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九十九章 控制诸侯王军

书名: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18

论变相夺权的能力,从后世穿越来的刘俭在这方面的本事,自然是远远的高于这个时代的人的。

别看河间王等人是诸侯王,但归根到底,也不过是刚刚才有能力开府的一群人,论根本能力素质和刘俭还是相差的太远,刘俭想玩他们,闭眼睛都能把他们玩死。

说是手到擒来,则是完全不过分的。

特别是目前,冀州的诸侯王们手中的筹码远没有刘俭大。

他们的手下之中,像是张郃还有高览这样感觉被坑了的人,在五位诸侯王的军中并不属于少数。

这些能被诸侯王征辟到王府当武官的人,在当地的郡国内都是有一些势力的。

可因为皇帝刘宏可恼的制衡政策,偏偏让诸侯王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满足这些当地武官们的政治需要。

这也就给了刘俭这个冀州牧见缝插针的机会。

在整个冀州,论及能够给予地方庶族豪强最大政策的人,毫无疑问,就是刘俭了。

而且,刘俭如今经过一系列的整顿,在冀州南部已经是说一不二的存在,他在政策上的号召力,必然远超那些诸侯王。

而且刘俭有自信,就算是他挖了诸侯王在郡国内军队的根,这些诸侯王也会感谢他,因为刘宏给诸侯王的政策并不能让他们拥兵长远。

短期内,诸侯王们可以自己花钱养兵,但时间长了,必然会成为一个问题。

兵马和财政,包括农业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兵马的诸侯王甚至比游牧民族都不如。

张郃与高览听了刘俭的大致诉说之后,心中已然开始有所激动。

虽然他们还没有表现出来急于将“自己的编制”从诸侯王那里迁往牧署的迫切心情。

但接下来,两个人对刘俭的态度明显变的极为尊重。

同时,他们也开始针对幽州北方的战局,为刘俭出谋划策,尽量的彰显自己的能力。

虽然两个人并没有直言自己想要将身份调到牧署,但是他们突然如此尽心尽力的为刘俭策划,足以看出他们是在从另一个角度向刘俭表示忠心。

河间国距离幽州较近,再加上张郃和高览昔日都往右北平游历过,因此对于乌桓的一些情况比较了解。

他们告知刘俭,目前辽西郡的乌桓大人丘力居,统掌五千邑落,在十郡乌桓之中势力较强,而且此人雄心勃勃,在十郡乌桓之中,似乎是比较难以控制的,请刘俭对他加以关注。

对历史略有所闻的刘俭,自然知道丘力居是随同张举和张纯叛汉之人,不过虽然张郃和高览禀报的事情他都知道,但他还是对张郃以及高览表示了感谢。

随后,刘俭又向二人询问了一些关于各郡乌桓的事情,包括乌桓的风土人情。

张郃和高览便发散性的向刘俭诉说着乌桓的习俗。

乌桓内迁已近百年,跟汉人杂居,其数万邑落,生活习惯早就已经被汉人同化的七七八八。

深受汉人同化不止,而且乌桓人很多已经与汉人通婚,通婚之后便落户于地方的汉籍成了汉人,两族彼此之间多有血脉相通者。

历史上的刘虞到了幽州之后,针对许多异族采取了怀柔政策,这当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类似于乌桓这样的邑落民族。

你说他们是异族,但事实上他们已经和汉人混居了百年,虽然在户籍制度上,依旧是与汉人分开的,但在正常的生活中,边郡汉人与乌桓人因为有通婚的事实情况存在,导致很多边境宗族,乡里之中的汉人,都会有些乌桓亲戚。

很多人都说异族可恨,了、异族可恨,但真要进行种族屠杀,那又该怎么杀?

十个异族人中,有两个是与当地的汉民有关系的!

全盘屠杀的计划不现实。

如果只要是有异族血统和关系的人就要杀,那边郡之中,最少也有要五分之一的汉人也要跟着他们陪葬。

包括屯于美稷的匈奴,也面临着这种情况。

只是一味的吵吵灭胡,却不捋顺请这里面的血脉交融关系,那就是瞎吵吵。

随后,张郃说了一件关于乌桓的风俗,让刘俭倍感惊喜,他原先倒是真没有往这件事上细想过。

张郃告诉刘俭,据他所知,各郡乌桓“大人”的地位,是没有世袭的制度。

也就是说,假如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死了,他的儿子并不是唯一有资格继承辽西乌桓“大人”位置的人,邑落中乌桓贵族、有能力的人,都是有可能继承乌桓“大人”位置的。

表面上听起来,似乎是很民主,很人性化,但深谙人性之道的刘俭最是清楚这当中的利害关系。

汉人帝王家室亦或是宗族子弟继承家业,不但是世袭制度,且甚至还确立了长子,嫡庶等诸多规矩。

为的是什么?

礼法之所以如此规定,当中也必然是有人性的长远思考。

最根本的就是为了保证家族基业在继承时的稳定性。

如果不用礼法硬性规定,一旦涉及到家业继承的时候,兄弟相残的事件怕是会屡屡发生,无休无止。

但即使如此,兄弟相争,你死我活的事件还是屡有发生。

明确了继承人的情况尚且如此,更别说乌桓这种不是世袭的制度了。

只要是有野心的人,就可以祸乱乌桓。

刘俭听到这的时候,他的嘴角勾勒出了一丝微笑。

……

次日,一众诸侯王醒酒之后,刘俭开始与他们商议这件大事了。

当着诸侯王们的面,刘俭命人将先帝刘宏所赐给他的假节钺抬了出来。

随后,刘俭执礼于斧钺,以敬先帝。

五位诸侯王亦是纷纷相随执礼。

一众刘家人对着大斧子拜了又拜。

行礼完毕后,刘俭开始对诸侯王们讲述眼下河北的情况。

冀,幽之地,太行和黑山的贼寇遍地不说,鲜卑各部自打檀石槐死后,虽然是内战频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部落也开始逐渐和解,并在汉朝边境屯边,大有再度入寇之意。

乌桓也是蠢蠢欲动,大有乘虚做乱叛反之意。

当此时节,他刘俭当遵循先帝之命,整合冀,幽的军队,随时准备对北方用兵,随时准备稳固北地边境。

希望在坐的诸侯王能够帮忙,起个表率作用。

诸侯王们闻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伱,谁都没有先吭声。

刘俭明白他们的意思,好不容易组建起来的诸侯王军,他们又如何好轻易凭白送人?

换成自己,自己也是不乐意的。

不过没有关系,刘俭已经准备好了一套洗脑的措辞。

不由得你们不答应。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