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的大明帝国

作者:万戈舍予韦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七十六章,机床

书名:朕的大明帝国 作者:万戈舍予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其实在大明,除了在武宗正德朝,皇帝对朱和猪是不怎么避讳的。

毕懋康有些疑惑皇帝要这些东西干什么但还是吩咐下去了。

朱由校看着手上不规则的铁片,心中想到了什么,对着毕懋康说道:“毕爱卿,朕觉得可以在这上面弄一些刻槽出来。”

后世的破片手雷,都是拥有破片刻槽的。分为外置或者内置。

朱由校又给毕懋康讲解了一下什么是刻槽。

“微臣明白了。”毕懋康在心中记下了,毕懋康心中不由得感慨,陛下的的想法真是多啊。

没过多久,几名锦衣卫带着甲胄和两头羊过来了。

甲胄,是大明标准的鱼鳞甲。就是金吾卫、御林卫所穿的鱼鳞甲

“怎么是羊”朱由校皱眉问道。

“陛下,小的去了趟肉铺,发现没有猪了。”那名办事的锦衣卫说道。

“没了。”朱由校有些疑惑,他记得猪肉不是在大明人餐桌上比较常见的肉类啊怎么没了

“是卖完了”朱由校问道。

“额,可以这么说吧。”那名锦衣卫回答道。

“我大明普通百姓吃猪肉的人多吗”

这时徐光启开口了:“陛下,其实不多,因为猪肉身上膻味太重,想做得好吃,那就要放很多的香料来掩盖其身上的膻味,这样一来,一些普通的普通的百姓根本负担不起啊。”

“所以,一些百姓并不不愿意吃猪肉。”

“朕明白了。”朱由校点了点头,接着开口说道:“把甲胄披到这羊的上面。”

“在拿一个架子来,把它立在这里。”朱由校一边指挥,一边对着毕懋康说道:“毕爱卿,在给朕一枚手榴弹”

待到身披甲胄的两头羊立起来后,朱由校取过一枚手榴弹,将其放在两头羊的中间,便带着周围的人离开现场,并示意一边伺候的小太监,点火。

等到朱由校等人到了一处安全的地带,留下的小太监便用火折子点燃了手榴弹的引信,点燃后,连忙撒丫子的跑开。

等到手榴弹爆炸后,朱由校便命人将那两头羊抬了过来。

“毕爱卿、徐爱卿去看看这手榴弹的损伤如何。”

说完后,朱由校便让人取下了甲胄。

“毕爱卿、徐爱卿,情况怎么样”

“陛下有穿透”听到徐光启和毕懋康惊喜的声音,朱由校走进一看。

嗯,穿透了,但也没有完全穿透。

只见一枚铁片确实是击穿了鱼鳞甲上面的甲片,可是并没有完全击穿,只穿过了一大截。

“这是装在内部的铁片吧”

“是的陛下,虽说只是击穿了半截,可是这已经完全可以给身披甲胄者造成伤害了。”说完,还在羊的身上之处指出了几处伤口。

“嗯。”朱由校看后也是点了点头,这种穿透的程度确实能给披甲者带来伤害,虽说可能不能直接致命,但是,这手榴弹爆炸后四处飞溅的铁片可不止一枚啊,在真实的战场上,哪怕受了一点的伤势,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作战能力的。

根本不可能像影视剧中的那些男猪脚们身中数箭,被砍了好几刀,还能提刀砍人。

“陛下,要不要在把这手榴弹在做得大一点”毕懋康这是后说道:“争取能够完全的击穿甲胄”

“那就太大了,不方便投掷啊。”徐光启说道。

朱由校很赞同徐光启的话,这都有九寸长,直径都有两寸了,在做大,根本就扔不远,难道要大明的将是充当自爆步兵不成

“毕爱卿,一味的用增加火药量来增加威力不是正道研制威力更加强劲的火药才是正道。”朱由校对着毕懋康说道。

朱由校现在也不指望能够一下子直接合成出苦味酸,也就是黄火药,但是,距离英国佬合成出苦味酸还有一百多年,朱由校想着是不是可去西方绑几个科学家来为自己所用。

现在为了提高火药的威力,只能在里面添加白糖,在制作火药时加一点白糖,是能增加火药的威力的,

之后民间流传的一句口号,朱由校还是记得的:一硫二硝三木炭加点白糖大伊万。

“陛下,在火药里加白糖,真的能够增加火药的威力吗”毕懋康有些疑惑,白糖这种用来食用的东西,能够增加火药的威力。

“等到徐爱卿的学生孙元化配置出来后,爱卿不就明白了”朱由校说道。

接着,朱由校有指了指地上说道:“两位爱卿,看看地上,还有一些火药没有充分的燃烧。”

“这些没有充分燃烧的火药,完全是浪费了。”

徐光启和毕懋康俯下身子看了看,确实是有一些残留下来的火药。

“陛下加入白糖就是用来助火药能够充分燃烧”徐光启问道。

“可以这么说。”朱由校回答道:“所以,徐爱卿,汝身是身上的担子很重啊,朕设立格物院的目的之一,就是研究这方面的学识的。”

“微臣明白。”徐光启点头道。

这时候,朱由校又突然想到了什么,对着徐光启和毕懋康说道:“两位爱卿,朕又突然想到了一个法子。”

“陛下又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呢”二者问道。

“两位爱卿,应该知道煤气吧”朱由校问了一句。

“陛下说得是煤燃烧后,产生的气体吗”

“陛下,煤燃烧后的气体都是有毒的啊。”徐光启和毕懋康接连说道。

“没错,两位爱卿,要知道这煤气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是会产生爆炸的”

接着朱由校向二人讲解起炼焦炼气:“先将采出来的原煤打碎,将其用水洗干净,再将其送入密封的炉子里,在加热燃烧,由此来得到煤气,再在其顶部加一根管子来更好的得到煤气。”

“微臣明白陛下的意思了,陛下是将来把这煤气装在手榴弹中,用煤气来代替火药吗”

“这只是朕的一个想法。”朱由校说道:“徐爱卿,朕的大明应该有投石器的吧”

“这是自然。”徐光启点头道:“投石器是一个很不错的攻城器具,在京城里就有一些。”

不过现在的投石器可不是单单用来投石头的。

“在朕的想法里,用一个大罐子往里面填充煤气,到时候就用投石器将其投掷出去杀敌。”朱由校跟徐光启和毕懋康等人仔细的讲解了一下自己心中的想法。

朱由校对于煤气罐的威力是持乐观态度的,后世新闻经常报道一些因为煤气罐爆炸的新闻,那威力,比一般的炸药威力还大。

还有一些地方的的武装分子完全就是拿煤气罐当炸弹用。

“这关于煤气,有空的时候研究一下就好。”朱由校说道,他不知道现在搞出来的煤气罐的威力究竟有没有后世那么大,也不知道能不能搞出来,如果能,那就很不错了,不能,那就拉倒。

就在朱由校与徐光启和毕懋康二人交谈时,北京城的一处城楼上。

“干爹啊,咱们要待在这城门楼上还要带多久啊”一名年轻的小太监对着身边的一名上了年纪的老太监抱怨着。

“咱们待在这城门楼上,已经有好几日了,怎么还没见那戚金率部回京啊。”

身边的那个老太监闻言,拍了拍小太监的脑门,呵斥了一声:“别抱怨能得到皇爷吩咐下来的差事,是一种福气这内宫中那么的内侍,都眼巴巴想要皇爷给差事做做。”

“你这厮倒好,身在福中不知福”

宫中的太监想要爬的更高,那只有得到皇帝的赏识,而怎样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呢、那就只有将皇帝吩咐下来的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的,所以,宫中的太监们不怕交代下来的差事有多累,只怕没有差事交给自己做。

“嘿嘿。”那名小太监挠挠头,讪笑道:“儿子不是觉得一直待在这,有点累啊。”

“累”老太监起身,指了指城楼下,正在记录进城行人信息的锦衣卫,说道:“再累有下面那群锦衣卫累他们还要累死累活的记录行人的信息,你这厮就在这待着,还嫌累”

说完,老太监坐回椅子上,捶了捶自己的双腿,说实话,确实有点累。

身边的那名小太监见状,连忙来到老太监的身后:“干爹,儿子给您揉揉。”

老太监还想接着说些什么,但还是闭上眼睛享受起来,过了一会儿,那名小太监便停下了,指向远处,大声喊道:“来了,来了,干爹来了”

“嗯”老太监闻言,连忙起身,向着远方望去,只见打着戚字大纛的队伍正在向着京城而来。

“终于来了”

“这就是我大明的京师了。”看着远处雄伟的城墙,戚金说道。

“这比沈阳城还雄伟啊,真是一座坚城啊。”秦邦华也是感慨。

“若是我大明辽东重镇,都像京师这样,根本不可能被建奴攻破”一旁的戚元弼看着远处的京师城池说道。

“确实,如果都像京师一样的城防,只要有足够粮食和士卒,那建奴就算是把他建州所有人都来攻城,也打不下”秦邦华附和道。

主帅们在讨论,身后的士卒们也是在议论纷纷,他们还是第一次来到大明的京城呢。

之前援辽时,他们可没有到过北京城。

现在的浙兵和白杆兵的关系已经缓和了好多了,不似当初要拔刀火并的状态了。

“戚老将军,有人来了”眼亮的秦邦华,见到有一队骑卒自城中冲出,向着自己的方向而来。

戚金见状,连忙向着身后喊道:“都给某打起精神来”

很快,那一队骑卒便来到了戚金等人的面前,为首的就是刚才在城门楼上的老太监。

“尔等是戚金所部吗”

戚金见到来人,是一名太监,也是不敢怠慢,连忙行礼:“下官正是戚金,奉吾皇的旨意,率本部兵马进京,敢问公公贵姓”

“咱家姓何,咱家是奉皇爷的旨意再次等候戚将军的。”

“戚将军,大军的驻扎地已经准备好了。”说着,示意一旁的小太监:“你这厮,将大军带到驻地去。”

说完,看向戚金:“戚老将军,你选着几名将士,跟咱家去焚香沐浴,准备进宫面圣。”

“有劳何公公了”戚金对着何老太监行了一礼,接着从怀中取出几块碎银子,交给何太监:“何公公有空的话,可以带着属下,去喝喝茶。”

何老太监笑嘻嘻的接过碎银:“那就多谢戚将军了。”

朱由校此时正在毕懋康的带领下,参观打造火铳的作坊。

朱由校看了一会儿,朱由校对着毕懋康说道:“毕爱卿,朕之前说的水力膛床做得怎么样了”

“陛下,微臣已经吩咐工匠们去研制了,为此,微臣还在沿着河流建了一些房屋,就是为了之后能够很好的使用水力膛床。”毕懋康会答道:“那边微臣的哥哥,正在负责。”

“嗯。”朱由校听后点了点头,对着毕懋康说道:“告诉工匠们,只要能够制作出良好、实用的水力膛床,朕不会吝啬赏赐的。”

“微臣明白。”

“对了,毕爱卿,关于燧发枪的制作,怎么样了”朱由校问道,这也是朱由校比较关心。

“陛下,关于燧发装置,微臣已经弄出了一个雏形,就等着装到枪身上测试了。”

“这么快”徐光启微微有些惊讶。

“这还是多亏了陛下啊,要不是陛下给了微臣极大的权利,微臣才能够召集那么多对于器械很有研究的工匠,众人待在一起攻克难关,效率自然是比较快了。”

还有一点的就是,燧发枪这个观念在毕懋康脑海中构想了很久了,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将其制作出来罢了。

“最重要的就是,微臣闲暇时看了一些有徐尚书所翻译的西夷关于机械方面的书籍,微臣从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朱由校记得,西方研制出燧发枪的,好像是一个锁匠还是钟表匠来着这两个职业都是对于机械方面是很熟知的。

“不过陛下,微臣不敢保证这燧发枪的击发率啊。”毕懋康有些忧虑的说道:“所以,微臣建议目前来说,还是以火绳枪为主的好。”

朱由校点头赞同:“所以,毕爱卿,要尽可能的提高可考率。”

“不过,偶尔的哑火,也是能够接受的。”接着,朱由校问道:“毕爱卿,朕之前跟爱卿所说的膛线和弹丸,搞得怎么样”

朱由校说得弹丸,就是米尼弹了。

“陛下,您说的那种尖头弹,微臣是制作出了一些,可是,膛线就有些困难了。”毕懋康的声音有些无奈。

朱由校看着借助简陋工具正在钻枪管的工匠,摇了摇头,这种简陋的制作工具,就连搞出一根好铳管,都有点困难。

“拿纸和笔来”朱由校吩咐道。

听到朱由校这么说,毕懋康就知道自己的陛下又有主意了。

连忙招呼左右的人,拿来纸和笔交给朱由校。

朱由校提笔在纸上画出了两种机床的大致的样子,虽说还是手动的,但是比大明现在的是好了不少,接着,朱由校对着毕懋康讲解了起来。

特别是第二个,用来弄膛线的,上面的零件比较精细,所以,朱由校讲的比较详细。

听完后,毕懋康心中不由的感慨,早听闻陛下登基前爱好木匠之事,现在来看,果然如此啊。

当朱由校还想讲些什么的时候,一名小太监气喘吁吁的跑过来,对着朱由校禀告道:“皇爷,戚金到了”

“是吗”听到戚金的来到,朱由校对着毕懋康快速的吩咐了一句:“毕爱卿,之后命人选出几块精钢,送到宫去,朕有用。”

说着,朱由校还用手比划了一下:“大小要这样的。”

“微臣明白。”

“徐爱卿,跟朕进宫去召见戚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28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