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的大明帝国

作者:万戈舍予韦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十六张,李旦和颜思齐

书名:朕的大明帝国 作者:万戈舍予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英国公,他们送给吾的不过是一个模型而已,一首战船里面的那些最重要的结构构造,上面是没有的。”徐光启摇了摇头说道。

“那我大明现在的福船与西夷战船相差如何”张维贤接着发问。

“平心而论,我大明福船在海上恐不如西夷的战船。”徐光启回答道。

“陛下,在正德年间的屯门之战中,就可以发现西夷战船比之我大明船只更为的先进。”徐光启对着朱由校说道。

对于屯门之战,朱由校是了解过的,这是大明与葡萄牙之间的一场冲突,在后面的嘉靖朝,大明也曾和葡萄牙爆发过冲突,也就是在那时,缴获了葡萄牙人的火炮,当时的明军主将见到葡萄牙人的火炮先进,便上交给了朝廷。

大明朝廷见到葡萄牙人的火炮是可以的,就下令仿制,这就是目前大明军队装备的弗朗机炮。

但是,当时的朝廷好像只看中了葡萄牙人的火炮,将其进行仿制,貌似并没有仿制葡萄牙人的船只啊,毕竟大明朝廷并不重视海洋。

可是现实是,西夷的船只确实是比大明的水师的船只要好。

“陛下,老臣认为,我们可以出银子,向西夷人购买船只,老臣以为只要我大明能出足够的银子,老臣认为西夷肯定会卖给我大明的。”张维贤说道,毕竟,西夷能够向大明出售火炮,那么多半也能出售船只,只要弄一艘回来,那张维贤认为大明的工匠们一定就能将其仿制出来。

出钱购买吗朱由校觉得张维贤这个提议貌似是可行的,在现在的西方世界,有钱别说是船只了,就连人的忠诚都能买到,毕竟,他们是谁给钱,就给谁办事。

“好了,现在朕知道我大明的船只不如西夷的了,船只不如西夷,朕可以拨银子去让人研发建造,去向西夷购买。但是,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培养海军军官,和熟知海事的船员。”朱由校说道。

“陛下,微臣以为,可以把水师中出色的军官调到京城,让他们来训练。”

“我大明现在的水师军官,能担起大任吗”朱由校有些疑惑,在天子脚下的京营都这么糜烂,更别提天高皇帝远的水师了。

不过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陛下,微臣觉得,可以找一些了解海事的西夷人,让他们来帮助我大明训练熟知海事的官员。”朱由校之前对徐光启说要建立格物院时候,就说过可以选有能力的西夷人来效力,那么也可选一些熟知海事的西夷人来为大明效力。

“陛下,这能行吗”张维贤感觉有些不靠谱,他是知道朱由校对海事的兴趣来至于哪,将来大明的水师,用陛下的话说是海军,肯定是会和西夷爆发战争的,让西夷的人给训练大明训练人才去打西夷

“若是他们不用心教导,该怎么办”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观念在张维贤是很深的

“英国公,这一点是可以放心的,西夷人的观念就是,谁给钱,他们就可以给谁办事。”

朱由校也记得,历史上崇祯朝的时候,大明也是聘请了很多西夷的火炮手和工匠,让他们给大明训练炮兵和铸炮,他们可以说也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的。

“可以。”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不仅如此,还可以召集一些西夷之中熟知造船技术的工匠。”

“朕觉得,也可以把大明熟知造船的工匠聚集在一起,让他们一起研制新的战船。”

“朕之前已经让毕懋康召集天下工匠,这件事,朕觉得是很好办的。”

“对了,这关于战船方面知识的研究和传授,格物院要负责起来。”

“郑若曾所著的筹海图编和吴朴所著的度海方程,两位爱卿可以读一读,海权是十分重要的。”朱由校说道。

“微臣明白。”徐光启和张维贤回道。

“陛下,老臣有一个想法。”这时,张维贤开口出声道。

“说。”朱由校示意张维贤接着说。

“陛下,老臣知道在江南等地,有很多武装海商,或者称之为海盗更合适,他们经常进行海上贸易,其中一李旦和颜思齐二者势力为大,其海上经验丰富,老臣以为,陛下可以招安他们,为朝廷所用。”

听到这,朱由校想起来了,现在大明在海上,是有一股强大的民间力量的。李旦和颜思齐这两名字可能不出名,当是是郑芝龙和其子郑成功是很有名的。

颜思齐被称为开台王,在后世的台湾还有纪念碑,朱由校记得在天启四年的时候,他甚至还想着谋划推翻德川幕府的统治,在日本建立政权,接受大明的册封,可惜的是在天启五年,他就死了。

至于李旦,朱由校记得他被称为中国船长,有传闻说河川家康统一岛国,曾接受过他的资助,在朱由校看来,这也是一个有名的人。可惜的是他跟颜思齐一样,也是在天启五年去世的。

“朕觉得张爱卿的提议不错,不过”朱由校话锋一转,一脸玩味的看着张维贤说道:“张爱卿居住在京师,怎么对南边的事情这么熟悉的呢”

一个身居北京的国公,一群活跃在海域上的海盗,朱由校记得李旦和颜思齐都是福建了,他们能交集在一起肯定是有什么事的。

听了朱由校的话,张维贤也不多说什么,直接跪下,说道:“老臣有罪”

见到张维贤直接跪在地上,朱由校内心有些疑惑,但还是面不改色的说道:“哦张爱卿有何罪”

“老臣明知道其是海贼,还与其交往,老臣有罪”

“那张爱卿,汝身为大明的国公,为何要和一群海盗交往呢”朱由校问。

“陛下,这赚钱啊”张维贤倒也实诚,实话实说,“陛下,海贸赚钱啊,况且,他们不仅仅是进行贸易的,还从事掠夺之事。”

“陛下,江南等地的士绅,多数都从事走私,掠夺一番,收获是很大的”

这个收益可比收租子,剥削百姓来的多了。

“老臣向其提供一些银子或者是粮食,他们每年都给老臣分红。”

“不过陛下,甲胄和火器,老臣是没有提供的。”张维贤认为自己是有分寸的,什么可以提供,什么不能提供,他心里都明白着呢。

“起来吧。”朱由校说道:“这二人有做过危害大明朝的事吗”

“陛下,劫掠商船算吗”

“劫掠商船”朱由校笑了一声,“劫掠商船好啊。”

“什么”这下不只是张维贤,就连徐光启都有些惊讶了。

“怎么了”朱由校看了二人一眼,说道:“那些家伙搞走私,不纳税,货物被抢了活该”

接着,朱由校看向张维贤说道:“爱卿以为,其二人究竟如何”

“回陛下,老臣并没有与其二人见过面,甚至都没有书信的交流,老臣也不知其二人为人究竟如何。”

朱由校听到张维贤这种话,也不感到意外,毕竟,像张维贤这样的人物做事怎么会亲自出面,都是让下人带着好几成马甲做事的。

“起来吧。”

“谢陛下。”张维贤慢慢的起身。

接着,朱由校叫过一名小太监,开口道:“命福建巡抚商周祚、福建总兵俞咨皋负责招安李旦和颜思齐事宜,把朕这口谕传给方从哲,让他拟旨。”

“若是,我大明成祖时期,三宝太监七下西洋时的航海资料还在多好啊。”这时,张维贤叹了一口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19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