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的大明帝国

作者:万戈舍予韦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五十九章,方从哲想要保住一些自己的名声

书名:朕的大明帝国 作者:万戈舍予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朱由校想要借此来慢慢改变社会的风气,改掉自从赵宋以来读书人的文弱风气。

这还是朱由校从唐朝科举中得来的灵感,唐朝诗人如此之多,质量又好,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唐朝科举除了要靠儒家经典外,还要考诗赋的。

在唐朝,如果一个人不会写诗,那么他参加科举只能打出gg

所以朱由校觉得完全可以像李唐一样,在科举加入一些东西来纠正大明的风气。

就像朱由校将君子六艺加入科举,那么那些为了考中功名的学子们将来定会去好好的学习研究君子六艺。

朱由校觉得这可比科举只单纯的考四书五经这些东西好。

“对了,朕还要补充一点,恩科里还要加上关于农业方面的知识。”朱由校想了想接着说道:

“朕不想我大明将来的官员们是群不识五谷的呆子”

都说民以食为天,若是一地的父母官们都不晓农事,在这个农业社会,怎么让辖区的百姓们过上好日子呢

方从哲听闻后觉得有些尴尬,年轻时刚刚高中的自己,不就是现在朱由校口中的的呆子吗

接着,方从哲看向朱由校苦笑道:“陛下,微臣想来,到时的恩科,定会有诸多学子落榜。”

大明以往的科举不考这些东西,大部分的学子们也都不会将心思放在这些东西上。

再说,朱由校又是将科举提前了一年举行,方从哲已经可以想到大明那些学子们得知此时后事个什么反应。

“但是方爱卿,如此选出的学子,将来也定不是庸碌之辈。”朱由校说道。

朱由校说完,方从哲便缓缓的开口:“学君子六艺,可使得我大明学子文武兼备、知能兼求、就有所别,此有利于国朝。”

“还能一改,我大明现萎靡不振的风气。”接下来,方从哲话音一转,对着朱由校行了一礼说道:

“陛下,微臣思索后,觉得若是学子不善骑射,便失去考试资格,这样一来影响太大,或是会影响国朝的稳定,所以,微臣觉得还是有些不稳妥啊。”

“那方爱卿的意思是”朱由校听后微微蹙眉,有些不悦。

方从哲顿了顿说道:“回陛下,科举中加入君子六艺,这个微臣是没有异议的,不过,若是一些学子只擅长骑射,而不精其他,那么这就和武举没有任何区别了。”

“再加上,如果恩科没有提前一年举行,那么那些学子们还有时间去学习骑马、射箭。”

“微臣想来,若是如此,我大明此次恩科,能够高中的学子将会是屈指可数。”

听了方从哲的话,朱由校说道:“方爱卿的意思是让朕收回不过骑射者,免除应试资格这项规定吗”

“陛下,这只不过是微臣的一点建议。”方从哲答道,在方从哲心中,还是想要尽可能降低影响,如果真想朱由校所说的那样子干,整个大明的学子多半会因此而丧失资格。

毕竟君子六艺,早已经被文人学子们丢掉了,特别是骑马、射箭这些更是嗤之以鼻的,骑马、射箭这些大多是勋贵中的纨绔子弟们用来休闲娱乐的方式。

大部分的文人学子,都是看不起勋贵那些纨绔子弟的。

再说了,有搞骑马射箭的时间,还不如多读几篇一些名士大儒的文章。

若是真的像陛下说得那样,方从哲觉得自己肯定会被全国各地的学子们痛骂,毕竟这可以说是断了他们一次获取功名的机会,这在一些人的眼里可是堪比杀人父母啊。

那么自己的名声可是真的毁了。

方从哲觉得学子们能不能高中是一回事,让不让他们参加,又是另一回事。

比如说,一个学子本来写文章能够名列前茅,但是因为不熟君子六艺,而取得了排名较后的成绩,但是也还是得了功名了,这样对于学子们的影响肯定是比没有通过骑射就免去参加后面应试资格小。

自己还能保住一些名声,不至于被骂的太惨。

朱由校听了方从哲的话后,盯着方从哲看了很久,才开口道:“方爱卿,汝是不是有什么顾虑是怕被人骂”

“回陛下,微臣确实是怕被人骂,陛下应该也知道,有时候文人的笔,可比武官手中的刀还厉害啊。”方从哲倒也坦诚,直接承认了。

朱由校思索了一会,神色有些不爽的对着方从哲说道:“行,就依爱卿的建议,不过方爱卿,这次的恩科的最重成绩,还是要着重取决于君子六艺这方面的成绩,特别是骑射。”

“微臣明白。”方从哲行了一礼,发现朱由校的神色不好,眼睛一转,对着朱由校说道:“陛下,微臣又有了个新的想法。”

“哦说来听听。”

“陛下之前不是下令让勋贵的世子们集中起来训练吗微臣觉得对于那些学子们也可以如此。”

朱由校看了方从哲一样,示意他接着说。

“陛下,微臣以为,恩科结束后,可以将那些君子六艺成绩不行的进士们集中起来,让他们集体学习君子六艺,只有合格后,才能给予其官职。”方从哲将自己心中的所想说了出来。

听了方从哲的提议,朱由校感到很满意,对着方从哲点了点头道:“这提议不错,就按方爱卿说得做。”

内阁

从方从哲口中得到朱由校要将科举提前,还要加入君子六艺消息的韩爌有些诧异的看向方从哲。

“方阁老,科举可是国朝重事,怎能如此草率”

“怎么草率了”正在提笔写章程的方从哲头也不抬的回了韩爌一句。

“此等大事,陛下没有和朝臣商讨,就做出了如此决定,这不是将国事当成了儿戏方阁老怎么不劝诫陛下啊。”

“韩阁老,这是陛下的决定,某也不好违背圣名啊。”方从哲放心手中的毛笔,看向韩爌道:

“况且,陛下和吾已经商讨了很久,陛下怎么就没有和朝臣商讨吗这不就是吾等大学士的职责吗”

但是以往,皇帝想要做出什么决定,不都是先召集内阁大臣们商讨,讨论的差不多了,在到朝堂上一锤定音。

可结果,当今陛下将这些步骤的省去了,直接由自己和方从哲就把事情给定下来了。

这样独断朝纲的皇帝,可以说是他们这些读书人最不喜的皇帝,他们喜欢的是把朝中大小事务都交由自己决定的皇帝,而当今天子明显不是这样的皇帝。

看在同朝为官的份上,方从哲开口劝解道:“君子六艺,乃是孔圣人都提倡的,吾等身为圣人门徒,定然要铭记圣人教化,所以,这君子六意怎能够将其丢弃”

这些韩爌自然是明白的,可是,现在你让大明的学子们在恩科时考君子六艺,这不是故意为难学子们吗特别是其中的御和射,大明现在的学子们什么能力,韩爌是清楚的,让他们写写文章,呤诗作对还行,弄君子六艺这不是要他们的命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07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