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从光字片开始的影视诸天

作者:混乱不堪 | 分类:其他 | 字数:0

070 章 再度成为众矢之的

书名:从光字片开始的影视诸天 作者:混乱不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15

皇城,福宁殿内。

王重微微躬身,拱手道:“皇城司本该是陛下耳目,可如今的皇城司,却早已腐朽不堪。

汴京是皇城司的大本营,可去岁逆王兵变逼宫,封锁整个皇城,皇城司那边却没有收到半点消息,甚至是连风吹草动都没有,这么一个皇城司,如何堪称陛下之耳目!”

“况且如今陛下初登大宝,朝中局势尚且还未完全安稳下来,朝中恐有逆王余党尚未肃清,南境又起战事,北边又有契丹辽人虎视眈眈,西北的西夏人也一直都是狼子野心,意欲侵占我朝关中之地。

值此内忧外患之际,唯有保持耳聪目明,对汴京内外都有足够的掌控能力,方能使朝纲稳定,方可专心应付南疆之乱!”

王重又补上一句:“京中定然还有逆王余党残留,只是如今龟缩起来,不知藏在何处,甚至有些咱们连他们的身份都未必清楚,如今他们潜伏爪牙,藏于暗处。

可保不齐有朝一日,他们会再度站出来,给陛下,给朝廷添麻烦。

若是能够重组皇城司,将皇城司暗桩埋入城内各个角落,隐入三教九流之中,届时皇城司便是陛下的耳目,那些余孽就算是想要有所动作,也定然逃不过陛下的眼睛,陛下也可从容应对!”

嘉佑帝听的眼睛一亮,脸上露出微笑,可顷刻间却又恢复了平静,点着头眼睛往旁边瞥了一眼,说道:“重组皇城司,爱卿的建议倒是不错,只是朕初登大宝,经验尚浅,对朝中诸事也不怎么了解,如此大事,还得问过太后大娘娘才行!”

如今赵宗全虽然做了皇帝,可并不代表他就能行使皇帝的权利了,早在去年冬天,赵宗全刚刚即位不久,就在韩章等一众朝中要员的拥簇之下,亲至太后宫里,恭请曹太后出山,垂帘听政,以定人心,以安朝纲,甚至就连玉玺也被赵宗全亲手送到曹太后手中。

如今朝廷里做主的看似是赵宗全这个皇帝,可实际上真正说完了算的,还得是坐在那张帘子后头的曹太后。

自福宁宫出来,王重遥望皇城西北,不禁摇了摇头,那方向正是曹太后的寝宫所在。

出了宫,在宫外等了好一会儿,才见明兰拉着王茜儿被几个内侍女官领了出来。

马车上,王重看着一脸笑容的王茜儿,问道:“这么开心,是又得了什么赏赐?”

也不怪王重这么想,实在是王茜儿这丫头向来都是如此,平日里大大咧咧惯了,没甚心机,什么都写在脸上。

王茜儿笑着道:“皇后娘娘赏了几匹上好的蜀锦,太后大娘娘还赏了我一些珠宝首饰,都是很值钱的呢!”

王重问道:“你们还去见了太后?”

旁边的明兰说道:“我们在皇后宫里坐了没一会儿,就跟着皇后娘娘一道去拜见了太后,太后似乎很喜欢茜姐儿!”

王茜儿却说:“我不喜欢太后,我比较喜欢皇后娘娘!”

“哦?为什么?”王重看着王茜儿问道。

王茜儿想了想,说道:“太后大娘娘身上好像有一种······嗯······有一种····怎么说呢,表面上看上去确实平易近人,说话也很温柔,脸上的笑容也很和蔼,可我总觉得这感觉不真实!”

“看似平易近人,实则高高在上?”王重试探性的说道。

“差不多!”王茜儿点头道:“倒是皇后娘娘,跟她还有邹大娘子、沈家娘子在一块儿的时候让人更加自在舒心。”

“太后大娘娘侯门贵女出身,又在皇后的位置上一坐就是三十多年,如今又垂帘听政,执掌玉玺,朝中大小事都得问过她的意见,乃是如今大宋天下权势最高之人,有些高高在上也不奇怪。”王重道。

“至于沈皇后她们,初来乍到,立足未稳,虽身份尊贵,却也要折节下交,拉拢朝臣,方能快些站稳脚跟!”

听了王重的话,王茜儿不由得道:“难怪今日皇后还说,要给小沈娘子挑一个乘龙快婿呢!”

“莫不是挑中了仲怀?”王重开玩笑道。

王茜儿也很意外:“顾二叔?”

明兰拉着王茜儿的手解释道:“如今京中一众勋贵之中,以英国公张家、宁远侯顾家两家最为显赫,武将之中,手握重兵且在军中威望甚高的,还有戍边多年的郑老将军,甘老将军两位老将,甘老将军膝下并无合适的子嗣,英国公的几个儿子也早已成家立业,年龄合适,自己又上进争气的,而且还尚未婚配的,也就只有顾家二哥和郑家的二郎了!”

“肯定是顾二叔!”王茜儿想都没想便直接说道。

“为什么一定是你顾二叔呢?”王重问道。

王茜儿道:“明眼人都知道,将来继承宁远侯爵位的肯定是顾二叔,既然要拉拢,那肯定要把整个宁远侯府都牢牢拉拢过去,郑老将军在军中虽有威望,可宁远侯在军中的威望也不比他差,而且宁远侯府世代经营,在军中的根基,比郑家只深不浅,皇后娘娘为什么不选顾二叔,反而去选一个将来都不可能继承郑家的郑二郎呢!”

“你这小脑瓜子倒是聪明,不过这件事情怕是没有伱想的这么简单。”

“为什么?难道还有什么隐情不成?”

“还记得上回宁远侯来咱们家拜访吗?”王重看着王茜儿问道。

“记得啊!”王茜儿刚刚点头,瞬间就反应了过来,有些激动的道:“三叔,你不会真打算把我嫁给顾二叔吧?我今年可才十五岁!”

“嫁给你顾二叔有什么不好,你不是说了吗,将来继承宁远侯爵位的肯定是你顾二叔,你要是嫁给了他,将来可就是侯夫人,而且顾二的辈分可就比我矮了,将来见着我了都得行礼问安,喊我叔父!”

说着说着,王重就闭着眼睛,作出一脸享受状,似是刚才他说的那副画面已经出现在他眼前了一样。

“婶婶!你看三叔!”王茜儿立马挽着明兰的手撒起了娇,一脸委屈巴拉的样子。

明兰却一脸无奈的道:“你的终身大事我可做不了主,你三叔要真把你嫁给你顾二叔,我可拦不住他。”

“婶婶!”王茜儿耷拉着脸,愈发委屈了:“你跟三叔联合起来欺负我!”

王重道:“瞧把你给吓的,怎么,你顾二叔的人品才智武功难道还配不上你这小丫头不成?”

“自然不是!”王茜儿叹了口气,说到:“顾二叔虽好,可那顾家却是个虎狼窝,乱糟事儿一大把,我可没那心思跟那么一大家子人勾心斗角,再说了,我也未必斗得过他们!”

“三叔,难道你想亲手把你这么可爱听话的侄女儿推进火坑吗?”

“倒算是还有几分自知之明!”看着王茜儿,王重笑着点头道:“顾家那堆烂糟事儿,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够掺和的了的!”

“我是真想不明白,就顾家那些人,除了顾侯爷和顾二叔之外,余下的一个个成天只知道花天酒地,眠花宿柳,连个正经的差事都没有,他们不说和顾二叔搞好关系,还想方设法的搞什么栽赃陷害,难道他们就不怕有朝一日顾二叔继承了宁远侯的爵位,反过来收拾他们吗?”

王茜儿很不理解。

王重却道:“这世上不乏目光长远,眼光独到的聪明人,可更多的是那些只看到蝇头小利,做事情只看眼前,从来不顾后果,不考虑将来的蠢人。”

“三叔是说,顾家那一家子都是蠢货?”

“差不多吧!”王重道:“但凡他们聪明一些,又怎么会做出这种蠢事呢?”

“是啊!”王茜儿下意识的点头道:“说他们买椟还珠都高看他们了,针对唯一一个能够接过宁远侯的重担,撑起侯府门庭的人,不是蠢是什么。”

半个月后,恩科的结果出来了,长枫再度落榜。

恩科可是要比寻常的春闱会试要简单许多的,可饶是如此,长枫仍旧落了榜,盛紘对其不免有些失望。

而知道了自己生母犯下大错,被父亲送到庄子上修养,不许任何人前去探望的长枫,自然免不了跑到盛紘面前给生母林噙霜求情。

只是长枫没有料到,他去找盛紘跪地求情的举动,非但没有让盛紘生出半点细软,反倒是让盛紘愈发后悔,后悔让长枫和墨兰养在林噙霜身边,后悔没有对长枫严加管教。

转眼就到了墨兰出嫁的日子,心软的盛紘到底还是拗不过长枫和墨兰兄妹二人的苦苦哀求,派人去庄子上接了林噙霜回来,让她亲眼看着墨兰出嫁。

只是墨兰出嫁这天,宾客倒是来的不少,可盛家人的脸上却看不到几个好脸色,氛围也远不似别家嫁女那般欢乐喜庆,华兰、如兰、明兰三姐妹只露了个面便回了后宅,只盛紘和王若弗两口子,强行挤出笑脸,去外头接待宾客。

婚礼办得如丧礼一般,也算是独一份了。

当天下午,林噙霜就被送回了庄子上,再度关押起来,王若弗只让人每日给林噙霜送两碗猪油拌饭,别的吃食一律不许给。

郡主府里,偏院卧房内!

床榻之上,王重搂着明兰,身上盖着棉被,脸上仍旧有继续潮红尚未完全褪去的明兰感慨着道:“四姐姐如今也算是如愿以偿了!”

“只怕她在梁家的日子未必好过!”王重道。

明兰道:“好不好过,都是她自己的选择!”

王重嗤笑一声道:“其实梁晗那小子除了有些贪花好色之外,还是有几分真材实料的,若是同我一般,娶一个如大娘子这般贤惠的妻子,将来未必不会有一番作为,只是如今娶了你那四姐姐,就不好说了!”

“就是可惜了吴大娘子一番苦心为其谋划,梁晗却不肯领情!”明兰却颇为感慨。

“或许这便是你四姐姐和梁晗的缘分呢!”王重道:“去年吴大娘子帮着梁晗在东京城里寻摸了大半年,眼瞅着婚事就要定下了,却遇上那么一档子事儿,好好的一门婚事,险些变成祸事。”

明兰忽然有些好奇的问道:“听说那位钱家四娘子被充入教坊司?”

“确实是教坊司!”王重道:“不过却不在东京,而是被贬去了大名府,不止是钱四娘子一人,钱家所有的女眷,都被充入教坊司,贬至各地!听说最小的一个只有四岁。”

“哎!”明兰叹了口气:“时也!命也!”

“从龙之功,又岂是那么好取的。”

未几日,王重再度被熙宁帝召入宫中,自宫中出来之后,王重便埋头钻进书房里,将一番关于皇城司的诸般建议,并一封盐务糜烂,账目混淆的折子递进宫里。

皇城司的那封折子倒是被启用了,只是那封关于盐务的折子,却被熙宁帝压了下来。

奏折被封存,王重就继续写,加入盐铁司也有几个月了,对于盐铁司的诸多事务王重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十几年来,江南送上来的盐税一年比一年少,若非前几年王重在泉州弄出了晒盐场,又在沿海地区大肆推行,只怕近几年仍旧是一直在走下坡路,可饶是如此,近几年来,每年的增长也极为有限。

有些东西,真的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江南、两淮、以及川蜀地区盐务的糜烂程度,远超王重的想象。

折子被压了下来,王重就继续写,甚至还亲自登门,拜访宰辅大相公韩章,阐述盐务之糜烂,请求彻查全国盐务。

可没成想还没出十日,朝中就再度出现了弹劾王重的折子,御史台、谏院、甚至就连三司内部,连盐铁司里都有人上书弹劾王重,好在王重没有什么痛脚被人抓在手里,那些弹劾王重的折子,说的也都是王重在泉州时的往事,都是些鸡蛋里挑骨头的陈词滥调。

只是一时之间,王重难免成了众矢之的。

盐铁乃是朝廷柱石,盐税更是朝廷税收的大头,个中不知牵扯到了多少人,多少世家豪族的利益,王重被针对弹劾,并不算稀奇。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