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的大明帝国

作者:万戈舍予韦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十九章,大明皇家军官团?

书名:朕的大明帝国 作者:万戈舍予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除此之外,在英烈祠前,还要给为大明战死的英烈们立碑立一块巨大且壮观的纪念碑。”

说完,张维贤的心绪展开,那个唐太宗李世民好像也给自己阵亡士兵们建国寺庙和碑不过格局貌似没有当今陛下的大啊。

想到这,张维贤立马激动的对着朱由校恭敬道:“陛下此举,定会被后人所歌颂,陛下的贤名定会流芳百世”

这样一来,就算是一名士兵没有后代而战死,入了英烈祠,那些香火可是有他的一份,他的名字还能青史留名。

他的祖辈英国公张辅,就是在土木堡之变中为了保护英宗皇帝而殉国的。

这不就是朱由校口中为大明付出了生命的将领吗也就是说,这英烈祠里供奉的也是有自己的祖辈的,这怎么能不令他感到激动这样一来,其祖辈就不光光只是享受张家人的祭祀,而是天下人的祭祀啊。

张维贤在内心想着,这个想法一定会得到大部分勋贵的赞同,大部分的勋贵们都有先辈为大明付出过生命。

“不仅仅是要为战死沙场的军士们建祠立碑,那些为大明立过功的功勋们也不能忘记,朕也要给他们建一个功勋祠。”

功勋祠张维贤的内心有是一喜,这样一来,整个勋贵集团都是既得利益者啊,大明的爵位,非社稷军功不授。

虽说进的是自己的祖辈,但是自己身为后辈的面上也有光啊。

不过,现在陛下欲重用勋贵,张维贤认为只要勋贵们能够改掉陋习,努力奋斗,多半能够进入功勋祠。

他自己是老了,也不指望自己能够进功勋祠了,如果自己的孙子将来能进,也是不错的。

“功勋祠就是供奉为我大明有功之人,如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等等,就连像凉国公蓝玉也可入功勋祠。”

“陛下,对于让凉国公蓝玉进功勋祠,有些不妥啊。”张维贤听朱由校提起让蓝玉进入功勋祠,连忙开口道。

“有何不妥”朱由校眉头一蹙,问道。

“陛下,那凉国公蓝玉可是因为谋逆,被太祖皇帝亲自下令除爵诛族了啊。”张维贤答道,这因为谋逆罪被诛,可以说是反贼啊,难不成陛下要给蓝玉平反不成

听了张维贤的话,朱由校还不在意的摆了摆手,说道:“蓝玉确实是因为谋逆的罪名被诛,但是不能因为其有罪,就抹去其的功劳,其对大明做出的功劳是实打实的,不能被磨灭的。”

之后在共和国,四仁邦多臭名昭著,可是组织上也没有抹除林的功绩。

“所以,像蓝玉这样有功劳,却因罪而诛的功勋们,也可以进入功勋祠。不过,朕承认他们对大明的功劳,但是朕也不会忘记他们的过错。”

“朕觉定,入功勋祠的功勋们不仅要有自己的雕塑,还要有画像,再在画像旁边加上文字来介绍其的一生事迹与功劳。

“像蓝玉这样的,还要加上他们做过的过错和罪名,就当成是反面教材了。用以告诫之后的功勋们,勿要居功自傲、藐视王法。”

“张爱卿认为这样如何”

“陛下圣明”

“张爱卿,汝说,朕做了这些事情,能不能增加士卒们杀敌的意志呢”说了这么多,朱由校问了一句。

“会陛下,老臣以为,肯定是能行的,不过士卒们的杀敌意志不会一实施就会增加。”张维贤想了想对朱由校说道。

“这是为何”朱由校问道,他以为自己弄好了政策,就会有效果。

“陛下,当初商鞅变法,还要立木建信呢。”

听到这话,朱由校明白了:“开口道,那么就先让在萨尔浒之战中战死的将领士卒们,进入英烈祠。”

接着,朱由校招来了一名小太监,说道:“去找刘时敏,将这件事刊登道邸报上,发放天下。”

“奴婢明白。”小太监应了一声。

接着朱由校开口道:

“除此之外,朕还欲在大明境内建立一些独立的雕像,来祭奠为大明战死的军士。”

说着,朱由校想到了后世苏联为了纪念在卫国战争中死去的苏联士兵的,充斥着这斯拉夫人暴力美学的雕像,苏联人乃至于后来的俄罗斯都没有忘记自己的英雄。

朱由校前世对于老毛子们,说不上讨厌和喜欢,但是这一点,是值得学习的。

一个国家不能遗忘曾经为自己流血流汗、甚至付出了生命的英雄。

现在,大明的文人们,都喜欢把自己凌驾在武人的头上,习惯把军士们称之为卑贱武夫,一个个都看不起武人,朱由校觉得这是可悲的。

朱由校是要改变这个现状的,所以朱由校才搞出了英烈祠和功勋祠,将来还要组织人去祭拜,这是不仅是为了提高将士们作战意志,还是为了慢慢改变如今武人地位低下的现状。

朱由校认为保家卫国的军士们是值得尊敬的

不过,要让人真的尊敬,大明军队的作风也是要改变的,那什么老乡借尔人头一用的事情,绝对不能发生。

所以,改革大明军队,就先从京营改革。

“张爱卿,朕要整治京营,留其精壮,裁撤老弱病残,让京营重现巅峰的战力。”

朱由校记得崇祯皇帝曾经整合京营和腾骧四卫,组建了勇卫营,这勇卫营在历史上还是有点战斗力的。

“将来那些世子们被训练出来后,朕大算让他们去京营中当军官,这训练勋贵世子的事情,朕就交给张爱卿了。”

张维贤乃英国公,在京城的勋贵中是有不错的声望的,让他来训练那些顽固子弟,朱由校感觉是挺不错的。

“老臣明白。”

说起勋贵,朱由校有想起了大明另一个特殊的群体:宗室

那些二十多万当猪养的宗室了,朱由校想到了如何处理这些宗室们的好办法了。

“张爱卿,朕不知道爱卿敢不敢管宗室呢”朱由校对着张维贤开口道。

什么管宗室不是在说京营和勋贵吗怎么扯到宗室上面去了陛下啊,思维不要这么跳脱好不好吗张维贤在内心嘀咕着。

“陛下,这是何意啊”

“我大明的宗室和勋贵们一样,朕认为要改。”

本来大明的藩王,在老朱的安排下,都是有兵、有将、有实权的,让诸王来拱卫朝廷的。

可是,被建文那被文官忽悠瘸的傻孩子要削藩,而且脑残操作不断,使得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并成功的取得了皇位。

而朱棣当上皇帝后,就把藩王们当猪养了,权利收回,就连出行都有人盯着,毕竟,朱棣也怕有人学他靖难造反。

从此,大明的藩王们的乐趣只剩下了为爱鼓掌,使得大明的宗室越来越多,这些多出来的人还不参与生产和工作,勋贵们身上好歹还有些差事,可是大明的宗室们,就要全靠大明朝廷出钱养了。

可现在的大明朝廷财政本就不咋地,辽东更是一个大窟窿,朝廷却还要出钱去养着二十多万头猪。

况且,朝廷的俸禄能不能到低沉宗室的手里还是一会事呢,朱由校知道大明低层的宗室的生活水平和顶层的宗室可谓是天差地别。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完美描述了大明宗室的现状。

“陛下,认为该怎么改呢”张维贤问道。

“以后郡王之下,不封爵。”

张维贤大吃一惊,这就说明那镇国、辅国、奉国将军和中尉这六个爵位都废除了那受到影响的人数,都要十多万了。

“陛下,可是想好了怎么安顿那些宗室了。”张维贤问道,这些人都是和朱由校沾亲带故的,如果处理不当,那数十多万人闹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朕想好了,让他们参军”

参军吗那怪陛下问自己敢不敢训练宗室呢,张维贤开口问道:

“陛下,数十万人宗室都让其参军吗”

若是这样,那大明的军队会多出数十万人数。

“陛下是想让我大明的宗室全部和勋贵们一样进行军事训练,之后让他们当军官吗”张维贤问道。

“朕是想让大明的宗室们当军官,可是我大明的宗室太多了,都去参军,那大明的军队岂不是要乱套了”朱由校说道:“所以,只从中选出适龄的,年龄就选十名军官。”

这样一来,人数也不会太多了,除去女性宗室,和一些年纪不符合的宗室应该能选出一到两万多人。

再在其中选出身强力壮的,应该还会在刷掉一些人,就算只剩下一万人,加上勋贵子弟,朱由校觉得可以了,之后三德子靠着十万防卫军撑起战时的百万大军,那自己靠这一万多人,加上一些老兵,撑起十多万大军还是可以的。

朱由校将来还要把他们分为陆军和海军。

名字朱由校都想好了,大明皇家军官团。

“那陛下,其他的宗室呢”张维贤接着问道。“那些上了年纪的宗室和女性宗室呢”

“朕打算,将他们都其中起来,建立一些工坊,让他们去干干一些手工活,”

一些上了年纪的宗室没有力气,那就让他们去干干一些简单的手工活了,女性宗室也是如此。

一些有学问的,可以去宣传司工作,反正朱由校不想白白养一些不劳动的废物。

朱由校记得貌似在明末一些有能力的宗室还是能当官的那也不错

“至于其他一些身强力壮的宗室,朕真正的想法是让他们出海”虽说之前朱由校跟魏忠贤说了想让他的侄子出海,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刚好大明的宗室的人那么多,不去为大明做出贡献太可惜了。

“像郑和太监出海”说道出海,张维贤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个在永乐年间下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

“可以这么理解,朕想让他们进行海上贸易,把我大明的货物卖到西方去。”

“陛下,恐怕会被人说与民争利啊。”张维贤一脸担忧。

“嗯,朕就是要与所谓的民争利”朱由校斩钉截铁的说道。“爱卿也是知道隆庆开关后,大明朝廷获利之少。”

“而民间出海走私现象络绎不绝,那些家伙不纳税,这给大明朝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朱由校明白海贸的利益是巨大的,所以,朱由校是不可能放弃这么大的一块蛋糕的,那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况且,现在是大航海时代,大明不能错过海洋。

还有一点,朱由校没有说,他也想像英国佬那样搞奉旨抢劫,以后在海上遇到走私商船,直接抢了。

接着,朱由校取出一份坤舆万国全图,示意张维贤上前。

张维贤看到朱由校叫自己上前,立马来到朱由校身边。

朱由校指着坤舆万国全图对着张维贤说道:“张爱卿,你知道吗这上面有些土地还是无主的。”

说着,朱由校点了点后世美国的位置。

“无主”张维贤有些惊讶。

“朕说的无主,是指那块地方,没有像大明这样的王朝,上面的人,还是处于部落时代的野人呢。”

“更重要的是,这块地方土质肥沃,很适合耕种粮食”

“土质肥沃,适合耕种粮食”张维贤看着坤舆万国全图上,和大明差不多大小的土地,眼神十分的炽热。

中国古代的人如何衡量一块土地的重要性就是看他好不好种粮食,如果不能种粮食,那就是蛮荒之地,扔了都没关系。

毕竟古代的生产力不行,如果一个地方不能种粮食,那统治那块地方,完全是负收益。

而这是一块土地肥沃的土地,更重要的是他是无主的这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朱由校感受到张维贤炽热的目光,轻声道:“张爱卿,知道为何朕要整治勋贵这就是最主要的愿意。”

“陛下是想把这块地给抢了”张维贤问道。

“可以这么说,那些文官们只知道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能干事的很少,所以,朕才把目光放到了勋贵和宗室的身上。”

“张爱卿,这块土地,是那些西夷们率先发现的,他们已经派人登上了那块土地。”

“什么,那陛下,这土地岂不是”

“唉,张爱卿放心,他们不过是在一边登入,而这块土地比大明只大不小,西夷那点人,怎么可能快速的占领全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73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