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的大明帝国

作者:万戈舍予韦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十八章,要改京营

书名:朕的大明帝国 作者:万戈舍予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张维贤是在万历三十七年的时候领了后军都督府的事务。“不过具体的大大小小的事务还是以兵部为主。”

现在的勋贵,不仅是在朝堂上没有什么话语权,就连军队中也没有什么话语权。

“现在的兵部尚书是谁”朱由校对着张维贤问了一句。

“回陛下,大明现在的兵部尚书乃崔景荣”张维贤回答道。

“崔景荣改为吏部尚书,徐光启兼任兵部尚书,至于吏部尚书周嘉谟,他之前不是上表请求致仕吗大夫七十而致仕,那朕就准了。”本来官员们致仕,皇帝都会出言挽留,这个过程来回弄几次,皇帝才会准许官员们致仕。

不过话说回来,明末又好些官员都是在辞官后,又被召回朝廷接着当官。

但是朱由校不管这些,既然这官自己都不想当了,那他朱由校还挽留什么呢朱由校记得这周嘉谟是在历史上,因为触怒了魏忠贤而除籍了。

“徐光启”张维贤在心里念叨了一下徐光启的名字,张维贤在闲暇时看过徐光启所著的军事书籍,知道徐光启是一个知晓军事的,而且张维贤也是知道,徐光启之前曾多次提议朝廷要重视火器,希望改进火器的制造技术,这样看来徐光启比之前那些读书人好太多了。

“张爱卿,对京营的现状怎么看”朱由校淡淡的开口。

“京营的现状”闻言,张维贤一愣,他是知道京营的现状如何,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可是这种现状真的要如实想朱由校禀告吗京营中是有一些勋贵子弟们在里面任职的,京营的糜烂勋贵们是有责任的。

不过转念一想,陛下今日特意找自己来讲勋贵和京营的事,那么说,关于京营的现状,陛下心里多半都是明白的,所以还是如实回答了为好。

“回陛下,现如今京营糜烂,以不是成祖时五伐漠北时的京营了。”

“那给朕说说,京营是如何的糜烂”

“回陛下,京营虽说好称有数十万众,可是除去老弱,若是能有一、两万能披甲持枪可战之兵,以是奇迹可能还远远不够这些人数。”

“其它的,要么是一些用来充数的老弱病残,要么就是谎报人数,来吃空饷。”

“陛下,朝廷是按照花名册上的人数发的军饷,而现实中的京营,根本没有花名册上的那些人数不仅如此,还会去克扣军士们的军饷。”

“等到会操时,就都让自己的家丁代替自己操练,有人来检阅京营,会去用钱招募一些小混混来充人数,使得京营看上去规模宏大。”

“不过。”张维贤话锋一转,把矛头转向了文官:“那些读书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会光明正大的贪污军饷,还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漂没,不仅是贪京营的军饷,就连边军的军饷他们都贪。”

“老臣从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张维贤说着,脸上露出一副气急败坏的表情,似乎那些文官们比那些京营的军官还要可恶。

“他们,不仅仅是贪污军饷,还把军士们当成牲口使唤,为他们刚搬家、修园子等等的私事,把使唤军士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这肆意使唤军士给自己干私活的事,应该不仅仅是文官们吧。”朱由校开口道。

“陛下说得没错。”听到朱由校这么说,张维贤也是大大方方的承认了。

接着,张维贤又说很多能够证明京营糜烂的事迹。

“张爱卿既然这么明白京营的情况,为何不上疏朝廷,对京营进行整治呢”朱由校对着张维贤问了一句。

上疏朝廷整治京营张维贤自认为没这个本事,现在的他虽是英国公,但他不是像初代英国公那样对于朝政有话语权。这件事背后的利益线太多了,一下得罪那么多的既得利益这者,他身为一个对于朝政一点话语权都没有的国公爷,可是受不了的。

就算他们摆平有利益牵连的勋贵,那有利益牵连的文官呢那些御史的笔厉害着的呢,假的都能说成真的,到时候有张维贤受的,都没处辩解的,那能怎么办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见到张维贤陷入了沉默也不在接着问下去了,叹了一口气道:

“张爱卿,朕欲整治京营,难免会触碰到一些人的利益,张爱卿,汝说,勋贵们会放弃这些蝇头小利改过自新吗”

“回陛下,一定会的,如果有人顽固不灵,老臣替陛下砍了他”张维贤斩钉截铁的说道,勋贵们好不容易等到一个翻身的机会,如果这时有人顽固不灵,那么勋贵们会毫不犹豫的抛弃他们。

不过成国公朱纯臣肯定是无了,要整治京营乃至勋贵,肯定是要处理几个勋贵来立威的。张维贤也是知道朱纯臣是干过一些藐视王法的事的。

听到张维贤斩金截铁的声音,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还是叹了一口气道:

“守卫大明京师的京营尚且如此,大明其他地方的军队如何,真是说不上来啊。”

“陛下,依老臣看,我大明的边军战斗里还是不错的。”张维贤回答道。

“边军是有战斗力,可是那些辽东将门,恐怕有一些歪心思啊,如若不是李成梁养寇自重,辽东会是这个样子”

说着,朱由校想到了后世一个段子,说老朱家皇帝是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而相对应的满清皇帝,就是开局成梁孝子,结局招核贤孙。

不过,就算是现在,辽东一些将领也是有这样的想法吧毕竟辽饷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张维贤在内心想到。

“张爱卿,汝说朕让那些辽东将领的家眷长辈们都搬来京城,汝说怎么样”朱由校心中灵光一现,连忙对张维贤说道。

我怎么看你是口含天宪、言出法随的皇帝啊,你说了算啊。

朱由校也不等张维贤说什么,接着开口道:“把他们的家眷长辈们都接到京师了来享福,待在京师总比待在那辽东的苦寒之地好啊,朕在给他们的家眷长辈们豪宅,来京师享福朕还能让他们的孩子进入国子监学习。”

“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放心的杀敌了,不用担心自己亲人的安危了,若是他们战死沙场,朕会给他们封爵,又其子嗣继承”

“那些战死将领的子嗣,可以效仿汉之羽林孤儿。”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将领们的亲人都在朝廷的手上,可以尽可能更好的掌握在外带兵的将领,避免其佣兵自重,不战而降。毕竟自己的亲人都在朝廷的手里。

“朕还欲建一个大明英烈祠,供奉为大明付出生命的将领和士卒国朝不灭,香火不断”

“每年,朝廷都要组织文武官员祭拜,那些进京参加恩科的学子们,考试前都要去祭拜”

现在的人们是很重视香火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即没有后代传承香火是最大的不孝。

“这个英烈祠,造的要比成祖修建的天坛还要壮观、雄伟”用来激励大明的将士们奋勇杀敌。

朱由校不介意造几个奇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95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