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 分类:同人 | 字数:0

78 3.22

书名: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作者:梦之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38

甄老夫子已过花甲接近古稀之年,看着却仍老当益壮,丝毫没有暮气。他心里透亮着,年纪越大,越能明白他能如此身康体健的关键。西林县气候不是很好,海拔又高,并不是适合养老的地方,甄老夫子日子却过得乐呵,一点也没感觉出来不适应,身体衰败的速度比起当地同龄人明显要慢上一大截。

平日里供应的三餐看着平常,甄老夫子毫不怀疑它们的功效。他年轻时吃过的好东西不少,季家提供的饭食不能与那些精工细作的佳肴相比,食材的质量起码好了一筹。

一开始,甄老夫子并没有察觉,时日一长,他自己感觉到了。不止膳食养生效用好,偶尔吃的药膳,喝的不知名果汁,功效更佳,一次两次很容易被忽略,日积月累,想不被人察觉都难。

甄老夫子只以为是季宣和夫夫去哪里淘的优质品种,倒没起什么疑心,感叹自己收了两个好徒弟之余,只能在边上尽力为他们筹谋一二。

晚饭后,季府前院大堂。

下人全部撤下,邱成和即墨守在院子里,大堂只剩下季宣和夫夫同甄老夫子三人。

“先生,安王给了弟子两个选择,要么去安王府给世子上术科,要么继续就任应州府知府,给世子编写术册,然后由专人为世子讲解,不通的地方再派人来向弟子请教。”季宣和神色平和,对于他而言,选哪个都没差。

去安王府,勾心斗角之事无可避免,相应的,好处也多。留在应州府,则更符合他的做事原则,问题是坐到高位之后,最终也逃不过争权斗利。两条路,路上的风景不同,遇到的机遇麻烦事也不尽相同,末了却是殊途同归。

“先生,我和云辰难以决定,弟子倾向于留在应州府,但从权利的角度出发,貌似去安王府更划算。您觉得呢?”季宣和没有保留,直接说出了他的打算。确实,留在应州府日子会过得更舒适。

甄老夫子手指轻搭在胡须上,神情专注,思考着两种选择的利弊。一个是地方,一个是中央,换个人来,十之八~九会选择后者。世子的先生,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时间久了,但凡能力不差,有着教授世子的功劳,怎么也能出人头地。而前者吗,虽有着世子先生的名头,实质上两人比陌生人好不了多少,地方又远离中央,就算是实权人士,地位也比不上中央官员。

就像现代的各省省长全国有多少人知道?而主席总理几乎可以说是没几个人不认识。古代这现象就更严重了,地方官员看着实权在握,执掌一方,若在中央没有后台,很容易就被拉下马,有理都没地方说去。

季宣和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他敢选择前者,就是知道,只要他没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安王和世子没昏了头,不说高升,至少知府这个位置他能坐的蛮稳当。再说季宣和也不是摆设,不说巴结上官,至少正常的交际往来还是有的。

当初季宣和还任西林县任知县时,对于他的顶头上司闵知府,他没有刻意拢络,该送的礼他都送了,没有讨好巴结,至少也没有得罪人。在没有嫌隙的情况下,这样已经足够了。若无足够的利益交换,上官也不会轻易得罪底下人。

出任应州府知府后,季宣和的直属上官是四川布政使司的布政使苏东姚。季宣和按照以前的方式对待,不过于亲近,也不过于疏远。反正两地离的不近,送礼之类都是邱伯负责,地方官员可不得无故离开任职之地,没有直接的交际往来,这样处理足够了。

季宣和这样做,利弊参半,政敌少,同样同一阵营的也少。遇事其他官员无故不会落井下石,却也不会为他开脱。野心大,一门心思往上爬的官员不会采取这样的做法。

季宣和却不在乎,他之所以会选择当官,就是想着只当个商户,财产安全人生安全都太没有保障。他又不是能常年低头隐忍之人,委曲求全的事,做一次两次可以,要他一辈子都这么做,他怕他会忍不住,哪天憋不住了,他自己都不敢保证会做出什么事来。

季宣和有时候想想,都觉得把他放到锦朝是一个错误。你看,按他不愿受委屈的性格,开疆扩土,自立为王才是他的选择。问题是他又没那么大的野心,在不用拼命就能生活好的情况下,他就会随遇而安。性格与现实冲突的情况下,端看他如何平衡两者。

邵云辰是季宣和的枕边人,甄老夫子是他的先生,两人与季宣和相处近二十年,对他的性子非常了解。甄老夫子看了邵云辰一眼,恰好邵云辰也侧身面对他,两人目光相对,其间的意味不言而明。

“宣和,就在应州府吧,我看云辰也是这么想的。”甄老夫子一锤定音。这个决定并非他所愿,按他的想法,最好的选择是另一种。无奈学生更喜欢束缚少的生活,他总不能强迫着季宣和做出违心的选择。也许季宣和不在乎选择哪种,问题是,真到了王城,不如意之事桩桩件件累积下来,憋闷久了,可别把他憋出个好歹来。

其实,甄老夫子也挺享受现在的生活。朝堂争斗或许精彩,这样平平静静的,也未尝不好。

有了决定,季宣和趁着还有几天休息时间,开始编写术册。第一步就是批改卷子,卷子不多,只有两张,唰唰唰,季宣和很快就搞定。

锦朝更重文,术科比起文科要落后许多,陈煜的答卷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那些超过他这个年龄的题目不会就算了,一些小学生很轻松就能答出来的题目,他也不会,那就是锦朝教学的问题了。

季宣和可不会认为世子无能,这么简单的术科久学不会,那样,他的世子之位哪会如此稳当?

编写术册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总不能让王府的护卫久留应州府城,季宣和便决定先编些简单的,量不多,预计整本也不过数十页,还分了术数、物理和化学,都很浅显易懂。世子原有课业就不轻松,季宣和也没想着继续加重他的负担,这些不多的内容,估计够他学到年底了。至于之后的术册,那还是等他慢慢安排。

季宣和很是庆幸,亏得他记忆力强劲,之前学过的都能像词典一样,一翻就能找出来。写手系统中,不少东西都很便宜,唯独锦朝没有的东西很贵,其中就包括超出锦朝的知识。他自己掌握的则没有这个限制,只要他不怕怀璧其罪,他有这份能力,造把枪出来都没问题。

鉴于尽量不要露出什么破绽,就算季宣和不想王府护卫在应州府城多耽搁,该花费的时间还是要花费的。为了这么个原因而更加吸引安王的视线,完全是给自己增添烦恼。

想到此,原先还想快速编写术册的季宣和,很干脆地放弃了原本的打算,改为每日有条不紊地编撰一些。教材不是题库,主要功能在于传授知识,季宣和不敢马虎。

王府护卫看来早就被人嘱咐过,安安稳稳在应州府城待着,像是一点都不急的样子。知道这些,季宣和就更不赶时间了。

谈判结束已有半个多月,各郡之间百姓开始流动。到目前为止,还不允许百姓到其他郡定居,以后吗,这点必然会放开。

自从战火纷飞后,季宣和同邵云辰就再没跟云州府城季家、京城文家和康平县潘家联络过。那么多年过去,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还在原地。

季家就算了,那里就季老太爷还算有点样子,其他人,尤其是季宣和的父母,那真是没一点做父母的样子,其中以季大夫人为最,这人脑子想偏了,再想回归到正常波段,就跟让一个挑食的人吃他极度讨厌的食物一样,完全是无解的一种存在。

季宣和原本还想着,季大夫人虽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至少也没直接害过他,碍于规矩,送节礼倒也没那么令人难以忍受。他不是锦朝本土人士,不会那么渴求母亲会有朝一日对他另眼相看,本着山不来就我,我也不就山的态度,面上过得去就行。

谁想她偏要出幺蛾子,季宣和是有些家业,问题是,就他那点家产,和季府产业一比,很是微不足道,他想不明白,季大夫人这么做是何苦呢?

如今锦朝还是锦朝,内里却全然不同了。季宣和属于锦安郡,云州府城季府则属于锦文郡,季宣和以后都不用受制于季府,连表面相安无事都不用勉强自己去维持。

一个官员无任何不良嗜好,这对上位者来说,可能是一种威胁,孝道上有所缺漏,又不至于完全不顾人伦,有时候也能减少掌权者的猜忌。

季宣和为此不由哭笑不得,这算不算是别样的因祸得福?相信愿意这样的官员并不多,季宣和同季府除季老太爷之外,本就无甚感情,这些事情早在末世时,他就已经看开,对于连熟人都不是的父母,他就更不在乎了。

季老太爷年纪和甄老夫子差不多大,六年未曾有过联系,也不知道他还在不在。还有潘老太太也是,年纪同他们相仿,身体较甄老夫子更是弱上不少,季宣和倒真有些担心。所以在邵云辰提出要派人去看看潘家时,季宣和欣然同意。

四川行省比后世中的四川版图要大上许多,季宣和所在的应州府城位于四川的西南部,距离京城路途遥远。如今又是战乱刚定,路上碰到匪徒的可能性比和平时期要大许多,人手安排成了重中之重。

战事刚平,和季府一样要去其他郡探亲访友的人不少,有能力的都开始行动。各郡刚放开封锁,能弄到通关路引的人还不多,季宣和作为应州府知府,这点能力还是有的。邱伯也是快知天命之年,不再适合长途跋涉,季宣和便派了邱成带队。这么多年下来,邱成早就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这次事情也正好让他历练一下。

由于战火的影响,各郡通商早就停止,眼下,商户们看到了希望,一个个各显身手,想尽快打通关节分头一杯羹。

季宣和作为应州府知府,手上就有几个名额,温同知等官员也是如此,只是季宣和拥有的名额最多而已。 166阅读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7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