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 分类:同人 | 字数:0

102 3.22

书名: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38

“啊娴,你迁往锦城,娘不在身边,你自己注意着点。咱们郡是如此,想来其他郡也不会差太多。到时候锦城必将是五王齐聚,达官贵人遍地,你从高高在上的妃子沦落到要和其他各郡王妃们平分秋色,心态放平点,这样自己也能好过一些。”季大夫人知道这种落差不好受,却也没什么解决的办法,事情已定,不是她一个妇道人家能随意改变的,不说是她,就算是大老爷,在这上面也没有置喙的余地。

“娘,这点女儿心中有数。当初在潜邸时,女儿不过是个小小的侍妾,那时都熬过来了,现在也受得住。”季锦娴自己不担心,该担心的是其他那些一进王府就高高在上,或者直接是在王爷登上宝座时才进的新人,她们那样才叫心高气傲,和她们一比,季锦娴的那点傲气就算不得什么了。

如今靖王爷不再称帝,对她们这些后宫家眷管束就没那么严。住在京城皇宫时还好,规矩在那摆着,想要进宫探望儿女,都得要先递牌子,经后宫之主同意才行。到了锦城后,规矩自是没有在京城时那样严格,和各郡王爷家眷往来也会逐渐频繁,往日的尊荣不在,势必有段时间会心绪不平。

季锦娴看着自个母亲担忧的神色,想了想,说道:“娘,等女儿在锦城站稳脚跟后,咱们府上也可以过去啊。按现在的局势来看,锦城早晚会成为锦朝最繁荣的地方,到时候京城没落不可避免,云州府城同样会受影响,还不如早早就在锦城布置一手,也好与时俱进,不然就得被别人甩在背后了。”

“嗯,你说的有道理。只是这是大事,需要老太爷点头才行,娘基本没有多少话语权。”季大夫人虽掌着家,到底只是个女人,有长辈在时,哪里轮得到她说话。这事牵扯甚大,不止要老太爷同意,还得说服族中元老才行。

“不一定现在就搬迁,如今宫里管束比早前要松不少,女儿也能得些外面的消息,其他大户人家都是派遣家族子弟先行在锦城落户安家,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将重心放在锦城。咱们也可以学学这些人家,先派旁支子弟探探情况再说。”季锦娴不是无的放矢,对于自己所说相当确信。她说话细声慢语,很有条理,虽说都快而立之年,容色依然鲜艳,怪不得能长期得宠。

“娘知道了,回头就跟你父亲说去。”季大夫人欣然接受了女儿的提议,她住在京城,为的还不就是京城的繁华?如今王城转移,可以想象,锦城即将成为锦朝以后的中心城,她哪里舍得下眼下的富贵荣华。

“娘,爹没收到消息吗?”季锦娴有些纳闷,她爹虽然官职在京中不上不下,好歹也挨上了高官的边缘,怎么就没在此行随官名单上?

从去年确定锦城为新的王城之后,被抽调为中央官员的人早就当即上任,随后,陆陆续续有部分单管锦文郡的官员也赴任,到现在为止,跟随靖王爷一起动身的官员家眷是最大的一批,过了这趟,还留在京城的官员就不多了,这些人要等靖王爷他们在锦城完全安顿好后才能出发。这时间就不好说了,快则几个月半年,慢则拖个几年都是有的。

先不说别的,季锦娴是靖王爷的侧妃,后妃中品级在她之上的就王妃一个,其他侧妃最多就和她平起平坐,没道理会将她父亲留在京城。

“这个啊,啊娴不是也不能确定什么时候走,有没有在这批随行名单中吗?你也清楚,你父亲不是个轻狂的人,在还没有尘埃落定之前,就算你父亲知晓可能随行,他也不会跟我说的。”季大夫人对于自己的丈夫还算了解,不过就算明知如此,她还是有些不渝,老爷太迂腐谨慎了,这样的大事,跟自己妻子透露点风声又影响不到哪去,她在外面也听到了点风声,只是都影影绰绰的,她就没往这上面想,要不是女儿提起,她还不知道有这回事。

照理迁都是大事件,奈何这回跟迁都还不一样,比迁都动静上小了许多,只有政治嗅觉比较敏锐的人才早早安排妥当,不少人家等到收到靖王爷将常居锦城的消息时,才开始手忙脚乱的准备。

文家也是有不少子弟当官的,只文卓成对走仕途不感兴趣,有了他做榜样,即使有文二夫人在边上催促,儿子们身上的压力也比别家要小,大多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事业,走上仕途的就没几个。不管是放外任,还是留守京中,不过都是微末小官罢了,跟这次官员家眷大迁移扯不上多少关系。

虽则如此,影响还是有的。这回是官员,同行的家眷只是极少一部分,稍后才是大部队,等各家大族嫡支主脉都迁走了,京城繁华不再,文家无论是在人际往来还是生意上,都会受到冲击。

文家这样还算好的,家中生意多数都在外面,在京城中所占份额很小,那些真正的富商才是最先感受到这种令人窒息的气氛,好在他们人脉广,朝廷刚有动静时,他们就开始行动,京城的各种铺子一日日在减少,往日随处可见的王公贵族,现下也是踪迹难觅。

他们忙啊,忙着去靖王爷那打探消息,看他如何安排他们这些宗亲。说来也就靖王爷的负担最重,至今尚留存的宗室,多半都在他辖下,每年光花在宗室上的费用就不少,亏得锦文郡疆域最大,又最富饶,不然,他还不一定养得起他们。

靖王爷也光棍,每年给宗室那么多钱,可不是让他们花天酒地的,这次京城官府全体迁往锦城,他们愿走就走,不愿意就还待在京城,他不会少他们一个子儿,想让他出钱安置他们,那是门都没有,最多也就提供他们一块地皮,想要豪屋华舍就自己建去。

迁居锦城这样的大事,靖王爷所费不赀,没那么多钱搭理他们。知道靖王爷撒手不管,各个宗室反应不一,有的安于现状,在京城呆惯了,不想动弹,有的则习惯了光鲜的生活,让他们安安静静待着,显然不大可能。宗室间走动开始频繁起来,有相同目的的相约一起行动,路上也能照应一二。

文卓成家,正房大堂,文家众人刚用过晚膳,文二夫人让媳妇孙辈都下去,只留下她所出的几个儿子。

“俊浩,你爹怎么还不回,这都多久了,他要待到几时?”文二夫人很是不满,文二老爷作为一家之主,又不是在外行商,哪里能这样一走半年的,这个家还要不要了。

“娘,你就当爹外出做生意,爹哪次出去不要花上几个月的,爹不在,还有儿子们那。”文俊浩心中门清,他们这些作为儿子的还好,他那几个妹妹可得了母亲的真传,除了外家,父亲这边的亲戚,包括叔伯在内,都不怎么亲近,更不用说关系更远一些的姑表亲。

每回送礼,作为儿子的他们都要特意查看一番,不然,按照母亲那样做,厚此薄彼,失礼不说,还会遭父亲厌弃。毕竟是生养自己的母亲,待他们也不错,有什么地方不周到的,作为儿子的只能尽力掩饰。

想起这些,文俊浩兄弟都很伤脑筋,小时候他们不懂事,父亲又常出门在外,自是母亲说什么就是什么,后来稍微长大一些,知晓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努力说服母亲,忙着收拾善后,好悬在父亲忍耐力告罄前,将事情的危害性降到最低,不然,母亲还在不在文家都两说。

文俊浩尤还记得,那时文府还没分家,各种节礼都统一由大伯母做主收发。这些都是明面上的,各房还会根据亲疏,私下里再备一份,就像各房亲戚送礼时那样,给自家亲戚那房的礼总会重一些。

自家母亲倒好,给娘家亲戚的礼那叫一个重,反正他们这房在文俊浩记忆中,就从来没缺过钱,送重点也无所谓,问题就出在厚此薄彼上。母亲要是拿自己的嫁妆备礼,那谁都无话可说,她拿的却是二房公产,这就不妥了。

换成个有成算的夫人,给娘家多少,也会给夫家这边的大小姑子送多少,那样谁都不会多言,偏偏文二夫人就有这份能耐,娘家这边包上厚礼,送给大小姑子的,看着很多,实际上拢共花不了几个钱。

到底能成为文卓成妻子的文二夫人也不是个蠢人,面子上还算过得去,只要不同时将两份礼放在一起比较,谁都没法指摘。要是一直这样,也就相安无事了,坏就坏在这样的情形维持了几年之后,被文卓成发现了。

夫妻夫妻,在没有出现信任危机时,很少有人会去防备自己的枕边人。缘于此,文二夫人的做法一直没漏破绽。常言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夜路走多了,总有一天会出状况。

等文卓成意识到后,他将后宅费用彻底翻查了个遍,文二夫人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家用被限制,她再也不能随意在二房帐房上挂账。

若只是节礼问题的话,文卓成还不至于如此做,文二夫人对娘家贴心贴肺,那可是涉及到方方面面,他都不知道这些年中,文二夫人往娘家贴了多少,总之数目不会小到哪去。

当初可是差点闹到休妻的地步,要不是看在儿女的份上,兼且撇开文二夫人太顾娘家人这点外,其他方面都还不错,估计这个家早散了。

自此后,文二夫人行事有所收敛,只是一个人的性子定格后,很难全盘推翻后重新塑造。文二夫人是变着法儿折腾,亏得那时她的儿子们也不小了,知道母亲再这样下去,父亲真要不能忍,他们就该没母亲了,这哪行?所以才有后来插手母亲行事的做法,直到他们成亲娶妻,家事由大少奶奶接管,才终于消停。

听着母亲的抱怨,文俊浩颇为无奈。舅家也是官家,奈何经营不善,手头上总不大松快,也怪不得母亲总想往娘家送钱,只是做法有些过了,连他这个作为儿子作为外甥的人看了,都觉得有些肉痛,更不用说他父亲了。幸亏文家富裕,换成普通的官宦人家,估计早晚有一天会被拖垮,不怨父亲刚知晓情况时出离愤怒。 166阅读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0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