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朱由检:大明第一败家子

作者:小凤炖蘑菇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十五章 憋气的洪承畴

书名:我,朱由检:大明第一败家子 作者:小凤炖蘑菇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7

西安府的不少人都知道,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大人,平日间有三样好。

一好豆干,二好听戏,三好读书。

所以,西安府北大街一带的戏园子门口,一溜齐的,每天都有二三十家卖豆干的小摊点。

蒸豆干, 炸豆干,煮豆干,爆炒豆干,油泼辣子豆干,羊肝炒豆干,羊汤泡豆干,香椿拌豆干,酸辣豆干汤

总之,就十分丰盛。

生意火爆的不行。

饥荒之年,老百姓最是可怜。

他们往往为了一口饭,在荒郊野外挣扎哀号,无助而绝望,那些卖儿卖女者,还算是有点门路的。

据说,天启七年春天,关中百姓易子而食者, 屡见不鲜。

但西安府里的官宦和大户人家,该吃吃,该喝喝,该舔的就算是明知道洪承畴洪大人清正廉明, 但该跪下舔的,照舔不误。

在这个闽南汉子尚在陕西督粮参政任上时, 他的这三个好,便被西安府的人津津乐道,以为美谈。

“洪大人就好一口豆干,那是他老人家不忘本。”

“洪大人爱看戏,那是他老人家爱秦腔,爱咱老陕的风土人情、爱咱三秦父老么”

很多西安府的大户人家可能不知道,洪承畴这一辈子,最恨的,便是豆干。

最不喜欢听的,是秦腔。

在他这位闽南读书人看来,秦人的风尚太过刚硬,唱戏就唱戏,嘴张着像一口烂碗,挣的面红耳赤的,一个个好像要出五关斩六将的架势,令他略感不适。

读书人,还是要有点文气, 才更像个读书人。

问题是, 老陕的豪门大户们,就喜欢这口, 没办法,为了让手底下的兵卒有一口热乎饭吃,他得假装爱秦腔。

至于豆干,就有点难言之隐了。

二十四年前,每日一大早都会走街串巷叫卖豆干的少年洪承畴,可能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他会高官厚禄,大权在握。

这位闽南汉子出身贫寒,十一岁辍学,在家帮母亲做豆干。

清晨时分,还要挑到附近的英圩埔去叫卖。

洪承畴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学馆外听课,偶尔也帮学生做对子;老师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免费收洪承畴为徒,重返校门。

五年书后,到泉州城北学馆读书。

万历四十三年,二十三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举人。

万历四十四年,洪承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浙江提学佥事,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陕西督粮参政,陕西三边总督

一路走来,洪承畴的仕途,可算是顺风顺水,官声不错。

顺带着,他的心境也不错,远离朝堂,避开那些乱七尔雅,一副饱读诗书的闽南才子模样。

于是,面子上表现出来的喜好豆干,便成为一桩不忘根本的美谈

如今,洪承畴的喜好又多了一样,那就是有事没事的,总爱跑到西安府的几座城门楼子上去转悠。

用茅元仪的话说,洪大帅,在数他的羊。

落日余晖下的西安府,颇有些沧桑厚重气息,尤其当秦岭一脉的氤氲之气,被一抹残阳染成猩红色时,更显辽远。

洪承畴站在西门城墙上,极目远眺,清瘦的脸上毫无表情,两只瘦硬的手掌藏于袍袖中,捏的指关节叭叭作响。

这是他怒极的样子。

几名亲兵躲得远远的,生怕触怒上霉头。

随着延安府、庆阳府、平凉府等三府之地的日子渐渐红火,地处关中平原的西安府,却一片萧瑟。

据哨探回报,人家那边的青苗齐刷刷的,绿油油的,长势喜人,老百姓干劲十足,天不亮就起来下田锄草、保墒。

再看看自己下辖之地,老百姓都饿昏了头,竟然也学人家,攻打县城不说,还想要开仓放粮、均分田地

真是反了天了

昨日,他就亲率一支铁骑,镇压了蓝田那边的一路反贼,当场砍下百余颗黑头。

顺带着,他还下令,将弃械投降的三百余反贼,押到菜市口,统统砍头示众

反贼的势头倒是遏制住了。

问题是,手下的兵卒却出事了。

洪承畴手下边军原本有线放风筝,散了两万多。

二月头上,三府之地的老百姓分到耕地的消息传来,又散去七八千。

如今好了,那边的青苗长出来,眼看今年不挨饿了,手下的边军又散去三千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朝廷的粮饷没消息,豪门大户的粮饷,他們自己用来养了兵,谁还愿意借给他洪承畴一颗粮食

如果光是这些问题,洪承畴倒也还有办法应对。

可更令他感觉到羞辱的,是紫禁城里的那个草包皇帝,对自己这个三边总督不仅不闻不问,还顺手简拔了一个商丘县令孙传庭,令其镇守宁夏镇。

不得不说,草包皇帝的这一举动,分明就是对他洪承畴的羞辱。

无论怎么说,宁夏镇不过是陕西三边总督统辖下的一座军镇,孙传庭就算是朝廷三品武官,却还是在他洪承畴手里头捏着呢。

镇守宁夏镇,说的轻松,没有他这位三边总督的调度,人吃马嚼,外加各种后勤辎重什么的运不过去,难道要让一万多边军吃草啃沙子去

可是,皇帝为何要这么做呢

洪承畴憋了一肚子闷气,仰面向天,眉头微皱,半眯着双目,看着黛青色的天空,有两只大鸟一瘸一拐的飞过,不禁深吸一口气。

憋了良久,良久。

然后,缓缓放了一个屁。

终于舒坦了。

既然如此,那就

“报”

突然,一名哨探快马加鞭,卷起一阵黄尘,向这边赶来,在距离洪承畴尚有七八丈远时,滚身下马,单膝跪报:

“禀报大帅,凤翔府急报,刁民聚众造反”

“凤翔府什么时候开始的多少人造反千户曹明月就驻守在那里,他是吃干饭的”

洪承畴勃然大怒。

一连串的质问,吓得那名哨探脸都绿了,磕磕巴巴的说道:“禀禀报大帅是是是今日中午前后开始,约莫有七八百刁民围攻府衙”

“曹明月呢他人在那里七八百刁民,他干什么吃的”

“禀报大帅,曹明月正在率军镇压”

洪承畴心里窝着火,让春寒料峭的风一吹,觉得又想放个屁。

于是,便又放了一个淡淡的臭屁。

肚子终于舒坦多了。

“传我令,点齐三千骑兵,星夜驰援凤翔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66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