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七十章 刘俭迎荀彧

书名: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字数:4.1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18

邺城的城楼之上,望着渐渐远离的刘俭一众,直至他和三千精锐的身影完全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中,沮授和审配方才收回了目光,各自心有所思的走下城楼。

而在邺城之下,田丰正矗立在那里,对着邺城之中的各级官员下达命令。

他朗声言道:“今使君率众离城,虽不过一日,不过难免会有什么宵小作祟,城门令不得因使君离城而放松警惕,务必固守本职,守好城廓才是。”

“使君此番出城,乃是为了迎接贤才入冀州,执礼乐之官当组织乐师,修检乐器铜铸,以便使君回城后用。”

“如今正值春深,牵典农当督促冀州境内各屯,按时翻地播种,不可懈怠,以免耽误年收。”

“刘玄德,关云长和公孙伯珪在青州安排调度黄巾降众,虽一切顺利,然黄巾之事不可预期,随时可能都会有什么变故,诸武官皆不可懈怠,当慎之又慎,随时准备出兵青州,协助镇压。”

“……”

在田丰说完这一番话后,在场的数十位邺城文武官吏纷纷对着田丰一拜,口中齐呼:“喏。”

审配看了看田丰,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略有郁闷的离开了。

沮授则是驻步在旁,看着田丰将一众官吏们安排的妥妥当当,遂陷入了沉思之中。

少时,待一众人散去之后,田丰便即要走。

但他扭头看见沮授站在不远处,遂对他喊道:“公与,何故在此矗立?”

沮授挪步来到了田丰的身前,问道:“元皓此时,尚能静心整治邺城军政之务?实在令人敬佩。”

田丰疑惑道:“此乃你我份内之事,又有何奇哉?”

沮授见田丰的表情真挚,不似做伪,遂坦言道:“主公率三千甲胄出城,迎接一位颍川外士,你心中难道就不曾起一丝波澜吗?””

田丰皱起了眉头:“主公去接谁,干什么,自去做他的便是,与我何干?”

“难道……”

“难道什么?”

沮授终于是鼓起勇气,问道:“难道元皓你就不担心么?”

田丰很是不解:“我有什么可担心的?”

“你难道不担心,外来士族在冀州主政,从此压在你我河北本土士人头上,使你我任其驱使?位居其下?”

田丰闻言先是愣了愣,随后他长叹口气,摇了摇头,转身就往反方向走去。

沮授见田丰不回答他,同时还丢下了自己,立时有些慌了。

他急忙快步追上,问道:“元皓,你这是何故?”

田丰的表情严肃,说话很是直接:“某与汝无话可说!”

“缘何无话可说?”

田丰却是不搭理他,只是大步的要往前走。

沮授急了,使劲的拽住田丰,迫使其停下。

“元皓,你这是作甚!有什么不满,你直言就是,何故如此!?”

田丰站在原地,面有怒气的看着身旁的沮授。

“公与,你我虽是一郡高门之首,但如今既已认主,就当甘为附翼,为主尽忠,又为何要因心生妒忌,而耽误了大事?”

“你也不是没看到,如今天下变乱,四方盗寇蜂起,各州之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主公到冀州后,安定诸郡百姓,授土田,官给耕牛,修渠扩田,置学师以教万民,为存者寻立身之地,百姓喜悦,万民归心,实不愧为当世英主!”

“你我身为人臣,自当以得此主为荣为幸,襄助主公安抚天下,拯救万千黎庶是为志气,何其却因主公礼贤他州之士,反心生妒忌?若因此耽误时政,耽误了河北发展,焉是高士之所为?人臣之所为?义士之所为乎?”

沮授被田丰一通教育,脸色发红。

田丰的话,虽然有些古板执拗,但不得不说,现在的田丰在个人境界上确实很超脱。

或许当年他刚刚投入刘俭麾下的时候,还藏有一些身为冀州高门望族的私心。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沮授明显感觉得到,田丰被刘俭的行为和举动影响了不少,甚至于连他的人生观也多少发生了一些改变。

但其实何止是田丰,他沮授何尝又不是如此呢?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自从在刘俭麾下任职之后,不论是田丰还是沮授,他们的眼界和思想,在刘俭的影响下,逐渐变的开阔,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也更加明悟,思想更是得到了升华。

若说他们原先的眼中,只有家族利益的话,那现在,他们的眼界和胸襟,已经上升到了怀抱国家之大利大益了。

当然,对于他们而言,家族之利依旧不可抛弃,但在刘俭的潜移默化之下,家族利益已并非其心中的一切。

而眼下看来,田丰在这方面的进步,似乎比沮授还要高一些。

沮授的脸上露出了羞愧之情。

不是那种假装的愧疚,而是被田丰说的,发自内心的感到羞愧了!

随后,就见沮授双手环抱,身躯微躬,向着田丰行礼。

田丰急忙向侧面闪开半步,让过了他这一礼。

“你这是作甚?”

沮授愧道:“元皓所言,秉公无私,实乃立身之良言,君胸襟开阔,眼拓万泽,胜授千倍,闻君一番话,实令沮授汗颜无地,自认枉读了多年的圣贤之言。”

听沮授这么说,田丰的脸色缓和下来。

他叹息道:“人非圣贤,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你我共扶英主,今后当互勉之!”

沮授忙道:“甚善!甚善!”

……

……

与此同时,已经进入安阳地界的荀彧,躺在自己的辎车上,正剧烈地咳嗦着。

按时间上来说,荀彧其实早就应该抵达冀州境内了。

但是偏生不巧,行至黄河边境渡口的时候,荀彧不巧染上了风寒,而偏偏找不到合适的医者,以至于耽误了他的病情。

好在这個年头,身为士族子弟的人,自身多多少少的都懂一些医术的。

荀彧自己给自己诊治配药,勉强稳定了病情,不过因为他人在外地,这一路上养病的条件有限,故而一直不曾痊愈,身体时好时坏的。

在这个年代,疾病实在是太过可怕,甚至比战争还恐怖。

任何一种普通的病,都可能要了人的性命。

荀彧的随从谏言,请他暂时寻一处县城养病,待康复之后再行赶路,但却被荀彧拒绝了。

世道不太平,既然是出远门,那就力争能够赶快抵达目的地,没有必要在路途中过于迁延。

万一出现了什么变故,背井离乡的人在外地想要将事情了结的妥妥当当,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而此时此刻,辎车在官道上慢悠悠的行驶着,荀彧则是躺在辎车中沉睡着。

为了不影响在辎车中的荀彧休息,他的侍从将辎车的速度放的很慢,力求不要颠簸到了他。

最近一段时间,他们每日都是这样赶路,一行人的速度很慢。

就在这个时候,不远处响起了一阵马蹄之声。

荀家的几名侍从抬起头,看到的是一名身穿甲胄的贵人,带着另外几名身穿精甲的侍卫来到了他们不远处。

只是打眼一看这些人的马匹和穿着,就能看出他们的身份地位极高,绝非一般寻常人。

荀家的随从也都是见过世面的人,他们并未惊慌,只是将车辇赶到道边停住,给这一众贵人们让路。

不过没有想到的是,这些贵人们并没有直接过去,他们也都是停住了马匹。

刘俭没有骤然带着三千甲胄前来迎接荀彧,他只是将大部分兵马在远处排列,一会用作欢迎阵势,他自己则带着赵云、颜良等少数亲卫来迎。

刘俭翻身下马,来到了车辇旁,问道:“不知这可是颍川荀氏、文若先生的车驾?”

领头的侍从一听对方的贵人是专门来找荀彧的,很有礼貌的施礼,道:“文若君,正是我等家公,现在辎车内午睡,不敢问贵人身份。”

刘俭听说荀彧正在车内休息沉睡,随即对后方一众人做了一个禁声的手势。

随后,他冲着赵云和颜良挥了挥手。

颜良见状有点没反应过来。

不过赵云却已经是领会了刘俭的意思,直接翻身下马。

颜良这才恍然,赶紧跟着有样学样。

一众人纷纷下马,从骑乘改成了牵马步行。

刘俭微笑着对那侍从道:“吾乃刘俭是也。”

一句话说出来,差点没把那荀家侍从头头给吓趴下。

乃公的!居然是一州之主?!

虽然他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身份不俗,但他万万想不到对方居然是自家家主这次来投奔的冀州最高官,一州牧守,如今黄河以北势力最强的霸主!

“拜,拜见刘,刘使……”

“嘘!”

刘俭拦住了那人的话头,道:“既是文若先生正在午睡,那就不要打扰他了,让他继续睡吧,我与你们一同往邺城去!”

说罢,便见刘俭等一众人步行牵马,和荀家的侍从们一同往北方缓缓而去。

那些荀家人哪曾见过这等架势,一个个都不敢吭声,只能是小心翼翼的跟着刘俭一行继续往北走。

那领头的荀家侍从低声对刘俭道:“刘……使君,要不,我、我还是把家公叫,叫醒吧?”

刘俭笑着摇了摇头,很是随和地道:“按道理,一般在这种路上,车里的人是睡不踏实的,就算是我们这些人比较小心,但一般人怕是睡不了这么沉,文若先生是身体有恙?”

那侍从不由暗道刘俭真心细。

“家公路上受了风寒,一直未曾痊愈,体力不支,平日又所食甚少,体况不佳,故一旦睡着,就睡的特别沉,小动静家公是醒不了的……”

“风寒?”刘俭恍然地点了点头,道:“既是如此,那就更不要打扰先生休息了,咱们都小声些,我引你们往邺城去,到了邺城,我立刻就为你们安排食宿,让先生休息静养!”

说罢,刘俭又冲着赵云勾了勾手指。

赵云牵马来到了刘俭的近前,低声道:“使君有何吩咐?”

刘俭道:“去通知咱们的三千人马,一会辎车到时,让他们不要高声喧叫欢呼了,务必禁声,莫要打扰到文若先生休息。”

“喏!”

赵云刚想骑马,突然似是想到了什么。

随后,便见他快步将马匹牵出了一段距离,待离刘俭等人的小队伍远了后,方才上马直奔着北方而去。

颜良在一旁看的直咂舌!

主公这心,未免也太细了些!

就这样,一行人又这么安安静静的行出了三里路之后,却听辎车内传出了一阵嘶哑的声音。

“水,帮我取些水来。”

荀家的侍从急忙去找水壶,却见刘俭已经先从自己的马上,将木水壶取了下来,然后来到辎车边。

辎车的窗户被打开了,一只略显苍白的手伸了出来,接过了刘俭的水壶。

接着便听车里面响起了“咕嘟咕嘟”的饮水之声。

荀家的人,都目瞪口呆的看着站立在辎车的窗边,帮荀彧递水的刘俭。

同时还有一个人也非常的诧异,而这个人就是颜良。

不过除了他们之外,其他的冀州军兵士,大多数没有这么惊讶。

因为在他们眼中,刘俭的这个举动和他平日里之所为,并没有特别的出格。

刘俭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去军营住上几日,与将士们吃同样的住同样的,还做一样的操练项目。

而他还时常会前往各个军营,对士卒们进行慰问,特别还会看望伤兵。

有时候,刘俭兴致来了,还会在伤病的营帐,跟那些伤兵们闲话家常,并鼓励他们。

虽然刘俭如此亲民,但在将士们的眼中,这样的刘俭却比其他的贵人们更有威严,更值得敬重。

喝完水后,便见辎车的小车窗被打开了,荀彧疲乏的面庞出现在了小窗边。

他将水壶递送出去……

但是,当看到车窗外的刘俭时,荀彧顿时愣住了。

“文若先生无恙乎?”刘俭微笑道。

看到这一幕,刚刚睡醒尚还头昏脑涨的荀彧,也是犹如他那些手下一般,懵逼了。

但是,荀彧毕竟是不世的英才,他几乎是在第一时间久猜到了对方的身份。

“君,刘使君乎?”

刘俭闻言笑了。

“先生果然是才思敏捷,只是一个照面,就把吾之身份,给猜出来了,真是了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