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的大明帝国

作者:万戈舍予韦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十二章,大明的技术不能落后西夷

书名:朕的大明帝国 作者:万戈舍予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是啊。”徐光启看了朱由校和毕懋康一眼,开口道:“微臣曾在和利玛窦学习西学时,在利玛窦口中得知了燧发枪的存在。”

“不过,当微臣想要仔细了解那名为燧发枪的新型火器时,他们却怎么也不肯告知微臣了。”徐光启的语气充满了遗憾。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技术封锁吗朱由校在内心想到。技术封锁,后世帝国主义的常用手段。

“陛下,看来我们大明的火器技术已经落后西夷了。”毕懋康说话的身音充满了惆怅。被自己称为蛮夷的西方诸国,在一些技术方面竟然超过了自己。

“毕爱卿,汝有实物做出来吗”朱由校对着毕懋康问了一句。

“回陛下,微臣惭愧,也是在不久前才构想出这燧发枪,却不曾想到西夷已经有了此物。”说完,毕懋康脸上露出了一丝苦涩的表情,自己新构想出来的东西,却被告知已经被人制造出来了,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毕爱卿不用惭愧,汝可比那一些只识四书五经的腐儒强太多了。”

“微臣谢陛下夸奖。”

“所以,毕爱卿,汝当勉励,尽早弄出大明自己的燧发枪。大明不能弱后西夷太多,西夷有的,大明也得有”朱由校对着毕懋康说道:“而且还要做得比西夷的好”

“我大明朝幅员万里,拥有万万百姓,可不能被那些西夷给比下去了朕听闻那些西夷们,凭借着坚船利炮,不停地掠夺资源资源和地盘,如果大明的技术不如西夷,将来这些西夷一定会来掠夺我大明”

“所以,武备司今后除了打造军器外,还要去研究军舰爱卿可以和徐爱卿的格物院一起研究,有句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将来就算我大明不去掠夺资源和底盘,也能凭借着坚船利炮来守护自己的家园。”朱由校十分认真的说道。

“陛下说得是,狄夷畏之中华者火器也,我大明火器不能弱后于西夷。”毕懋康赞同道,他打心底认为朱由校说得很对,如果大明朝的技术落后了西夷,后果是很大的,现在还没有什么危害,可是以后能大明若是赶不上西夷的技术,那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大明,包括之前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朝代,把别人称之为蛮夷,不就是因为自己的文化和技术先进吗如果哪一天,自己技术什么的不如人家了,那被鄙视的就是自己的。

“是啊,不仅是现在不能落后,以后也不能落后。”徐光启说道,他是十分了解西学的,大明是有点落后,但是现在的差距并不大,加把劲,还是能赶上的。

“所以,毕爱卿和徐爱卿,朕也说了,众人拾柴火焰高,汝二人一个负责武备司,一个负责格物院,两者之间是有充分合作基础的。比如,可以一起研究威力更大的火药,提升制作火炮材料的质量等等”

“臣等明白。”毕懋康和徐光启异口同声道,其实这个道理,朱由校不说,他二人也是明白的。

“所以,毕爱卿,汝今天回去后,就先把精力放在制做燧发枪这上面,还有武备司中,对于鸟铳的生产也可以放一放了,到时候直接生产燧发枪算了。”朱由校想了想接着说道。反正火绳枪已经是落伍了,等燧发枪出来造燧发枪好了,不用浪费资源去造落伍的火绳枪。

现在的生产力就都先去生产火炮和手榴弹吧。

“微臣明白,不过陛下,能否给臣一些知火器的人才、臣觉得自己有些忙不过来了。”毕懋康说完,面容有些苦涩,自己要搞燧发枪,还要去弄朱由校口中的用来投掷的炮炸火器,毕懋康觉得自己有些忙不过来。

等到毕懋康说完,徐光启就对着朱由校开口说道:“陛下,微臣推荐臣的学生孙元化,其跟着微臣身边学习良久,知火器,微臣认为可以让其去武备司效力。”

听了徐光启的话,朱由校脸上露出了笑容,说道:“如此甚好。”

朱由校知道孙元化是一个火器专家,不过,朱由校认为他是比较悲剧的,明明是一个技术型人才,不知兵,却让他带兵,最后,孙有德发动吴桥兵变投敌,使得建奴拥有了铸炮的能了,自己最后也是被政敌陷害,被斩与菜市口。

在朱由校看来,既然是技术型人那就好好的发挥自己的专长,认真的去搞技术就行了。

“徐爱卿,朕貌似还没有给学院起名吧”朱由校突然开口道。

“回陛下,陛下只取了格物院这个名字,那学院还没有取名。”徐光启如实回答。

“干脆也就叫格物书院吧,简单明了。”朱由校说道。

“关于学科,可分为:算数、工学、农学。还有天文、地理这些也可以算上。”

“像算数的教材,九章算数周髀算经,还有爱卿何那利玛窦翻译的几何原本都可以算作教材,徐爱卿,这算数可是很重要的”朱由校知道科学的基础就是数学,之后的科学公式,都需要数学,所以,他很重视算数。

“微臣明白。”

“徐爱卿,朕记得那几何原本爱卿没有翻译完吧爱卿可以把它翻译完整,还有一些西夷的著作,只要对大明有用,不管哪方面爱卿都可以翻译,朕会给予爱卿支持。”

“或者,爱卿可以从西夷传教士中招一些精通算数的,来给大明效力,师夷技长以制夷。”当然,他们要做好在大明长眠的准备了。后世有句话叫规划人才

“微臣明白。”徐光启感受到了朱由校对于算数的重视。

“再说其他几门学科,徐爱卿都有涉及,就由徐爱卿负责挑选,或者找一些专业的人一起修著,比如,之前说过的宋应星。”

“以及毕爱卿。”说着,朱由校看向一旁的毕懋康:“毕爱卿有空,也可以去格物书院当一下讲师,教授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还可以著一些书籍。”

“不过,徐爱卿,首先把农学部分准备好,要培养出足够的人才,去推广番薯这些新的农作物。”

说完话,朱由校想了一会,对着徐光启和毕懋康二人道;“朕以为,还得加上一个化学和物理学。”

“陛下,什么是化学和物理学啊”徐光启听了这个新名词,一头雾水,有些懵。

“从字面解释,,物理学就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化学就是变化的科学”朱由校开始跟徐光启二人讲起了物理学和化学。

“比如说,火药的制作过程与燃烧”

听到关于火药,毕懋康也来了兴趣,静静地听着。

朱由校的话,越讲越多慢慢的,凭借后世的知识,朱由校就给二人构思出了一个庞大的科学世界。

听完朱由校的话,徐光启和毕懋康的三观被刷新了,特别是毕懋康,就连徐光启这个接触很多西学的人,也感到了十分惊讶。

就连在一旁充当书记官的刘时敏,也很好奇,皇爷这些东西是哪里得来的呢

想来想去,只有一句话:皇爷一定是神人

接着,朱由校语重心长的对着毕懋康和徐光启二人说道:“两位爱卿,可是肩负这大明的未来了。”

听了朱由校的话,毕懋康和徐光启觉得自己身上的职责越来越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635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