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的大明帝国

作者:万戈舍予韦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十九章,平反李贽

书名:朕的大明帝国 作者:万戈舍予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说实在话,朱由校当初一开始知道李贽时,还以为他是后世穿越来的,因为他的一些主张,和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放在一起,显得十分的格格不入。

他以孔孟传统的儒学的“异端”自居,在这个知识阶层独奉儒家程朱理学为权威的情况下,贬斥程朱理学是伪道学。

并指出现在的道学家是伪君子,称他们是“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认为仁义道德不过是他们用来掩盖卑鄙龌龊的假面具。

而且都是一些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反倒不如市井小夫和力田作者实实在在,干啥说啥。

李贽可以说是将大明如今的知识阶层都给批判了遍,骂他们满嘴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凭借自身的学问,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利禄。

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承认,自己就是为了高官利禄。

不仅如此,他还对着那个被读书人称之为圣人的孔夫子输出,他认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并对儒家经典表示轻蔑,认为这更本不是什么圣人之言,是被后人吹捧为到如今的高度的,更本不能当做是万年不变的真理。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物,是诞生在一个将孔孟之学和儒家视为金科玉律的时代。

李贽甚至用戏谑嘲讽的笔调贬低被誉为是“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圣人,认为孔子孔子并非是圣人,孔子没什么了不起的,人人都是圣人,没有必要一定要去学习孔子。

他的学说对传统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所以,李贽则是被一些保守势力视为“异端”、“邪说”,被群起围攻,而李贽这是旗帜鲜明的宣称自己的著作就是离经叛道之作。

在这个尊孔子尊到可以说是有点病态的时代,批判孔圣人,朱由校不得不说,李贽真乃牛人也。

相较于其他的学说,朱由校还是比较喜欢李贽的思想,怎么说呢多半是因为李贽的所提倡的思想观念比较符合后人的思想观念。

他认为社会上根本不存在高下贵贱,认为老百姓并不低下,有其值得尊贵的地方,侯王贵族并不高贵,也有其卑贱的地方。

这一点朱由校是深感认同,毕竟劳动人民是最光荣的。

“刘伴伴,当初逮捕李贽用的是什么罪名”朱由校对着身边的刘时敏问了一句。

“李贽、”刘时敏闻言一愣,开口道:“皇爷说的是泰州学派那个贬低孔子的李贽吗”

“正是。”

“奴婢记得当初是礼部给事中张问达弹劾李贽,最终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将其逮捕入狱。”

接着,刘时敏给朱由校讲解了一些张问达弹劾李贽的内容,说李贽的藏书焚书等作品“流行海内,惑乱民心”,还指责李贽以吕不韦、李园为智谋,以李斯为才力,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

听了刘时敏所说,朱由校叫过一名小太监道:“汝去告诉方从哲,朕要给李贽平反,并且其著作能够重新颁行天下,让其看着办吧。”

“奴婢遵旨。”小太监领命离去。

朱由校给李贽平反,这就代表着,朝廷承认李贽的思想学说并不是蛊惑世人的乱言。

毫无疑问,对于现在占据大明社会的程朱理学来说,李贽的思想是十分进步的,而现在的大明朝是需要一种进步思想的,在朱由校这个后世穿越而来的人看来,李贽所提倡的思想就是不错的。

或者说是以李贽为代表的心学泰州学派。

至于说,以李贽为代表的泰州学派的思想将来会不会动摇皇权的统治,朱由校并不在意,这世上哪里会有永存的皇朝封建社会将来必定是会扫进垃圾堆中的,这一点朱由校看得很开,不过将来江山社稷交到一些思想进步的人士手里,也比被那些野蛮的,固步自封,目光短浅的家伙夺取好,

况且,李贽也不是直接说是要废去君王,他提倡的一个观念就是“天之立君,本以为民。”意思就是上天之所以设立君主,是为了民,作为君主要爱戴百姓。

这样一来,将来的大明皇帝如果控制不了朝政,还可以搞君主立宪吗。

再说了,朱由校也不会去除儒学,儒学也是有些优点的,朱由校想要做的就是去其槽粕,取其精华。

像以前的儒士,都是能够出将入相的,孔夫子要是见到儒家子弟的现状,多半会气得活过来。

就在朱由校思索着的时候,有内侍来报:“皇爷,徐尚书求见。”

“宣。”

徐光启便走进大殿,对着朱由校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徐爱卿,有何事吗”朱由校问道。

“陛下,微臣来汇报格物院和其下辖学院的筹备工作的。”徐光启说完,取出一份题本,由一旁的内侍交给朱由校。

朱由校打开一看,好多的人名啊,什么李之藻、王徵、李天经、杨廷筠,还有什么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傅泛际、汤若望等等。

“徐爱卿,这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傅泛际何许人也”朱由校问道,这汤若望朱由校是知道的,就是传教士,其他的倒是不知道了。

“回陛下,这些人都和利玛窦一样,是在我大明的传教士除了龙华民,其他几人都是在万历四十七年,也就是去年来到我大明的。”

“而龙华民则是在万历二十五年来到我大明,三十七年到北京,三十八年接任利玛窦担任那什么耶稣会会长。”徐光启对朱由校解答道。

“这样啊,徐爱卿是想让他们来格物院吗”

“正是。”徐光启答道:“陛下之前说,可以任用传教士,微臣才列出了这一份名单。”

“朕准了。”

听到朱由校准了,徐光启再一次开口道:“陛下,说起来,这龙华民之前还闹出过不小的事情。”

“哦何事”朱由校好奇的问道。

“这龙华民之前经常在山东境内活动,他将祀孔祭祖视为迷信,不许教徒们参加,而利玛窦则认为祀孔祭祖这是我大明,明的优良习俗,这在传教士和教徒们激起了强烈的讨论。”

迷信那什么教廷,耶稣不也是迷信吗朱由校在心中吐槽道。

不过,很快,朱由校一脸郑重的看向徐光启说道:“徐爱卿,汝要知道一点,朕之所以任用这些传教士,是看重他们脑子中的学术。”

“而不是什么天主教、上帝、耶稣,这种东西朕不感兴趣。”

“朕最看重的是学术和技术是他们对于事物的研究理论,这些才是我大明需要的”

“微臣明白。”这一点徐光启还是明白的,比起宗教,大明不虚任何一个国家。

自己加入天主教,也不是对着个宗教感兴趣,而是为了能够方面学习西学。

说起来朱由校是不担心天主教能够在大明成气候,毕竟大明现在有发展了千年的道教和佛教,完全能够与之抗衡,

而且,国人的宗教信仰是偏向实用主义的,就是什么有用信什么,需要哪个信哪个,灵就拜,不灵就拜拜。

还有都说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这也是一种国人独有的表现,想让国人信你那你得国人好处啊,真有好处,等到需要了,在来拜拜你。

“对了,徐爱卿,关于京营的整顿和勋贵子弟们的训练进行的如何了”说完格物院的事宜,朱由校又问了徐光启京营和勋贵世子们的情况。

“陛下,微臣将训练的事宜告知英国公,现在京营那里由英国公管着,那些士卒和世子们训练倒也认真,微臣只要指点一番就行了。”徐光启回答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43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