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的大明帝国

作者:万戈舍予韦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十七章,小说是个好东西

书名:朕的大明帝国 作者:万戈舍予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朱由校和徐光启听了张维贤的叹气声,也是身有同感。

七下西洋,扬国威于万邦,这是多么大的壮举啊,可惜的是,这些记载的资料都没了。

不仅仅是航海的资料没了,就连宝船的资料也没了,说实话,朱由校真不知道那时候的大明官员是干什么吃的。

那些文官都说下西洋是扰民伤财,可是在朱由校看来,不就是郑和下西洋所带来的利益都进了皇帝的口袋了,郑和是什么人一个太监,皇帝的家奴用国库的钱,去下西洋,得来的收益却进了皇帝的私人口袋。

所以文官们肯定会跳脚,再加上下西洋把士绅阶级给排除在外了,士绅们得不到利益,怎么会说下西洋的好话

皇帝要开海,那就是违背祖制,自己走私逃税就是理所应当,真他么的不要脸。

到时候,招安李旦和颜思齐后,还可以让他们继续老本行,掠夺商船,不过名字可以换一下,他们之后就是代表朝廷,打击非法走私

“好了,二位爱卿先退下吧。”朱由校摆手说道,该交代的都差不多交代了。

朱由校觉得,以大明的体量,只要方向正确,什么无敌舰队,大明也是可以搞一搞的。

“臣等告退。”徐光启和张维贤对着朱由校行礼后,慢慢退出大殿。

待二人离去后,朱由校寻了个舒服的知识瘫坐在龙椅上,拿起书案上的西汉演义看了起来,不得不说,明朝小说文化确实是很发达的。

没过多久,刘时敏走进乾清宫,手中还捧着一叠奏疏。

见到刘时敏进来,朱由校将手中的西汉演义放到一旁,对着刘时敏问道:

“怎么了”

“皇爷,这是朝臣们上的奏疏,奴婢拿来给陛下批阅。”刘时敏回话道。

朱由校拿过奏疏,一边批阅一边开口:“朕交给汝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回皇爷,要刊登在邸报上的文章,奴婢也已经写好,已经让人去印刷了,还有关于碑文的事奴婢都已经吩咐下去了。”朱由校交给他的任务,刘时敏已是出色的完成了。

“这就好。”朱由校翻看这呈上来的奏疏发现都是一些弹劾人的奏疏。

“朕记得汝家是世袭延庆卫指挥佥事,汝父刘应祺也是官至辽阳协镇副总兵吧”

“皇爷说的没有错,奴婢家里是世袭延庆卫指挥佥事,我父在万历年间也是当上了辽阳协镇副总兵,不过皇爷,延庆卫在隆庆年间改为隆庆卫了。”刘时敏内心有些疑惑,皇爷之前不是提过自己的家室了吗怎么现在又提了呢

“既然如此,那么汝对军事应该有所了解。”朱由校问了一句。

“陛下,奴婢了解的不多啊。”刘时敏对着朱由校实话实说,他在十六岁就挥刀自宫了。

“这样啊。”朱由校有些失望,他以为刘时敏是熟知军事的,这样还可以把亲军卫也给整顿一下。

“不过皇爷,奴婢知道在内宫里,有人知军事的。”刘时敏说道。

“谁”朱由校有些好奇,这大明的内宫还有知军事的太监吗

“卢九德。”刘时敏说出一个人名。

“卢九德”朱由校听到这个人名后,内心开始思索着卢九德是何许人也。

慢慢的朱由校才回想起来。

这卢九德在崇祯年间率兵击溃过反贼呢,是个知兵的人才,可以用起来。

“让卢九德掌御马监事,让他给朕把现在还在京营的武骧两卫给朕好好操练一番。”

接着,朱由校看向刘时敏,拿起西汉演义说道:“汝给朕找来的这小说不错,朕很喜欢,今后多给朕找一些市井上的小说给朕解乏。”

现在的娱乐设施太少了,虽说朱由校可以欣赏一大群舞女绝美的舞姿,可是没有灯光特效,朱由校也提不起兴趣,相比于这,朱由校还是喜欢看小说,毕竟前世的朱由校也是爱看小说的,还在大明小说行业还是十分的发达的,朱由校也有了打发时间的东西了。

“奴婢明白。”

突然间,朱由校觉得可以把那些写小说的招来为自己所用。

现在的小说行业为什么这么发达因为小说相比于那什么圣人之言来说更加的通俗易懂,而且内容还接地气,普通的百姓爱看,有人爱看就有人写,慢慢的,就发展起来了。

小说利用好了,朱由校觉得自己掌控大明民间的舆论,就可以轻松一点。

到时候,朱由校就让那些作者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书不仅如此,通过小说来讲解大明的一些政策。

朱由校认为完全可以写一本英明的天启皇帝,是如何去惩治贪赃枉法的官员和剥削百姓士绅的小说呢。既可以提高自己这名皇帝在百姓心中的形象,还可以激发百姓对贪赃枉法的官员和贪婪士绅们的厌恶之情。

不仅是这样,朱由校认为多写写类似于三国演义的小说,背景可以选择元末,写大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以一介布衣成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还可以写一本戚继光传等等,用来宣传大明的功勋,让大明的百姓们知道,不止三国有忠义,大明也有

小说,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工具

到时候自己还可以找一些说书先生来给自己办事,让他们来办忙传播小说。

恰好这个时候,魏忠贤来到了乾清宫。

“奴婢参见皇爷。”

朱由校见到魏忠贤的脸色有些不好,就问道:“魏伴伴,朕见汝脸色有些不好,是怎么了么”

“回皇爷,那些东林人的嘴太硬了”魏忠贤的语气有些无奈。

“目前招供的都是一些亲近东林的官员,但是像东林书院出身的嘴就硬多了,就连开口的多数也只承认自己干过一些贪赃枉法的事,对于结党一事,他们确实只字不提啊。”

“不仅如此,有些人把自己手中的黑料处理的很好,奴婢一时半伙也查不出来,”

魏忠贤说完后,显得有些懊恼,多半是自己在捉拿刘一燝时,去拿驾贴是走露了风声,自己经验还是不足啊,接着对着朱由校说道:“奴婢辜负皇爷的期望,奴婢愿受罚。”

现在的一些东林党人的嘴巴确实硬,历史上魏忠贤都搞死好几个了。

而朱由校只是开口道:“那魏伴伴,汝是怎么解决的呢”

“回皇爷,奴婢得到皇爷的口谕,说是要让犯事的官员去西夷传播儒学,所以,奴婢觉得他们不开口就算了,奴婢也不审了,把他们家抄了,亲族都去督建司,让他们本人都去西夷传播儒学。”

听了魏忠贤的回话,朱由校觉得这个解决方式好,如果不这样,那么朱由校认为魏忠贤一定会送他们去见太祖皇帝。

“汝这个解决方式不错。”朱由校夸奖了一句。

“谢陛下夸奖”听到朱由校的夸奖,魏忠贤的脸色也变得好起来了。

“魏伴伴,汝都是怎么抓人的呢”

听到朱由校这个问题,魏忠贤笑了:“皇爷,这很简单啊,奴婢一是观察他们住宅的规模。二是用银子收买他们府上做事的仆人,得知其生活状况后,奴婢才下令要不要抓人。”

不得不说,魏忠贤这个方法是挺不错的,大明官员的俸禄就那么点,如果有官员过上奢靡的生活,那他多半是有灰色收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50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