句没有,直入主题。

季宣和查看无误,也没交谈的**,直接带着来人去提税粮。

来人没想到季宣和会这么干脆利落,愣了愣,随后神色如常的跟在后面。

看着来人带着运粮队缓缓驶出他的视线,季宣和久久没有言语。这一步踏出,他已经没有退路,不光是他,整个西林县县衙官员都是如此。

税粮已运走,季宣和做事就不用太过顾忌,储备粮食,准备武器特别是弓箭开始提上日程。衙役捕快除了轮流巡逻之外,其他时间大多都在练习射箭。

品质一般的弓箭做起来并不费事,季家护院人人都会,再加上武器匠人,产量还是很足的。有了弓自然还要配备箭枝,且量不能少。箭枝技术含量没有弓高,稍微有些手艺的人都能做,能储备多少便储备多少。

季宣和正在未雨绸缪,西林县却仍是一片祥和,百姓们并不知晓他们有可能面临的危险。不是季宣和不想说,而是不能说,未开战就闹得人心惶惶可绝不是好事。何况这还只是他和其他官员的猜测,就更不能谣言惑众了。

京城不复往日繁华,街道上人影稀疏,一个个都尽量缩在家里,简直是风声鹤唳。

仁泰帝已经意识不清,只用汤药吊着性命,皇子们蹦跶得很欢。仁泰帝没有立太子,中宫无子,成年对皇位有一争之力的皇子都在不竭余力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仁泰年间,每三年中,皇子一年半时间就藩,一年半时间留京,现在仁泰帝病危,所有皇子都滞留京城侍疾,有野心的都对皇位虎视眈眈,局面一触即发。

大皇子年最长,支持者不少;二皇子母妃出身高,也不能小觑;三皇子长袖善舞,母妃出身也不低,呼声挺高;四皇子骁勇善战,在武将中声望不错;五皇子文武都不算很出色,既不高调也不低调,不需要他时很容易被忽略,需要他时,你就会发现他一直在那;六皇子是个笑面虎,旁人很难猜到他在想什么,也有一批人追随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3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