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朱由检:大明第一败家子

作者:小凤炖蘑菇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章 咱上面有人

书名:我,朱由检:大明第一败家子 作者:小凤炖蘑菇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7

大明朝鼎鼎有名的火炮专家、西洋文翻译学者、兵部员外郎孙元化,竟然在庆阳府的董志塬上当村长

孙传庭瞬间石化。

在大明学堂成立以前,大明朝几乎所有的新式火炮、火枪的设计铸造,主要由徐光启、孙元化等人主持。

在大明朝,无论是皇帝还是文武大臣,见了他们这种国宝级人才是,哪一个不是礼贤下士、亲厚有加

甚至, 就连当年的建奴大汗皇太极,都曾放出话来,若孙元化能去辽东之地,他许诺一个亲王,并愿将自己的亲生女儿下嫁给他

熟料,就是这样一个大人物, 竟然心甘情愿在这里当反贼

“孙大人, 你在这里, 身居何职”

孙传庭有些结巴的问道。

“村长啊,对了,在军中我也有职务,是咱义军中的军械官,负责测试新式火器的性能,不是什么重要职位,关键是心里舒坦。”

孙元化笑道:“孙先生是带兵打仗之人,是我大明的人才。

所以,茅大先生叮嘱过,不必遵循先种田、后当官的规矩,直接升任为村长。”

孙传庭叹一口气,道:“不过一个练了半年新兵的念书人,哪里是什么人才

孙大人村长过谦了。”

他终于意识到,茅元仪所说的,要帮草包皇帝藏一支秘密大军,必要时清君侧、杀贪官、马踏豪门世族之事,是真的。

并非茅剃头信口开河。

让孙传庭汗颜的, 是他当自己是个人物,在与茅元仪之间的对抗时,免不了有些矫情,一时间有些托大。

结果,与村长孙元化见面后,他才发现自己根本上什么都不是。

充其量,不过是带兵半年的小小县令罢了

“可是,我初来乍到,不会当村长啊”

孙传庭苦笑道:“茅元仪云里雾里的,话也没说清楚就把我绑到这里来,说实话,对于如何耕作稼穑,我是真的一窍不通。”

“这个不要紧,”孙元化爽朗的笑道:“咱上面还有人。

钦天监和大明学堂的人,会推演出大致的农时指导,随时会传下各项指令,你负责落实下去就行了。

至于具体的农耕下种,村里那些老农比咱们这些人在行多了,你需要多听少说。

对了, 这当村长啊, 还有一项难处, 那就是说话要硬气, 要占理,要一碗水端平,要理论水平高。

同时,还要拳脚功夫好。

否则,你会被人打成猪头。”

孙传庭:“”

这一段时间的经历,让他这位读书人彻底无语了。

这陕甘三府之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怪地方,咋听着就如此不靠谱呢

一日一夜后,村长孙元化走了。

清水村换了新村长。

孙传庭。

两任村长都姓孙,村民们调侃,要不咱清水村改个名儿,干脆就叫孙子村算了。

孙传庭忍了。

这地方的百姓人不好惹,男人们动手能力较差,但嘴刁的很,基本上人人杠精,一言不合就会让你噎个半死。

婆姨们动手能力却比较强。

这一点,孙传庭深刻的领教过。

所以,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扛了半袋子土特产,挨家挨户去拜访。

这是上任村长孙元化教他的。

听说,这种传统的来头还挺大,是茅元仪在草包皇帝那里学来的一招,说什么治国理政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反正就挺玄乎的。

“哎呀,那天把村长您当成奸细给捆绑起来,实在是不好意思,您千万别见怪哟。”

“村长,家里有婆姨没没有的话给嫂子说一声,我给你物色一个。”

“对对对,听说邻村有个秦寡妇,克死三个男人了,要不村长考虑一下我看你这人丑笨丑笨的,应该是个命硬之人”

好不容易脱身,回到小庭院时,孙传庭的一张脸,因为长时间保持微笑,都快僵硬了。

他蹲在水井旁洗脸。

瞅着水面上映照出来的老脸,生了一会儿闷气。

明明挺帅气的

茅剃头那老小子有什么好的,怎么村里人都说人家茅大先生如何如何,你看你们这些男人如何如何,简直就

“孙先生回来了”

正在自怨自艾时,顾亭林、黄梨洲二人推着鸡公车回来了。

“孙先生一过来就当村长,实在令人羡慕啊,”黄梨洲一边洗脸,一边感慨不已,“咱在江东也算是有点名堂,觉得读了几本圣贤书,会写几首歪诗,便觉得放眼天下,空无一人。

不曾想,一到这董志塬上,咋冒出来的人物,一个比一个令人敬服”

顾亭林也是感慨不已。

他们二人在江东的读书人中间,声名显赫,本想着寻到茅元仪这里来,怎么也能混一个狗头军师。

最不济,也该是卧龙雏凤般的人物。

结果,连个村长都混不上。

“整日躲在书斋里,能有什么出息”

“行万里路,破万卷书,古人诚不我欺也”

听着两个风流才子在一旁自怨自艾,孙传庭的心情方才渐渐好转起来。

他都有些奇怪,以他的年龄、阅历,怎的如一个少年人那般,开始计较起这些有用没用的来了

“我这个村长当的莫名其妙,今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向两位请教呢”

孙传庭躬身就是一礼。

黄梨洲、顾亭林二人赶紧还礼,道:“不敢当。”

三人开始动手做饭。

两位年轻人轻车熟路、刀法娴熟的擀面、切面,不到一盏茶工夫,一大盆鸡丝炒面就出锅了。

这一点,让孙传庭再一次感叹,他这个曾经的榆林镇都指挥使,简直就是一个废物。

“对了村长,洪老夫人那边你去过了没有”

吃饭时,顾亭林突然问道。

“洪老夫人”孙传庭一愣,“哪一家”

“就是洪承畴老娘的家里啊,”黄梨洲笑道:“就在村后面的山坡上,最高的那一户人家。

听人说,她是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的老娘;

当初,因为看不惯儿子的混账样子,苦口婆心的说教后,却丝毫不见悔改,一怒之下,干脆搬来董志塬上了。”

“老夫人多好的一个人,都是让那混账儿子给气坏了”

顾亭林补充一句。

孙传庭再一次无语了。

此事,在外面传的有些玄乎,大明官场上多以为饭桌上的谈资,孙传庭一直以为是官场上讽刺挖苦洪承畴的,想不到确有此事。

而且,洪承畴的老娘,就住在这清水村

“吃过午饭后,我便去拜访她老人家。”

孙传庭正色说道:“如此深明大义的老母,咱们绝对不能让她老人家吃苦受累啊。”

说着说着,想起自己的老娘。

孙传庭虎目之中,沁出两颗清亮亮的泪珠子:“洪承畴身为陕西三边总督,怎的如此不济,难道,他就没想过要接老夫人回西安府”

顾亭林、黄梨洲哈哈大笑。

孙传庭不明觉厉,只好老老实实的问道:“二位为何发笑啊”

“不是洪承畴不想接回去,而是他根本就没本事接啊,”顾亭林哈哈大笑道:“前后三四次,牛皮吹的震天响,三四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过来;

然后,被茅止生一顿捶,屎都快打出来了。

前后几次,损失兵力超过五万人。”

孙传庭默然不语。

他是榆林镇都指挥使,从军事指挥权属上来说,还归人家陕西三边总督节制,统一调拨指挥。

当初,洪承畴也曾几次三番下令,让他从侧翼后方,对延安府、庆阳府发动剿贼行动。

结果,他只是试探着进攻一次,便被打了个屁滚尿流,干脆不再考虑剿贼,而是一心一意以训练新兵为主

想不到,自己的顶头上司,神不知鬼不觉的,被人给打的满地找牙

感情是,当初将他孙传庭打的找不着北的,便是茅剃头那厮

吃过午饭,孙传庭心情复杂的向村后的山坡上走去。

恍惚间,他甚至觉得有些荒诞。

十几天前,他还是榆林镇都指挥使,人前人后的,被尊称为孙大帅、孙总兵,再不济也是一位孙大人。

世事难料。

让茅剃头硬生生绑过来后,摇身一变,竟成了反贼窝里的孙村长

这种蒙在鼓里的感觉,让他很不爽。

下次见了茅剃头算了,那厮的拳脚功夫不错,咱好像还打不过。

半山坡上,是一个人工挖出来的平台,有三间泥皮茅草屋,用一些木桩围拢一圈,便是一个小小的庭院。

庭院的柴门边,有一棵碗口粗细的榆树,枝繁叶茂,遮出一小片阴凉。

一名老妪正在庭院晾晒豆子。

一名丫鬟坐在树荫下做针线活儿,一针一线,看上去就十分认真。

“请问,这里便是洪老夫人家吗”

来到柴门口,孙传庭拱手抱拳,温言说道:“我是清水村新任村长孙传庭,特来拜访洪老夫人。”

那丫鬟赶紧站起身,朝着老妪喊道:“老夫人,有客来访。”

老妪应了一声,转头笑道:“是买豆干还是买豆腐”

“如果买豆干,有现货,豆腐没有啦,您只能等到明天早上来。”

孙传庭躬身说道:“不是来买豆干豆腐的,小生孙传庭,听闻老夫人在此隐居,特来拜访。”

洪老夫人站起身,揉着腰走过来:“我一个做豆干、磨豆腐的老太婆,不敢劳驾孙村长啦。

咦,不对。

你不是孙村长啊。”

孙传庭笑道:“我是新任村长,也姓孙。”

洪老夫人点点头,上下打量几眼孙传庭,颇有深意的温言道:“又是一个有出息的后生,不像我那不争气的混账儿子,当官都当成畜生了。

进来喝口水吧。

丫头子,去给客人倒一碗清水。”

丫鬟应一声,进屋去倒水。

“坐吧,孙村长,”洪老夫人指了指树荫下的小凳子,“条件简陋,不过这地方视野开阔,能看到很远很远,倒也算是一件美事。”

孙传庭心头一惊。

这位洪老夫人,不简单啊。

几句简简单单的话里,却饱含深意,普通中不乏豁达之感,不愧是能教养出陕西三边总督的老娘。

“多谢老夫人。”孙传庭规规矩矩的躬身施礼,这才落座。

“你应该是刚来的吧外面情况如何”洪老夫人突然问道。

“是刚来几日,外面情况比较糟心,不知老夫人询问哪一方面的”孙传庭大大方方的说道。

他还就不信,洪承畴的老娘不愿呆在西安府里,巴巴的跑到这乡下地方隐居。

估计,这洪老夫人跟我一样,也是被绑来的吧

“外面糟心,那都是向来如此的,也没什么大惊小怪,”洪老夫人坐在小凳上,神情有些黯然,“一个让老百姓吃不饱饭的世道,能好到哪里去。

我就经常教导我儿洪承畴,如果大家都吃不饱饭,不要紧,想办法大家一起努力,就算是开荒种地,也能慢慢好起来。

可是,如果一部分人吃不饱饭,甚至吃不上饭,动不动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而另一部分人却顿顿大鱼大肉,那就是咱们这个大明朝,出问题了。

你们这些当官的,就要想办法平衡一下。

无论如何,总不该让人活活饿死啊。

凭什么啊

这是罪,就连上天都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

我儿不听话,还说什么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混账话,我老太婆觉得,这是不对的”

孙传庭端端正正的坐在小凳子上,被洪老夫人教训了足足有大半个时辰。

他终于明白,顾亭林、黄梨洲两位读书人,为何一定要他过来拜访洪老夫人。

这分明就是洗脑

“对了,还没请教孙村长尊姓大名”洪老夫人突然问道。

“晚生孙传庭。”

“哦,我观你相貌堂堂,又有几分书生意气,就不免多说了几句,孙村长不要见怪。”洪老夫人满是歉意的说道:

“当初,我教训儿子读书成才,日日絮叨,结果却教养出一个没骨头的东西,此刻想来,这人呐,学识、见识、才能什么的,都可以后天培养。

唯有这骨气,和对百姓人家的怜悯之心,却是天生的。

你这后生很不错,比我儿子略强一二分。”

孙传庭涨红了脸,连称不敢。

“好好干吧,争取将洪承畴那个混账打趴下,给老身绑来,帮他老娘再磨几年豆子。”

洪老夫人温言笑道:“这人呐,在高位时浑然不觉自己是个什么东西,要想让他回心转意,唯一的办法,就是打回原形,让他将往日的百姓生计,再体味一遍。

如果磨几年豆子,都不能令他洪承畴清醒过来

老身,情愿一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57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