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从光字片开始的影视诸天

作者:混乱不堪 | 分类:其他 | 字数:0

032 章 离京、余、李两族的打算

书名:从光字片开始的影视诸天 作者:混乱不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15

从寿安堂出来,王重便去了长柏院里,却不想竟在长柏处又见着了齐衡。

“小公爷也在?”

“齐衡见过通判!”齐衡拱手冲王重见礼。

“都是朋友,小公爷何须这般见外!”王重笑着道。

“子厚怎么来了!”长柏见到王重脸上立时便露出了笑容,忙问道。

王重拱手开门见山道:“明日便要离京回泉州去了,特来道别!”

“怎么这么匆忙?”知道消息的长柏也很意外。

王重道:“也不算匆忙,其实前阵子我就有这个打算了,只是一直在考虑,没有做决定。”

“可现在正值隆冬腊月,到处都在下雪,道路难行,这时候可不好赶路!”长柏担心的道。

王重笑着道:“不好走就慢慢走,正好用实际行动,堵一堵那些人的嘴。”

长柏闻言一愣,随即脸上露出无奈之色,叹了口气,冲着王重拱手道:“既如此,那多的也不说了,子厚一路珍重。”

王重径自坐在桌边,自己提起水壶给自己倒了杯茶水,喝了之后才道:“春闱将近,则诚明日不用来送我,专心在家读书备考,我在泉州等着则诚的好消息!”

“你向来主意正,决定了的事情,从无更改!”长柏走到王重对面坐下,瞥了王重一眼,无奈的道,只是嘴角带着几分笑意。

“我走之后,六妹妹还得劳烦则诚多多照看,免得又被四妹妹给欺负了!”王重也不避讳着齐衡,径直对着长柏道。

只是这话一出,长柏脸上的笑容就跟着一僵,饶是以长柏的定性,也忍不住看了一眼齐衡的反应,随即瞪了王重一眼道:“四妹妹何曾欺负过六妹妹,子厚可不要乱说。”

“哈哈哈!”王重笑着道:“你这人还真是不禁逗!”

“行了,事儿也说了,我也该走了,则诚好好温书,大登科之后紧接着便是小登科,可惜那时我在泉州,没法赶回来吃则诚的喜酒了!”

说完也不等长柏发作,起身冲着齐衡拱手道:“小公爷,我就先告辞了,你们慢慢温习!”

说着便转身出门,扬长而去,长柏目送着王重离去的背影,一时之间,竟有些感慨。

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王重这一去,若是此番长柏也中了举,也选择外放,那二人就真的是天各一方,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了。

只是齐衡看着王重离去的背影,目光却有些复杂,隐约间似乎带着几分羡慕、不甘,甚至于是嫉妒。

而今将要及笄的明兰,眉眼早已长开,出落得亭亭玉立,若只论颜色,盛家几个姑娘中,连同已经出嫁了的华兰,较之明兰都有些逊色。

齐衡在盛家书塾念书多年,跟长柏明兰等人有多年的同窗之谊,可以说是看着明兰一点点的从一个俏皮可爱的小丫头,长成如今这般模样的,少慕少艾,纵使明兰早早便定下了婚约,可齐衡还是忍不住动了心。

翌日一大清早,天才刚亮,两架马车,八匹快马,便从王重城外的庄子上徐徐驶出,汇入官道之中,径直奔着南边而去。

是夜,一行人紧赶慢赶,才走到咸平。

官道旁设有官驿,王重一行人便在官驿中落脚,天刚刚黑下来没多久,天上飘起了雪花。

王李氏看着院中正在练习枪棒的女儿,心疼的道:“叔叔,这都下雪了,再说今儿咱们都赶了一天的路了,要不还是让茜姐儿歇一歇吧!改日再练也是一样的。”

王重背着双手,矗立在风雪中,双眼一动不动的盯着王茜儿,淡淡的道:“嫂嫂还是快去准备晚饭吧!”

语气虽然平淡,但却带着一股子不容拒绝的威严。

“阿娘,我不累的,我还想再练练!”一别数年,虽然三叔对自己的要求较之之前愈发严苛,但王茜儿却分外珍惜和王重待在一块儿的时间,王茜儿心里知道,三叔对自己严格要求,是为了自己好,自然不想辜负三叔的期望。

“莫要分心!”王重的声音传入耳中,王茜儿赶忙收敛心神,专心致志的继续练了起来。

王李氏心疼的看着女儿,又看了看王重,无奈的转身钻进厨房,只想着快些把饭食准备好,好让女儿早些休息吃饭。

吃过饭后,王茜儿带着弟弟提着书箱来到王重房里。

“三叔!”姐弟俩恭恭敬敬的给坐在桌案后的王重见礼。

“坐吧!”王重淡淡的道。

姐弟二人坐在王重对面,王茜儿自书箱中取出文房四宝,还有两本线装的蓝皮书!

一本是《千字文》,是给旭哥儿启蒙用的,一本是《汉书》,是王茜儿正在读的。

不同于正经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所读的四书五经,王重向来只给王茜儿讲史,教数学,便是偶尔提及经义,也只是几句话带过。

又不用参加科举考试,学那些经义用处不大,有空不如多给王茜儿讲讲史书典故,再借典故说说道理,让王茜儿把数学给学仔细了。

那些个什么女扮男装去参加科举考试,然后一鸣惊人的,不过是后世一些作者的假象罢了,古人又不傻,难道连男女还分辨不出来?

就算扮的像,肉眼真的分辨不出来,但科举入场的之前可是要检查搜身,防止夹带的,除非伱能买通贡院的人,不然的话,男扮女装进入考场,不过是臆想而已。

王重先检查了姐弟俩的课业,随即讲了约莫半个时辰,然后就是督促二人做功课。

旭哥儿的课业就是练字,只是年纪太小,写出来的字也就比鸡爪子挠出来的稍微好一点。

王茜儿看着王重布置的数学题,抓耳挠腮,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下手。

“咚咚咚!”

敲门声忽然响了起来。

“进来!”王重话音刚落,王李氏已经带着端着托盘的女使走了进来:“我煮了些梨汤,叔叔教导茜姐儿他们辛苦了,喝点润润嗓子!”

“多谢嫂嫂!”王重拱手道:“都先歇一歇,喝碗梨汤再说吧!”

王茜儿顿时如释重负,脸上也露出笑容。

这丫头小时候挺聪明的,可没想到年纪大了,天赋远不如前,好在在习武上还有些天分,性子也足够坚韧。

“叔叔,茜姐儿和旭哥儿年纪还小,白天要赶路,晚上还得读书,会不会······”王李氏担心儿女的身体,怕他们受不了,这才有这么一说。

王重道:“嫂嫂放心,有我亲自看着,不会出问题的。”

王李氏见状张了张嘴,剩下的话却再也说不出口了。

翌日一早,天光未亮雪就停了,用过早饭,一行人离开驿站,再度出发,王李氏带着儿子和贴身的两个女使坐在马车里,王重领着王茜儿和还有余初二和几个护卫,骑在马上,继续向南而去。

“怎么样,还习惯吗?”走出去没多远,王重就对着旁边的王茜儿问道。

原本王茜儿是跟着母亲还有弟弟一块儿坐在马车里的,是她自己要求要跟着王重一块儿骑马的。

王茜儿穿着厚厚的棉衣,外头还罩着一件带着兜帽的披风,头上带着厚实的皮帽,脖子上围着王李氏亲手缝制的围脖,手上还带着手套。

“还好!”王茜儿道:“三叔,以咱们现在的速度,要多久才能到泉州?”

“大概一个多月吧!”王重道。

“啊?”王茜儿的脸上顿时露出苦色:“要一个多月啊?”

“那咱们能在除夕前回到扬州吗?”王茜儿转头又问道。

王重摇头道:“我也不确定!”

冬日行路,受大雪所阻,而且现如今他们身处北方,情况还真不好说,毕竟连后世的那些高速公路,都有可能被冰雪所阻,更何况是现在。

“哎!”王茜儿叹了口气,颇为无奈。

“好端端的,叹什么气!”

“我还以为今年能在扬州过年呢!”王茜儿有些失落的道。

“想回扬州了?”王重扭头看着王茜儿,柔声问道。

王茜儿点了点头说道:“我跟阿娘都好几年没回扬州了!”

王重笑着道:“那等到了扬州,咱们多住几天!”

“真的吗?”王茜儿顿时喜出望外,可还没开心两下,脸上的笑容顿时便又随风消散:“算了吧,三叔要赶回泉州上任,咱们路过扬州的时候,回去祭拜一下阿爹和阿翁便好,不用多做停留。”

听着侄女儿懂事的话,王重脸上不禁浮现出笑容来:“我朝素来以仁孝治理天下,我身为朝廷命官,多年在外为官,而今路过家乡,焉有不回家给家中亲长上香供奉的道理,便是多停留几日,尽尽孝心,旁人也挑不出错来!”

“再说了,只要我行得正,坐得端,又何须在意他人的看法!官家乃是圣明之君,自然也不会因为几个人的弹劾,就厌弃了我!”

王茜儿年纪虽然不大,读书也读的不算太好,但自幼家中凭生变故,也让这个小丫头的心智,较之同龄人相比,成熟了许多。

“真的没事儿?”王茜儿有些不敢确定的看着王重。

王重微笑着柔声答道:“自然是真的!”

王茜儿脸上顿时再度露出笑容:“那咱们在扬州住三天?”

王重笑着道:“住个三五日应该不成问题。”

转瞬就到了除夕,可惜王重等人还是没能赶到扬州,除夕也只能在客栈里头度过,直至大年初三,才回到扬州。

白水村,王重一家回村的消息,不过片刻就传遍了整个村子,村中耆老领着一众乡亲纷纷来到小竹庄。

当初和王李氏相熟的妇人们也纷纷来找王李氏说话。

看着虎头虎脑的旭哥儿,一众妇人们都十分感兴趣。

“瞧瞧,旭哥儿的眉眼和通判还真有几分相似!”

“确实挺像的!”

一众妇人们围着王李氏和旭哥儿,七嘴八舌的话就没停下来过,王李氏好几年都没有经历过这场景了,竟然还有那么几分不适应。

倒是王茜儿,平日里不是读书就是习武,要么就是陪着王李氏和弟弟,东京那座庄子上的仆妇们对王李氏也都是敬着供着,盛老太太平日里话也不多,似这种场面倒是少见的紧。

外厅,王重也正在招呼余李两家的耆老乡亲们。

“重哥儿,你父母早亡,兄长也走得早,家中没有长辈,我们几个老不死的,就舔着脸问一句,如今你也二十好几了,这亲也定了,不知何时成婚呐?”族老们关心着王重道。

王重笑着拱手道:“我王家虽然是逃难来的白水村,但在白水村住了这么多年,早已将白水村当做是故乡了,诸位耆老亲长便是我王重的亲长,自当过问,不过成亲的日子是早就定好的,就在明年二月,不过因着时间太紧,届时成婚到底是在东京还是在泉州,还得视情况而定!”

“既然已经定下,那便最好,重哥儿,现如今你虽已经功成名就,但你们王家人丁单薄,到了你这一辈,更是只剩下你这一个独苗,你也该早些考虑延绵子嗣、为家族延续香火的事情了。”

“寻常人家,男子十七八岁才成婚都已经算晚了,现如今你都二十四了,村里同你一般大的,孩子都能下地干活了,你也该尽早考虑子嗣了。”

三位耆老一个接着一个,说着旁人不好说的话。

“现如今你身居高位,又不缺家财,你那没过门的媳妇年纪还小,不好办婚事,那你可以先纳两个妾室,收几个同房,先生几个儿子出来,替王家延续香火才是!缺不了几个人的吃食······”

“三位耆老教训的是,这几年重一心治理地方,只顾着报效官家的赏识,朝廷的厚禄,疏忽了此事!”王重连连告罪。

三位耆老对视一眼,杵着拐杖,须发皆白,年纪也最长的李老太爷道:“重哥儿,我们知道,你是个念旧情的人,这几年来,若不是有你拂照,我们白水村不可能有如今这般光景。”

王重道:“二太爷您这话可就折煞我了,当初我年幼时,多亏了乡亲们照顾,才能安心读书,这些见外的话以后可千万不要再提了!”

“重哥儿,其实我们几个还有个不情之请!”李三太爷的年纪比二太爷轻一些,但也没年轻几岁。

“太爷有事但说无妨,只要是能办到的,重绝不推辞!”王重道。

余老太爷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就是我们几个老家伙商量着,从余、李两家里头,各挑出一个年岁、模样、身段都好的女娃娃,给你当个通房,等将来你娶了大娘子,有着正妻之后,再给她们个名份就成。”

“这······”王重微微皱眉。

李二太爷立马道:“当然了,这只是我们几个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要是重哥儿你不愿意,那就当我们没提过。”

李三太爷和余老太爷也紧跟着表态,这事儿他们只是建议,最后的决定权还在王重手上。

其实几个余、李两家的心思王重也能猜的出来,无非就是担心时间久了,昔日的情分薄了,再加上现在王重的产业全都交给了盛家帮忙打理,王重又注定了常年要在外地为官,能回扬州的时间屈指可数。

可若是王重纳了余、李两家的姑娘做妾的话,却又全然不同了,将来要是再有了孩子,就完全不用担心情分淡薄的事情了。

王重解释道:“三位太爷,此事不是我不愿意,只是我那未过门的媳妇,是个爱憎分明的性子,若是我当真纳了余、李两家的姑娘做妾,将来她们若是和我那未来媳妇闹将起来,届时只怕未必如你们所想不说,反倒是生出隔阂来。”

“重哥儿你放心,绝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三位太爷向着王重保证道:“再说了,我们余、李两家将来可都是要靠着你媳妇讨生活的,哪个敢和你媳妇闹!”

见三位耆老坚持,王重叹了口气,说道:“将来的事情,谁又说得准呢!”

“重哥儿若是不愿意,这事儿就当我们没有提过!”余老太爷道。

“老太爷!我不是这意思!”王重道:“只是这事儿太过突然,反正我在扬州还要再呆几天,要不几位太爷容我考虑考虑?”

其实纳两个余、李两家的姑娘的当妾确实对王重有一定的好处,王家人丁单薄,早年间,王重手底下当用的人,除了一个王二喜之外,余下的不是余家就是李家的人,这几年情况才好一些,可随着盛家的介入,余家和李家自然也是感觉到了危机,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而且正好赶上王重都一把年纪了还没有子嗣,不然的话,早几年的时候,两家怎么不提这事儿。

“不急,不急!你慢慢考虑!”三位耆老的脸上露出笑容,神情也不负方才那么紧张了。

翌日上午,王重带着王李氏母子三人,开了祠堂,将王旭的名字写进了族谱,录入王李氏和那已故去的大哥名下,在王家祠堂中,在王重大哥的排位前,王李氏径直哭成了泪人,泣不成声。

下午,王重带着王茜儿,带着备好的礼物,还有明兰和卫恕意的亲笔书信,去了明兰的小姨小卫氏家里。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