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四十九章 双边美人计

书名: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字数:5.5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18

曹操为袁绍设下了这条计谋,想要借着让袁绍退让着使袁术将兵马引向兖州中原。

如此,既能震慑兖州的一众袁绍小弟们,让他们重新明白自己的分量,另外,日后还可以促使袁术与刘俭的交战。

不过,在那之前,必须要缓和一下袁绍与刘俭之间的关系。

毕竟因为袁基的事,双方之间的关系比较僵。

虽然刘俭先前只是讨伐了董卓,为袁基报仇,但有风言风语说刘俭对袁绍亦是深恨之。

如果真是想挑起刘俭与袁术的战争,那首先的一点就是袁绍得与刘俭暂时和好。

而且,袁绍也已经与曹操商定,若是袁术真的入主中原,与刘俭对抗,那他也得扩充势力。

首先就是以孙坚为将,代表袁家人收服荆南诸郡。

然后,袁绍本人打算领一部分兵马,通过白帝城进入蜀中,协助自己的兄弟袁遗铲除刘焉在蜀中的势力。

只要得到了西蜀作为大后方,袁氏兄弟就足以称雄于长江之南。

而且通过这次事件,袁绍也发现袁遗并不是完全的相信自己。

他先前以为袁遗与自己是一条心的,但现在看来,袁遗似乎对自己有所保留。

应该还是因为先前袁基的事情。

袁术的那封书信真是给自己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不过好在有曹操这位挚友帮忙,事情多少没有那么麻烦。

所有的事情就交由曹操负责了。

……

与此同时,不光是袁绍方面有了动作,已经迁都到长安的杨彪等人,又针对刘俭开始了一番新的谋划。

前番,秦怡前往邺城见刘俭,得到刘俭的回复是,不会在这个时间段将刘协交给杨彪。

当然,更不会将陈留王交给袁绍。

但偏偏刘俭的话没有说死,秦怡带回来的话,在杨彪等人听来——是刘俭并不反对立帝,他只是不想让汉家变成一朝二主的局面。

但以杨彪等人的角度来说,若是不变成一朝二主,让董卓这么无休止的闹下去,他们的利益就会受损更巨。

这事怎么听怎么都是一个矛盾的事。

但是要是让杨彪他们就这么死心的放弃陈留王,他们还真做不到。

毕竟,除了陈留王,真的再找不出一个能够在大义上可以和当今天子抗衡的傀儡了。

所以还要继续加强与刘俭的联系,与他联合。

于是,杨彪又找到了他在朝中的一众小伙伴们。

大家继续商讨如何攻克刘俭这件事。

杨彪叹道:“刘德然此人对大汉忠心耿耿,对先帝也是忠心耿耿……他是汉室坚定不移的拥护者,此人在大义上与我等相同,但是在一些细微之事上,又与我们不同,就好比这次陈留王之事,咱们与他的立场与角度就不尽相同……着实不太好办啊。”

杨懿道:“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放弃,还是要极力促成与刘德然的联合,一年不行便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咱们一边在朝中与董贼周旋,一边想办法说服刘德然交出陈留王。”

杨彪叹息道:“谈何容易啊……不过你说对,就算不容易,我们也不能放弃,不论如何,要与刘俭交好才是。”

说到这,杨彪来回扫视着在场诸人:“还请诸公回去之后在这件事上多费心,若有什么好办法,可尽快告知与某。”

众人都将这件事记在了心上。

特别是王允。

……

并州出身的王允是个急脾气,虽然他也是士族望门出身的,但与杨彪那些人相比,王允的这个人少了几分耐心,多了几分暴力。

一旦有事情不能办成的时候,王允这个人有个习惯,就是剑走偏锋。

急于求成就是他性格中的一大优势,但同时也是他性格中的一大劣势。

回到了府中之后,王允就如同老虎圈笼子一样,不停的在自己的书房之中转悠。

府中的侍女招呼他吃小食,他也不在意了。

“家公,用食了。”

随着那名侍女的又一声轻唤,王允从沉思中回过神儿来。

他不耐烦的挥了挥手。

“不是说不吃了吗?为何还来叨扰?端走,端走!”

“是。”

那侍女随即端着托盘退了下去。

在侍女退出房间的前一刻,王允看着她的背影,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

“听闻当年袁士纪曾一口气买下七名歌女赠与刘俭。”

“而刘俭也是全部收了,袁基与那刘德然相熟,又是挚友,若是他买七名歌女赠与刘俭,想来必是知晓刘俭的喜好,如此看来,这刘德然莫不是个好色之徒?”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个想法一旦从脑中冒出来了,即使没有任何佐证,慢慢的,他也会觉得这个想法是真的。

就像现在眼下的王允一样,怎么想他都觉得刘俭是个好色之徒,这事没跑儿。

既然是个好色之徒,那为什么不能寻一个绝色女子送给他,一来以交其心,二来也可以鼓动这个女子吹枕边风,说不定就能让刘俭把陈留王给交出来呢。

听着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古往今来,又有多少英雄豪杰不是栽倒在美色之下?

他刘德然也正是年轻气盛,喜爱美色的年纪,用这个方法来对付他肯定奏效。

什么事不都在于一试么?

与从古至今那些栽在女色手中的能人相比,刘俭也未必能强到哪里去。

想到这,王允不由重重的伸手一拍桌案,道了一声:“妙哉!”

不过随后,他似乎又想到了什么。

“计策倒是一条妙策,只是这绝色的女子又该往哪里去寻呢?”

想到这,王允不由有些头疼。

别的事儿或许他还行,但是这找女子的事着实有些难为。

思来想去,他也只能将府中的管家找过来。

管家手下管理的府中很多的侍从,这些小厮平日里混迹于市井,想来对于哪里有美女多少会知道些。

就算是不知道,也可以让他们去打探打探。

管家听了王允的询问,一时间有些失神。

自家的家公,何时竟然也好这口了?

那管家低着头思虑了好一会儿。

“回家公,咱初来长安没有多久,家中的人对此地之事还不是很熟悉。”

“京兆之地有多少美丽女子,府中人亦不是非常了解,不过我可以让家中诸人去查探一下。”

“不过若说城中颜色最美女子,想来当以蔡中郎之女,蔡大家为最……”

王允闻言,不由翻了翻白眼。

这不是说的废话吗?!

难道老夫还能去找蔡邕,问他要女儿,然后当做玩物一样的送给刘俭?

“最近出去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一些出身较低的乡里女子……嗯……却也不能是出身太低的女奴,最好是一些破落户,知晓礼数,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颜色。”

官家暗道王允这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难办。

家公平日里要么不近女色,这一要近女色,怎如何这般矫情?

又要好看的,身份又不能太高贵的,又不能太低贱的……

真是老麻烦精!

但这话管家又不能说出口,只能是唯唯诺诺的去照办了。

……

其实,管家本来对这事不抱什么期望,但没曾想,还真是让他给打听出来了。

原来,在长安附近,果然是有一户姓杜的人家,家中之长乃是乡中三老,负责教化于人,只是这些年关中之地,受到凉州韩遂,王国等叛贼的影响,出现了不少的叛贼草莽,更兼天补均平的口号也从关东传到了关西,不少底层黎庶自发性的加入了黄巾军。

而那当三老的杜氏老者,虽然承担着教化乡里之职,但平日里却风评不佳,暗地里竟干一些伙同当地县署,欺压乡人,兼并财地的事情。

前一段时间,本地贼寇蜂起,召集了不少乡民为祸,而这些乡民之中,就有被杜氏老者所祸害者。

故姓杜的一家惨遭贼寇截杀,财货尽被抢夺,家宅被烧,只有姓杜的老者有一庶出女出了远门,因而未曾遭难。

偏巧,那杜氏女生的国色天香,容貌极美,可谓是一等一的大美人,乃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绝色。

杜氏今年已至双十,按道理早就应该出嫁了,只是他父亲乃是一个善于谋利之人,见自家女儿如此绝色,一直就想让自己女儿嫁入高门望族,或是有名的士族门庭,用以作为让自己家族兴旺的阶梯。

问题是,这个年代,谁也不是傻子。

似杜家这样的乡中三老之门,在乡里之中,也算是一方小土豪了,有些身份地位。

但在真正的贵族眼中,杜家这样的门庭屁都不是。

就算是他家的女儿再是绝色,但在以婚姻为家族根本利益的东汉,绝色不绝色的,在高门望族或是有名的士族门阀眼中,根本不算是个事。

特别是,那杜氏女还是杜老儿的庶出之女,就更拿不到台面上了。

别说娶亲,就是做妾,高门望族都觉得不配。

至于关西有名的士族门第,他们对于婚姻对象更是挑剔。

似两千石之门的士门家族,婚配之门也基本都是两千石之门,纵然不是两千石,也绝不可能低于比千石。

这关系着他们家族门庭代代的仕途传承,不可不慎重考量。

所以说,单靠长得好看,就想改变命运,在这个年代基本是行不通的。

不过,对于杜氏这样的女子,若是纳入家宅为私婢,各大家族,倒也不是不能可以考虑。

问题是,杜老觉得亏。

好不容易生出一个国色天香的女儿,纵然是给高门贵人们做妾也行啊,可如今访问他家的做媒人,给出的最高待遇也不过是入府为房中婢,这不是糟践人吗?

其他跟杜老同等阶层的小土豪想要名门正娶,杜老还觉得不划算。

结果一来二去,愣生生的给女儿耽误到了二十岁。

最终,杜老时运不济,还被当了贼寇的仇人屠了满门,到底也没等到跟高门大户结亲的那一天。

杜老儿全家被屠,财货掳掠殆尽,只是留下这么一个女子,无依无靠,眼瞅着就要过不下去了。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朝廷迁都,西凉军和并州军先行抵达了长安,为后方的大人物们开道。

而并州军中,吕布麾下有一名率兵先行的司马,乃是并州云中人,名为秦宜禄,许大年纪的汉子了,还未成婚。

到了长安之后,秦宜禄在巡乡之时,却是正好看到了杜氏,当时就惊为天人,想要娶其为妻。

其实按照并州人的行事之风,见到这等绝色,身为并州军长官的秦宜禄直接就将那女子抢回军营,当夜便成其好事了。

可不巧的是,在这个时代,董卓是忠臣……至少他目前扮演的,是忠臣的角色。

历史上的西凉军和并州军,董卓任凭他们在司隶,在关中尽情“搜牢”,杀人夺财,奸/淫掳掠,可谓无恶不作。

但在这个年代,董卓为了稳固自己的人设,对于西凉军和并州军的管教严格了许多。

毕竟,现在的他是辅国重臣,手下的军士等闲不能扰民。

当然,若是让西凉军和并州军完全不扰民,也是不可能的。

若是管理的太紧,也容易引起兵变,毕竟这些人都是董卓的心腹,是他最重要的仪仗。

但即使是要搜牢,董卓也严令不需在京城的附近搜牢,要搜牢也要走远一些。

尽量去一些偏僻的,远离京师大本营的地方。

这样多少可以减少一些天下士人对于西凉军的舆论压力。

而杜氏女如今是居住在长安附近的乡里,离都城太近,因而秦宜禄不敢用强。

他只能走寻常规矩,派人去找媒人,按照正常程序去杜家提亲,纳彩问名。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王允手下的人也打探到了此事。

对于王允而言,这个杜氏女子,是让他施展美人计的合适人选。

首先,其是长安附近十里八乡的有名绝色,还是完璧之人,同时身份不算太高,家族中人都死了,王允完全可以控制住她。

其次,她身份也不算太低,至少其父乃是乡中三老,有教化之责,这样门庭出来的女子,教养方面绝对是足够的,只要再稍加训练,就足够能使其登大雅之堂。

于是,王允抢在了秦宜禄之前,直接派人去寻杜氏女,言王府愿意出资,帮助杜氏女安置族人后事,并重振族业,想办法使杜氏旁支在乡中留存有一席之地。

不过,条件是杜氏女需入王府,给王允做义女。

是做义女,不是做妾。

杜氏女遭逢巨变,本来依旧是无依无靠,前途一片渺茫。

如今又有秦宜禄这样的边郡军汉前来“逼婚”,杜氏女不想嫁,却又怕得罪不起。

如今太原王氏向她抛来橄榄枝,可谓是雪中送炭,在关键时刻救了她一命,给了她一条活路。

特别是当朝太仆要收她为“义女”,若是她父亲在世,听到这个消息,或许都得幸福的昏过去了。

在王允和秦宜禄的对比下,但凡只要是个傻子,就不会选择去给秦宜禄那个边郡军汉当妻。

于是,杜氏女子就答应了太原王氏。

王允这人也算是说话算话,当即帮忙替杜氏女重新在乡中置办族产,又风光大葬了杜氏一门。

同时,他也正式收下了杜氏为义女。

在第一次见到杜氏女的时候,王允大感惊讶。

那杜氏女子确实是国色天香,便是王允活了这么大的年纪,名门之女也算是见过不少,但似这等绝色女子,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只是他父亲当年没有联系十常侍的门路。

这样的女子,若是送入后宫,让刘宏看见……只怕,当年的宫闱之中,就没有何太后还有其她才女什么事了。

王允收了杜氏为义女,同时还命人寻找名师,力求在最短的时间,教给她贵族之女的礼仪之道,培养她雍容端庄的气质。

王允甚至亲往蔡邕府上,请蔡邕之女,名满天下的才女蔡琰,教杜氏女声乐之道。

他甚至还让人暗中寻了长安城中有名的娼家,暗中教导杜氏床帏之术。

现在的王允,可谓是信心满满,就要对刘俭用计了。

……

……

天底下的事,就是那么巧。

就在王允暗中施展美人计的同时,袁绍和曹操那边也在各自行动。

袁绍按照曹操的办法,主动向袁术请和。

袁绍表示,愿意割让豫州东部的一半给袁术,与他分东西两面,一同执掌豫州。

另外,袁绍还亲自给袁术写了一封信,力捧袁术,更是在信中直言,如今袁隗和袁基皆死,不论是身份地位,还是名望功德,都应该是由袁术执掌汝南袁氏,他袁绍先前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过嚣张,惹袁术不快了,希望袁术能够谅解。

袁术得了袁绍的书信之后,很是开心。

袁术这个人有时候心眼小,但有时候心胸也宽宏。

他前番之所以恨袁绍,就是觉得袁绍压了他的风头,要与他争汝南袁氏的话语权。

如今袁绍既然自己服软了,同时还愿意让出利益,以自己为尊,那袁术自觉也要表现出宽宏的一面。

袁氏家主么!自然要胸襟博大一些才是。

于是,二袁就在袁绍的主动退让之下,暂时达成了和解。

虽然损失了一部分利益,但在袁绍看来,这个和解还是很及时的。

前番与董卓相争,如今又与袁术相争,袁绍自觉损失不小,而且与袁术的这场争斗,几乎是无意义的。

现在袁术入套了,下一步就等着曹操忽悠他进入兖州地界。

而此时的曹操,也在暗中寻访能够让他行使美人计的人。

很快,曹操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他听闻襄阳蔡讽之女,蔡瑁之姐,乃是一个风姿绰约,妖娆妩媚的女子。

曹操已经知晓,刘俭对于汉朝那些十几岁弱不禁风的待嫁女子不甚感兴趣。

他似乎和自己一样,喜欢二十岁以上的妖娆女子。

这个蔡讽之女,似乎颇为合适。

曹操昔日曾与蔡瑁相识,但这事找蔡瑁似乎不太妥当。

还是得找蔡瑁的父亲,蔡讽。

只是蔡讽乃是襄阳望族,其女身份不俗,若让蔡讽之女去做这样的事,只怕有些难度。

估计他是不愿意的。

看来,还需让袁绍出马,亲自跟蔡讽和蔡瑁谈谈才是。

但曹操估计也未必能谈的成。

反正权且一试吧。

今日且这一更,这一更五千四百字,勉强算是两更的量,主要是今晚得学习单位的业务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