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 分类:同人 | 字数:0

79 3.22

书名: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38

当官的好处从这方面上就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拼了老命都想脱离下层阶级,直往官宦士绅靠拢。

季宣和没有另外建府,府衙后院就那么大,人来人往,只要住在府衙的官员,很快就能知道,除非避人耳目,从后门进。季宣和又没做不可告人之事,对于这点并不怎么上心。通常都是利弊同行,我在你面前无*可言,你在我眼中同样是如此。

季宣和回应州府城还没安生两天,就陆续有商户上门拜访。他们来之前早就打听好了季宣和的喜好,知道太过贵重的礼他不收,便千方百计寻些在合理范围内,又能被看上的物品。为了送上这份礼,商户也是颇费了番心血。

所以说吗,送礼也是门学问,送礼不成反结仇那就太冤枉了。商人大都性子圆滑,这种和官员打交道的能力,他们早就锻炼出来了。

季宣和不是那种完全两袖清风的清官,只要礼物不超过一个度,又在他能力范围内,行事也能让他看得惯的,那好说,礼收了,事就给你办的妥妥当当。

对于商户来说,这样的官员是最好伺候也是最不好伺候的。季宣和有着自己的判断标准,行为处事碍了他的眼,那抱歉,你去求其他官员,他这边是走不通的。同样的,人品还算过得去,季宣和并不会计较礼物好坏合心与否,该办的事他一样不落,都给你办成了。

之前战火不停,需要求季宣和办事的时候并不多。这回可好,商路一通,商户们就坐不住了。路引有限,应州府就那么些名额,不趁早敲定,等路引派完,他们就只能等以后了,那样于他们而言,利益损失可就大了。

季宣和在应州府有几年了,那些求不动他的商户,早就转投他人,如今还能上门的都是季宣和还算看得惯的人。商户人数显然要多过路引名额,这可把他们急坏了。这不,自认为休息了几日,季宣和也差不多休息够了,商户们迫不及待就开始登门拜访。他们还想着要双管齐下,季宣和这边走不通,没准邵云辰那就走通了,可别小看枕边风的威力。

“呦,这不是王老太爷吗,这是什么风把您给吹出来了?您老怎么不在家享清福,这我可得和大侄子好好说道说道。”姚老爷年纪比王老太爷小上一轮,却仗着是同辈,没少在王老太爷的儿子们面前摆谱,更是时常在王老太爷面前用言语挤兑。

王老太爷早就习惯了姚老爷和他的不对付,没好气地说道:“成了,你那心思该收就收。人都站在这里了,你以为我就不晓得你腹中的盘算?”

王家和姚家不但无恩怨,甚至还有些亲戚关系。王老太爷和姚老爷似乎天生不对盘,没事总爱挑对方刺,幸灾乐祸更是常有的事。生意上也有所竞争,却都是光明正大,有来有回。家人见了,起初还劝和一二,后来见没什么大碍,就随两人折腾。只要不相互使阴招,正当竞争反而有助于保持生意上的活力。

两人身后的小厮早就见怪不怪,在主子们看不到的方向挤眉弄眼,然后眼观鼻鼻观心,退后几步,任两人拌嘴拌个痛快。

王老太爷和姚老爷不是最先光顾的,对于他们此行的目的,季宣和早就心中有数。喝着苦中带甘的清茶,季宣和耐心地听着两人述说他们的来意。等两人说完,季宣和只是收了礼,却没告知两人他的决定,很快就端茶送客。

“王老太爷,你说季大人这是何意?”出了府衙后院,姚老爷再也绷不住脸,面上带了丝忧色。

“礼都收了,估计这事能成,只是可能其中藏了什么玄机,估计不会像以前那样钉是钉铆是铆。”王老太爷沉思半响,越想越觉得他自己说的有道理。

“最好是如此,能遇着季大人这样的官员可不容易,别好不容易碰上了,又忽然间改变了处事原则,这对我们来说可不是好消息。”姚老爷心中很是庆幸,哪个当官的任上不得刮商户们一层皮?能碰上季宣和这样的知府,可以说是商人们的福音。

“看着不像,季大人不缺银子,又没有什么奢侈的嗜好,完全不需要这么做。再说,他要做早就做了,也等不到现在。”王老太爷说完,就施施然走了,留下姚老爷还在那琢磨。王老太爷摇摇头,有这时间烦恼,还不如想想怎么把路引给拿到手。

继王老太爷和姚老爷之后,又来了不少商户,从始至终,季宣和的态度都是如此。直到再无人来时,季宣和才派人通知这些商户到汇源楼聚餐。

汇源楼是应州府城数一数二的酒楼,这倒不是季宣和占商户们便宜,如今物资紧缺,酒楼档次就没像以前那么分明,定不定这家酒楼都无差。等以后生产生活全部恢复正常,各地物资开始流通之后,不同酒楼间的差距才会急剧拉开。在价钱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自然是选择厨艺更好的酒楼。

这次情况和以前不同,以往路引很容易获得,且没有那么多限制。如今路引不仅有名额限制,还有人数限制,货物倒不在此列。通商路引和探亲路引不同,通商路引可以几家商户组成一个商队,探亲路引则只是一家一路引,此外还规定了请镖师的最大比例。怎么将这些既定规则发挥最大功效,自是成了季宣和需要考虑的问题。

战火刚消停,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商队的存在非常有必要。只有各地货物开始流通,经济才能日渐繁荣。内战六年,饶是后来应州府城远离战火,经济也被战争拖累的差不多。整个应州府城,小铺子支撑不住,早就歇业,只有那些家大业大,经历过一次战火洗礼还屹立不倒的,才是应州府城经济上的顶梁柱。

停战以后,应州府城才逐渐恢复了生机,很多战时无法支撑的铺面,都已相继开业,相信用不了多久,商铺将会全部营业。

为了最大程度发挥自己名下商户路引的功用,季宣和将需要路引,他收了礼的商户全部召集在一起,将他的打算一并告知在座众人。至于他说的,商户们会不会听,季宣和完全不用为此忧虑。

以后要麻烦季宣和的事情还很多,没有哪个商人会这么没眼色的予以拒绝。季宣和给定了基调,那么商户们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分配。这就不关季宣和的事,他表明自己的意思后,众人就开始推杯换盏,享受汇源楼呈上的美味佳肴。

每一张商户路引都限定了人数,同样的,允许的镖师人数也有了限制。为了尽可能多带一些货物,商队人员最好都是有武力之人,各家护院就成了首选。商队毕竟是商队,光有武力还不行,出货收货都需要有精通商道之人,管事掌柜之类必不可少。

既得考虑安全问题,又得考虑携带货物数量问题,怎么平衡两者,就是各个商户需要协商统筹的事情。季宣和没有介入,他要考虑的是,在商队报上来目的地之后,再将自家队伍安排进去,没有目标相同的,至少也得找个相距不远的商队。

这点上季宣和并不担心,京城可是以前最繁华的都城,走这条线的估计不会少,再不济也会有一两个商队。这也是环境所迫,换成正常年间,商队断不会如此集中,加之路途遥远,碰巧赶上的几率不大。

季宣和很想自己负责的那些商户中就出一两个走京城的商队,这样,季家人会更安全一些。饶是如此,他却也不至于为此就强迫他们,再不济,还有其他商队可以挂靠。就算有可能其中一些商户他没给他们面子,他们也不敢明面上给季宣和下绊子。商队没有出事,光季家下人遭了秧,这种蠢事他们还干不出来。

商户们的办事效率很高,很快,就三三两两商议好,走同一条道的好说,直接组成商队就完事,原本目的地不同的,只能相互协商,路引就那么几张,不想合作都不成。他们倒是愿意一家占一张路引,问题是谁都不敢保证自己就是那胜利者,那还不如一家吃一点,免得到头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寻亲访友的路引,每旬都发放一些,数量很少,胜在细水长流。通商路引就难得了,暂定一季度才一次,错过这次,就得等下一批,谁都不愿意耽搁。

通商路引陆陆续续被发放下去,京城实在有些远,走京城的商队不多,整个应州府城也就两家。其中一支商队就属于王家和姚家,王老太爷和姚老爷老打嘴仗,两家关系却是不错的,再加上一个周家,三家人凑齐了满额的商队人员。

邱成领着季家护院,跟随商队不日就启程。炎炎夏日,并不是赶路的好时机,这个时候却没人顾虑这些。常年战争,消息不通,对亲人的担忧胜过了酷热。主子下了命令,下人只有执行的份。

商队管事走南闯北,对于行程安排很是有一套,并不用担心中暑。既然说是走亲访友,那么带一些礼物自然成了理所当然之事,上位者早就考虑到这一点,对于夹私有着明确的规定,最多只允许携带一马车的货物。超过的,那就抱歉,哪来回哪去,要不就是减少货物量,直到允许通关的数量为止。

当然,所说的这些货物,不包括旧物品和干粮之类,那些爱带多少带多少,没人会管这个。

锦安郡开放的关隘不多,光有通关路引还不够,必须到这些指定城镇才行。这么一来,很多人就不得不绕远路,抱怨归抱怨,总不能撂挑子不干,该走哪里还是要走哪里。

跟着商队走,行程势必快不到哪去,如此一来,倒也减轻了赶路的负担。暑天赶路,耗费的体力不是一般的大,季家则不用担心这些,只要是没病没痛的青壮年,一个个身体都壮实得很。

烈日骄阳之下,因着天气的原因,带的货物都是易于保存的,这让商户们不由感叹时机不好,如今却也顾不得了。

季宣和自己就是知府,对于路引的限制那是门清。季家携带的货物达到了允许携带的最大量,整整一马车都是礼品。分为三份,大致都相同,文卓成的那份最厚,其次是潘家那份,最后则是单给季老太爷的。 166阅读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2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