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帝国吃相

作者:牧尘客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729章 旋转……

书名:帝国吃相 作者:牧尘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9

果然是千古一帝,灭国之念说来就来。

陈旭抹了一把额头的虚汗笑着说:“陛下,杀伐非是帝王之道,帝王者,当有囊括四海八荒臣服万族之胸怀,就如同当初焚书之策一样,焚烧诗书经义只可堵一时而不可堵一世,信奉佛家学说者,也并非只有孔雀帝国而已,西方很多国家都信奉佛教,世界如此之大,佛家弟子也不可能杀的尽,而且西方与我大秦远隔万里,随时都可能死灰复燃,最好的方法不是镇压,而是言身传教,派遣大量的百家门徒去西方传教,把我华夏的文化传播到西方去,让那里的贵族和平民都信奉我华夏文化,孔雀帝国只有一派,而我大秦则有百家,此消彼长之下,佛学自然会慢慢式微,让西方民众学我华夏文字,读我华夏诗书,行我华夏礼仪,尊我华夏律法,不光要从武功上征服他们,而且还要从文化上征服他们,时日已久,西方民众自然也就和我华夏一般无二,此为大统也。恩威并重,礼法并举,让这些异族邦国尊我华夏为正统,朝贺岁贡臣服与陛下,我大秦必然超越大唐盛世,万邦来朝指日可待也!”

“唔,还是爱卿思虑周详,以威服,以德障,西方邦国甚多,通过传播我华夏文化断其根基,实乃兵不血刃之策,此计甚好,不过……”秦始皇依旧捻须认真的看着地球仪,“朕总觉得爱卿的制作的这个地球仪还有其他意义!”

陈旭干笑几声说:“陛下,您还是对着地球仪上东西南北起于何终于何有疑惑?”

“不错,虽然天地出于混沌,但眼下天地早已分开,既然有东西南北之分,也必然都有尽头,传言四极之地皆为大海,但爱卿画的无论是地图还是地球仪,虽然有陆地和大海,但却区分的并不清楚,极北是冰洋,极南又是冰川,而且东西竟然没有任何起始区分浑然连接在一起,此于理不合……”秦始皇抬头认真的看着陈旭,希望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皇帝确认陈旭是仙家弟子不错,但仙家弟子也不能用一个便于观察这个蹩脚的借口把大地画成一个球球,因为有地图就足够了,而且看起来更加清晰自然,何必又单独弄一个地球仪出来?

以皇帝对陈旭的了解,这个球球必然另有深意。

陈旭不由心底苦笑一下,看来献地球仪的事情还是有些仓促,应该只献一副世界地图就最好,不过此事陈旭也并不是没有丝毫的准备。

“陛下,您听闻过夸父逐日否?”

“自然听闻过,山海经和列子汤问皆都有记载,言黄帝时,有名夸父者,想追上天上的太阳,因为口渴喝光了河渭之水,又想去饮北泽之水,结果渴死在路上,此事天下人皆知,而且山海经中对于夸父之死有两种不同的记载,一曰渴死,二曰被应龙斩杀,因此无法信其有……”

“陛下,夸父之死无需去纠结,同样是山海经所载,东海之外,甘泉之中有羲和之国,帝俊之妻羲和女神生十日,浴于甘渊,至此天有十日照耀大地,天气炎热河流断绝,后羿射下九日只余其一,命其东升西落,至此才有日夜交替,大地万物才慢慢恢复生机,此关于太阳的传说也是众人皆知,但羲和之国何在?无人知晓也,大日起于甘渊,但落于禺谷,甘渊在东海之外,禺谷在西方,但太阳每日都是从东方升起,陛下难道没觉得奇怪吗?”

秦始皇满脸呆滞。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这是常识也是常理。

似乎从古至今就没有人去具体的想这个问题,而且即便是想了,也没办法弄清楚其中的原理。

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然后西方落下,往复循环,但太阳究竟是如何从禺谷回到甘渊的却从未有过任何记载。

因此陈旭突然提出这个问题,秦始皇瞬间就懵头了。

“陛下,地虽大,但并非没有终点,日升日落看似神奇,但并非不可解释,只是我们活动的范围太小了而已……”

陈旭站起来指着地球仪。

“陛下请看,如果说太阳起于东海,落于禺谷,那么越靠近西方之地应该就距离太阳越近,天气也应该更加干旱炎热,但其实不然,西方数万里之外的异族邦国的情形和我大秦并无太大差别,所见之太阳并不曾距离更近体积更大,而且要验证此事并不难,只需学那夸父逐日一般,不断的往西行走,就会发现无论怎么追赶,太阳一直就是东升西落,既不见甘渊,亦不见禺谷……”

陈旭说话之时手慢慢转动着地球仪,秦始皇的眼神也随着地球仪的转动慢慢凝聚,脸色也变得时而严肃,时而疑惑,时而古怪,脑海中就像有一个太阳悬在神魂之上,晒得他口干舌燥,不由自主的端着茶杯喝了一口又一口,同时心中有一个极其古怪的念头冒出来,就像鬼魂一样驱之不散,直到把茶水喝干了才清醒过来。

“爱卿,你……你不会说大地……大地真的就是个球形的吧?”

秦始皇仿佛用尽了全部的力量问出这个让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问题。

陈旭还在轻轻的旋转着地球仪,秦始皇此时看着却感觉非常头晕。

“陛下,有一句话叫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大地到底是圆形的还是方形的言说过早,对于民生来说并无太大意义,但根据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来看,大地十有八九就是圆球形的,而且这也并非是臣的理论,臣上次和陛下讲过西方亚历山大国王的故事,他率领数万军队从西方一路征服无数邦国,一直攻击到现在的孔雀帝国,亚历山大国王雄才伟略,这主要得益于他有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此人叫做亚里士多德,是一个伟大的智者,他涉猎广泛,研究最深的就是宇宙和自然学科,他提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圆球,叫做地球,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就是因为太阳一直不停的在围绕着地球转动,就像这样……”

陈旭拿着一个茶杯当做太阳,然后慢慢的转动地球仪。

……

陈旭走了,今天这场史无前例的皇宫奏对他来说是一次最大的考验。

地球是圆的这个说法一旦传出去,恐怕科学院的人都会瞬间和他翻脸,包括张苍在内。

而要验证这个理论的正确性,其实也不像陈旭说的那么简单。

从东方到西方遥遥数万里,光是一来一回就需要一两年时间,而且还得乘船航海,打造庞大的海船和寻找优秀的航海家都是眼下难以完成的任务。

但既然决定了要把此事说出来,那么提前在秦始皇心里挖个坑埋下一颗种子,它自然会慢慢生根发芽,因为西方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了地心说,而且开始了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数学几何物理都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如果不是宗教的压制和国家的混乱,西方的科学也许会发展的非常快。

但可惜的是西方一直就没有像华夏一样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反而是依靠宗教和神话的影响,不断打击科学的发展,再加上希腊罗马马其顿这些国家不断的打仗,亚平宁半岛和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就一直消停不下来,发展的还不如中国,因此一直等到一千多年后的中世纪末期,借助文艺复兴的巨大推动,大批科学家开始怀疑地心说的理论,随后一大批航海家陆续出现,用各自的探险过程证实了大地个圆球的理论,至此才证明亚里士多德的猜想,而这个时间已经过去了足足一千七百年。

而在这一千七百年中,中国一直都是领先西方的。

领先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科技发展,而是因为华夏虽然分分合合,但都还是处于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领导下,相对于西方的混乱和宗教压制来说,华夏还是非常注重耕种和民生修养,也没有宗教裁判所这种黑暗的宗教体制超越在国家之上。

但所谓万事有利有弊,华夏传承之大秦的这种中央集权的皇权统治的确极大维护了华夏的平稳发展,但被尊为国教的儒家理论也发展的越来越变态,极度的排斥科学的进步,在西方文艺复兴浪潮的推动下,西方摆脱宗教影响开始大力发展科技的时候,也正是中华儒学礼教最为猖獗和森严的时候。

明末,西方快速崛起,东方却在满清入关之后更加保守,度过一段被吹捧过剩的康乾盛世之后,华夏完败于西方文明。

中华文明的发展虽然看似一直领先西方近两千年,但其实从古希腊开始便已经奠定了落后的基础,大秦崛起之时,也正是希腊文明蓬勃发展之时。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位紧密传承的师徒发展出来的逻辑学、数学、物理学、伦理学甚至包括天文以及对于生命灵魂的研究和认知,已经远远超出了东方文明,而由西方哲学体系诞生出来的科学理论已经大大超越了华夏的玄学理论,开始进入了唯物观的科学发展时期。

虽然不能判断科学和玄学到底哪个才能真正主导人类的未来,但在玄学已经无法推动人类继续前进的时候,科学理论就是最好的认知世界的方法。

东方哲学唯心。

西方哲学唯物。

这就是两种不同文明发展的最大分歧和不同,而且也因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就在于,东方能够支撑继续前进的动力是人文,而西方是宗教,华夏从春秋时期开始,便已经开始摆脱了宗教的束缚,百家的繁荣兴起彻底将鬼神边缘化,祭天敬神慢慢变成了一种仪式,对于国家的影响非常小,而西方却一直笼罩在宗教文化的影响之下,而宗教对于科学更加排斥,使得科学在西方也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不然的话或许都等不到明清时期东方便会被西方虐的体无完肤。

因此陈旭穿越而来,把科学理论提前在大秦这个荒寂的时代释放出来,没有动乱,没有宗教的压制,只要说服秦始皇这个最大的BOSS,数十年之后华夏必然会走上科技发展的道路,混乱的西方将不再有任何的机会。

紫宸殿中静悄悄的。

秦始皇呆呆的坐在椅子上,一只手里举着一个茶杯充当太阳,另一手不断的拨动地球仪旋转……旋转……旋转,他的脸色看不出来喜怒哀乐,但眉毛和胡须却不断的轻微抖动,脑海中仿佛一锅煮开的粥,扑扑啦啦的要从七窍之中喷出来一样。

陈旭什么时候走的他都忘记了。

他现在眼中只有这颗旋转的木球,眼神中一遍又一遍的旋转掠过大秦那一小块涂成了黑色的地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7617s