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的大明帝国

作者:万戈舍予韦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十六章

书名:朕的大明帝国 作者:万戈舍予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如果要写明初那段历史,那么像蓝玉这样被朱元璋除掉的功臣和官员肯定是避不开的。

至于怎么写那些被朱元璋除掉的功臣和官员,朱由校觉得还是按实际情况来写,就像自己在决定要建立功勋祠和英烈祠的时候就说过了,功是功,过是过,不能因为他们因罪被太祖皇帝而处死,便抹除他们的功绩。

“奴婢明白。”刘时敏回答道,如果说按照以往写小说的套路,像蓝玉这样的因罪而被皇帝下令处死的人物,在小说中是妥妥的负面人物。

“到时候,在书中可以好好宣传他们的功绩,但是也不能落下他们干得脏事要交代清楚,他们是因为什么而被太祖皇帝而下令处死的,这些事一定要交代清楚的。”朱由校认真的说道。

说起来,朱由校是不屑于通过小说来黑蓝玉等人的,像蓝玉等勋贵居功自傲、嚣张跋扈这也没什么好说的,但是他们的功绩也是实打实的,这一点朱由校是不会否认的。

“皇爷,这样的话,恐怕有人妄言太祖冷酷无情啊。”刘时敏支支吾吾的说道。

“只有不明白太祖为何杀人的人,才会认为太祖皇帝冷酷无情,所以朕才说了,要交代清楚太祖为何会下令将他们处死”

刘时敏脑子不笨,他明白这里就需要自己这些写书的用艺术手段来加工了,让看完的人都能够认为其是死有余辜

不过话说会来,就算不用艺术加工,只要将那些人所做数为如实写,也能让百姓们以为他们死有余辜,而艺术加工则是属于锦上添花,能更好的激发百姓们的情绪,让他们变得义愤填膺。

只有让百姓们对他们的所作所为的产生极度的厌恶,那么他们就会对太祖皇帝的严厉处罚而拍手叫好。

接着,朱由校又跟着刘时敏交谈了一些细节,像是如何去描写陈友凉和张士诚等人,朱由校的意思是可以贬低,但是不要贬低的太过,力度有刘时敏把握。

说到底,朱由校这么关注小说,还是因为这小说是一个用来影响舆论的不错工具。

当然,这不仅仅是小说,就目前来说,任何的图书,或多或少都能影响社会的舆论,甚至是人们的价值观。

毕竟现在很多人写书,就是想借此来传播自己的思想的,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大儒。

所以,他们写出来的书,说难听点的,就是夹带私货。

尤其是那些写野史的,写出来的东西完完全全的都是夹带私货的。

就像徐祯卿的翦胜野问,就说大明开国名将徐达是被朱元璋给毒死的,还有那王文龙的龙兴慈记,徐达被朱元璋赐烧鹅而死,就是出自这。

满满的都是私货啊。

所以朱由校觉得自己也是完全可以学习那些文人,专门写几本小说,来抹黑自己想要打击的群体。

而且还能够,在里面加入自己的思想,比如忠君爱国、讲忠义等等。

想到这,朱由校转过头看向魏忠贤说道:“魏伴伴,汝听说过徐祯卿的翦胜野闻和王文龙的龙兴慈记吗”

听到这话,魏忠贤露出沉思状,良久在开口道:“回皇爷,奴婢在进宫前听说过,是写关于我大明太祖时的事,其他的奴婢就不知道了。”

毕竟魏忠贤在进宫前,不过是一个市井上的小混混,怎么会对书籍感兴趣呢除了偶尔去听听书,但是这两本书,一般的说书先生都不会讲,魏忠贤也不知道为什么。

“魏伴伴,这两本书里,竟然污蔑太祖皇帝毒害中山王,魏伴伴,汝说该如何”朱由校问道。

污蔑太祖魏忠贤快速的开口道:“皇爷,奴婢以为应当立马封禁这两本书”

“封禁”朱由校闻言呵呵一笑,对着说道:“魏伴伴,汝应该知道,有些东西,封是封不净的,甚至是你越封,他还越流传。”

“那皇爷以为,该如何”魏忠贤问道。

朱由校闻言翻了翻白眼,有些无语,自己想得出来,还用得着问你开口道:“魏伴伴,汝得为朕分忧啊。”

魏忠贤闻言便知道朱由校的意思了,思索一番后,对着朱由校说道:“皇爷,奴婢以为应当从印刷这两本书的作坊中没收用来印刷这两本书的模板,让这两本书不能够在印刷。”

“在命各地的官员们收缴市面上在售买的翦胜野闻和龙兴慈记”

“接着,在想办法从百姓的手中收回已经售卖出去的翦胜野闻和龙兴慈记。”

“不过皇爷,只要能够停止印刷和售卖,奴婢觉得就能够将这两本书慢慢的封禁。”

魏忠贤顿了顿接着说道:“皇爷,奴婢觉得还是要让百姓们知晓这两书的内容都是不实,乃是胡编乱造后能为好,这样,百姓们就会将丢垃圾一样,将其遗弃。”

朱由校觉得魏忠贤的提议,是目前来说,比较好的一种方法了,虽说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还是会以此来黑太祖,但是只要百姓们都知道这些都是胡编乱造的不实信息后,这种论调,将来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朱由校明白这些论调一开始普遍是在文人墨客中传播,慢慢的影响到了民间的普通百姓。

毕竟,在他们的眼里,太祖皇帝就像是残暴的象征,毕竟,自己这些在历朝历代里都是算是上的人的群体,在朱元璋眼里如同牛马一般。

“所以,刘伴伴汝的任务是很重的啊。”朱由校对着刘时敏说道:“这大明演义就是朕争夺舆论的第一步,必须要给朕做好了。”

不过也算不上第一步,之前朱由校建立宣传司,用石碑记载和邸报的方式来传播刘一燝和冯三元等人不法事迹,那才算第一步。

“奴婢定然不会辜负皇爷的期望。”

“嗯。”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若是干好了,朕保证汝刘时敏的名字能够流芳百世。”

想一想将来初中生考试的卷子上出现一道大明演义的作者是谁

“奴婢谢皇爷”接着,刘时敏下跪给朱由校磕了几个头。

而一旁的魏忠贤则是一脸羡慕的看向刘时敏,自己给皇爷干脏事的,多半会背负骂名。

当然,刘时敏想要流芳百世,那他写得大明演义要像三国演义这样成为名著才行,这样一来,文笔也就要好,但是朱由校并不担心文笔之类的问题,毕竟刘时敏进宫前就是出生在官宦家庭,在历史上他效仿司马迁在牢狱中写了一本酌中志,能力肯定是有的。

再加上,大明的内侍可不是什么文盲,内书堂的工作做得还是挺不错的。

况且朱由校也不介意用一个国家的力量去推广,毕竟这是朱由校用来夺取舆论的工具之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02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