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朱由检:大明第一败家子

作者:小凤炖蘑菇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十八章 兵者,诡道也

书名:我,朱由检:大明第一败家子 作者:小凤炖蘑菇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7

喜峰口一线,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东临铁门关、董家口、青山口,西连潘家口、罗井关、罗文峪。

这些关口都是长城要塞,不容有失。

建奴铁骑一旦突破其中任何一道关口,便可南至喜峰口,东通铁门关、孤山子,西指迁西、遵化,进逼京师之地。

所以,茅元仪深思熟虑后,决定加强铁门关、董家口、青山口、潘家口、罗文峪等处关隘防守,唯独留下喜峰口一处,门户大开。

草包皇帝的密旨中,让他打一个漂亮的伏击战,而非一场可歌可泣的长城保卫战。

对此,茅元仪深以为然。

兵者,诡道也。

可以暗戳戳弄死敌人,为什么要明晃晃的扑上去,与那些建奴罗圈腿进行肉搏

更何况,就算打不赢也没关系啊。

反正,大明工程局的那帮基建狂魔,还给建奴铁骑挖了一个大坑呢

黄昏时分,风雨更急。

喜峰口以东二十里的铁门关隘里,十大盆炭火,一边烤着羊肉,一边抿着小酒,舒服的不像话。

甚至,还有人哼起了粗俗小调。

“摸摸你的腰啊,棉花包;”

“摸摸你的腿啊,全是水”

粗俗,简直太粗俗了

这一幕,猫在关隘里避雨的学生兵们皱眉不已。

要不是看在这些老兵两鬓染霜,脸色粗粝、黧黑,一看就知道是经年老兵卒,一帮年轻气盛的学生兵早就开骂了。

根据茅元仪的布置,铁门关地势险峻,只有一条逼仄山道通关,建奴骑兵无法发起有效冲锋,便只安排了学生兵三百人,原有老兵十八人,以作防御。

“根据大帅密令,再过六个时辰,建奴铁骑可能来袭铁门关,你们几个还在喝酒烤肉”

一名学生兵哨官皱眉说道:“简直就是胡闹”

十八名老兵卒默默收起酒囊,默不作声的烤着肉。

大明朝拖欠军饷严重,很多时候,兵卒的口粮都是自己想办法去搞的,就算是那些把总、参将们看见,也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临阵喝酒,这可是大罪。

崇祯皇帝朱由检登基后,补发了双倍的军饷,兵卒们的日子渐渐滋润起来,可悄悄摸出营地去打野食的风气依旧,几乎所有的老兵都在这么干。

没办法,都成一种习惯了。

“趁着还有一段时间,大家提前检查兵器装备吧。”学生兵哨官吩咐一声。

于是,噼里啪啦一阵响,大家纷纷检查自己的火枪、弹夹、手雷等物。

学生兵在大明讲武堂时,训练所用火铳,多为火绳枪,这种新式火枪到手还不足一个月,很多新兵只开过一两枪,但对手中的家伙还是很有信心。

新式火枪有效射程六百多步,建奴们马背上的强弓硬弩,不过一两百步,简直就是压着打,怕个锤子哟

所以,大家对接下来的一场大战,甚为期待。

只有那十抹淡淡的愁苦之色。

“哨官大人,咱们埋设的地雷,距离似乎有些太远了。”一名老兵卒终于忍不住开口,“要不,重新埋设一些”

学生哨官坐在一张破凳子上,居高临下的俯视着老兵,淡然说道:“哦依你的说法,大帅的布置有问题”

那老兵脖子一缩,干笑道:“不敢不敢,大帅算无遗策,如此布置定有深意”

说完话,老兵们默默对视一眼,开始检查手中火枪。

他们属于老弱病残,学生兵根本没将其放在眼里,所以,在分发兵器装备时,只给他们每人一把新式火枪、十发子弹。

其中的两枚子弹,还让他们偷偷摸出去打猎,硬是给糟蹋了。

说真的,这种新式火枪,简直太爽了

与此同时,长城以北百余里之外。

建奴铁骑正在埋锅造饭,气氛异常凝重,除了马匹偶尔发出的喷鼻之声,和兵卒踏在雪地上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音,整个营地一片静默。

寒风怒号,雨雪凄厉。

在一处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一名年纪不过三十岁左右的壮硕汉子,裹着一条裘皮袍子,端着一盏油灯,正在俯身查看地图。

在中年汉子身周,十几名皮裘鹿靴的贝勒、甲喇额真等屏气凝神,静等大汗发令。

“喜峰口一线,峰峦叠嶂,道路逼仄崎岖,极为险峻,”十几个呼吸后,壮硕汉子突然开口,“东有铁门关,西有潘家口、罗井关,易守难攻,须得突袭。”

“蓟辽总督孙承宗是个人才,早早开始加强喜峰口一线防御,但咱们不是买通了他的总兵孙得功嘛”

壮硕汉子微微一笑,直起腰来,淡然说道:“明军战力过人,红夷大炮等火器也十分厉害,但经不住上下一心的贪腐啊。”

“此次,要不是用反间计挑起皮岛毛文龙与高丽王之间的矛盾,令其互相防备,均不敢轻举妄动,千里奔袭喜峰口的这支奇兵,也须冒着极大风险。

所以,咱们得抓住这次千古良机”

壮硕汉子,也就是刚刚登上汗位两年多的皇太极,呵呵大笑,一脸的欢畅。

“传本汗军令,命二贝勒阿敏标下神箭营,兵分六路,分别攻击袭扰铁门关、董家口、青山口、潘家口、罗井关、罗文峪”

“命大贝勒代善率本部人马,协助神机营、火铳营,随本汗中军大帐,叩关喜峰口”

“传令下去,宰杀一批生病的马匹,让儿郎们饱餐一顿,连夜出发”

“谨遵大汗令”

贝勒、甲喇额真们轰然应诺,快步离开中军大帐。

最后,大帐里只剩下大汗皇太极、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等三人。

“大汗,三贝勒莽古尔泰提兵一万五千,突袭龙井关、大安口一线,应该已经有所进展了吧。”大贝勒代善躬身问道。

“三贝勒的突袭受挫,正在回防锦宁一线,”皇太极笑道:“能破关最好,就算破不了龙井关、大安口,回防锦宁,还可以牵制明军主力,让孙承宗腹背受敌,首尾难顾。

此外,就算他能抽调出一支精锐骑兵,本汗也会叫他死无葬身之地”

代善、阿敏二人闻言,大为欣喜。

皇太极身为四贝勒,胸怀大志,遇事往往能够沉着冷静,同时又熟读汉人兵法韬略之书,极得父亲恩宠、看重,并将汗位传于他,果然没有做错。

这些年的征战过程中,在大汗皇太极的运筹帷幄下,不知有多少明军主帅、总兵,分明打了胜仗,却往往会莫名其妙丢了乌纱帽,甚至被他们的皇帝砍掉脑袋。

皇太极,真乃千古

不,皇太极乃咱后金之万古圣君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6169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