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六十八章 袁扬州,心有所谋

书名: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其实就眼下天下的格局而言,大部分的刺史和太守,针对袁董之战还是处于观望态度的较多。

大汉朝的郡国有一百多个,也就是说有一百多个太守国相,而刺史和州牧加起来还有十多個。

而这些人中响应袁绍的,大多是代表高门士族利益的群体。

而其他的地方太守和刺史,皆是不敢轻举妄动,犹豫不定。

毕竟相比于袁绍这一群人,其他大部分的人都是小爬虫,挑战代表大汉朝最高权力的董卓,这种事他们看着袁绍这些人又闹又作的就行了,大部分的人还是不敢参与的。

因为这趟水实在是太浑浊了,也太深了,等闲不敢迈进去直接掺和。

但偷偷的暗地里支持,这事可就说不准了。

以汝南袁氏在关东士族中的影响力,大汉朝各州郡出身士族集团的太守国相们,就算是不敢明面上支持袁绍,但也一定会在暗地里资助他们,至于资助的方式,那可就多了去了。

什么钱粮军械,或是一些其他的资源,只要不涉及到正面战场上的,都能弄。

但相对的,对于董卓来说,也是一样的。

董卓在关东的势力,相比于以汝南袁氏为首的士族群体,那肯定是不能比的,不过他也不是孤军奋战。

张让,曹节,王甫等人利用党锢时期在各州郡也安插了许多属于他们的势力,虽然这些宦官势力在雒阳的宦官们集体被灭之后,不是倒戈就是被剪除,但现在依旧还保存有一部分。

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宦官遗留的至亲,想投靠士族,人家也根本不接受。

若非董卓上位,依旧还是由袁隗主政的话,这些人怕是早就被士族们弄的家破人亡了。

因此,就算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这些人也都会在暗地里支持董卓。

所以,就目前来看,袁绍与董卓的这场战争的本质,就是以袁绍为首的十几个关东牧守对抗以董卓为首的一众凉州军阀。

而两方势力的背后,给袁绍输送资源的,可能是几十位太守国相。

而董卓背后负责给他输送资源的,就是十余位当年宦官遗留下来的太守相国。

表面上看似参与的人不多,但事实上,这背后牵动了大汉朝各州几十位地方长官的政治力量。

初平三年四月十一,以袁绍为首二十二位地方的太守牧守,准备共同相聚于酸枣,一同歃血为盟,共同祭奠苍天同讨董卓。

而身为北扬州牧的袁术,也率领兵将从寿春出发,向着北面而行。

可不曾想,他的兵马刚刚行至下蔡,就有人禀报,说是冀州牧刘俭的使者,奉命前来拜见他,说是有要事与袁术商议。

袁术虽然傲慢自大,但当年在雒阳,也曾与刘俭有些交情,而且在袁术的眼中,刘俭这个人还算可以,因此对他并没有过多的反感。

“让刘俭的使者来见。”

袁术下令之后,随命三军暂停行军,原地休息。

他本人则是将马匹驱赶到一旁的大树之下,席地而坐。

手下的侍从立刻为袁术送来了他最喜欢的蜜水。

袁术坐在树下,慢条斯理的喝着,随后便见刘俭的使者在扬州军士的引领下,来到了他的面前。

“拜见袁公!”

袁术听了使者的问候,眼皮都没抬一下,很是傲慢的问道:“汝乃冀州使者乎?”

“正是。”

“千里迢迢的,刘德然遣你来所为何事?”

那使者见了袁术的态度与语气,心下略有不满。

都说袁氏四世三公,士族领袖,天下敬仰,如今一见,未免有些言过其实。

这袁公路虽是相貌堂堂,器宇轩昂,不过姿态竟如此之高,言语中尽是傲慢,无礼贤下士之风,多少有愧‘名门’二字。

心中虽然如此想,但使者表面上却不能与袁术争论长短。

他也没有资格去跟人家讲理,只是赶快办好自己的事情,再做计较不迟。

随后,便见使者对袁术道:“回袁公话,某奉刘冀州之命,跨山河而来,只为尊刘冀州之命,将一物交于袁君。”

袁术放下手中的水卮,挑眉看向他:“你大老远的,过中原而来,竟只是为了向我进一物?呵呵,刘德然什么时候也会玩这套了。”

使者没有接袁术的话茬,只是伸手从怀中取出一物,躬身做呈递状。

一旁,早有最受袁术信赖的张勋,来到了那使者身边,伸手接过送来的东西,转身呈给了袁术。

是一份用火漆密封的匣子。

不过,当袁术看到那匣子的时候,他的脸上顿时露出了诧异的神情。

这个精致的匣子他并不认识,不过那匣子上面的火漆印章,他确实识得的。

毫无疑问,那火漆印章乃是他兄长袁基的!

袁基的漆印有特殊的标记,且个中细节只有他们袁氏中人晓得,故而袁术很清楚,这匣子并非旁人所能够仿造,便是刘俭与袁基相熟,也断然不能。

袁术疑惑的看向了那名使者,却见使者很是淡然地说道:“袁公放心,此物乃是前番我冀州的田别驾前往雒阳为天子祝贺大婚时,袁君侯亲自交付于田别驾的,让给刘冀州代转给袁公,刘冀州未曾拆开,得到此物之后,特命属下不远千里,必须亲送至袁公手中!”

袁术听了这话之后,心中对这个使者产生了几分愧疚之情。

人家千里迢迢的给你袁家当信使,自己刚才却在人家面前摆架子,饶是袁术这样的厚脸皮,也觉得过意不去了。

他冲着那名使者道:“辛苦了,辛苦!来人,速速备些水来,还有行军的干粮肉干,为信使充饥果腹……军中无有好饭食,就委屈你了!”

信使忙道:“不敢不敢,多谢袁公厚意!”

随后,那信使在袁军士兵的带领下,先去吃饭了,袁术则是急忙拆开漆印,从匣中取出袁基的书信来看。

看了两行之后,袁术心中有些疑惑,这封信的上面有袁基私人的印,还有字体也是袁基的无疑,不过看这封信的开头,分明是写给自己的从兄袁遗的,怎么会跑到自己手里了?

难道是袁基没有跟那田丰说清楚?

不过,袁术很快就舍弃了这个想法。

以袁基和田丰的身份,他们两个人怎么可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想来,这封书信,定然是刘俭故意安排人送给自己的。

也不知刘德然那小贼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将诸多杂念抛掷脑后,袁术继续看那封书信。

不过这一次,他是越看越心惊。

袁基写给袁遗的书信,是让袁遗以自己的名义,阻拦袁绍纠结地方牧守进攻雒阳。

袁基倒是没有提到他自己,不过他却直言,若是袁绍一旦兴兵雒阳,那袁隗的性命定然不保!

身为晚辈的袁绍,不顾袁隗死活,一意孤行的与董卓对阵,到底居心为何?

难道汝南袁氏有亏欠他的不成!

虽然袁基并没有直接说明袁绍是要故意害死他们,但他书信中话里话外之所指,与此意也相差不远了。

其实,袁术出兵讨伐董卓,深层次的意义袁术没有想过吗?

他当然也是多少有些思量的。

问题是,袁绍纠集众人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而且几乎得到了关东诸多望族的一致响应,可以说占据了先机。

袁术实在是没有时间多做筹谋,只能响应袁绍参加这一次的兴兵。

袁绍已经收揽了无数的声望,尽得士人支持,袁术若是不赶紧跟风上,怕是回头连一点声望都捞不到了。

袁术虽然嘴上不说,但其实心中对袁绍已经起了深深的戒备之心与防范之心。

若是袁基也就罢了,袁术服气,毕竟那是家主,是袁家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袁绍凭的什么?为何如今声望如此之隆,几乎可以说是得到了全天下士族的青睐与支持?

但是如今,这封信被刘俭“误打误撞”的送到了袁术手中,袁术心中开始泛坏水了。

若是袁遗,他看到了封信之后,一定回去阻止袁绍,虽然不会成功,但他也一定会去试着阻止袁绍。

但袁术不一样,他决定暂时先不提这个事儿。

袁术的脸上露出了几分狡黠的笑容,随后将那封绢帛折叠好了,小心翼翼的放回到了漆匣之中,并放入自己的怀中,显然是要妥善保管。

随后,他冲着张勋喊道:“子柱!”

在不远处的张勋闻言,急忙来到了袁术的面前,冲他道:“使君,可是要催动三军继续北上?”

袁术扑了扑自己的衣服,站起身道:“催动将士们行军,不过不是往北走了,咱们回去!”

“啊?”

张勋闻听了这话顿时傻了。

这才从寿春出来多远,好像刚刚才一百多里吧,这就要回去了?玩呢?

“使君,咱们这不时要兴兵北上吗?去酸枣与诸英杰会盟吗?为何要……?”

袁术摆了摆手,道:“不会盟了!回寿春!这事跟咱们没关系!”

张勋着实没有想明白,袁术为何会突然变卦……

就因为冀州牧刘俭给他写了一封信?

不过刘俭写了什么内容,竟然这般厉害,却能劝动自家这个倔强高傲的使君?

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啊!

“使君,那袁荆州那边,使君已经答应他一同去酸枣会盟了,此时若是出尔反尔,只怕会让使君的声名受损……”

袁术的眼睛眯起了起来,细细琢磨了一会,遂道:“你着杨长史过来!”

“喏!”

不多时,便见袁术的长史杨弘,来到了他的面前。

“使君唤我?”

“汝为使者,代我往酸枣一行,面见袁绍,就说此番讨董,我恐难以到场了。”

杨弘闻言一愣:“使君如何突然不去会盟了?”

袁术道:“此事容后再议,汝只需代表我前往酸枣,就说……就说我出兵之前,因伤寒在身,一时不甚坠马,卧床难起了!需好生调养。”

杨弘虽然不解袁术真意,但还是领命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