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的大明帝国

作者:万戈舍予韦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九十二章,啊,藩王

书名:朕的大明帝国 作者:万戈舍予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去告诉那些大王们,让他们去乾清宫中等这朕,朕马上就过去。”朱由校对着身边的内侍吩咐了一句。

“奴婢遵旨。”

朱由校转过头来,接着出声:“之前,戚爱卿你说建奴身披重甲的步卒战力彪悍,能在近战搏斗中击溃我大明军队,那么现在训练出来的士卒们能不能在近战中击溃建奴。”

“陛下, 微臣觉得应该能够与建奴的重装步卒交战,能不能击溃微臣说不准,毕竟微臣没有跟建奴主力的八旗兵交过手。”

接着,戚金想了想:“陛下,微臣觉得咱们大明军队不用想着跟建奴打近战,只要发挥好火器的优势让建奴近不了身就行了。”

“之前我大明火器威力不大,导致建奴能够轻易的接近我军军阵,与我军展开近战, 要是我大明军队的火器强大起来,直接在他们尚没有接近我军时,我军就可以将其消灭,就算建奴个个都有万夫不当之勇,那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爱卿是想让我大明军队全体换装这燧发枪”朱由校听后问了一句。

“是的陛下,微臣和戚将军商讨过,咱们大明军队就应该以这火器为主”这时,一半的秦邦屏也是说道。

“陛下,这一支燧发枪可是比那些刀剑弓弩好太对了。”秦邦屏接着说道:“陛下,要是训练出一名合格的弓箭射手,那是要很长时间的,而且一张好一点的弓从他的躬身到弓弦,以及箭矢的制作过程甚至没有火器制作来得简单。”

“而且这燧发枪比起弓箭容易上手一名从没有接触过的士卒经过训练,很快便能够熟练的使用燧发枪。”

秦邦屏还特意指了指一排排站列整齐的士卒们:“陛下,这些士卒们拿到燧发枪也没有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已经可以熟练使用这燧发枪了。”

朱由校看着那些站列整齐的士卒们,吩咐一句:“让他们都去休息吧。”

然后,示意秦邦屏接着说:“陛下, 这燧发枪只要火药等武充足,可以打到炸膛为止,而弓箭就不一样了,一般人射哥几箭就没力气了,以至于一般的弓箭手被人近身后,双手早已没有力气握刀反抗。”

“而用这燧发枪,根本不用像使用弓箭那般费力,就算被地方近身,还有力气与之交战。”

“没错陛下,这燧发枪是能够在前方装上一柄刀刃。”接着一挥手,招过一名士卒。

“把你的燧发枪拿过来。”戚金从一名士卒手上接过一支燧发枪,指了指前方的木质枪身上特殊的形状:“陛下这个形状是跟刀刃把手上的形状相互契合,用榫卯将其连接起来。”

因为朱由校的缘故,戚金并没有让那名士卒将刀子拿出来。

“或者说,直接将燧发枪反拿,利用木托去敲击敌人。”

“也可以直接让士卒们在腰后挂一柄雁翎刀,背上背一块圆盾,如果发生近战, 直接取下盾牌, 将燧发枪斜背在背后,在拔出雁翎刀,来应敌。”

听了这话,朱由校脑海中浮现了后世地方军们抗击倭寇时的装扮,就是扛着一支钢枪,背上背着一柄大刀和斗笠。

“这么说,两位爱卿都是希望我大明军队大规模的装备火器”

“是的陛下,微臣是希望能够全部装备火器,其他的长枪之类,微臣觉得不要也罢”秦邦屏的观念十分的激进。

“陛下,在建奴的征服叶赫部后,建奴的骑兵开始变得强大,我大明在军事方面能够对建奴产生绝对优势的也就是这火器了。”

“陛下,这燧发枪是厉害但是偶尔还会有击发不了的情况发生,所以,微臣认为还是要装备一些长枪之类的武器为好。”与秦邦屏不同的是,戚金就有些保守了一点。

因为这装了刀刃的燧发枪,近战肯定比不上专业的长枪和刀剑的。

“这些你们商量这来。”朱由校挥了挥手,说道。

这种步兵战术之类的问题还是让戚金这样的将领们研究,朱由校就不插手了。

“蛮夷畏之中华者,火器也毕爱卿的这话,朕是十分的喜欢的,要牢牢记住这一点,知道吗”

“臣等明白。”几人答道。

“还有朕觉得,这燧发枪的背带,移到左侧,这样一来在背带的时候,这燧发枪就不会左右乱晃了。”朱由校指出了这上面可以改进的地方。

这一点,是朱由校在后世看一个武器博物馆中一名讲解武器的视屏上看来的,那一期讲的是德三的九八k。

这时之前离去的小太监回来了:“陛下,奴婢已经通知了那些大王了。”

“好,那朕就先去见见我大明的大王们。”

朱由校临走前想到了什么,对着戚金问道:

“戚爱卿,这新军的名称定下来了吗”

“没有。”说完,戚金对着朱由校行了一礼:“微臣请陛下赐名”

“就叫天雄军吧。”朱由校随口说道,他一时半会也想不出什么好听的名字,于是就用这历史上出现过的名字。历史上的天雄军是有卢象升建立的。

“谢陛下赐名。”

“戚爱卿,到时候天雄军的军制已经所属人员的名单制定好了后,拿来给朕看看。”吩咐完,朱由校要回宫去了。

乾清宫内,一众藩王们都坐在墩子上交谈着。

“之前,陛下要将孤名下的田地收为国有,大家猜那些将田地投献在孤的地主乡绅们是什么个表情”

“多半是被气个半死,有个将田地投献到孤名下士绅闻言后直接气得吐血了”

“对对,孤那里有人自己气死过去了”

“这么夸张”众人一脸不可置信。

“上万多亩的良田啊直接被收为国有,几代人的积累直接没了”

“上万亩,那应该是个大宗族了吧”

“是啊,当家的被气死后,那些家伙还想着煽动名下的佃户们闹事。”

“结果呢”有几名藩王好奇道。

“结果结果就是根本没有人理他们那些佃户们也不傻朝廷将田地收为国有,但是还将田地给他们种植,只要每年将税交了,朝廷要求交的税,可比地租少多了。”

“他们傻了,才跟着他们闹事呢。”

那名藩王脸上露出一脸讥讽的表情:“这还算好了的,孤这边的几个地主士绅,直接扯旗造反然后直接被锦衣卫给灭了,财产被直接充公”

就在藩王们开心交谈着的时候,只听一声:

“御驾到”

听到这,一群藩王们连忙起身,虽说在场的藩王按辈分讲都是朱由校的长辈,但是,人家是皇帝啊。

只见朱由校从大殿的一旁走了进来,坐到龙椅上。

“臣参见陛下。”众藩王对着朱由校行礼道。

“免礼,都坐下吧。”

得到朱由校的准许后,藩王们又重新的坐到墩子上,等着朱由校发话。

朱由校见到众藩王坐下后,出声道:“当初,太祖分封诸王,是为了什么呢”

“是为了让你们去接受地主士绅们的投献,令其逃脱赋税呢,还是让你们去侵占百姓们的良田呢”

在场的藩王们,一听到朱由校讲的内容,心中顿时感到不妙,陛下这是来算旧账的吗难道让自己移藩只是一个幌子,只是为了将自己骗到京城来清算自己

诸多藩王们心中很是忐忑,有的还在心中腹诽:自己自然是知道太祖皇帝为什么分封诸王。

以太祖朱元璋的想法就是,让自己的儿子们领兵镇守边疆,那可是有兵有将的,用来抵御那些中原统治者最讨厌的游牧民族的侵扰。

还有就是拱卫朝廷,就是说国内有人造反,如果说造反的规模皇帝解决不了,那么各地的藩王就可以率兵勤王。

本来太祖皇帝的安排很好啊,可惜接任的建文皇帝是一个没有脑子的,别人削藩削的是藩王的势力,而他呢他削王是要削藩王的项上人头啊。

最后使得江山都被自己的叔叔夺了过去,这不是脑子不好使什么

而燕王朱棣登基称帝后,也采取了削藩,毕竟自己得位不正啊,而朱棣政策就是将藩王们当成猪养。

人家朱棣也怕诸王们学他来个靖难。

见到都默不作声的藩王们,朱由校喊了一个名字:“福王叔,给朕说说,你接受了多少地主士绅们的投献呢使他们不用交税有侵占了多少百姓的土地”

看着默不作声,身躯有些发抖的朱常洵,接着说道:“王叔不想说,也就不用说了,反正,通过锦衣卫,朕也知道的一清二楚。”

朱由校刚说完,福王朱常洵连忙跪倒地上:“臣有罪”

见到福王跪下了,其他藩王也陆陆续续的跪在了地上,齐声道:“臣有罪”

见到众位藩王齐齐下跪,朱由校立马换了个脸色:“都起来,不要跪着,大家伙都是一家人。”

等到藩王们都起身,朱由校长叹了一口气:“诸位,朝廷可有亏待各位啊。”

“虽说朝廷偶尔会拖欠各位的俸禄,但是各位,就算朝廷偶尔拖欠了你们的俸禄,你们难道就活不下去了朕想来凭借你们王府中的财物,足够过好日子了吧为何还要去接受地主士绅们的投献,去侵占百姓的田地”

“朕听闻我大明有些底层的宗室们,日子过得连普通百姓都不好,甚至要去官衙前议论朝政祠公家饭。诸位,你们说说,你们搞来那么多田地干甚么呢等着朝廷折现成银子交给你们”

“想每年从朝廷手中多扣点银子出来你们要那么多银子干什么是不是你们有一个宝库,将这些银子放进宝库里面就能生长出新的银子”

“要不然朕对尔等的行为根本想不通啊。”

听到这,有几名藩王又在心中腹诽着:自己不将身心发放在这上面,难道要去施展自己的雄心壮志吗

有爵位去施展雄心壮志,那不是找死吗辞去爵位可以去干自己喜爱的事情,可这毕竟是要辞去爵位的啊。

朱由校将底下的藩王们的表现都看在了眼里,说道:“诸位不用紧张,朕今日不是来清算诸位的,朕说了是为了移藩事宜才将诸位召进京城的。”

“既然诸位都来到了京城,那就是说,在场的诸位都是愿意移藩海外了”

听到朱由校亲口说不是来清算他们的,众多藩王们都是长舒了一口气:“是的陛下,咱们是要移藩海外的”

大家伙都想出海做一个逍遥自在的藩王,在大明境内自己可没有人身自由可言。

“这就好。”朱由校点了点头:“朕之所以欲让诸位移藩海外,就是想着诸位不要祸害大明百姓了要祸害就去祸害外族去”

众藩王听后一脸的尴尬,陛下的意思就是自己是大明的祸害,但是,他们也不敢气愤,毕竟自己干了什么是自己都是清楚的,就算自己没有祸害百姓,但是,底下却有人打着自己的旗号去祸害百姓,大部分人对此都是睁一眼闭一只眼的。

再说了,自己出海后,还会去祸害自己境内的人吗、这不可能的,到时候那些都是自己的子民了

朱由校见到一脸尴尬的诸位藩王,也不在意,对着一旁的小太监吩咐道:“取万国图来”

顿时间,诸位藩王们都是打起了精神,他们知道今天的重点来了。

很快,几名太监带着一副巨大的万国图走了进来,朱由校拿起一个长棍,对着诸多藩王们说道:“朕就给你们示意一下将来你们移藩的地方。”

说完,朱由校用棍子指了指后世美洲的位置:“朕就是要将你们移到这块大陆上”

“一块比现在大明版图还要大的地方,上面的物资丰富的情况,之前朕派的人,应该跟你们说过了吧”

“是的陛下”现在,场内的藩王们可以说是彻底的心动了一块版图比大明还大,物资丰富还十分的丰富,真是一个美好的地方啊

“朕在这里,再把朕的决定给你们说一下。”朱由校从一旁接过一茶杯喝了一口茶,继续开口:

“这沿海等地,朝廷将自己统辖,其他地方,随便你们怎么折腾,你们藩地的大小,完全取决你们自己的本事能打下多大的土地,你们自己的藩国就有多大”

“在你们藩国境内,朕给你们行政权只要每年向朝廷缴纳足够的税收,在你们自己的藩国中随便你们自己折腾,朕不管”

虽然说,大家伙都已经知道这些,但是听到朱由校亲口说出后,难免有些激动

“到时候,除了你们外,还会有勋贵。”

“陛下,是想给勋贵们也封王吗”有藩王提出心中的疑惑。

“自然不是,勋贵打下来的土地,是属于朝廷的,不过朝廷会根据他们的功劳给予他们土地和相对应的实权职位,不过对于他们,朕是会派锦衣卫和朝中官员监督和协助管理的。”

“至于说,你们一开始境内的百姓如何而来,那就只能是你们自己花钱招募了,朝廷不会说,强制命你们封地内的百姓和你们一起走,只要你们自己银子够,想招募多少就招募多少。”

对于在场的藩王们来说,这不是问题,每个人王府中银子,说不定比现在国库中的银子还多呢。

至于说有没有人愿意去,那肯定有人愿意去的,毕竟大明不乏胆大之辈。

还有现在大明陕西等地收成一年不如一年,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苦,这个时候,只要肯花银子,肯定会招募到愿意随藩王们出海。

“当然,之后各位所需的军队,也要各位在锦衣卫的监督下自行招募,朝廷是不会给你们出一个兵的,明白”

“臣等明白。”对于诸位藩王来说,这也不算什么难事,只要有银子,招募一些人来当兵,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吗

“不过,朕得给你们提个醒,要是将来遇上了西夷人,你们必须要团结一致不能伙同西夷残害自家兄弟,违者,你们可共击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57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