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二十章 你是想留还是走?

书名: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字数:2.4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18

董卓想要陈留王吗?

当然想要了!

以董卓的角度而言,他并不想让刘辩继续当皇帝。

别的不说,刘辩毕竟是何进的侄儿,而且他的身后还有一个何皇后。

虽然何进和何苗都死了,但皇帝身边还有至亲,还有成年人,这在董卓看来就是不稳定的因素。

横向对比,陈留王刘协的生母王美人早就被何太后弄死了,无父无母的半大孤儿,对于董卓而言,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合作对象。

这找皇帝和找对象其实差不多。

有车有房,父母双亡,实乃是最高境界!

董卓的心思,李傕和贾诩都知道,毕竟都是西凉军一系的圈里人,老大心中打的什么主意,当手下的不说全明白,但至少还是能够从他话里话外的讯息中揣测出一二的。

但刘俭居然在玩笑之间,一语道破了这个重大机密,饶是贾诩也不由不对他刮目相待。

贾诩虽然没有说话,但其心中却已经开始翻腾。

这刘俭这些年来在雒阳声名骤起,如今才二十多岁,就已经到了其他人一辈子都难以望其脊背的程度,看来这当中并不是巧合。

李傕得到了贾诩的提醒,只能暂时放下陈留王之事,开始向刘俭阐述他的第二个来意。

“不知刘使君屯扎在此,所图为何?”

听了李傕的询问,刘俭当时就笑了。

他反问李傕道:“我身为大汉皇叔,先帝所立州牧,自当为汉室尽忠,如今雒阳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我驻兵在此,守卫天子,哪里谈的到什么所图?”

李傕笑呵呵的道:“刘使君一心为了汉室,忠贞之心天地可鉴,实是让人动容,李某人很是敬佩。”

“只是如今雒阳城诸事已定,使君尚屯兵在此,未免有些不合适吧?”

“听闻使君此次率兵来雒阳,本就没有朝廷宣召,若是长期屯扎至此,于天下怕是交待不过去的。”

刘俭淡然地摇了摇头,道:“稚然此言差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刘某人受先帝厚恩,更兼昔日陛下临终之时,曾以两个侄儿予我有托孤之重,你说我未奉皇命便来了雒阳,可你家董司空,又何曾是奉了皇命来的京师呢?”

“至于我想要什么,无他!我只要大汉朝江山稳固,天子无忧,唯此而已。”

这一番话,让李傕无言以对。

刘俭如此义正严词,他反而不知道如何作答了。

若刘俭果然是为了大汉江山来的雒阳,只怕想要撵走他,或是与他联合,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李傕在原地踌躇犹豫,不知如何作答,看的贾诩很是头疼。

凉州诸豪虽然都善于打仗,但在这谈判桌上的表现,实在是不敢让人恭维。

人家刘俭这摆明了是个官场话,走个形式而已,你该说什么说什么呀?怕个屁呀!

这不说话了怎么可以!谈判场上最忌讳这个。

贾诩无奈,只得清了清嗓子,示意李傕。

李傕听到这,急忙起身,冲着刘俭拱了拱手道:“刘使君,李某想先去如厕,待如厕之后,再来与使君议定,如何?”

刘俭微笑着伸了伸手,道:“请便!”

随后,便见李傕和贾诩一同走出了刘俭的帅帐。

刘俭慢悠悠的端起了旁边的卮,喝了口水。

他的右手边,一直坐着审配和沮授两个人,只是这两个人一直都不曾说话。

放下了水卮之后,刘俭问二人道:“两位以为董卓的使者如何?”

审配摇头道:“董卓麾下,虽是精兵猛将云集,但却缺乏智谋之士,这李傕很明显不过是凉州的一介豪强武辈,用此等人物为使者,足见董卓麾下缺乏智谋之士,适才使君稍有严辞,他便不知当如何接话,此等人物杀人或许是行,但谈判……嗨,可是差了许多。”

沮授没说话,他只是望着帐篷口若有所思。

刘俭看向沮授:“公与觉得如何?”

沮授言道:“使君,依我看来,那李傕确非多谋之辈,但他身后的那位副使,似有些……”

“如何?”

沮授摇了摇头,道:“说不出来,那人一直不曾说话,让人不曾注意,不过我觉得适才李傕如厕之前,此人似乎是在暗中示意于李傕,莫不是什么高人?”

一旁的审配笑道:“公与真是多心,若真是高人,董卓大可派他为正使与我们谈,何必非要李傕为使?岂非多此一举?”

沮授叹道:“是有些不符合常理……”

三人正议论之间,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却是李傕回来了。

少时,李傕和贾诩共同步入了帅帐,坐下之后,却见李傕的精神抖擞,面含笑意,与适才那副犹豫不觉得样子,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变。

“稚然小解完了?”刘俭笑着问他。

李傕冲着刘俭拱手道:“适才尿急,有些话不曾如实转达给使君,其实董公与使君一样,率兵来此皆是为了大汉天下着想,使君心忧汉室,我家董公亦如此,只是自打先帝去后,朝中公卿权臣日盛,衣冠巨士占据朝堂,皇权羸弱,以至于神器外露,惹人窥伺,”

“董公年近六旬,本无心朝事纷争,怎奈受先帝厚恩,为挽大厦于倾颓,不得已而入主朝中,此非董公所愿,实乃大势如此。”

“当此时节,董公若能常驻雒阳,辅佐天子,以安朝政,则公卿阀阅,衣冠巨士惧董公之威,不敢造次,汉家权柄依旧,待翌日天子成人,亲政之后,董公自当还于权柄,隐退归于山林,乐于逍遥,”

“当然,若是使君不放心董公一人执政,亦可入朝,与董公一同辅佐天子,共维皇权,以免神器外泄,挽汉室江山,则董公亦可有人分忧。”

“若使君放心董公执政,那便请退回冀州,则董公必不相负,如今尚有左将军之位空悬,普天之下,能有功业居此位者,非使君莫属!”

“另有县侯之爵予以使君,还请使君三思之。”

这一番话说出,刘俭,沮授,审配三人不由动容。

真是进退有据!

话里话外,已经是跟刘俭划下道来。

此言无疑是在告诉刘俭,你要是觉得你牛逼,那你就留下来,咱们一起在朝中,你那个冀州牧你也别干了,咱们大伙一起在朝堂玩,看谁玩的溜。

你要是不想留,咱也不让你白来一次,你消停儿的退兵,左将军的军衔,还有最高级别的县候侯爵,都给你,忘不了给你好处!

刘俭略显惊讶的看向了一旁的沮授和审配,发现他们脸上和自己有同样的表情。

倒不是说这话有多么的犀利,只是这话的水平和适材李傕所表现出的外交素质完全不一样。

刘俭将目光看向了李傕身旁的那个副使。

他没有直接回答李傕的话,而是问道:“不知这位先生尊姓大名?”

贾诩淡淡道:“末吏贾诩,为李公随行之人。”

很简单的一句话,轻飘飘的将自己带过。

审配和沮授只是看了他一会儿,便不再细琢磨此人。

但刘俭心中却是一紧。

原来如此……

便见刘俭冲着李傕拱了拱手道:“稚然之言,我已知晓,且容我三思之后,再回董公的话,如何?”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