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的大明帝国

作者:万戈舍予韦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十九章,宋应星

书名:朕的大明帝国 作者:万戈舍予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江西举人,宋应星”

宋应星写天工开物的那个宋应星,听到这个名字,朱由校内心一喜,这可是不亚于徐光启的人物啊,他把中国几千年来出现过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作了一个总结性的工作,同时也对技术经验作了总结性的概括。

他所写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不仅如此,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的论述锌和铜锌合金也就是黄铜的科学家,并指出锌是一种新的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锌的治炼方法。

在朱由校看来,这是个大佬级别的人物。

“爱卿是如何认识这宋应星的”朱由校问了一句,他记得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在崇祯朝时成书的,难道宋应星在还没有写天工开物时,就已经有名气了吗

“陛下,宋应星在万历四十三年,参加乡试,年仅二十九岁的他,以全省第三名中举,其兄名列第六,因为奉新诸多考生中只有他们兄弟中举,故被称为奉新二宋,使其在江南等地小有名气。”

“不过其兄弟二人却在次年会试中名落孙山,有人为其感到可惜,都说如果其专心研究圣人之言,不去研究那些旁门左道,定不会名落孙山。”

这里说的旁门左道,多半是关于农业与制造方面的知识。

“微臣当初去拜访辞官居家的舒曰敬时,与在其门下学习的宋应星相识,微臣观其知农学与工艺制造之学,便于其交好,微臣与宋应星经常交流农业等方面的心得。”

“所以,微臣斗胆向陛下推荐宋应星。”

“如此甚好”朱由校点了点头,十分的满意。

“这宋应星现处何处”

“回陛下,微臣想来,其现在应该在家中,与其兄应升准备新的会试。”徐光启想了一下说道。

“参加会试还参加什么会试徐爱卿,你亲自写信通知宋应星,让他进京,给朕来格物院当院士,朕让他食二品官的俸禄。”

在朱由校看来,这宋应星把时间花在会试上,还不如来格物院搞研究呢,他可是记得这宋应星和他哥哥好几次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最后在心灰意冷,再也不参加科举。所以,反正考不上,那就别考了,来自己身边施展自己真正的才华吧

接着,朱由校看向徐光启说道:“徐爱卿,你也是如此。”

“微臣谢陛下”徐光启听闻,对着朱由校行了一礼,这院士,应该就是格物院官职的名称了吧,徐光启在心中想到。

“徐爱卿,这格物院与学院的一些具体事物,还是得先靠爱卿支棱起来啊。”朱由校对着徐光启嘱咐道。

朱由校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一些具体的事务,像这格物院具体设立几个专业、学院的老师从哪里找,这样的具体事务教给手下专业的人去做就好了,自己去指手画脚,可能还会把事情搞砸,自己抓大体的方向就行,朱由校可不想微操大师。

“如果有什么难处,或者有哪些不长眼的,来干扰爱卿的事务,可以去找东厂厂公魏忠贤,他会知道怎么做的。”

朱由校说后面几句话时的语气很冰冷,徐光启从朱由校冰冷的语气中能够感受到,朱由校对这件事是有多么的看重,心中不免的有些感动,陛下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自己,这是对自己的信任啊,换言之,这是天恩。

“徐爱卿,之后,你也要多多举荐像宋应星一样的人才。”朱由校明白在大明朝,在这个存在了上千年的古老文明中,一定还有很多对除了四书五经之外的一些事物深有研究的人才。

“朕知道爱卿肯定还认识一些对于某种事物深有研究的人员,爱卿都可以举荐到格物院当院士或者是去学院大教师。”

“微臣明白。”

就在朱由校还想说些什么的时候,有一名小太监跑到朱由校的身旁,说道:“皇爷,毕懋康带着武备司新造的军器,在西苑等着皇爷检验呢。”

“是吗”

“是啊,皇爷,他还带了一门炮呢。”

“有炮”闻言,朱由校看向徐光启说道:“朕听闻徐爱卿也是知晓火器的,那徐爱卿就跟朕去看看,毕懋康所新造的火器,可好”

“微臣遵旨。”徐光启是知道火器的重要性的,要不然也不会一直上疏朝廷,建议朝廷要学习先进的铸炮技术,还去从葡萄牙人手里买红夷大炮。所以,他对毕懋康所新造的火炮,很感兴趣。

西苑

朱由校等人一进入西苑,就见到一处空地上,摆着一张长长的桌子,上面放这一些火器。

不过最引人注意的,还是摆在一旁的与众不同的一门火炮,之所以与众不同,还是因为其的炮架上那两个大大的轮子。

这外形给朱由校的感觉就是有点之后的拿破仑炮。

而徐光启和朱由校一样,目光也被这火炮给吸引住了。

朱由校和徐光启飞快的走到火炮的旁边,仔细的观察着,渐渐的徐光启发现了一点东西,出声说道:“陛下,微臣觉得这火炮的炮身,有点像佛朗机炮啊。”

像佛朗机闻言,朱由校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毕懋康。

毕懋康见到朱由校一脸疑问的看向自己,连忙说道:“陛下,这佛朗机炮现在可以说是我大明军队的主力火炮,虽说其的设计可以实现快速的射击。”

“但是佛朗机炮的缺点不小,因为其的设计,导致子炮与炮腹间的缝隙大,密封性不足,使得火药燃烧时得气体泄漏,所以其射程太近。”

“当然,如果是重型的佛郎机炮,射程会远一些,当是重型的佛郎机炮过于沉重,和红夷火炮一样,适合守城,不适合野战,而陛下要的是能野战的火炮。”

“嗯,接着说。”听了毕懋康的述说,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开口道。射程太近,这确实是佛朗机炮的缺点。密封不行导致射程近,不过这理念还是不错的,之后的火炮都是后装的。

“所以,臣才决定将其改变其装填方式,由后装改为前装,保证其的密封性,由此来增加其的射程。”

“那岂不是,不能快速的装填了”这时,一边的徐光启问了一句。

毕懋康闻言看了徐光启一眼,接着说道:“佛朗机炮能快速装填,是因为事先准备好了子铳,在加上其是后装炮弹,所以这佛朗机炮能快速的射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22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