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帝国吃相

作者:牧尘客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969章 小磨香油

书名:帝国吃相 作者:牧尘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9

第二天一早上朝,陈旭便把奏章提交给皇帝,而皇帝听闻陈旭的陈述之后没有丝毫的犹豫便点头同意,因此散朝之后陈旭把陈平、李顺和安鱼梁找来商讨通译馆的具体筹办事宜。

眼下礼部有一个专门的典客署,专门就是朝廷和外族打交道的部门,凡是外来的使者甚至是抓捕来的外族官员王族,都是典客署在管理。

而李顺因为出使月氏顺利回来,而且还打听清楚了月氏内部的消息,从而让蒙恬设计很快征服了月氏,李顺作为重要功臣被皇室提拔为典客署的五品官员,专门管理各国的使者来往。

而在征服月氏之后,皇帝根据兵部的功劳统计对所有参与征服月氏的将士都进行了奖励,英布因为提出计策而且亲自率领三千马卒血拼图南王拖延月氏和羌人的战斗,被皇帝赏爵四级,眼下已经武爵累至十四级右更,成为了如今西北大军之中又一颗急速崛起的将星,如果继续征服西域诸部再升上一级,就可以位列朝堂迈入大将行列,不过至于封侯,那还差很远,眼下大秦周边已经不是当初匈胡环伺的局面,大秦四周已经没有了太多危险,对待灭一些小的部族,皇帝的封赏就要吝啬的多。

而陈旭筹备的这个通译馆就下设在典客署,作为一个四级衙门,专门负责对外联络的翻译工作,但具体培训操作的是文学院,算是在文学院下开办一个翻译班,毕业之后合格的都会分配到典客署,身份自然也会成为低阶官员,这也是平民通过学习踏足官场成为士族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眼下典客署有一些精通越语、胡语、羌语和月氏语言的官吏,但对于更加靠西方的乌孙、楼兰、车师、焉耆、新犁等部族的语言几乎没有任何了解,李信和江琥的大军一路往西进攻,都只能通过不同的种族之间互相翻译来获得信息,这种口耳相传无数遍的内容估计也不太靠谱,而且其中一定会错误百出。

对待陈旭的安排,陈平、李顺和安鱼梁自然要全力配合,回去之后分别在报纸上和文学院征集选拔通译人才系统学习,而陈旭同样还让中书省给蒙恬送去命令,让他在西域收集一些各族精通语言文字的人送到咸阳来交给通译馆和文学院。

这件事安排完之后,陈旭又略微安闲下来,除开指点府上的管事家仆和农学院的学生负责将芝麻都颗粒归仓之外,还准备制作一种后世常见的点心来为中秋节增添一些气氛。

中秋节这个节日起源很早,但形成却很晚。

在周礼.礼记中有‘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和‘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的记载。

也就是说仲秋月圆之时,诸侯和君王要祭拜月亮庆贺收获,同时也会吃一些糜粥来增添节日气氛,虽然还没有中秋节这个称呼,但中秋节已经慢慢演化成了一个固定的节日,只不过这种节日还只是官方的习惯,民间并不太热闹,最主要原因还是老百姓太穷了,饭都吃不起,晚上对着月亮磕几个头表达一下对月神的感谢之外,基本上没有啥娱乐活动,而中秋节灯会和吃月饼的习俗,直至到了唐宋时期才开始热闹起来,这个过程足足拖了几百上千年。

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百姓只有丰衣足食之下才会有更多的精神需求和注重文明礼貌,每天饿的前胸贴后背的人是没有心情来讲礼貌和谈论道德的,多说一句没有营养的话还不如挖一根能够填肚子的草根来的实在。

而华夏的许多节日,实际上都是到了唐宋华夏文明高度繁荣的顶峰时期才慢慢形成,由此可以看得出来,唐宋时期的确是中国最为富庶繁荣的时候。

虽然眼下中秋节还没正式出现,但作为逢节必吃的吃货文明传统来说,为自己找一个可以吃美食的机会还是很有必要的。

月饼这种东西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二十一世纪,已经蜕变成为了一种令人纠结的食物和点心,但在这个穷到吃土的时代,月饼必然还是一个极为奢侈而且非常美味的食物,即便是在陈旭小的时候,每年等到中秋节,必然还是非常希望能够吃到几块香喷喷的月饼才算真正的过节,至于彩灯谜,那是城里人才干的事情,农村人就是搬个板凳坐月亮下和左邻右舍聊天唠嗑。

而要做月饼,必须得有香油。

而今年刚好有了芝麻。

这似乎是老天特意安排给他这个专门来大秦传播吃货文明的光荣使者的特殊礼物。

于是在芝麻收获之后的第一时间,陈旭便让人把几十斤芝麻用水淘洗干净之后泡上半日,等芝麻吸足水分之后沥干备用。

芝麻油的制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压榨,就是和压榨菜籽油一样,炒熟之后磨碎,然后套上粟草铁圈做成油饼,放在液压机上不断的压榨,挤出来的就是最常见的香油,眼下也可以,就和制作茶树油一样,不过这种香油会有沉淀,而实际上后世比较受吹捧的叫做小磨香油,普通农家就能制作,只需要一副石磨就行,陈旭小时候见老爹老妈做过,过程非常简单,就是在滤油的时候比较考验技术,每次都是老爹亲自动手,不然放到坛子里就会有很多水。

因为侯府家大业大,足有几百人每天要吃喝拉撒,因此侯府之中眼下就有好几副石磨,平日磨面磨豆腐,陈旭让管事将其中一幅石磨清洗干净,然后又让人把泡水沥干之后的芝麻放在大铁锅之中慢慢炒熟。

“哇,好香好香!”

院子里一口大铁锅炒着芝麻,一大群人围在铁锅旁边看热闹,而随着芝麻慢慢炒熟,一股动人心魄的浓郁香味逐渐散发出来,弥漫到整个侯府都能闻到,因此围观的家仆护卫都忍不住流着口水骚动起来。

“侯爷,这胡麻能不能吃一口解解馋!”作为吃货侯爷府中的家仆,平日对待陈旭虽然都尊敬无比,但和陈旭也都混的很熟,时常开个玩笑讨些吃的还是都很随意。

陈旭自己也有些忍不住抓了一把塞进嘴里,一边吃一边点头,于是围观的一群家仆侍卫和侍女仆娘都一拥而上,每人抓了一大把塞进嘴里,眨眼一大锅芝麻就少了一层。

“好香好香,从来都没吃过这么香的食物!”

一圈人全都兴奋的大呼小叫,陈旭也不吝啬,干脆把这第一锅全部炒熟之后用陶盆装好,让人送了一些去内院留着给杏儿虞姬和几个老婆当零食,剩下的全部都分给家仆护卫解馋。

第二锅炒好之后才让人摊开放凉之后送去磨坊,用石磨磨成芝麻酱备用,等几锅芝麻全部炒熟磨成芝麻酱之后,这才又把芝麻酱倒入褪去柴火的铁锅之中,吩咐烧几壶开水慢慢淋入芝麻酱之中,同时让厨工用木棍不停的搅动之后,然后将加水的芝麻酱全部舀出来放入木桶之中静置放凉。

因为油和水的比重不同,静置几个时辰完全凉透之后,芝麻残渣和水便会沉淀在下面,而油则会漂浮在水上面,形成两层分离的层次,这个时候用导管和木瓢将浮在上面的油舀出来继续静置两天,还有一些残渣和水分继续沉淀,最后得到的就是醇香澄净的小磨芝麻油。

这个步骤陈旭教了管事和几个厨工一遍之后就撒手不管了,毕竟这个过程很简单,就是在滤油的时候要掌握技巧,不能把水和油搅浑了。

有了香油,陈旭并没有迫不及待的开始做月饼,毕竟还有好几天才是中秋节,而且要制作月饼还要准备各种馅料、模具和专门的烤箱。

因为馅料的事陈旭好纠结了好久,作为伟大的吃货国度,而且幅员广阔地大物博,东南西北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和口味也完全不一样,就像豆腐脑一样,南方要吃甜的,北方要吃咸的,蜀中人要吃麻辣的,而且彼此还展开了地域攻击,因此月饼的口味也一样,广式月饼,潮式月饼、京式月饼、苏式月饼各有特色,五仁的,莲蓉的,豆沙的,蛋黄的也不一而足,全国网友的地域攻击模式开启的更加丰富多彩,每吃一口都要骂几句才能解馋。

陈旭在纠结了几次之后决定把月饼的种类弄的丰富多彩一些,因此安排府上的管家各种馅料都准备了一些,作为一个大秦帝国的吃相,自然要一次性把所有的口味都弄齐全,让全国人民都能心服口服。

至于模具就很简单的,画出图形,安排巧手的木工用枣木打造雕制几个就行,至于花纹和字体,自然是喜庆吉利一些就行。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烤箱,最方便的自然是电烤箱,但眼下是搞不定了,而中华吃货国度传承几千年,没电的时候做出来的月饼照样很香甜,只不过这个烤箱需要专门定做。

要想月饼烤的受热均匀,陈旭专门制作了一个专门的烤炉,用砖石和黄泥制作了一个火炉,用炉齿隔开成为上中下三层,上层和下层放炭火,中间放烤箱,烤箱也不难,按照火炉大小设计好尺寸之后把图纸送去铁匠铺让公输胜和麻杆打造出来便是。

而这些准备工作也不是一天能够搞定的,因此等待香油弄出来之后,陈旭亲自下厨用小磨香油炒了几道小菜先让一家人领略一下自己操心了大半年的成果,并且吩咐厨工以后制作凉拌菜、豆腐干和豆腐乳的时候,都需要用香油拌制,而味道清香带着茶果味道的茶树果油便退居二线成为了炒菜的主要用油,最主要的是茶树油眼下无法大量制作,有了可以大面积推广种植的芝麻之后,采集茶树果这种很不稳定的劳动估计很快就会被摒弃,而茶树油也会升级成为一种比较奢侈的油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34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