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的大明帝国

作者:万戈舍予韦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九十五章。收商税,免除辽饷

书名:朕的大明帝国 作者:万戈舍予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北镇抚司中的一块空地内,许显纯兴致勃勃的正在把玩着一把全新的燧发手枪。

在田尔耕的指导下许显纯将火药和弹丸装填进枪膛,将一切准备好后,许显纯举枪,通过枪身上的准心瞄准十步外的靶子,然后扣动了扳机。

“啪”的一声,枪膛中的弹丸射出, 许显纯等到硝烟散去,走到靶子前一看,发现那弹丸精准的命中靶子,心中不由得有些得意。

“许指挥,在这个距离上,一般的甲胄可抵挡不住这玩意的威力。”田尔耕在一旁说道。

许显纯闻言,对手上的这玩意越来越喜欢了,又把玩了一会后,便将其返回挂在腰上配套的套子中, 并对田尔耕说道:“走,咱们去诏狱”

田尔耕闻言顿时间打起了精神,他知道要干正事了。

在前往诏狱的路上,许显纯见到路上有几名西夷人,越靠近诏狱,见到的就越多。

两人来到诏狱前,许显纯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对着身边的田尔耕问道:“这一路走来,怎么见到那么多的西夷人”

平时许显纯在大街上也会见到西夷人,毕竟在大明走在大街上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可是今天许显纯见到的西夷人比许显纯之前见到的总数都多,而且还是在北镇抚司和诏狱的附近。

田尔耕闻言,对许显纯解释道:“这个啊,是陛下让这些西夷人去给那些犯官们教西夷的语言,到时候要把那些家伙丢到西夷的国家去。”

“详细说说。”许显纯有些好奇的开口。

听完田尔耕的讲解,许显纯不由的感慨:“陛下真是好想法啊。”

而且陛下的魄力也太大了啊,好像除了太祖皇帝, 大明朝好像没有这大规模将官员下狱的皇帝了吧。

“不过,陛下下旨将那么多当官的抓进诏狱,那些朝堂上的官员不急吗”

“急急有什么用”田尔耕笑了一声,接着说道:“陛下自从登基后就没有上过一天的朝,这些日子里朝廷做出的一系列决定都是陛下召集几名大臣商量出来的,更本就不跟朝臣商量。”

“当然,如果他们用递交辞呈来逼迫陛下,那么陛下会毫不犹豫的同意,之前就有几名御史向陛下递交辞呈,陛下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陛下一下旨逮捕了这么多官员,朝廷会不会受到什么影响啊”许显纯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这并不会,咱们大明最不缺的就是当官的人,而且当今陛下欲神宗皇帝不同,陛下之前下旨将许多地方官调入京师。”田尔耕给许显纯解答道。

是和神宗皇帝不同,神宗皇帝面对京师各衙门的人员空缺,是不会补官的,之前首辅方从哲接连上了好几道奏疏,请求声宗皇帝补官, 神宗皇帝都将那些奏疏留中不发。

二人交谈着, 走进了诏狱之中,走进诏狱, 许显纯果然看见几名西夷再教一些人鸟语。

“许指挥,有空的话也请一个西夷人学习一下这鸟语吧。”

“为何”许显纯疑问道。

“陛下之前下旨了,咱们锦衣卫要做好关于西夷的情报工作,学习那些鸟语是必须的。”

许显纯听闻后,微微有些吃惊,这已经不局限与朝鲜、东瀛等地了吗还要做西夷的情报工作,陛下的雄心真大啊。

“那之后田兄帮咱找一名西夷人吧。”

“许指挥,以咱看来,这找西夷人还是去麻烦一下徐光启徐尚书为好,徐尚书经常和这些西夷人打交道,找他准没有错。”

“咱知道了。”许显纯点头道。

很快,两人来到了关押晋商们的牢房前。

许显纯顿时间脸色变得十分的阴沉,厉声道:“你们这些该死的家伙上路的时间到了”

乾清宫内,朱由校看着眼前的方从哲,笑道:

“方爱卿,今日来找朕所为何事”

“陛下,微臣请求陛下增收商税不管是行商还是坐商,都要向其征收重税”

这老家伙终于向自己提出来了,朱由校内心想着,嘴上却对方从哲说:

“为何”

为何因为陛下你想收啊方从哲在内心腹诽着,但明面上还是正声道:

“陛下,我大明的江南等地并无天灾的困扰,可是这些年来,江南等地的粮食收成年年减少,甚至还要湖广等地的粮食赈济”

“为何”朱由校皱眉道,这江南等地的可以说是鱼米之乡,怎么还要其他地方赈济粮食啊

“陛下,江南等地的地主士绅们,都将精力花在了商业上面,而不是农业生产”

“像有些人将种植粮食的田地都拿去种植桑树,良田不种粮食,所以粮食产量自然而然的减少。”方从哲回答道,身为浙党领袖的他,自然清楚在浙江改稻为桑的风气有多重。

“所以,爱卿就提议要征收商税”

“陛下,江南商业之发达,乃大明之最,不征收商税是国朝的一大损失”

“这一点,爱卿个亓诗教他们商量过了”

方从哲闻言,内心不由的一惊,说话的声音都有一些结巴:“是、是的陛下,老臣和一众朝臣们商量过了。”

“他们也都支持朝廷征收商税”

“是的陛下。”他们能不支持吗只有支持皇帝,他们身上的这一声官服才能一直穿下去。

“既然如此。”朱由校想了想,对着方从哲说道:“方爱卿,你去和毕自严去商讨一些国朝对商税的税率该定多少。”

“商人逐利,这是他们的本性,朕也是知晓的,可是这些商人富有之后,多变为唯利是图,为富不仁之辈,像那些晋商私通建奴和蒙古,出卖国朝,朕对此深恶痛绝,所以朕也倾向于征收商税。”

“那赵宋每年向辽、金等国缴纳那么多的岁币,钱从哪来,不就是收的商税吗我大明对那些商贾们是在太好了好到他们都认不到人了好到他们私通建奴,出卖国朝这个商税必须收,而且还有重收”

“朝廷征收商税后,才能撑起大明这么一个大帝国”大明在历史上就是亡于财政困难偌大的一个帝国,只向着平民百姓收税,什么辽饷、剿饷、练饷的,百姓口袋中才多少钱啊

相比于平民百姓,那些富商们的油水才多呢,得去好好压榨相信大明的百姓们都是会支持朕的

商税啊,后世国家的财政收入基本上都是来自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很少,像月工资未满五千的都没有达到起征点。

在朱由校看来,只要商税收的足够多,朝廷开辟的财源也足够多的话,根本不用收什么农业税了,朝廷有钱的话,直接向农民买不就好了吗

就在朱由校天马行空的时候,方从哲却是出声说道:

“陛下,微臣就怕地方上的衙门与当地的商贾勾结,使得朝廷收不上来商税啊。”

“爱卿是怕那些商贾们贿赂官员,以此来逃税”朱由校问道,这个问题就是官员的贪腐的问题。

“是的陛下,微臣还恐地方上的小吏以此为由横征暴敛,来达到敛财的目的。”方从哲一脸的担忧:“陛下,若是管不好,反而会祸及普通百姓身上。”

“那反而会是得不偿失了。”

朱由校理解方从哲所想,这搞不好会的话,商税收不收的上来不说,恐怕还会激起民愤。

“方爱卿多虑了,朕之后不会让各地的小吏去征收大明一切的赋税。”朱由校对着方从哲说道:“朕已经命令太仆寺卿毕自严筹建一个新的衙门,税务局专门负责收取大明一起赋税”

“不过,对于爱卿之前所言,商贩勾结官员来逃避收税,朕觉得可以让锦衣卫监督而且负责征收税款的官员每两年进行调动。”

至于说,能不能彻底根治贪腐,朱由校是不敢打包票的,毕竟在二十一世纪的新中国还时不时的爆出有官员贪污的新闻。

“至于说,监督之人互相包庇,朕想来,不会有人会放过升官的机会”

按照陛下的说法就是,官员之间互相监督,检举有人贪污腐败者可以升官这确实是可以避免一些互相包庇的事情发生。

“微臣明白。”方从哲点头应道。

“还有,朕决定了,取消辽饷等一切苛捐杂税像陕西这样因为天灾导致连年收成不好的身份,直接就免赋税三年”这个免税三年之前派人命刘忠去陕西征兵时,告知了他,现在朱由校让方从哲去拟旨正式昭告天下。

“陛下圣明”

陕西。

一名衣衫褴褛的老汉,坐在自家的门前,看着碗中的白粥唉声叹气:“这老天爷不给活路啊”

地里的粮食收成是一年不如一年,不仅要交地租,而且关外的建奴反了大明,朝廷为此还要征收什么辽饷,这样使得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的雪上加霜。

不过好在村中的刘举人是个好人啊,这几年收成不好,给自己这些佃户们减了不少租子,老汉听说隔壁村中的地主不仅没有减租子,还加了不少,二者对比,这刘举人简直是活佛转世啊

这个时候,老汉见到眼前一名青年人背着行囊急匆匆的走过。

“三娃子,到那儿去”

那青年人听到有人叫自己,头也不回,丢下一句:“参军”

“参军”老汉摇了摇头,这参军可不是什么好出路啊。

就在这时,老汉耳边传来了熟悉的声音,是他儿子的声音。

“爹好消息啊爹”

只见一名青年一边喊着一边飞快的跑到老汉的面前。

老汉见到眼前气喘吁吁的儿子,有些责怪道:“什么好消息啊,让你这么激动这做人啊,得要沉得住气”

“爹,陛下下旨了,辽饷取消了今后咱们今后不用交辽饷了而且陛下还下旨咱们陕西这里三年免去一切的赋税啊”老汉的儿子兴奋道。

“真、真的吗”那老汉闻言也是激动道:“此话当真”

“真的传消息的可是宫内的大太监说是什么司礼监掌印太监就连内阁首辅都要给他面子呢而且爹小心”

见到自己父亲激动的手中的碗都要掉了,那名青年连忙扶着。

“陛下没有忘记咱们这些贱民啊”那名老汉眼中竟激动的流出了泪水:“儿啊,咱们一家能够活下去了能够活下去了啊”

“是啊爹,咱们家能够活下去了。”那名青年也是点头道。

“不过爹,孩儿想跟您说一件事”

“什么事”

“儿子要去参军”

那名老汉闻言吓了一跳:“儿啊,为何会有如此打算”

这参军可不是什么好出路啊,现在陛下直接免了三年的赋税,待在家里不好吗

“爹,那名大太监正在征兵呢而且说了只要参军就给十两银子的安家费啊”说着,还要手比划着,“爹,十两银子啊”

“直接给十两”那老汉闻言也是一惊,“这么大方”

“爹,这招过去后,那可是陛下的亲军啊陛下能不大方吗”那青年看着自己父亲说道:“而且每月的军饷还达到了三两银子呢现在去参军,还能够提前给半年的军饷呢”

“像刚才跑过去的三娃子,那小子就报名了刚才回家就是将安家费放回家中。”

“难道就不怕人拿银子跑了吗”

“爹,这籍贯都是要登记的,你拿了银子不回去,他们就找上门来了。况且没有路引,你能跑能够跑到哪里去”说着,那名青年从自己的怀中取出两袋碎银,递给自己的父亲:“爹,你掂量掂量,这里面就是十两银子不过是碎银”

那名老汉双手颤颤巍巍的接过两袋碎银:“儿啊,你报名了”

“是啊爹。”青年笑着点了点头。“这十两银子是安家费,到时候加上儿子的军饷,咱家可以从刘举人手中将田地卖回来了”

“可是,这当兵的,都是将脑袋别在腰间过日子的,儿啊,你”

“爹,阵亡的抚恤可是有五十两银子呢”青年张开手说道:“而且,阵亡军士的家属之后,都会拥有优待的”

“就算儿子命不好,在战场上被人砍了脑袋,爹您和娘的今后的日子是不用愁了甚至有钱给二弟找个学堂,要是二弟今后考了个功名,那咱家就彻底翻身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20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