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朱由检:大明第一败家子

作者:小凤炖蘑菇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十八章 隐忍不发?

书名:我,朱由检:大明第一败家子 作者:小凤炖蘑菇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7

草包皇帝朱由检居中而坐,身边围拢一大群富家子弟,眼瞅着黑压压一大片乞丐黑头,心情说不上好。

当然,也说不上坏。

真假金币案。

红丸案。

冷香玉露丸

一件件,一桩桩,涌上心头。

让草包皇帝再一次明白过来, 这个大明朝,的确烂透了。

烂成一片脓包了。

这一年多、将近两年时间的胡折腾,只不过是给大明朝续了一口苟延残喘之气,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抢救不了大明朝的。

“诸位,吃好,喝好, 等会儿,本公子还要请诸位玩好”

“来来来,咱再走一碗。”

“哈哈哈,你们这些草包,酒量不行啊。”

朱由检红光满面,举着酒碗左右碰碗,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让那些富家子弟们心下折服。

这位朱脚公子,不仅心情豪爽。

而且,酒量还如此惊人,烈酒灌入腹中,浑然不见其有丝毫醉意,除却俊俏清贵的脸上涌出两团飞霞,两只眼睛反而越来越亮,委实令人不可思议。

“朱脚公子,来来来,咱敬你一碗”

“朱公子,能结识你这等风流人物,真乃我等之福气,这一碗酒, 我先干为敬”

两个时辰过去,一场奇怪的酒宴终于结束。

朱由检趁着众人不注意,悄然出门,向红柳姑娘的画舫而去。

有些事情,他心下疑惑。

必须要向曹公他们问明白,真假金币案,如此重大案情,为何没有及时向他禀告。

“公子,你喝了多少酒啊”

一进画舫,红柳姑娘吓一大跳,赶紧上前搀扶住朱由检。

草包皇帝嘿嘿笑道:“酒不醉人人自醉,红柳,朕想你了”

说着话,一阵酒意涌上来,他脚下一个踉跄,就扑倒在牙床之上:“唉,还是你这里好, 朕的一颗心, 终于能够得到片刻安宁。”

红柳姑娘快手快脚的整治了一碗醒酒汤:“公子, 来, 喝一碗醒酒汤。”

“看看你,也不知道疼惜自己的身子,这都喝了多少酒啊”

听着红柳姑娘的娇嗔,朱由检心情渐渐好转。

“红柳,外界的真假金币案,你和曹公都知晓吧为何不曾告诉过朕”朱由检喝过醒酒汤,斜歪在牙床上问道。

“知晓的,”红柳姑娘笑道:“还不是担心你着急上火,忍不住动手砍人。”

红柳洗了一条素色丝巾,敷在朱由检的额头,这才继续说道:“曹公说了,此事,在江南之地刚刚有些苗头的时候,他就得到消息。

那些江南富户不甘心自己的金银之物变成一堆废物,所以,便互相联络,暗中约定,所有的茶叶、丝绸、盐铁、漕运、骡马、粮食交易等,一律抵制大明金币;

他们约定了金七银三的比例,私下铸造钱币,作为流通之物。

到后来,甚至还出现铸造了银币。

曹公说过,这种事情,是一把双刃剑,说不定会伤到朝廷还是伤到那些豪门富户,咱不妨静观其变。

甚至,在必要时,还免不了给推波助澜一番”

朱由检听着,默默点头。

对于这种朝堂、江湖、人心层面的斗争,还是要依仗曹公、茅元仪、魏忠贤、甚至钱谦益这些老狐狸,因为,他根本就不懂啊。

只有老狐狸,对老狐狸才是最了解的。

后世不少穿越者,一回到古代,便依仗着金手指为所欲为,好像无所不能,装逼打脸,将古人配角都当成傻逼,这简直就是笑话。

这些人,在朝堂之上,江湖之远,对人心世故的理解,基本没几个降智的

“也就是说,曹公早已知晓此事”

朱由检一听,放心了。

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吧。

他这个草包皇帝的任务是什么

一阵酒意再一次涌上来,朱由检脸颊飞红,笑眯眯的瞅着红柳姑娘:“那就,来一发”

红柳姑娘一愣。

旋即俏脸一红,笑道:“你呀,都醉成这般模样了,还想着”

“乖,听话,咱今日喝茶听琴,欣赏湖光山色,如何”

“你竟敢小看朕的骑射能力”朱由检嘿嘿笑着,伸出双手,在空中虚抓几下,道:“行行行,一切听凭红娘子的安排。

谁让你是朕在这世上,唯一心动不已的奇女子呢。”

红柳姑娘闻言,一颗心早已融化,忍不住脚下一个踉跄。

这不是朱由检第一次赤果果的表白,但每一次,都会让她醉意阑珊好几日

这个冤家哟

于是,一日一夜。

次日早朝,草包皇帝例行传出话去:朕体有恙,略感不适,诸位臣工朝堂自行议事,随后将拟定的题本送入宫里便可。

从海外归来后。

朱由检做出的第一个决定,便是从此君王不早朝。

刚开始,那些文官清流们还叽叽喳喳议论一阵子,纷纷泣血上陈,言说君王不勤勉于国政,此为大明之祸。

乃亡国之道。

与圣人教诲、太祖遗诏背道而驰,绝对不可。

朱由检忍不住拍碎一张梨花木桌子,大发雷霆,将几名跳腾的最欢的读书人痛斥一番后,这才渐渐消停下来。

那些文武大臣们,心里头打的什么小算盘,真以为草包皇帝不知道

君王不早朝,对手握实权的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御史们来说,只能说是少了一个眼中钉、肉中刺,让他们贪赃枉法打捞黑钱时,更加肆无忌惮而已。

尤其是在官员的任用上,更是大开方便之门。

对大明朝的官吏来说,没有皇帝,他们能玩的更加开心一些。

或许,还更加得心应手一些。

因为,皇帝在上面坐镇时,大臣们心里总有一种推诿责任的心思,想着反正上面有人撑着,这个大明朝,亡不了。

大家随便糊弄着,就算是天塌了。

总有个草包皇帝在顶缸。

可是,如今,草包皇帝干脆不上早朝,一旦政务上出现偏颇,谁的责任可不就是明晃晃的摆在哪里么

朱由检沉迷于酒色,怀里搂着红柳姑娘,泛舟西苑之上,心情舒畅,卿卿我我。

朝堂上,群臣们却吵成一团。

中山王徐允祯奉旨暂领朝政,魏忠贤、钱谦益、张瑞图等人辅助,处理大明朝的日常政务。

“辽西连发十余道疏,请求朝廷筹备钱粮、新式火器,火速支援山海关一线,朝廷却迟迟按下不表态,这分明就是要断送我大明的辽东大片土地啊。”

“是啊,山海关一旦被破,那些建奴铁骑三五日后,即可长驱直入,抵达京师城下,中山王可得想个办法啊。”

“此外,九边之地,同时遭到攻击,其中,大同、榆林、宁夏三镇,早已被破关”

“山东、河南、山西几省,天灾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多有饿死之人横尸荒野,狼群野狗一个个吃的眼珠子都滴血了,朝廷为何不继续赈灾啊”

听着文武百官的诘难,中山王徐允祯以手扶额,不声不响。

他这个摄政王,简直太过委屈了。

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统辖京畿三大营,职责是拱卫京师的安全问题,对于筹措钱粮、铸造火器支援辽西之地,他根本就心有余力不足。

魏忠贤阴沉着老脸,眼皮耷拉着,也不吭声。

他就想看看,那些人跳腾的最欢,表现的最为忠心耿耿,而心里头却把大明朝根本就当成一只大肥猪,能宰一刀算一刀。

能咂一口血,撕下一片肉,口下绝不留情。

眼下的情况,他算是看明白了。

那些个口口声声为国为民者,恨不得将自己的一颗心掏出来,让草包皇帝瞅一眼的,并非大奸大恶之人。

相反的,这些人对大明朝的忠心,完全发自内心。

只可惜。

空谈误国而已

遇到事情,无论大小,无论缓急,先表一番忠心,泣血上陈,以头杵地,恨不得掏出心窝子来。

却谁都没个屁办法

“钱大人,你看”魏忠贤侧脸看向钱谦益。

治文官清流,还得文官清流自己来。

“各地告急,皇帝龙体不安,诸位同僚的心情焦急,也是理所当然的,”钱谦益淡然说道:“不过,凡事总有个轻重缓急,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

就说说辽西的粮饷、新式火器一事,就不是很急,可以搁置一二,等到朝廷筹措足够的钱粮和火器,一并运过去便是了;

至于九边战事,诸位同僚可曾到现场去勘查过

那些北蛮骑兵,现在境况如何

胜了,还是败了

哪位将军在前线抗敌敌军粮饷、兵力配置、战略目的等,究竟是什么诸位可有准确情报”

钱谦益一开口,便将那些文官们给压了下去。

屁都不知道,就知道胡咧咧

“此外,赈济灾民一事,是由魏厂公亲自督战,”钱谦益喝一口茶,悠然说道:“各地传报上来的灾情,到底有几分真

几分假

总计需要多少钱粮、人力

而且,还需要将各层官吏雁过拔毛的那一部分钱粮计算在内,总共需要多少钱多少粮需要朝廷派出去多少人监督,方能保证赈灾钱粮一分不少的分发到灾民手中”

钱谦益说着说着,脸色渐渐冷了下来。

“你们中间有些人,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几次贪腐大案,砍掉了多少官吏的脑袋,这才消停了多长时间,老毛病又犯了”

“赈灾的钱粮,你们也敢伸手,以我看啊,今日幸好皇帝没有临朝,否则,龙颜震怒之下,又得砍掉多少颗大好的头颅”

“户部右侍郎李象龙,拨付山东的两百七十万石粮食,七百七十万枚大明金币,还没运出京师,就剩下不足三成。

怎么回事”

一名正想慷慨陈词的官吏,噗通一声,软倒在地。

“钱大人,此事、此事我罪该万死啊,钱大人饶命”堂堂户部右侍郎,软的跟面条一般,跪爬到钱谦益脚下苦苦哀告。

眼见的钱谦益不吭声,便又跪爬到魏忠贤脚下哀告:“九千九百岁,魏厂公,下官该死,下官鬼迷心窍”

魏忠贤端起茶碗,浅饮一口。

他默默收回靴子,免得被那人的眼泪鼻涕弄脏了。

“徐王爷,您老人家”

户部右侍郎刚跪爬到中山王徐允祯脚下,就被一脚踢翻在地。

中山王沉声问道:“你李象龙在湖广之地,拥有良田十二万亩,还有一些其他产业,不至于看上区区一百多万石赈灾粮吧

而且,五百多万金币,这么大的缺口,你一个户部右侍郎一个人也不敢独吞。

自己说吧,免得等会进了魏厂公的东厂,你就算是想说,估计也说不出来了。”

李象龙脸色骤变。

汗出如浆,脸色煞白,却终于跪伏在地上不肯开口。

“不用说了,”一直都阴沉着脸不吭声的魏忠贤,突然开口说道:“兵部的,工部的,户部的,还有御史台的几位大人,你们把赈灾所用的钱粮,掉一个包,运到山海关去了。

此事,刚一开始,万岁爷就已然知晓。

他只是嘱咐咱家说,看看有人能够醒悟过来,主动交代问题不,暂时不用理睬。

嘿嘿,万岁爷对人,那可算是仁至义尽,咱这些做臣子的,难道就不愿坦承相待真是令人失望透顶。

想必,万岁爷看到今日朝堂上这一幕,心情也不会很好吧”

一番话说出来,群臣中登时便有七八人瘫倒在地。

这一年多来,阉党势力被皇帝刻意打压,早已元气大伤,很多人以为从此后便可稍微放松一口气

如今看来,还是想多了。

“辽东辽西防务,万岁爷正在想办法筹措钱粮,并责令大明学堂铸造新式火器,务必一战便将建奴打趴下,故而,迟迟不曾拨付下去。

不料,诸位同僚可真是煞费苦心,为咱大明朝的江山社稷殚精竭虑,竟然将赈灾钱粮挪用到山海关去了

朝中大臣,与封疆大吏、督抚、总兵大人的关系,还真是铁啊。

竟然,都开始替万岁爷操心了”

魏忠贤的公鸭嗓,犹如一把寒冷的杀猪刀,在那些犯官的身上、咽喉处,抹来抹去,令人不寒而栗。

朝廷上,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骚臭味儿。

“既然你们不肯自己说,那就,请吧。”魏忠贤轻飘飘撂下一句话,转身就走。

大殿外涌入十几队锦衣卫,开始抓人。

“魏忠贤,阉狗”

“我跟你拼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47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