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朱由检:大明第一败家子

作者:小凤炖蘑菇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十六章 蒸汽火车试通车

书名:我,朱由检:大明第一败家子 作者:小凤炖蘑菇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7

大明的第一条铁路,终于要通车了。

无论是大科学家徐光启、宋应星,还是文官领袖钱谦益,大明工程局董事长杨鹤,均是心情激荡,热泪盈眶。

太不容易了。

为了这条不足八百里的铁路,三十几万流民被集中起来,没日没夜的埋头苦干,在天启七年到崇祯二年这一年多时间内,创造出一个人间奇迹。

是的,这便是人间奇迹。

尤其是在沿途百姓看来,那些修筑铁路的人,上至官吏、监工,下到流民苦力,在吃不饱肚子的情况下,竟能迅速修筑出一条传说中的铁路,更是感慨万千。

衣衫褴褛,形同乞丐。

这便是修筑铁路人的模样。

他们分站在铁路两旁,一个个心情激荡,满怀热切的望着通向远方的两条铁轨,犹如两排端丽挺拔的白杨树。

他们大明第一条铁路的缔造者。

今天,他们分列两行,成为这条铁路的守卫者。

站在蒸汽轮机火车的操控室,白发苍苍的徐光启面色凝重,眼角湿润,略显浑浊的双目眺望着远方,深吸一口气。

而后,沉声说道:“启动”

在一声嘹亮、悠长而令人振奋的汽笛声中,蒸汽机被启动,发出一阵轰鸣。

当,当,当

咣当咣当咣当

大明第一台蒸汽机火车,正式开动

火车机头的操控室里,徐光启、宋应星、钱谦益、杨鹤四人面色凝重,脸上的兴奋之色难以遮掩。

此外,在火车头后面,还挂着长长一串车厢。

车厢里,捱捱挤挤站满了人。

有些,是大明工程局的人,负责机车维护;有些,则是参与修筑铁路的民夫,在草包皇帝朱由检的示意下,被杨鹤一股脑的请上车厢。

共同见证,这一历史壮举。

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自豪和骄傲。

曾几何时,他们这些人,还在饥饿线上挣扎、哀号,为了一口粮食,宁愿跟着高迎祥、王和尚等人去造反。

将一颗大好的头颅,挂在裤腰带上,随时都有可能被官军围剿、砍头。

如今,他们竟然也能够站在车厢里,与那些高高在上的朝廷官吏并肩而立,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大明朝,走上正轨了。

随着一番复杂操控,火车渐渐加速。

十里,二十里。

三十里,三十五里。

四十五里,五十里,五十五里。

八十里,九十里

在大明广袤无垠的大地之上,在两条通往未来的钢轨之上。

大明第一台蒸汽轮火车,终于启航。

犹如一头洪荒巨兽,在大地上奔驰而过。

铁路两旁的护栏、铁丝网、铁路护工站,一闪而过。

山川,河流,村庄,一闪而过。

一个时辰,一百八十里路程

这蒸汽轮机火车的运载量,以及其惊人的奔驰速度,简直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就连其设计师宋应星,也是心情震荡,不能自已。

他,流泪了。

机车操控室里的人,车厢上的人,无论是官吏还是民夫,不少人泪如雨下,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这条铁路,修筑的太困难了

当然,也有纯粹看热闹的人,京城里,沿途的一些府县衙门里,总有那么一些人,提起所谓的蒸汽机火车,便会自然而然的将其与大明朝的草包皇帝联系起来。

就一句话:草包皇帝成铁匠了。

哥哥是木匠,弟弟是铁匠。

大明皇帝,还真是奇葩多。

之所以有如此奇谈怪论,倒也不足为奇。

因为,几乎所有的文武大臣心里都明白,眼下的大明朝,内外交困,国库空虚,耗费难以想象的钱币、粮食、和劳力,总觉得有点亏

从京师之地到大同府的朔平露天煤矿,约莫八百里左右,将近七个时辰后,便已抵达。

期间,还在三处车站停靠,添煤加水,并让专门的维修人员,对火车进行全面检查、维护,以防出现什么故障。

毕竟,这还是第一试航,该考虑的问题很多。

清晨出发,傍晚抵达。

日行千里不是梦。

当火车停靠在煤矿车站后,徐光启、宋应星二人率先走下火车,一步踏在站台上。

随后,杨鹤、钱谦益等人走下火车。

众人纷纷回头,看一眼高大、而略显笨拙的火车,情不自禁的相视而笑,露出一脸欣慰。

空车试通车,圆满成功

在煤矿的站台上,徐光启等人顾不得休息,便登上返程的火车。

返程的蒸汽机车后,早已挂上十二节满载煤炭的货运车厢,以及三节客运车厢。

“这一车厢,能装多少斤煤炭”

临上车前,徐光启侧头问宋应星。

“约莫十万斤吧,按照原本的计算,可以挂十五节货运车厢,不过,咱们的铁路地基和钢轨韧性不够,还是保守些的好。”

宋应星笑着说道:“最近我们发现一种特殊矿石,可以在冶炼钢铁时,大幅提升其刚度和韧性。

争取在下一条铁路修筑时,便可使用新型的钢轨。”

这种有关冶炼技术之事,本是大明最高机密,所知者不过寥寥几人。

不过,宋应星对这位徐光启大人极为信任,自然也就没有隐瞒。

“一日一夜间,即可向八百里外的京师之地,运输百万斤煤炭,宋应星,你是咱大明的国宝啊。”

徐光启笑着拍拍宋应星的肩膀,道:“回头我给你介绍几个外国传教士,他们对炼金术、天文历法、桥梁建筑等,都颇有一些奇思妙想。”

宋应星笑道:“好。”

二人说说笑笑,踏上机车操控室,这才坐下来喝了一碗热茶。

杨鹤、钱谦益等人,则上了那几节客运车厢。

小半个时辰后,在一声嘹亮而悠长的汽笛声中,运载百万斤煤炭、三节客运车厢的蒸汽轮机车启动了。

比之从京师出发时不同,因为载重关系,火车启动时较为迟缓。

不过,十几个呼吸后,便恢复正常,并开始逐渐加速。

一盏茶工夫后,达到一个时辰一百五十里的速度。

咣当咣当咣当

咣当咣当咣当

深而高远的夜幕下,在崇山峻岭间,满载一车煤炭的蒸汽轮机火车,一路轰鸣,向京师方向狂奔而去。

沿途之上,每隔七处护路队营地,也算是灯火通明。

不时的,还能看到一队队轻骑兵,沿着铁路进行巡逻,防止有人进行破坏活动

“徐大人,坐下喝一碗茶,吃点东西吧。”

机车控制室里,宋应星笑道:“你这么大年纪,都站了十几个时辰了。”

“无妨,第一次试通车,我有些情不自禁,让宋校长笑话了。”徐光启目视前方,犹如一杆钢枪,直挺挺的站在操控台前。

他的心里,正在规划下一步该如何利用这条铁路,所以,看上去有些严肃。

“对了,通往山海关那边的铁路,修筑情况如何”宋应星问道。

“地基、石料、钢轨这些都已基本齐整,唯一的问题,就是有些桥梁无法修筑啊。”

“那边的地形,与大同府这边的不同,技术难度不小”

突然,机车司机猛的站起身来,一把抓住刹车拉杆,重重的向后扳去。

一声尖锐的汽笛同时响起。

正在奔驰的火车,发出一声阵阵刺耳的刹车声,巨大的铁轮与钢轨之间,爆发出一团团飞溅的火星。

“紧急情况”

“前方三里处,数百人冲上铁路”

机车司机是宋应星的学生,他通过前方护路队的灯火讯号,得知前方出事了。

徐光启、宋应星二人脸色微变,齐齐看向前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46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