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六十九章 刘德然礼贤下士

书名: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18

“什么?公路坠马?”

袁绍诧异地看着眼前的杨弘,惊讶道:“伤势如何了?”

杨弘叹息道:“伤势颇重,一条腿骨折不能动了,至少需要卧床数月。”

袁绍长叹口气:“如何这般不小心?昔日在雒阳之时,他整日飙车,也未见其有什么损伤,偏偏就赶在这个节骨眼!”

杨弘苦笑道:“昔日在雒阳时,袁扬州行车驾马,皆是在身体康健之时,今番坠马,乃是因为袁扬州本就感染了风寒,病痛在身,故而影响了骑技,方才……唉!”

“这公路,真是太不小心。”

袁绍无奈的摇了摇头,道:“既如此,那你回去替袁某带个话,让他好生调养,前线战事,就不需他忧心了。”

“是。”

“你且在我军营静待一日,我命人去准备些补物药材,你回头一并带回寿春,好生照看吾弟,待我为国尽忠除了国贼之后,便亲往寿春去探望他。”

杨弘心道袁本初果然不愧为天下楷模,如此行事之风,实在是让人暖心,可谓是方方面面俱到,相比之下,袁术在这点上就差了他很多呀。

此时,袁绍的帅帐之中,已经聚集了六位前来与他会盟的太守。

此刻,他们听了袁绍之言,心中皆感慨万分。

袁本初不愧为天下楷模,一举一动都透漏着仁义之举,真英雄也。

杨弘谢过袁绍,随即下去了。

杨弘出去后,就听桥瑁对袁绍道:“本初,公路无法率兵前来会盟,对于我等来说,实乃是一大损失,西凉军善战之军,我等虽众,然各军经历的战事不多,与凉州军交手,恐占不到什么便宜。”

袁绍点了点头,道:“我等军士不及西凉军善战,此事一时间无法解决,当务之急,是联系诸太守国相,使更多的英杰加入我等讨贼之军,扩充盟军实力。”

桥瑁言道:“其实,天下诸郡守之中,心向我等之人不少,然终归是未得明令,因而不敢造次。”

袁绍笑着看向他:“元伟既知之,想来心中也已经有了解决之策吧?”

桥瑁笑道:“我尽力为之。”

其实桥蕤的想法比较简单,那就是暗中以天子与何太后的名义行使矫诏。

矫诏这种东西,骗不过旁人,只不过对于大部分的诸侯牧守要讨董,就需要一個官方名义,就算是他们知道是假的,但只要有这么个东西摆在眼前,他们就敢干。

至于后续如果朝廷拿出证据说他们是在奉矫诏办事,他们也只会是说自己眼拙,误信了恶人,不是诚心谋反的。

袁绍与桥瑁,鲍信,刘岱等人商议了一会之后,便让他们先行离去,整顿兵马,等他其他结盟者到来后,共同祭拜天地。

诸人走后,帅帐之中,只剩下曹操一人。

曹操对外说是出逃雒阳来地方与众诸侯会盟讨董,实则他在雒阳时,也曾左右逢源,屈膝侍奉董卓,获得了董卓的欣赏。

而身为宦官之后的曹操,背后是谯县曹氏,这让董卓觉得他是一个可以拉拢的人。

毕竟,对方是宦官之后,也属于士族中的异类分子。

在董卓看来,他和自己是一类人。

于是,本着同病相怜的原则,董卓任命曹操为山阳太守,将他和其他被自己征召的党锢名士一同下放往地方,希望借此笼络人心。

但很可惜,董卓的计划失败了。

曹操也像是被董卓任命的韩馥,张邈,王芬,孔伷等人一样,一到了地方任职后,就立刻与董卓翻了脸,投奔到了他的老朋友袁绍的盟军之中。

而加入盟军的曹操也成为了袁绍最为信任的一路太守,众人刚刚集结,袁绍就立刻给曹操安上了奋武将军的头衔。

奋武将军,在军中虽然是属于一个杂号将军,没有兵马调动之能,但他却有一项特殊的权力。

担当奋武将军的人一般都承载着监军的职责。

这足矣看出,袁绍对曹操的信任,也可以看出他对曹操的重用。

“孟德,你说公路他……当真是落马受伤了吗?”

袁绍皱着眉头,问曹操道。

曹操不在意地道:“当下之急,无需纠结袁公路是否受伤,而是要更多的拓展盟友才是。”

袁绍问道:“那依孟德之见,当继续联合何人?”

曹操道:“并州刺史张懿死后,其手下张扬暂领并州刺史,而朱车骑先前曾奉命往三河之地,讨伐骚扰当地的黑山张牛角,他获胜后曾想反回雒阳,不过我却让父亲暗中书信于他,晓以利害,让他借口贼寇未平,暂屯于三河之地,此二人在北方定可起到牵制董卓的作用,必须拉拢!特别是朱车骑乃天下名将!若有他加入,盟军定可大涨声势!”

袁绍捋着修剪整齐的胡须,道:“希望能成吧,如今皇甫嵩和张温被困雒阳,卢植没有回音,能指望在军事上壮我声威的,也只有朱儁了。”

曹操笑道:“正是如此,另有陈王刘宠,听说在黄巾叛乱之时,就在四方纠结流民,先帝下旨诸王开府之后,他更是变本加厉,广募兵将,我料此人心怀异志……不过这倒也是好事,此等人物必思变乱,渴望乱中取利,不如邀请他一同讨董,好歹也是汉室宗亲,可涨我等声势!”

袁绍满意道:“真乃高论。”

曹操又道:“另外,会盟之后,曹某请往丹阳招募兵将。”

袁绍听到这顿时一愣:“为何?”

曹操道:“丹阳山民,跋山涉水如履平地,最是善战,如今公路卧病不能主事,我亲往丹阳郡,招募一支丹阳兵来前线助阵,想来公路也说不出什么……他自己不来,难道还要管着咱们往丹阳募兵吗?公路若是不阻止倒是罢了,他若是阻止,就定是装病不来会盟,那就别有理论了!”

袁绍仔细一想,还真就是这么个道理,于是道:“孟德此言甚是,如此那便烦劳你往丹阳郡走一趟了!回头我书信一封,让阿胤在丹阳配合你就是了。”

“多谢盟主。”

袁绍听了曹操这一声盟主,先是一愣,接着不由快慰的哈哈大笑起来。

……

……

而此时,兴兵动武的不止是袁绍和董卓,河北方面,刘俭也在排兵布阵,集结精锐士卒。

但刘俭调遣精锐士卒的目地,不是为了战争。

他在邺城集中了三千精锐甲胄之士!

在阳光的照射下,三千精锐夹道两侧排列,他们手中长矛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每一个人都站的笔直,精神抖擞,气宇宣扬。

而在他们夹道的正中,刘俭骑着白马,身披鳞甲,腰佩长剑,显得英气勃勃。

他的身边跟随着颜良与赵云两员虎将。

刘俭驾马矗立于城池之外,遥望南方,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

不多时,便见一骑斥候飞马向着刘俭的方向奔驰而来。

他匆匆来到了刘俭的面前,翻身下马,冲着刘俭施礼。

“来了?”刘俭平静地问他道。

“来了!”斥候很是肯定地说道。

“多远?”

“走的很慢,估计还有五十余里!”

刘俭将手一挥,对着身后的赵云和颜良道:“出发!”

赵云将手一挥,便见身后响起了一阵悠扬的号角声。

接着,便见三千精锐冀州甲士,随同刘俭,一同雄赳赳气昂昂的向着南面行进而去。

审配和沮授并肩站在邺城的城头,望着刘俭消失的方向,皆若有所思。

他们两个人脸上的表情复杂。

少时,方听审配缓缓出言道:“主公此举,却为何意?”

沮授言道:“主公行事,一向天马行空,让人难以捕捉痕迹,但其每每行事,必有深意,非你我所能揣度也。”

审配道:“一个荀氏子弟远来冀州,从进入河北地界被探知之后,主公便日日派人打听其讯息,并费尽心思准备迎接之礼,今日甚至亲自带三千甲士出城五十里相迎,此等礼数未免太过了吧?那荀家子弟,配吗?”

沮授道:“这说明主公礼贤下士。”

审配不悦道:“何等人杰,竟还需这般重礼?天纵之才乎?”

沮授淡淡一笑,不语。

“沮公,你说……”

“说什么?”

“你说,若主公日后真以外来士族主持冀州政务,你我本土之士,这脸面却将置于何处?”

沮授哑然失笑道:“主公不过是去迎接一个外来士人,你为何竟会跳出这许多想法?”

审配低声道:“你觉得,主公不会?”

沮授没有回答,只是转头望向远方。

“咱们的主公,什么都干的出来,又有什么不会的?”

审配叹道:“若真有那么一天,你当真甘心屈居于外人之下?”

沮授笑道:“那你想怎么样?难道你还想忤逆主公?”

审配急忙摇头:“那倒不会!主公当世英雄,审某对主公那是心服口服的,我这辈子只会以主公为先,绝不会生二心……但这也仅限于主公一人尔,主公的命令,我听!一辈子都听!但只限于主公一人!可让一个颍川的士人,在冀州的地界对我指指点点……呵呵!”

虽然审配没有直接说明,但这话中之意,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

沮授轻叹口气,道:“今后之事,谁也不知,反正我与你一样,这辈子只服主公一人,除了主公,换成别人,想在这冀州的地界号令我……”

说到这,沮授顿了顿,道:“却也不是不行,不过他要拿出真本事让我信服才可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