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朱由检:大明第一败家子

作者:小凤炖蘑菇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七十二章 偷梁换柱

书名:我,朱由检:大明第一败家子 作者:小凤炖蘑菇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7

苍茫大地上,夜幕降临;箭垛背后,人间凄凉。

燕山一带,长城如龙。

大明守军却如虫。

无他。

饿的。

朝廷的粮饷双倍拨付,尚未走出京城,便少了一两成;运到蓟辽总督孙承宗手里,思之再三, 截留一部分用来修筑城池、关隘;

于是,又少了二三成。

等到大同、榆林等军镇总兵手里一转腾,再少上二三成。

参将,游击,总旗,总哨

层层剥皮, 雁过拔毛。

有些官吏,实在拔不上毛, 沾几滴油还是可以做到的。

于是,草包皇帝朱由检想尽一切办法,榨油榨出来的双倍钱粮,落到大明老兵手里时,差不多也就是几枚铜币,还有那半口吊命的军粮

“大帅,您在下面等着,我带弟兄们先摸上去。”

黑暗中,王云燕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森森的牙齿,有如一只择人而噬的野兽。

茅元仪点点头,没说话。

他善于用兵如神,但单兵作战能力一般,这种冲锋陷阵的事,还是王云燕、老柳这帮曾经的大明老兵比较擅长。

“突击营,上”

王云燕一挥手,身后将近三百人矮下身子,猫着腰, 悄无声息的向山岩上攀爬而去。

他们每一个人, 嘴里咬着一把解腕尖刀,背着一个小小的手弩。

全副武装,不过,都是冷兵器。

这种山地夜袭战,毛瑟枪反而不如小手弩,以及他们腰间悬挂的军刺、小手雷等小玩意。

郑芝龙送来的七万老兵,加上茅元仪从延安府带过来的两万多人,全部换上了新式武器装备,神不知鬼不觉的摸到了山海关一线。

仰望着突击营的人攀援而上,茅元仪从怀中摸出一小块豆干,放在嘴里,慢慢品咂着。

延安府一带的小麦该抽穗儿了吧

洪承畴那个陕西三边总督,找不见亲妈,会不会着急上火,又站在西安府的城门楼子上,数他的那几只羊羔子吧

草包皇帝把整座京城、乃至这一大片江山丢下,像个没事人似的, 躲在铁甲战舰上泡妞、撸串

还真是个甩手掌柜的

如此这般, 胡思乱想一阵。

黑黝黝的山脊上,一盏灯笼忽闪数下, 犹如米脂婆姨那毛嘟嘟的大眼睛,眨巴了几下。

这么快就得手了

茅元仪举步向山上走去。

山路崎岖,不过,王云燕等突击营的老兵们,在攀援的过程中,顺手给茅大先生弄一根绳子,以防他老人家不小心掉山崖下面。

快到山顶时,长城的轮廓已然甚为清晰,烽燧、箭垛、关隘堡垒,影影绰绰。

大敌当前,山海关一线,长城防务竟然如此松弛,可想而知,在平日没有战事的时候,这道城墙还能挡住什么

一盏茶工夫后。

茅元仪缓步走进一座关隘堡垒。

眼前的一幕,让他微微一愣。

怎的这么多衣衫不整的妇人

另外一堆,是衣衫不整的大明守军,一个个看上去面如死灰,双手抱头,像一群待宰的羔羊。

茅元仪莫名其妙的就是一肚子火。

这还算是兵么

草包皇帝说的没错,大明朝,真正的病在骨头里,在骨头缝里,并非什么辽西将门、辽东将门、文官清流、阉党余孽

而是,百姓懦弱。

“大帅,要不要咔嚓”王云燕快步上前,往地上啐一口唾沫,一脸嫌弃。

当年,他在榆林镇当边卒的时候,偷鸡摸狗,打家劫舍,这些脏活累活都干过。

可他不怕死啊。

看看山海关守军,打仗菜也就算了,反正大家都很菜。

可是,在关隘烽燧里开窑子,祸祸良家妇女,这就、有些过分了。

“不用咔嚓了,”茅元仪温言说道:“都是大明边卒,日子过的苦啊。”

茅元仪裹紧斗篷,走到那几名衣衫不整的妇人跟前,很认真的观察了一阵,笑道:“这帮小子还行,从哪里弄来一些建奴女子

这还差不多。

大明男人,祸祸建奴妇人可以,可要是祸祸大明自家人的妇人,就需要物理超度了。”

王云燕等人默默转头,盯着别处,一个个神情古怪。

咱这位茅大帅,也太、护短了。

“把他们都送走吧。”茅元仪随口说道,转身走出关隘堡垒,来到城墙上。

一手扶墙,极目远眺。

草包皇帝说的对,行军打仗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啊。

这么多边卒,都是大明的兵,把他们整个送到辽东去种田、挖矿、修铁路去,多好的劳力。

此刻的茅元仪,正可谓是兵强马壮。

他手里不仅捏着两万五千精锐铁军,另外,还有郑芝龙运来的几万大明老兵。

这些家伙,被朝廷裁撤后,为了填饱肚子,曾经落草为寇做了盗匪,战斗力其实比山海关守军还要强上两三分。

主要原因,便是他们这些人,不怕死。

“王云燕,令你带领七万老兵,将山海关一线的守军,整个捉了,秘密运送到天津卫,让他们到苦兀岛上挖矿种田去。”

“记住,要用巧妙手段,不能露出半点马脚。”

王云燕咧嘴笑道:“咱办事,大帅放心就是了。”

茅元仪微微点头,又嘱咐几句,将一张行军路线图交给王云燕,道:“捉住那些边卒,随便寻个借口,就说你们是锦衣卫办案,缉拿军中奸细。

总之,就是把他们统统送走。

咱们的兵卒,直接顶替上,后续有计划,我会给你飞鸽传书。”

王云燕领命而去。

茅元仪在长城上漫步而行,伸手在城墙上拍打着,沉吟着,推演着。

他跟草包皇帝朱由检的这一盘大棋,不能有丝毫闪失。

同时,还不能盲目攻击,直接打垮山海关守军,那可损伤的是大明朝自己的元气,不划算。

至于说这一招偷梁换柱会不会被那些总兵、参将、游击们察觉,茅元仪根本就不担心。

大明朝堂上下烂到什么程度,茅元仪还有些捏拿不准,实在搞不清到底谁才是大明朝最大的蠹虫。

可要说大明的九边之地,已然烂到什么程度,茅元仪板着指头都能算出来。

他在辽东七八年光景,对大明的长城防线太熟悉了。

一个字,烂。

两个字,更烂。

总兵眼里,盯着参将,参将眼里,盯着游击;

而游击一层,盯着一大堆粮饷,和几大本花名册,最多只记得几名总旗

所以,这一招偷梁换柱,十拿九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80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