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零三章 刘俭次子

书名: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18

其实单听袁隗来说的话,召董卓入京完全没有问题,唯一令袁基心中不安的,就是对董卓这个人到底值不值得用的问题。

袁基与董卓没什么交情,毕竟董卓属于袁隗的故吏,袁基只是知道董卓这个人,这些年来确实对袁家忠心耿耿,很是听话。

袁隗对董卓非常的有信心,他觉得十多年的往来,他已经将董卓这个人吃的死死的了。

虽然袁基不否认袁隗的眼光,但事到如今,仔细想想,自家的这位叔父在行为上还是有些过于激进了。

不过也怪不得叔父,毕竟自打刘宏死后,党锢的解除加上立牧的顺利,让袁家在朝中的势力发生了质的改变。

而和董卓一样,同样许大年纪的袁隗,心思也逐渐开始活络了起来。

袁基能够感觉的出来,袁隗想要在自己人生最后的阶段,将袁家在大汉朝的声威和势力推向一个顶峰!

这是老人此生最后的夙愿了。

已经达到了袁家这个体量的家族,已经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个天下的惨烈竞争中,已经容不得他们袁家后退半步。

故而,袁隗的行为,袁基倒是都能理解。

但袁基这个人行事还算是比较稳健的,他心中就是觉得袁隗此策不妥当。

他回府细想了一下之后,还是立刻写书信,派人分别送给了宛城的袁绍和寿春的袁术,请他们书信劝谏袁隗,能够让叔父冷静处置此事,莫要过于冒进。

给袁绍和袁术写完书信之后,袁基反复犹豫了好一会之后,终于再度下定决心。

他书信一封,派人送往邺城,将自己眼下碰到的事情写在了书信上,交付于刘俭,让刘俭帮他分析一下,朝中目前的局势。

不过,毕竟刘俭不是袁家人,他不能告诉刘俭他们袁家要夺取雒阳的兵权。

他只能告诉刘俭,董卓这次入京,是要帮何进对付宦官。

……

一转眼,再次到了收获的季节,冀州的屯田的效果终于开始显现了出来!

本身就是天下粮仓的冀州,在经过了一年的屯田政策实施之后,粮食的总产量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去年的水平,甚至达到了黄巾起义前的程度。

当然,若是只靠屯田,是不可能这么快就能恢复到前年的水平,关键还是冀州在过去的一年里,在黄河北岸大兴水利。

龙骨水车和黄河水车在适合的地域大肆兴建,既节约了大量的产能,同时又加大了灌溉面积,使得田亩的平均产量远远的高于往年。

而那些成为了屯田客的流民,在分到了粮食之后,终于安下了躁动的心,继续耐心的在冀州耕种,安家立业,不再去过原先那种流离失所的生活。

而刘俭随即列出了新一年的计划,扩大屯田的规模,继续招募流民,开垦荒田,同时由牧署牵头,加大研究投入,增强河北的水利工程建设,让冀州的整体经济进一步稳定下来,并稳步扩大农业总产量。

刘俭为冀州带来的安定和繁荣,是肉眼可见的。

虽然只有不到两年,但牧署到任后,为百姓们提高的生存空间,为冀州整体民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被冀州的每一个人都深深的铭记在了心中。

冀州各郡,开始流传起了谚语,

“使君到,百姓饱,使君到,贼不闹。”

除了冀州的农业和商业日益兴盛外,刘俭家还有另外一个好消息。

他的妾卞玉儿在年初的时候有孕,如今至秋收之际,卞玉儿为刘俭诞下了一个可爱的男孩。

继香孩儿刘冀诞生两年之后,刘俭有了第二个儿子。

经过一番仔细的考虑之后,刘俭为卞玉儿生的这个儿子,取名为刘裕。

虽然是妾室所生的儿子,但刘俭对刘裕疼爱有加,而小刘裕似乎也不是普通的孩子,自打下生之后,就很少哭泣。

他醒着的时候,总是瞪着一双大眼睛,东瞅瞅西盼盼,异常的精神。

有一次刘俭抱他,这孩子还手欠,硬抓着刘俭的长发不放,最后到底是愣生生的揪了几根下来。

虽然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刘俭也不能跟一个刚出刚出生没多久的婴儿较真不是。

刘俭只能是捂着头,笑盈盈的告诉卞玉儿:“吾儿有异相,行为不同于常人,长大必为国之栋梁,定成盖世良将!”

卞玉儿却没有刘俭那么大的望子成龙之心。

“妾身只是盼望完裕儿平安长大就好。”

就在这喜气祥和之际,袁基的书信被送到了刘俭的面前。

看到了袁基的书信,刘俭的好心情顿时没了。

果然,董卓到底是要进京了。

当然,仔细想想,这是历史的必然!

这件事不是一个两个穿越者的到来就能改变的,董卓入京是袁家野心所促成的必然结果,只要袁家人有称雄于朝的野心,不管是早几年还是晚几年,此事定然都在情理之中。

考虑再三,刘俭还是给袁基写了一封回信。

他并没有过多的说明,说多了也没用。

他只是告诉袁基,若袁家自信可掌控董卓,令其入京可也,若无此自信,则需三思。

其实也不过是一句废话,若是袁家没有自信能够掌控董卓,又何必调他入京呢?

不过,袁基的事,给刘俭提了一个醒。

他要乘着这个机会,将京中的家人接出来了。

刘俭立刻修书,派人飞速送往雒阳,交付给了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刘备。

刘俭让刘备和高顺早做准备,并明确的告诉二人,若等董卓到了雒阳之后,千万不要与董卓为敌。

一切都要静观其变,随后等候自己的安排。

而雒阳方面,袁基派去给袁绍和袁术送信的人回来了。

但让袁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袁术倒是依照袁基之言,书信劝袁隗不要让董卓入京,不过反观袁绍,竟是大力赞同此政,并力劝袁隗,尽快落实此策。

本来,袁基一直在劝谏袁隗暂缓此事,袁隗也由一开始的自信,逐渐变的犹豫不决。

但袁绍的书信,却给袁隗吃了一颗定心丸。

他下定决心,立刻与何进商议,调董卓进行勤王除掉十常侍。

何进正想寻一个冤大头帮他攻入皇宫之中,如今袁家人主动推荐这头“凉州豚”,何进自然是乐不得的。

于是,董卓进京的事情就火速被定下了下来。

董卓在接到调令之后,喜不自胜。

他没有调遣自己所执掌的三河锐士入京,而是点齐数千在凉州招募的本地勇士,星夜奔驰京师,日夜兼程不停,直奔着雒阳而去!

而也就是在这个当口,刘备携带刘俭的书信,前往宫廷,拜访刘俭在宦官群体中唯一的一位至交好友,吕强。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