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朱由检:大明第一败家子

作者:小凤炖蘑菇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五十章 翻脸无情

书名:我,朱由检:大明第一败家子 作者:小凤炖蘑菇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7

“咱大明至少有五万万两银子,可国库、内库加上民间流通的,却不足百之一二,这才是大明的病根子啊。

既然大家都用银子当钱币,银子就应该是用来流通的,可事实上,银子太少,根本就流通不起来啊”

李岩听了,若有所思。

张献忠几人听了,却一脸的不以为然,对这位朱公子的话,自然是一句都不信。

大明朝廷在太祖爷洪武年间时,曾严厉禁绝过金银之物充当“流通货币”,而是以大明宝钞、铜钱为货币,但扛不住朝廷胡整啊

一缺钱就印刷大明宝钞,没有储备金制度的朝廷,简直就、十分流氓

这种“高大上”的问题,岂是张献忠这等武夫所能理解所以,朱由检的一番话,其实主要是讲给李岩听的。

同时,他自己也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他既然想要败家,前提就是得有一大笔钱财供他挥霍

“所以,本公子的生意,正经的很,完全就是利国利民,就算是皇上听了,也会龙颜大悦,说不定会悄悄溜出皇宫”

朱由检说的高兴,完全没有理会早已吓得脸色铁青的李岩、张献忠几人。

祸从口出啊,朱脚公子

“朱公子,慎言”李岩低声说道。

朱由检轻笑一声,道:“无妨,当今皇上开明的很,只要咱们所作所为有利于大明之江山社稷,有利于改善国计民生,让老百姓有一口热乎饭吃,即便偶尔说几句出格的话,他只会淡然一笑。

你们是没见过皇上,他老人家咳,他老人家英明神武,阳光帅气,心胸开阔,仁爱德厚,生龙活虎”

朱由检还是第一次夸赞自己,刚开始有点不顺溜,可一旦开了头,就忍不住多称赞几句。

“所以,你们几个好好干,说不定哪天会飞黄腾达,混个国公、侯爷啥的,也未尝不可啊。”

朱由检拍了拍李岩的肩膀,正要继续说服教育,只听得一阵莺歌燕啼,却是潇湘院的姑娘们来了。

“哎哟朱公子,你来到胭脂巷子,不去潇湘院喝酒,怎么来到这等地方了”

人未到,红柳姑娘甜糯婉转的声音先传了进来。

包厢的红漆镂花门被一只素手推开,香气袭人,一名娇滴滴的妇人走进来,抱住朱由检的胳膊就是一阵撒娇。

朱由检叹了一口气,苦笑道:“给你们说几次了,咱是个读书人,要拿老成些”

说着话,在妇人翘臀上“啪”的就是一掌,调笑道:“记下了”

妇人娇嗔一声,呢喃道:“嗯,记下了,有点麻,带点酥”

李岩几人:“”

这位朱脚公子,有点不要脸呢。

分明就是个草包败家子,偏生要冒充什么读书人

“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潇湘馆的红柳姑娘,不但人品风流,更难得的是她吹的一口好萧,胜过当年名满天下的李师师。”

“啪”的一声脆响。

朱由检又是一掌拍下,笑道:“红柳姑娘,这几位是本公子的哥们儿,以后去潇湘馆消费,都挂我账上。”

不说李岩、张献忠几人瞠目结舌,朱由检心里却在嘀咕,不就是几个反贼么朕让你们当个乌儿,挣死算求了

“朱公子的哥们儿,就是我红柳的哥们儿,给,这是我潇湘馆的贵人币,以后想饮酒听曲儿了,尽管来。

全场记在朱公子的账上”

说着话,红柳姑娘从怀中摸出七八枚金灿灿的“花钱”,塞到李岩手中,娇笑道:“既然朱公子亲口说的,几位哥哥可莫要嫌弃奴家”

“等等”

朱由检突然开口说话。

他伸手从李岩手中取过一枚“花钱”,眉头微皱,似乎在思量着什么。

李岩几人不敢说话,只能眼巴巴的瞅着朱由检,面面相觑。

金币银币不如草纸印出来的纸币啊

朱由检似乎有所领悟,不由得喃喃自语:“对啊,为什么不能循序渐进”

然后,他猛的一拍桌子,朗声笑道:“小二,上酒”

“今儿个咱老朱高兴,全场包圆,大家敞开肚皮,吃好喝好,改日玩好花好”

李岩等人一脸懵逼。

这个“朱脚公子”,脑子有问题

崇祯元年,翻年开春后的形势不错。

北方、西北一带的以工代赈有序进行,大明学堂、京师下水道工程全面开工。

山西大同府朔平露天煤矿的前期勘探,和修筑铁路的准备工作,在杨鹤、钱谦益等人的主持下,进行的有条不紊。

朱由检卖官、炒地皮所得的钱粮如流水般花出去,算是解除了大明朝廷的燃眉之急。

各项工程吸纳了大量的民夫。

流民的大幅减少,使得一些“反贼”队伍开始溃散、缩水,除了高迎祥、王和尚等“匪首”不愿也不敢回乡,不少农民逃回家乡。

四月中旬。

大旱经年的山西、陕西、山东、河南等地,终于降下一场透雨。

种田的,似乎又有了活路。

于是,反贼队伍很快分崩离析,所谓的十三路“义军”,最后只剩下不足千人,遁入深山密林之中,依靠打家劫舍、打猎捕鱼为生。

朱由检下令,不剿不抚,让他们自生自灭去。

没了饥荒和大量流民加入的“闯王”,充其量也就是水泊梁山的宋公明,朱由检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老百姓吃不上饭,不造反让他们吃土去

朕的主要任务是败家,可不是派兵扑杀老百姓

与此同时,锦衣卫、东厂、都察院、以及刑部的人也开始忙碌起来。

按照朱由检的意思,只要在崇祯元年以后收手,不再贪腐的各级官吏,实行“污点清零制”,对以往的过失既往不咎。

但对于崇祯元年以后,俸禄翻了五六倍,另外还享受各种补贴、奖金和福利待遇的情况下,依然我行我素,伸手贪腐者,绝不留情。

尤其是在赈灾钱粮上动手动脚的,直接剁手。

情节严重的,经过锦衣卫、东厂太监的调查审理后,移送都察院、刑部进行严格审核定罪,该砍就砍,该剐就剐,绝不手软。

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有数以百计的官吏人头落地,为自己的贪心不足付出代价。

朱由检通过一系列罕见的雷厉风行和铁血手段,强行为大明朝续了一口苟延残喘之气。

杀鸡骇猴的效果,甚为明显,不少官吏主动交代问题,并吐出其所贪墨的钱粮,以求获得宽大处理。

对这些人,朱由检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度,不禁没有砍头掉脑袋,而且还获得皇帝的亲笔赦免,在原任上“戴罪立功”

大明吏治,为之一振。

朱由检这个草包皇帝,终于展现出其狠辣阴毒的一面,让文武大臣们大吃一惊。

当然,此举并非朱由检的本意,他一贯提倡“治国理政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他之所以突然出手,借助锦衣卫和魏忠贤所提督的东厂太监,进行一次大扫除,皆因为他的“大明游乐园”项目,就要上马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08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